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螺距螺旋桨舰船船机桨优化匹配
船舶可调桨螺距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t he c o n t r o l l a bl e pi t c h pr o pe l l e r
WA NG G u o - j i n , WA NG J i o n g , D AI J i n - p e n g , J I A N A n — a n
关键 词 :模 糊 P I D控 制 理 论 ; Ma t l a b 仿 真 ;可 调 桨 ;运 动 模 型 中 图分 类号 :T P 3 9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 i :l 0 . 3 4 0 4  ̄ . i s s n . 1 6 7 2 —7 6 1 9 . 2 0 1 7 . 0 4 . 0 2 0
Ab 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l a b l e p i t c h p r o p u l s i o n s y s t e m d r i v i n g b y t h e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g l e o f k i n e ma t i c s a n d d y n a mi c s . At t h e s a me t i me , t h e f u z z y P I D c o n t r o l l e r i s d e s i g n e d o n he t Ma t l a b s i mu l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b y t h e f u z z y t h e o y r a n d P I D t h e o r y .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p i t c h d e v i a t i o n , t h e d e v i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p i t c h c o n t r o l o u t p u t d a t a a r e g o t t o ma t c h t h e d y n a m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c o n t r o l l a b l e p i t c h p r o p e l l e r . A l o o k u p t a b l e o f t h e f u z z y c o n t r o l l e r o u t p u t i s g o t b y
基于遗传算法的船、机、桨匹配优化设计

第四章基于遗传算法的船、机、桨匹配优化设计4.1 引言长期以来,以推进装置的最高效率为目标,借用传统的优化算法——如复合形法、罚函数等方法,已形成了比较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但由于设计变量较多,导致上述方法的运算量普遍较大,初值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明显,且易陷于局部最优[8]。
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优化算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适应大规模优化问题[9~10]。
文中将GA引入机桨匹配优化设计,较好地改善了计算规模和优化效果,而且对求解问题的适应能力更强。
图4—1 船、机、桨配合特性曲线4.2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船、机、桨的配合特性如图4—1所示。
图中AB,CD分别为柴油机允许长期工作的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限制线,AD,BC分别为柴油机允许长期工作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限制线,EF为某工况下螺旋桨的推进曲线。
船、机、桨匹配的优化设计,就是通过选取适当的主机和螺旋桨,使船舶推进系统的效率、寿命、可靠性等指标达到最优[11]。
4.2.1 设计变量通常,螺旋桨转速p n ,螺旋桨叶数z ,螺旋桨有效功率e P ,船速v 和桨轴浸深h 在设计前均已给定,推力减额系数t 和伴流分数W 也可根据经验选定。
此时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参数为主机转速n ,螺旋桨直径D ,螺距比P/D 和盘面比/e o A A ,这4个参数构成设计变量X 。
4.2.2 目标函数推进装置的总效率t η由敞水螺旋桨效率o η,相对旋转效率r η,船身效率h η和轴系效率s η共同决定 t o r h ηηηηη=(4—1)式(4—1)中,敞水螺旋桨效率[12]2t o q kJk ηπ=(4—2)式中:J 为进速系数;,t q k k 分别为螺旋桨的推力系数和转矩系数。
对于B 系列螺旋桨,,t q k k 可采用下列回归公式1,,,,,,()(/)(/)()s t u vt s t u v e o s t u vk C J P D A A Z =∑(4—3)2,,,,,,()(/)(/)()s t u vq s t u v e o s t u vk C J P D A A Z =∑(4—4)式(4—1)中,船身效率 11h t Wη-=- (4—5)相对旋转效率和轴系效率按实际工况选定。
可调螺距螺旋桨舰船船-机-桨优化匹配

定 的 , 以达 到在 实践 中船一 一 难 机 桨优 化 匹配 的 目的 。
2 )即便 是考 虑 了船 一 机具体 情况 , 现有 的调距 桨
控 制 系统 , 不能 适 应舰 船 负 载 多变 的的 现实 , 能 也 不
反 映舰 船性 能随 时 问 推移 而 发 生 的 变化 。按 舰船 现 行 的操 作规 程操作 , 结果是 : 其 ① 在 舰 船 各 种 负载 情 况 下 , 定 主机 功 率 和转 给
肖 冰 , 爱 国, 石 余 力 , 万 林
( 海军 大连 舰艇 学 院 , 宁 大连 1 6 1 ) 辽 1 0 8
摘 要 : 近年来 , 国装备调距桨 的舰船越来越多 , 调距 桨的实际使用过程 中还存在着 船一 桨难以全 我 但在 机一
面 实 现 优 化 匹 配 的情 况 , 而 不 能 发 挥 调 距 桨 的 优 势 。 基 于 船 一 一 的 关 系 , 合 调 距 桨 的 特 点 , 出 了调 距 桨 舰 船 从 机 桨 结 提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Hale Waihona Puke 期 20 0 7年 1 2月
舰
船
科
学
技
术
Vo . 9, No 6 12 .
De .,2 0 c 0 7
S P S ENCE AND TECH N0L0GY HI CI
可 调 螺距 螺 旋 桨 舰 船 船 一 一 优 化 匹配 机 桨
0 引 言
调距 桨 , 桨 叶可 绕 桨 的纵 轴 回转 , 而改 变 其 从
桨 的几何 螺距 。调距 桨具有 多 方面 的优点 : 通过 改变 螺距 , 即可达到 推进 变 速 和换 向 的 目的 ; 主 机 负载 在 大 幅变化 和一船 多种 主 机 的条 件 下 , 能得 到 船 一 仍 机
船用螺旋桨匹配

mdVs dt 牛牛文档分 享影响推力减额系数t的因素
• 当调距桨的推力系数增加时,t也增加,特 别是对于那些方形系数较大的船舶,这种 影响更明显。 • 船速V对t也有影响,这种影响非常复杂, 很难用解析式表示。 • 正车或倒车时,推力减额系数会发生一定 的变化(一般 根据各船舶的方形系数CB值,可以按照表 近似选取推力减额系数t值:
方形系数
0.52 0.56 0.11 0.13 t
方形系数
0.68 0.72 0.19 0.21
t
0.6
0.64
0.15
0.17
0.760.8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核动力推进装置
• 核动力装置虽有很多优点,但由于造价高, 操纵管理及检查系统复杂,核分裂反应释 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要严格防护,因此目 前商船上应用较少 牛牛文档分 享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
• 德国发明家Rudolf Diesel(1858-1913)发明了柴 油机,并于1892年申请了发明专利。 • 柴油机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内燃机的敲 击和爆燃问题。柴油机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断 改进和发展,已经成为船舶推进的主要动力装置。 柴油机不仅是热效率最高的一种热机,而且还具 有起动迅速、安全可靠、重量较轻、功率范围大 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国内外民用船舶广泛采用 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在中、大型民用船舶上所 使用的柴油机有大型低速和大功率中速两大类。
船用主推进动力
• 船舶的主推进动力装置主要有:
– 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 – 燃气轮机推进动力装置、 – 电力推进动力装置 – 蒸汽推进动力装置 – 核动力推进装置 牛牛文档分 享蒸汽推进动力装置
• 蒸汽推进动力装置的主机是以蒸汽为工质,这种 发动机的特点是采用间接加热方式,也就是燃料 燃烧在发动机外的锅炉中进行,故称为外燃式发 动机。根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它分为往复式和 回转式汽轮机两种。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 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在船舶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但由于其经济性差、 尺寸重量大,不能适应机组功率增长的需要,因 此已 转矩系数Kθ 与推力系 数一样,也是进程 船舶运动的方程应当是三维运动方程,为了简化 模型,仅考虑船舶的直线运动,并且设船舶舵角调距桨的进速Va可表示为:
渔政船调距桨特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渔政船调距桨特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船舶推进系统是控制船舶运动的关键,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船舶的航速、稳定性和机动性。
可调螺距螺旋桨,简称调距桨,它可以根据船舶工况的变化从而调节螺旋桨的螺距,是船舶重要推进装置之一。
调距桨推进系统通过联合控制方式,能够同时改变螺旋桨螺距和主机转速,进行机桨优化匹配,可以更灵活的调节航速。
因此,它拥有很强的航行环境适应能力、较高的机动性和操纵性、较好的综合经济性等优点。
调距桨推进系统作为船舶智能化的重要一环,主要体现在以计算机、自动化、电力电子等科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船舶推进,以精准的自动操控取代以往的手动操控,很大程度上提升船舶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在船舶实际航行过程中,调距桨各种航行参数总是随着船舶的运行状态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由于船舶推进运动是一个时变、非线性和有干扰的过程,而且调距桨推进系统需要控制螺距和转速两个控制量,也使得这个系统极其复杂,引入新的研究工具和高效的研究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以300吨级渔政船为研究对象,搭建调距桨推进仿真系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的优越性,尝试将智能算法用于船舶推进运动的控制,旨在优化推进系统的综合控制性能。
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船-机-桨特性的分析、建立调距桨推进系统模型、优化控制器性能以及仿真验证系统的控制效果。
首先,介绍了调距桨推进装置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控制方式,并对船舶的阻力特性,柴油机的外特性,调距桨的推进特性以及船-机-桨三者彼此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其次,根据渔政船调距桨推进系统的内部结构,建立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包括柴油机子系统模型、船桨子系统模型、螺距控制子系统模型以及外界干扰模型等。
使用Matlab软件平台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仿真模型,并将各部分拼接起来构成完整的推进系统仿真模型。
最后,设计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螺距控制器,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糊航速控制器进行优化,将其运用在先前建立的推进系统中。
船舶、主机、螺旋桨的匹配

船舶、主机、螺旋桨的匹配犹民齐现在一般大型船舶均采用重型低速船用柴油机作为推进用主机。
而一般中小型船舶,考虑主机尺度、重量、造价等因素,均采用中、高速船用柴油机作为推进用主机。
尤其是渔船,无一例外均用中、高速柴油机。
为了提高推进效率,这些中、高速柴油机都要通过倒顺减速齿轮箱,将柴油机的转速降低后才传动到螺旋桨。
船舶依靠主机发出的功率,通过一系列传动装置(减速齿轮箱、轴系),带动螺旋桨旋转,产生推力推动船舶前进。
船舶、主机(减速齿轮箱)、螺旋桨三者的匹配,直接影响到船舶航速的高低、螺旋桨效率的高低、燃油消耗的多少(营运经济性好坏)、主机寿命等经济性能。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上的问题。
1、主机功率:对于船舶主机而言,船舶柴油主机在额定转速下,在主机的规定正常维修周期内,按标准环境条件下连续运转的最大功率,作为连续功率或称为额定功率。
按照钢质海船入籍与建造规范,船用柴油机的标准环境条件是:绝对大气压:0.1Mpa 环境温度:+45℃相对湿度:60% 海水温度:32℃如果一般柴油机厂出厂标定的功率不是按船用标准环境下的额定功率,则在实际使用中要按船用标准环境进行功率修正。
如135柴油机的标定功率就是按大气压力在101.3kPa(760mm水银柱),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60%时,允许连续12小时运转的有效功率,作为额定功率。
若要求连续运转超过12小时,应按90%的12小时连续运转功率作为持久运转功率(持续功率)使用。
从动力装置设计的角度出发,考虑主机的经济性和维修保养,常对主机的功率扣除一个裕度,以使主机适应因长期运转的功率降低、船舶因长期运转的污底、变形,船舶在风浪中的摇摆颠簸等因素。
对于一般运输船舶常选择10%。
渔船及拖船等因拖带负荷变动较大,常选择15%。
扣除这个裕度后的功率才能作为常用功率。
2、螺旋桨收到功率:主机发出的功率要经过倒顺减速齿轮箱(如果有的话)、中间轴、螺旋桨轴等才能传到螺旋桨。
《船机桨匹配知识》课件

验证优化结果,如进行模拟实 验、实际测试等,确保优化效
果达到预期
船机桨匹配的实例 分析
船舶类型:某 型船舶
船机类型:某 型船机
桨叶类型:某 型桨叶
匹配结果:船 机桨匹配效果 良好,提高了 船舶的航行性 能和燃油经济
性。
发动机型号:某型发动机 船机桨匹配:根据发动机性能和船舶需求进行匹配 匹配结果:选择合适的船机桨,提高船舶性能 匹配过程:分析发动机性能、船舶需求、船机桨特性等因素,进行匹配优化 匹配效果:提高船舶动力性能,降低油耗,提高经济效益
经验法:根据经验选择合适的船机桨匹配方案 数值模拟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船机桨匹配效果 实验法:通过实际实验测试船机桨匹配效果 综合法:结合经验、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进行优化
收集船机桨匹配的相关数据, 如船型、发动机型号、桨叶形 状等
确定船机桨匹配的目标参数, 如效率、功率、转速等
利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等,对船机桨匹配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经济性
船机桨匹配是 船舶设计、建 造和运营中的
重要环节
提高船舶航行效率
降低船舶燃油消耗
减少船舶振动和噪音
延长船舶使用寿命
功率匹配:船机和桨的功率应相互匹配,以保证船舶的正常运行 转速匹配:船机和桨的转速应相互匹配,以保证船舶的航行速度和稳定性 尺寸匹配:船机和桨的尺寸应相互匹配,以保证船舶的航行效率和舒适性 材料匹配:船机和桨的材料应相互匹配,以保证船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环境匹配:船机和桨的环境适应性应相互匹配,以保证船舶在不同环境下的正常运
船体操纵性:如舵效、 航向稳定性等
功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转速:发动机的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pm) 扭矩:发动机的扭矩,单位为牛顿米(Nm) 燃油消耗率: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单位为克每千瓦小时(g/kWh) 排放标准:发动机的排放标准,如欧IV、欧V等 冷却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类型,如水冷、风冷等
【文献综述】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优化设计及制造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优化设计及制造一、引言船舶在水面或水中航行时遭受阻力,其大小与船舶的尺寸,形状及航行速度油管。
为了使船舶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航行,必须供给一定的推力或拉力,以克服其所受到的阻力。
船舶推进器是推动船舶前进的机构,它是把自然力,人力或者机械能转化成船舶推力的能量转化装置。
船舶推进器的发展过程与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关系紧密,可分为人力:桨,篙,橹,拉纤,桨轮等;蓄力:拉纤等;风力:帆,旋筒推进器;机械动力:明轮,螺旋桨,直叶推进器,喷水推进器等。
其中应用最广的就是螺旋桨。
螺旋桨,以最少数量的构件,最高的推进效率推动船舶航行,它是造船业几代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螺旋桨的发展过程当中,根据不同船舶的工作条件要求,一些特种螺旋桨在普通螺旋桨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就是可调螺距螺旋桨,简称可调桨,可按需要调节螺距,发挥主机功率;提高推进效率,船倒退时可不改变主机旋转方向。
螺距是通过机械或液力操纵桨榖中的机构转动各桨叶来调节的。
可调桨对于桨叶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比较好,在拖船和渔船上应用较多。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其效率比普通螺旋桨效率低,而且价格昂贵,维修保养复杂。
在能源日益昂贵的今天,急需开发简便,节能,高效的新一代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流螺旋桨。
然而国内对于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研究还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对于可调桨的技术还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
国内有能力生产可调桨的企业还很少,而且这些企业对可调桨的技术也并没有完完全全的掌握,很多都是和国外可调桨企业合作,所以在可调桨发展的道路上,国内的企业还要不断的探索创新。
本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对可调桨的设计与生产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解决一些设计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而被提出。
由于可调螺旋桨在国内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生产上,都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设计与生产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分差,有时候设计没有考虑实际生产,有时候生产不能很好的反应设计理念,所以通过对某一个可调螺距螺旋桨进行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会让设计人员认真的考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让车间职工更好的反应设计者的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该舰主机外特性曲线 Extemal chamcteristic of dieBel engine
2)螺旋桨最大效率曲线
将该舰可调桨敞水特性曲线中各螺距比效率曲
线的最大效率点连线、拟合,得到最大效率曲线(见
图2),其公式如下:
田o。。=62,+61.,+60。
(2)
3)最大效率对应的螺距比
一个进速系数.,对应的最大效率,同时也对应相
间隔0.1 kn,取H,圪,K,…,E灿该型舰的航速范 围为5—40 kn。
3)根据K求叼。。 已知K便可以得到一组进速系数J;,根据事先 拟合好的最大效率曲线max‰=八,),可得一组,7。。 4)根据叼。求以 由公式
耻熹赢 '7s'7R刀口刀。
㈣
可得若干组户戢值,即得到%一y曲线。
5)根据K求R;
Abstracl: More and more ves8els are equipped with contr01lable pitch propellerg in recent yea璐. But problems appear that most vessels can’t attain the optimal match of the hull·engine—pmpeller. So with the principles of optimal matching of the huU—engine-propeller,this paper gives 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max speed and the least usage of oil,which take8 adv8ntage of the contIDUable pitch propeller.
2.2。l基本思路
在保持既定航速y的前提下,给出优化的螺距
P/D和主机转速n。,得到计算最小耗油率g训。或计
算最小耗油量G。。。。 理论和实践表明,为保持一定航速y,可以有若
干组主机输出功率^和转速厅。组合满足需求,但各
组小时耗油量G,(或耗油率g。)不同,要想耗油最
小,必须通过精确调节P/D和‰才能达到目的。其 计算必须满足前述三项条件。
面实现优化匹配的情况,从而不能发挥调距桨的优势。基于船一机一桨的关系,结合调距桨的特点,提出了调距桨舰船 任意负载下的最大允许航速以及减小油耗的计算方法,为该类舰船实现船一机一桨的优化匹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调距桨;船一机一桨;优化匹配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649(2007)06—0034—04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07.06.004
The optimal matching of the huU-engine—propeUer fbr controllable pitch propeUer ship XIAO Bing,SHI Ai—guo,YU Li,WAN Lin
(Dalian Naval Academy,Dalian 116018,China)
份,取n。,砧:,珏,,…,n,如。该舰柴油机的转速范围为:
图3该型舰柴油机输出功率一转速一耗油量(率)曲线 Fig.3 0il consumption强te of diesel engine
759一l 455 r/min。
3)根据nj求’7。; 已知n;便可以得到1组进速系数,¨根据事先拟 合好的最大效率龉线铂=厶(歹),可得l组嘞;。 4)求只
用K连同环境因素,求得l组R;,即得到R—y曲 线,进而得到P,一y曲线。
6)求交点
将尹。.y和P,一y两条曲线求交点,所对应的y即
最大航速初值K。。。 7)求最佳螺距比初值
已知最大航速初值,根据所对应的进速系数J,
代入式(3),即可得最佳螺距比P/D的初值,其对应
的螺距角初值为吼。
2.2航速已定,求最小油耗
3验 证
以该型调距桨舰为例,优化后计算结果见表1和 表2。
衰l 优化匹配后最大航速 T8b.1 M缸speed 8fter optimal match
表2优化匹配后耗油率
Tab.2 0il con8umption随te afler optimal match
据只=—_二p L,可得1组P舻 1lsllR。llHl『Io
5)求耗油率 将各组P.。和ni代入油耗曲线,在满足外特性曲 线的条件下,得到1组耗油率g和 6)计算最小耗油率歌或计算最小耗油量G, 取min{g“)或min{g“·P5),即得最小耗油率 (量)计算值。 7)求计算最佳螺距比 已知最小耗油率(量),根据所对应的转速厅。,得 到进速系数-,,代入式(3)即可得计算最小耗油所对 应的计算最优螺距比P/D。 2.3优化 用公式求得的船体阻力、螺旋桨水动力系数等, 只能是随时空变化的实船性能的近似值。要得到符 合实船当前状况的螺距和主机转速值,必须进行优化 处理。 2.3.1基本思路 由于计算所得的初值有一定精度,优化的值域可 以以初值为中心,取较小的范畴,然后以实船为对象, 以实船的航速仪、油耗计、主机转速表、螺距调节指示 为指标函数,实施优化调节。为使优化过程既可自动 实现,又可以手动实现,适宜采用O.618法,即黄金分 割法。 2.3.2数学模型 仅以求解最大航速为例说明。 1)选取初始数据。确定初始搜索区间【口,,6,】,
2.2.2数学模型
也可用曲线拟合的方法,与求解最大航速不同的
是需要给出耗油率M1计算公式。
图3是该舰柴油主机的输出功率一转速一耗油量
(率)曲线。
分别对5条耗油率曲线进行拟合,曲线间值,经
内插求取。
2.2.3计算步骤
1)求阻力R和推进功率P,
根据既定航速和环境因素,得到阻力R,进而得
到推进功率P,。
2)根据船型不同,将不同的转速范围分为350
为便于计算机计算,可将描述船、机、桨性能的主 机外特性曲线、螺旋桨敞水性征衄线、舰船阻力一速
度曲线,视情拟合成不同次的多项式。 1)主机外特性曲线 该舰主柴油机全功率外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曲
线可由二次拟合多项式表示:
尸s=口2乃。+口l,I+no o
(1)
/
/ /
£
Z… ∥
∥
/ /
,讲r·nn
Fig.1
定的,难以达到在实践中船一机一桨优化匹配的目的。 2)即便是考虑了船一机具体情况,现有的调距桨
控制系统,也不能适应舰船负载多变的的现实,不能 反映舰船性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按舰船现 行的操作规程操作,其结果是:
①在舰船各种负载情况下,给定主机功率和转 速不能获得最大航速;
②给定航速时。不能获得最佳的节油效果。 在调距桨运行研究方面,从国内外发表的文献 看,比较偏重于如何改进桨的控制系统,至于船机桨 的动态最佳匹配,则较少研究。在这方面数量不多的 文献中,国外如TOuMIYA、SAKAKIBARA、SUZUKI等 的研究成果;国内如上海交通大学张佰年、翁史烈,哈 尔滨工程大学的李殿璞、曹成钰口。51等的研究成果, 都提出或涉及了调距桨运用中船一机一桨的最佳匹 配,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通观上述文献,均未能涉及或解决主机转速已
①主机输出功率、转速一定时,如何通过调节螺 距,获得在船体任意负载下的可持续的最大航速。
②在航速已定时,如何通过调节螺距和主机转 速,达到最小油耗的目的。
2 计算方法
2.1 主机输出功率已定。求最大航速
试以某舰为例,说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 主机输出功率P。(转速n)已定,通过调节螺距 (螺距角p或螺距比P/D),可获得在船体任意负载 下可持续的最大航速。 2.1.1基本思路
万方数据
第6期
肖冰,等:可调螺距螺旋桨舰船船一机一桨优化匹配
·37·
设置初始试探点A。和p。:
fA-=口t+o·382(6-一口-),
(6)
Lpl=口l+0.618(6l一口1)。
计算妒(A,)和9(肛。),令矗=l。
2)比较目标函数值。若妒(A。)>妒(弘。),转步
骤3);否则转步骤4)。
3)若磊=4,则停止计算,输出肛。;否则,令
后=后+l。
计算妒(A川),转步骤2)。 一般计算4步即可。
2.3.3值域和指标函数 1)值域 以计算最大航速中的螺距比为初值,采用前后扩
大或缩小O.5—1.5倍的方法获取。 2)指标函数 每次优化过程中A;和盹所对应的实船航速E即
为指标值,取其大者。 最小油耗值的优化方法需用0.618法中的双因
素法,调节因素为螺距和主机转速,指标函数为实船 的耗油指示,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但略为复杂,这里 就不再叙述了。
第29卷第6期 2007年12月
舰船科学技术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01.29.No.6 Dec.,2007
可调螺距螺旋桨舰船船一机一桨优化匹配
肖 冰,石爱国,余 力,万 林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116018)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装备调距桨的舰船越来越多,但在调距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船一机一桨难以全
1 研究思路
1)调距桨舰船船一机一桨的优化匹配,可定义为: 在任意情况下,主机均工作在标定功率外特性曲线上 (柴油机),或涡轮进口燃气温度为一设定值时输出 功率一转速曲线上,螺旋桨则工作于优化螺距比的最 大效率值,桨输出的有效功率等于船体所需的推进功 率。
.
2)调距桨舰船的船一机一桨最佳匹配的实际适 用,可归结为:
收稿日期:2006一09一13 作者简介:肖冰(1982一),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舰船操纵与避碰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6期
肖冰,等:可调螺距螺旋桨舰船船一机一桨优化匹配
·35·
定,求解任意船体负载(包括风、流、浪、浅水影响)下 的最大航速、最小耗油等具体运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