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第9课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一年级下)《鸭、鹅》教学设计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一年级下)《鸭、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们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试用本)一年级下册第14课。
按照《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编写纲要》对一年级的教学要求,在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对学生进行汉语拼音和以学词识字为教学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把学词与识字结合起来。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向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劳动、讲卫生、团结友爱等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15名学生眼疾学生1名智力正常、其余14学生为听力障碍学生。
学生教学目标分类:根究本节课教学内容把学生分为三类A类学生10人能够认识几种常见的家畜、家禽及名称;掌握生字词并能够完成课后练习。
B类学生4人能够认识生字词对应家畜、家禽名称、手语;能够较好的完成练习。
C类学生1人能够掌握生字词、拼音、笔顺笔画和说出家畜名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以上教学分类目标,让大部分学生认识书中几类家畜并明白家畜、家禽的用途。
2.情感目标:爱护这些小动物。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认识家畜家禽的简单的特征。
2.教育孩子要懂得爱护家畜、家禽。
3.让孩子知道家畜、家禽的用途。
4.认识家畜、家禽名称和掌握课文内容完成课后题。
教学难点:认识家畜、家禽,知道到他们的用途。
教学策略:游戏教学、直观演示教学、分层次教学。
教学资源:展示卡片、图片、课件、家畜家禽的头饰。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点名、规范学生坐姿、整顿纪律、师生问好。
一、导入:情景导入教师说"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然后出示狗和鹅的图片,让小朋友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教师指出这些动物很多同学家里都有喂养。
但还是有些小朋友不认识或认不全这些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家畜家禽。
板书生字词:鸭、鹅兔猫狗猪驴家养只(共10个)二、生字词学习1. 多媒体图片展示:鸭子图片师板书鸭字及拼音小鸭子毛茸茸真可爱瞧,它多美丽鸭子的成长过程2. 提问。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最新)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最新)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观教学:针对聋生的视觉特点,采用图片、实物、模型和有声玩具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2.形象思维教学:利用视觉形象、动作形象和模拟形象等,引导聋生通过形象思维感知事物的本质。
3.口语法:借助手势语、板书和图示等手段,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简练的讲解,以帮助聋生理解词的意义。
4.手语教学:以手语为主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准确、熟练地打出每个手势语,并充分发挥聋生视觉功能强的特点,使聋生借助视觉感知手势语的形态、神态、位置、距离、频率和颜色等,来领会手势语的含义。
5.情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聋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
6.语言教学:根据聋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以口语为主、手语为辅的教学方法。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语文的特殊教学方法语文特殊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说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4.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5.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6.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一、二年级)特点简析与教学策略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一、二年级)特点简析与教学策略荫庄华芬一、研究背景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开展教与学的重要依据。
2017年秋学期以来,《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陆续在小学低年级段投入使用。
这套新教材是遵循《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课程育人目标编写的,既传承了聋校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保留了原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中适切性的文本及练习编排方式;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聋校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新变化、新课标、新教材都对聋校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要求教师能够深刻把握新课标提出的学科育人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聋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聋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并帮助聋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新教材投入使用后,更需要教师努力吃透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从新课标出发,结合聋生学习特点,合理、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二、新教材特点简析新课标确定的课程目标遵循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依据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总目标之下,按照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学段目标,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言交往”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其中,对1—3年级(第一学段)提出了具【摘要】2017年秋学期以来,《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陆续在小学低年级段投入使用。
这套新教材是遵循《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的课程育人目标编写的,既传承了聋校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保留了原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中适切性的文本及练习编排方式;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聋校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努力吃透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特点,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聋生学习特点,合理、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二年级聋校语文教案

二年级聋校语文教案【1】二年级聋校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看图学词、看图学句和基础训练三部分组成。
全册共20课,其中看图学句8课,看图学句12课。
课文内容有反有反映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继承革命传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争做好学生的,注意从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课文内容大多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只有少数内容要借助图片或电教片的直观形象才能认识。
课文语言文字浅显常用,便于学生仿说,有利于培养、巩固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
全册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4篇课文,按照图片穴刺学句------看图学句--------看图学句的结构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一个基础训练。
前后课文之间基本上根据内容深浅,篇幅长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编排。
课文全文注音,便于学生阅读。
生字都在田字格中写出范字,便于学生仿写。
本册安排了150多道课后练习题,每课的练习题基本上反映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
基础训练共50到题。
在这些练习题中除少量内容是拼音练习外,其余都是字、词、句的练习,体现了识字、学词、学句是这学期的重点,而三者之间又在逐步加重着句的分量。
本次安排了100多幅彩色插图,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说话、写话训练提供凭借,这是耳聋学生学习语文的特殊需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
课本后面附有生字表、偏旁名称表,供复习之用。
二、教学要求1、巩固汉语拼音,提高鼻韵母、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发音技巧。
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熟练的、正确的读出音节,学会本册新出现的音节。
2、学会242个生字及本册出现的新词语,能默写大部分词语。
认识常见的偏旁,学习区别形近字。
3、能正确、清晰、熟练的打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能看(听)语速较慢、口形较明显的词语和句子。
4、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地运用学过的部分词语。
5、能正确地理解图意和相应的句意。
特殊教育教学法聋校语文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要点
第二节聋校语文课的内容与要求
32.1聋校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l(一)功能的转变
(二)结构的转变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内容的转变1、是“精选”。
(四)实施的优化
1、是更为强调从实际出发,讲究教学的针对5、是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方面,
(五)评价的转变
(一)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内容
1、阅读教学
背诵课文。
一般训练形式有:根据段意划分意义段、合并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并归纳意义段段意等。
2、叙述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包括写片断训练、写情整地表达一件简单事的能力,是作文。
(3)笔谈:内容很多,有对话、问答、谈论发展到训练有选择地观察图片和事物、初步了
(三)第三学段语文教学内容
1、阅读教学
文,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
(三)第三学段语文教学内容
2、作文教学
33.3聋校语文教学的要求。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是并同《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由教育部于2007年02月13日正式确立的针对残疾儿童少年出台的首批新课程方案。
中文名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确立时间2007年02月13日针对残疾儿童少年性质法律法规目录1 通知2 方案内容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部修订了《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课程计划(征求意见稿)》,并更名为《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各盲、聋、培智学校应根据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将以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组织力量研制盲、聋、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及据新标准编写新的教材。
发行和使用时间另行通知。
二○○七年二月二日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方案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参照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盲校课程。
课程设置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语文版第二册

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01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文本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深
度。
多媒体辅助写作教学
02
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写作范例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ຫໍສະໝຸດ 多媒体辅助口语交际教学0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效果
和质量。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01
02
03
阅读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拓展 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兴 趣。
重点篇章导读与赏析
《春夜喜雨》
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 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通过对比百草园的欢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揭示了儿童对自然的向 往和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一课》
通过讲述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教 育的深刻思考和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写作风格与技巧探讨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针对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 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阅读兴趣。
写作教学策略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 力。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 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和语言运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生动性。
05
考试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
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方向探讨
1 2 3
多元化考试形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增加口试、面试、小组讨论 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 力。
强调实际应用
考试内容应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如阅 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减少纯记忆性的题 目。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9、20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9、20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9课《美丽的蝴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美丽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学习课文第20课《我的家乡》,了解作者的家乡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课文《美丽的蝴蝶》、《我的家乡》2.生字词卡片3.课件或黑板四、教学过程第9课《美丽的蝴蝶》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只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书写。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蝴蝶的美丽和作者对蝴蝶的赞美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蝴蝶的美丽。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仿写教师出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仿写课文,描述小鸟的美丽。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美丽之处。
4.课堂小结第20课《我的家乡》第三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书写。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作者的家乡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仿写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仿写课文,描述自己的家乡。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4.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课文《美丽的蝴蝶》和《我的家乡》,巩固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种动植物的美丽,或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