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word教案一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核心素养(1)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3)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3.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教学建议【建议】教学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性质,今天我们走进实验室,动手练习制取二氧化碳,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制取二氧化碳【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归纳总结】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 +CO2↑;②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
【过渡】今天我们将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提出问题】组装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接下来该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可简单概括为“连→检→装→注→集→验”,即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教师点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内不宜过长,稍露出橡胶塞即可。
②装入药品时,应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课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然后探究实验室里制取的装置,最后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课题学习将通过分析整理,实现从分散的知识点到归纳整理形成整体思维,构建有关气体制备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学生基本具备自主探究,设计气体制备实验方案,并能独立完成实验仪器的组装,进行实验操作,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对课本二氧化碳制取相关内容的讨论,能描述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化学反应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学会选择实验仪器并能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装置,结合氧气的制取操作,学会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和“验满”,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实验。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制取一种气体,首先选择恰当的反应原理,然后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而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所收集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
最后,就要依据气体的性质,来选择简便的验满方法和鉴定方法。
思考讨论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实验室适合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呢?思考讨论通过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方实验演示碳酸钠、碳酸钙分别和稀盐酸的反应。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1)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1)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二)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自学1、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一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什么?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收集?怎样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如何验满?(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一、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1、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3、证明制得的气体是所需气体。
4、根据上述思路以及实验操作要求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学生经过自学,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刚学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来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药品: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份为CaCO3)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3、发生装置:固液不需加热型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三、自主选择,组装仪器:展示用flash制作的课件,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有关仪器,从中选择,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引导学生评价所设计的各套装置的优点四、讨论与思考二氧化碳检验和验满的方法1、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课的要求,结合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和技能①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操作。
形成初步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②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和方法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②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中,能够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化学实验仪器的选择、安装和使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在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里,激发、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总体思路教师以探究式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整节课围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展开探究性学习。
其中还包涵两个知识点的探究性学习。
一个是关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探究;一个是选择装置的探究。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里,围绕二氧化碳制取,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大胆猜想,设计出许多,也可能是教材没有、教师事先都没想到的方案来,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一个一个去尝试、去验证。
没有最好的、唯一的具体方案。
只要能在实际中应用、合理、。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设计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教学分析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初中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对知识的好奇心均较强,也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基本符合实验教学要求。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人教版初中实验教材的重点章节之一,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了解CO2的制取方式和过程,感受实验的魅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验器材进行O2的制取,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气体制作经验,也基本掌握了气体制备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因此,在本次实验教学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O2的制取流程,讲解制取CO2的反应原理,让他们对其基本了解后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操作和探索,以自主探究的形式获得CO2的制取方法,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
教学方法可选择小组合作,让班内学生组成数个实验小组,先对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性意见后,再分工合作完成CO2的制取,仔细观察每个步骤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时,指导小组内成员对操作中气体性质、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的使用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等问题,将O2和CO2的性质及制取过程进行比较,并进一步了解实验各环节性质,加深对实验的印象。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索天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仪器,便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通过相应的装置制取CO2,并在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予正确引导,或者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提出相关问题,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形成实验思路,通过实验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掌握气体制作方法的同时提升实验效果。
二、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任务,指导学生开展“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探究。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设置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于实验前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和需解决的问题。
实验是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

三 、案 例 反 思
在《 二氧化碳 制 取 的研 究 》 这一 节新 课 的教 学 引入
环节 中 , 我 让 学 生 列 举 所 知 道 的 能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的 反
这节课 , 不但是我 给学生上课 , 更 重要 的是 , 我也 受 到 了学生 的启发 。我们 的教 材怎 么用 才能更 适 合学 生 的发展 呢? 以往我们 只是在 教教材 , 在 照本宣科 地 当已
说: “ 说得好 , 这 节课 老 师准 备不 充分 , 下一 节课 一 定 给 你们补上 。 ”
二、 案 例 过 程 .
的反应 等 。有时还布置一些课外 家庭小 实验 , 如 用燃烧 蜡烛 、 木材 、 一般树 叶 、 松树 叶等 不 同方法 收集 炭 黑 ; 制 作无壳 鸡蛋 ; 帮助 妈妈 清洗水 壶里 的水垢 ; 用小 苏打蒸
课后 , 我马上准备 了学生 列举 的方法 中所需 的实验 用品 , 分好实验小组 , 用一节课 的时间 , 让学 生到 实验室
亲 自动手实 践 , 亲 身感 受 。同时 , 我 还增 加 了粉 末状 碳 酸钙 、 不 同大小 颗粒 状石 灰 石 、 稀 盐 酸、 稀硫 酸 等 药 品,
指导学生对 比完成粉末状碳 酸钙 与稀盐 酸 、 稀硫 酸的反 应, 不同大 小 颗粒 状 石 灰 石 与稀 盐 酸 、 稀 硫 酸 的反 应 。 学生表现积极 、 踊跃 , 非常兴奋 , 连平 时在课 堂上不 活跃 的学生也积极参与 。不用太 多地讲解 , 学生 就很 清楚地 知道实 验室用颗 粒状 石灰 石 与稀盐 酸 反应 制取 二 氧化 碳是最理 想 的 选择 , 并 且 印象 深 刻 。受 到 这 节课 的启 发, 在接下来 的装置选择上 , 我调整 了教学 计划 , 让 学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六单元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②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③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3、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课时:四、课时安排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上层:2CO+O2CO2(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火焰)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把混合气体点燃2、要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有。
3、抹墙壁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墙壁逐渐变硬的原因。
示范名校九年级化学上册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1新人教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动解决新知做铺5.的反应还有碳酸钠粉要考虑哪些因素?装收集。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何收获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5℃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下列方程式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B.将光亮的铁丝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C.电解水:H2O H2↑+O2↑﹣﹣﹣﹣分解反应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化合反应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C.水结冰体积变大是由于分子间间隔变大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4.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 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B.水和硝酸铵C.水和氢氧化钠D.稀盐酸和石灰石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个分子——分子很小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一一分子体积变小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一一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6.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正确的是( )A.A B.B C.C D.D7.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B.C.D.8.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B.把混合气体点燃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9.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的作用是()A.作燃料B.供给宇航员呼吸C.保护发动机D.用作火箭的助燃剂10.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木炭D.天然气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B.71g氯气和4g氢气反应,可生成75g氯化氢气体C.氯化氢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D.氯化氢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12.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
版)九年级上册。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
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采取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
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归纳了确定气体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
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
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
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
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及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设
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
2.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寻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
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
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
备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
3.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善于合
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获取
二氧化碳的几种途径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
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个基本原则有一个大
概的了解。
2.学生在课题《制取氧气》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气体的制取不仅要考虑
反应原理,还要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等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因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善于采取对比的方法组织讨论和交流,使学
生在回忆、对比、分析、归纳、实验等过程中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为增强讨论和探究的效果,教材给出了一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仪
器。教学中,建议把这些图片复印放大,让学生先通过“拼凑”这些仪器模型,设
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再组织小组交流与展示,从而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实验导学,了解原理。
1.组织小组讨论与交流。
(1)在“鸡蛋壳和醋酸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从中可得
到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踊跃。)
(2)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能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发言积极。)
(3)上述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简要说明理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不理想。原因有:取材不便,条件限制,制得的气体不
纯等。)
教师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投影演示实验。
(1)碳酸钠和稀盐酸;(2)石灰石和稀硫酸;(3)石灰石和稀盐酸。
师:根据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
制取气体?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得出:第三
种方法最理想。)
【通过设置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严谨务实
的科学态度。】
教师板书: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让学生体会理想药品的选择,观察化学方程式,了解反应原理。】
二、忆旧知,对比分析,设计装置。
师:我们已知道了实验室制取的药品及反应原理,那么如何来确定实验
装置呢?
(学生情绪高昂。)
教师板书:二、装置的确定
1.(投影)实验室制的两套装置,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哪两部分?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
(4)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0页的内容。)
【通过对己学知识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巩固旧
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投影下表)组织学生讨论。
反应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小 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
反应
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
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的性质”安排在课题3中介绍,
估计此处讨论时,学生会遇到障碍,教师可通过对雪碧等碳酸型饮料中气体成分的
检验,为学生认识的溶解性及与水反应的性质提供帮助。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和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密度与
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等内容的比较,为确定实验
室制取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奠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
的能力。】
三、小组讨论,自由选择组装仪器。
1.(投影第111页有关实验仪器)请同学们从桌上的仪器卡片中自由选择,
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一套制取的装置。(学生兴致之高、参与欲望
之强超出我的预料。)
2.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所设计的装置图,并交流设计意图。(每一小组至少
拼装出了两套不同的装置,尤其是一些学生想到了使用注射器来添加稀盐酸,令我
激动。)
【学生在“拼一拼”、“比一比”、“辩一辩”的小组活动中分享成功的快
乐,增强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分组实验,亲身实践,体验成功。
1.(投影或展示作品)从学生自己设计的装置中选择几套典型装置,引导学
生分析和归纳操作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2.讨论与思考。
(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如何检验瓶内气体已收集满了?
(2)实验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独立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从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板书:三、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
五、总结思路,运用知识,巩固提高。
1.(教师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2.(巩固练习)课本第112页习题2。
3.活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以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