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的完整内容。
该方案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2. 测量目标本测量方案的目标是:- 确定水利工程施工的地面控制点位置和坐标;- 监测施工期间土地沉降和土壤移动情况;- 测量水利设施和结构物的尺寸、形状和位置;- 校正施工过程中的尺寸和位置误差。
3. 测量方法为达到上述目标,将采用以下测量方法:- 全站仪测量法:用于测量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坐标;- GNSS定位法:用于确定水利设施和结构物的位置和坐标;- 剖面测量法:用于测量水利工程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监测仪器法:用于监测土地沉降和土壤移动情况。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将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主要步骤包括:- 数据清洗和筛选;- 地面控制点位置和坐标的计算;- 尺寸、形状和位置的测量结果分析;- 基于测量结果的误差校正。
5. 报告编制根据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将编制测量报告。
报告中将包括以下内容:- 施工地面控制点位置和坐标表;- 水利设施和结构物的测量结果表;- 土地沉降和土壤移动监测数据表;- 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和校正建议。
6.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的完整内容。
通过采用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步骤,可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报告将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请注意,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测量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方法及要求一、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把在设计某某某纸、文件上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高程以足够的精度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用以指导施工,并检测建筑物的竣工形状;而无论是标定建筑物的位置等,还是检测其竣工形状均是以施工控制网为基准的;因此在施工放样前都需要建立与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网。
1.控制网的布设首先根据提供的资料:得到水电工程测区区地形某某某(比例尺为1/2000),经过现场实地踏勘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的标石、标志现状和现存情况,了解坝区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交通、民情,然后进行了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选择保存较为完好、埋石稳固的三角点起算方位角推算控制网点的大地坐标(及施工坐标);布设一级平面控制网点。
控制网确定方案,网点标墩采用1.2米高普通钢标,基础挖到基岩,顶部安装中心开孔直径为16mm的钢板,做为强制归心的仪器平台,在全部埋设工作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外业观测工作。
2、控制网的施测由于一般水利工程测区山高林密、通视条件极差,利用常规方法(三角网或导线网)布设控制网无法构成附合或闭合某某某形,因此,利用GPS采用卫星定位的方法进行布网、施测。
根据测区的测绘面积及测区的地理状况,按照二级精度(相当于8秒导线)的要求进行点连式的一次布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GPS观测,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均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
选择起始点,不应选过短控制边,用短边控制长边会影响了GPS待定点的精度,另外,如果已知点的数量过少,在坐标系统转换中会影响了转换精度,同时也缺少了已知点间的检核条件。
科学的布网方法应该分两级布网,首先在测区的边缘选三个点用三台GPS接收机测一个同步环(该同步环可静态观测2小时以提高其基线向量的解算精度),将这个同步环作为一个E级网(或一级网),然后以同步环中的三个点作为该测区的已知点进行二级布网,这样不仅已知点的精度较高且均匀,而且二级网的精度也大幅度得以提高,不仅提高了坐标系统的转换精度,同时也增加了已知点间必要检核数量二、施工放样为了保证放样数据的准确无误,混凝土的施工放样采用内业与外业分离,立模放样与立模验收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法与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法与要求一、引言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程项目,其中施工测量是工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施工测量不仅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基础数据,还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指导。
本文将详细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法与要求。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施工控制网,进行场地平整,施工放样,竣工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等。
这些任务贯穿了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验收,都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方法1、常规测量法: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传统测量工具的使用,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且需要人工操作的测量任务。
2、GPS测量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施工环境。
3、数字摄影测量法:通过数字摄影技术获取大量的图像信息,再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适用于地形复杂、难以直接进行测量的地区。
4、遥感测量法: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遥感成像,再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提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测量数据,适用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测量。
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1、精度要求: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来说,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测量方法的要求: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常规测量法、GPS测量法、数字摄影测量法或遥感测量法等。
同时,对于不同的测量阶段和测量任务,也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对于每次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根据工程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
测量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具有重要作用。
2. 施工测量对象及要求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起始坐标的测量根据工程设计图纸,确定起始坐标,确定施工标高和水平控制基准。
要求:精度要求为±0.02m。
2.2 控制点的测量选择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布设水平控制和垂直控制,用于日后工程的测量和监控。
要求:水平控制点精度要求为±0.02m,垂直控制点精度要求为±0.05m。
2.3 结构物及管线位置的测量测量水工建筑物、管道等结构物的位置和坐标,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要求:结构物位置精度要求为±0.05m。
2.4 施工进度测量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测量,确保施工的合理进行。
要求:测量精度为±0.1m。
3. 测量方法与仪器设备3.1 测量方法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将采用以下测量方法:•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
•水平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水平控制点和结构物位置的测量。
•施工进度测量:采用总线测量法或者GPS进行施工进度的测量。
3.2 仪器设备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将使用以下仪器设备:•水准仪:用于高程测量。
•全站仪:用于水平控制和结构物位置的测量。
•总线仪:用于施工进度的测量。
•GPS:用于施工进度的测量。
4. 测量工作流程测量工作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4.1 准备工作在进行施工测量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准备仪器设备并进行校准。
•核对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确定测量对象和控制点。
•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4.2 实施测量根据测量方案,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包括起始坐标的测量、控制点的布设和施工进度的测量等。
4.3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出测量结果,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改善水资源的利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建设活动。
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包括工程前后的测量勘察、施工测量和验收测量等内容,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篇将从测量规划、测量基准、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测量施工进行全面规划。
二、测量规划1. 测量目标本次水利工程测量施工的目标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保障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工程前后的测量勘察、施工测量和验收测量。
2. 测量内容测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测量前的地形、地貌、地质调查;(2)工程建筑物的测量,包括地基沉降观测、建筑平面和立面测量;(3)水文测验,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测量;(4)工程验收测量,包括工程建筑物的竣工图、竣工图件和验收尺寸的测量。
3. 测量任务及进度安排测量任务及进度安排将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规划和安排,确保与施工无缝衔接,保证测量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测量基准1. 基准高程测量基准高程将采用国家统一高程基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坐标系测量坐标系将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工程控制点设置在工程施工区域内,设置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控制点,用于测量和定位工程各个部位。
四、测量方法1. 地形地貌测量(1)地形测量采用全站仪、GPS等先进测量设备,绘制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地形图,为工程规划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2)地质调查采用地质勘探和钻孔观测等方法,为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可靠的地质勘察数据。
2. 监测测量(1)地基沉降观测采用测斜仪、水准仪等设备,监测工程建筑物地基是否存在沉降情况。
(2)水文测验采用流速计、水位计等设备,监测水文数据,保障水文测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工程测量(1)建筑平面和立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仪等设备,绘制工程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和三维模型,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施工参考。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水利工程施工测量2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3 .课程编码:4 .学时:425 .适用专业:水利工程专业(二)课程性质1 .地位:该课程是高职水利工程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2 .作用:该课程以“水利水电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工程测量”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以及造价”、“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3 .功能:该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阅读工程图纸、布设施工控制网、渠道测量、施工道路测量、水闸、大坝、隧道和厂房的施工测量的能力,还要初步培养作业现场基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力。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和意见,结合高职高专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水利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要求,在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而编写。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该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开发适合中国西部生产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教学力求体现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特点,根据课程岗位目标训练的需要,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边学边干,以实践活动为核心,辅以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该课程旨在为水利工程提供一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用性强、特色鲜明的课程教材,培养学生掌握施工放样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工程建设的施工放样知识,具有进行施工放样的能力,以及具有有关其他工程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旨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2 测量工作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案,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符合本规范要求。
二、测量设备和工具2.1 测量设备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并经过校准检定。
2.2 测量设备和工具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并配备相应的操作说明和维护手册。
2.3 测量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测量基准和坐标系3.1 测量基准应选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点位,并经过验证和确认。
3.2 测量基准点位应进行标识和保护,防止被损坏或移位。
3.3 坐标系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确定,应与工程设计方案相一致。
四、测量控制网4.1 测量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建立,包括水平控制网和垂直控制网。
4.2 控制网点位应密布在工程范围内,并具备互相连接的能力,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4.3 控制网点位应进行标识和保护,防止被损坏或移位。
4.4 测量控制网应定期进行复测、调整和维护,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五、测量过程5.1 测量前应对测量现场进行初步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工程要求和测量难点,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
5.2 测量应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测量点位、测量人员等信息,以备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4 测量结果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异常数据和误差进行处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六、测量精度要求6.1 测量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2 不同测量任务的精度要求不同,应针对具体的测量任务确定相应的精度要求。
6.3 测量精度的控制和评定应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并在测量报告中进行说明。
七、数据处理和分析7.1 测量数据应进行质量检查,剔除异常数据和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水利工程测量施测计划和方案

水利工程测量施测计划和方案一、测量施测计划1.测量目标明确测量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测算河流水流的流量、测绘河道地轴线、勘测水库库容等。
2.测区划分根据测量目标和任务,将测区划分为若干个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确定一个控制点,用来实现测量数据的相对和绝对闭合。
3.测量方法和仪器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确定使用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法、电子经纬仪法、GPS测量法等。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保证仪器具备准确度和可靠性。
4.测量路线和时间安排确定测量路线和每个测量单元的测量时间。
根据地理位置、测量距离和工期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测量路线。
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测量工作按时完成。
5.控制与验收制订有效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机制。
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保证其准确度。
对测量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质量检查,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和标准。
二、测量施测方案1.基准选择确定测量的基准,包括高程基准和坐标基准。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准系统。
2.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控制点应遵循密布、均匀的原则,能够满足后续测量的要求。
3.数据采集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方案,包括测量时间、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
采集的数据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包括纠正观测误差、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结果报告编制测量报告,详细描述测量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数据处理的结果。
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数据的表格、图示和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以上是水利工程测量施测计划和方案的主要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计划和方案,能够确保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工程的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实际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1--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兴修水利,需要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航运等综合治理。一般由若干建筑物组成一整体.称
为水利枢纽。水利枢纽示意图,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拦河大坝、电站、放水涵洞、溢洪道等。
ﻫ拦河大坝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按坝型可分为土坝、堆石坝、重力坝及拱坝等(后两类大中
型多为混凝土坝、中小型多为浆砌块石坝)。修建大坝需按施工顺序进行下列测量工作:布
设平面和高程基本控制网,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放样;确定坝轴线和布设控制坝体细部放样
的定线控制网;清基开挖的放样;坝体细部放样等。对于不同筑坝材料及不同坝型施工放样的
精度要求有所不同,内容也有些差异,但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大同小异。ﻫ第一节 土坝的控
制测量ﻫ土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坝型。根据土料在坝体的分布及其结构的不同,其类型又有
多种。粘土心墙土坝的示意图。
土坝的控制测量是根据基本网确定坝轴线,然后以坝轴线为依据布设坝身控制网以控制坝体
细部的放样。ﻫ一、坝轴线的确定ﻫ对于中小型土坝的坝轴线,一般是由工程设计人员和勘
测人员组成选线小组,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和建筑材料等条件,
经过方案比较,直接在现场选定。 ’ﻫ对于大型土坝以及与混凝土坝衔接的土质副坝,一般经
过现场踏勘,图上规划等多次调查研究和方案比较,确定建坝位置,并在坝址地形图上结合枢
纽的整体布置,将坝轴线标于地形图上,为了将图上设计好的坝轴线标定在实地上,一般可
根据预先建立的施工控制网用角度交会法测设到地面上。ﻫ坝轴线的两端点在现场标定后,
应用永久性标志标明。为了防止施工时端点被破坏,应将坝轴线的端点延长到两面山坡上。
ﻫ二、坝身控制线的测设ﻫ坝身控制线一般要布设与坝轴线平行和垂直的一些控制线。这项
工作需在清理基础前进行(如修筑围堰,在合拢后将水排尽,才能进行)。ﻫ(一)平行于坝轴线
的控制线的测设ﻫ平行于坝轴线的控制线可布设在坝顶上下游线、上下游坡面变化处、下游
马道中线,也可按一定间隔布设(如10、20、30m等),以便控制坝体的填筑和进行收方。ﻫ(二)
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的测设ﻫ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一般按50m、30m或20m的间
距以里程来测设,其步骤如下。
(1)沿坝轴线测设里程桩。ﻫ由坝轴线的一端定出坝顶与地面的交点,作为零号桩,其校号为
0十000。
然后由零号桩起,由经纬仪定线,沿坝轴线方向按选定的间距丈量距离,顺序钉下0十030、
060、090……等里程桩,直至另一端坝顶与地面的交点为止。
--
1 / 1--
(2)测设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 将经纬仪安置在里程桩上,定出垂直于坝轴线的一系列平
行线,并在上下游施工范围以外用方向桩标定在实地上,作为测量横断面和放样的依据,这些
桩亦称横断面方向桩。ﻫ三、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用于土坝施工放样的高程控制,可由若干永久性水准点组成基本网和临时作业水准点两级布
设。基本网布设在施工范围以外,并应与国家水准点连测,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用三等
或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ﻫ临时水准点直接用于坝体的高程放样,布置在施工范围以内
不同高度的地方。临时水准点应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设置,附合到永久水准点上。ﻫ第二节 土
坝清基开挖与坝体填筑的施工测量ﻫ一、清基开挖线的放样ﻫ为使坝体与岩基很好结合,坝体
填筑前,必须对基础进行清理。为此,应放出清基开挖线,即坝体与原地面的交线。ﻫ清基开挖
线的放样精度要求不高,可用图解法求得放样数据在现场放样。为此,先沿坝轴线测量纵断
面。即测定轴线上各里程桩的高程,绘出纵断面图,求出各里程桩的中心填土高度,再在每
一里程桩进行横断面测量,绘出横断面图,最后根据里程桩的高程、中心填土高度与坝面坡
度,在横断面图上套绘大坝的设计断面。
二、坡脚线的放样
清基以后应放出坡脚线,以便填筑坝体。坝底与清基后地面的交线即为坡脚线,下面介绍两
种放样方法。ﻫ(一)横断面法
仍用图解法获得放样数据。首先恢复轴线上的所有里程桩,然后进行纵横断面测量,绘出清
基后的横断面图,套绘土坝设计断面。ﻫ(二)平行线法
这种方法以不同高程坝坡面与地面的交点获得坡脚线。在地形图上确定土坝的坡脚线,是用
已知高程的坝坡面(为一条平行于坝轴线的直线),求得它与坝轴线间的距离,获得坡脚点。平
行线法测设坡脚线的原理与此相同,不同的是由距离(平行控制线与坝轴线的间距为已知)求
高程(坝坡面的高程),而后在平行控制线方向上用高程放样的方法,定出坡脚点。
三、边坡放样
坝体被脚放出后,就可填土筑坝,为了标明上料填土的界线,每当坝体升高lm左右,就要用
桩(称为上料桩)将边坡的位置标定出来。标定上料桩的工作称为边坡放样。ﻫ四、坡面修整ﻫ
大坝填筑至一定高度且坡面压实后,还要进行坡面的修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此时可用水
准仪或经纬仪按测设坡度线的方法求得修坡量(削坡或回填度)。
第三节 混凝土坝的施工控制测量ﻫ混凝土坝按其结构和建筑材料相对土坝来说较为复杂,其
放样精度比土坝要求高。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按两级布设,不多于三级,精度要求最末一级
控制网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mm。ﻫ一、基本平面控制网ﻫ基本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
--
1 / 1--
一般布设成三角网,并应尽可能将坝轴线的两瑞点纳入网中作为网的一条边。根据建筑物重
要性的不同要求,一般按三等以上三角测量的要求施测,大型混凝土坝的基本网兼作变形观
测监测网,要求更高,需按一、二等三角测量要求施测。为了减少安置仪器的对中误差,三
角点一般建造混凝土观测墩,并在墩顶埋设强制对中设备,以便安置仪器和视标。
二、坝体控制网
混凝土坝采取分层施工,每一层中还分跨分仓(或分段分块)进行浇筑。坝体细部常用方向线
交会法和前方交会法放样,为此,坝体放样的控制网——定线网,有矩形网和三角网两种,
前者以坝轴线为基准,按施工分段分块尺寸建立矩形网,后者则由基本网加密建立三角网作
为定线网。ﻫ(一)矩形网ﻫ直线型混凝土重力坝分层分块示意图,(A以坝轴线为基准布设的矩
形网,它是由若干条平行和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所组成,格网尺寸按施工分段分块的大小
而定。
(二)三角网ﻫ由基本网的一边加密建立的定线网,各控制点的坐标(测量坐标)可测算求得。
但坝体细部尺寸是以施工坐标系船岁为依据的,因此应根据设计图纸求其得施工坐标系原点
O的测量坐标和坐标方位角,换算为便于放样的统一坐标系统。
三、高程控制ﻫ分两级布没,基本网是整个水利枢纽的高程控制。视工程的不同要求按二等或
三等水准测量施测,并考虑以后可用作监测垂直位移的高程控制。作业水准点或施工水准点,
随施工进程布设,尽可能布设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作业水准点多布设在施工区内,应经常
由基本水准点检测其高程,如有变化应及时改正。
第四节 混凝土坝清基开挖线的放样ﻫ清基开挖线是确定对大坝基础进行清除基岩表层松散
物的范围,它的位置根据坝两侧坡脚线、开挖深度和坡度决定。标定开挖线一般采用图解法。
和土坝一样先沿坝轴线进行纵横断面测量绘出纵横断面图,由各横断面图上定坡脚点,获得
坡脚线及开挖线。
实地放样时,可用与土坝开挖线放样相同的方法,在各横断面上由坝轴线向两侧量距得开挖
点。如果开挖点较多,可以用大平板仪测放也较为方便。方法是按一定比例尺将各断面的开
挖点绘于图纸上,同时将平板仪的设站点及定向点位置也绘于图上。
在清基开挖过程中,还应控制开挖深度,在每次爆破后及时在基坑内选择较低的岩面测定高
程(精确到cm即可),并用红漆标明,以便施工人员和地质人员掌握开挖情况。 ﻫ第五节 混
凝土重力坝坝体的立模放样
一、坡脚线的放样ﻫ基础清理完毕,可以开始坝体的立模浇筑,立模前首先找出上、下游坝
坡面与岩基的接触点,即分跨线上下游坡脚点。 ﻫ二、直线型重力坝的立模放样ﻫ在坝体分块
--
1 / 1--
立模时,应将分块线投影到基础面上或已浇好坝坡脚放样示意图的坝块面上,模板架立在分
块线上,因此分块线也叫立模线,但立模后立模线被覆盖,还要在立模线内侧弹出平行线,
称为放样线,用来立模放样和检查校正模板位置。放样线与立模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2一
O.5m。ﻫ(一)方向线交会法
(二)前方交会(角度交会)法
方向线交会法简易方便,放样速度也较快,但往往受到地形限制,或因坝体浇筑逐步升高,挡
住方向线的视线不便放样,因此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条件把方向线交会法和角度交会法结合使
用。
三、拱坝的立模放样ﻫ拱坝坝体的立模放样,一般多采用前方交会法。放样数据计算时,应先
算出各放样点的施工坐标,而后计算交会所需的放样数据。ﻫ(一)放样点施工坐标计算
(二)交会放样点的数据计算ﻫ(三)混凝土浇筑高度的放样 、
模板立好后,还要在模板上标出浇筑高度。其步骤一般在立模前先由最近的作业水准点(或邻
近已浇好坝块上所设的临时水准点)在仓内酗设两个临时水准点,待模板立好后曲脑时水准
点按设计高度在模板上标出若干点,并以规定的符号标明,以控制浇筑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