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2)恰当的行动方法3)行动的条件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只要你对着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单选题]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揭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忽略了联系的客观性(正确答案)2.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单选题]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3.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单选题]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正确答案)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假象多于真象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4.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性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5.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单选题] *能够改变环境有心理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正确答案)能反映外部事物6.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单选题]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正确答案)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7. “流水不腐、户驱不蠧”主要说明() [单选题] *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正确答案)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过程8.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也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

这启示我们 [单选题] *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矛盾(正确答案)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9. 从哲学的角度看,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单选题] *新出现的都是新事物,原来存在的都是旧事物形式新颖的都是新事物,形式陈旧的都是旧事物凡能用电脑代替的都是新事物,反之则是旧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是新事物,反之则是旧事物(正确答案)10.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的有?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单选题] *①②①②③④(正确答案)①②③④⑤③④1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正确答案)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2.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 [单选题] * 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分别是() [单选题]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3、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单选题] *A.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B.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正确答案)C.对社会有益,对己无利D.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单选题] *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 [单选题]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答案)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够性发挥的程度6、农历丁家年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这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单选题]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正确答案)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7.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 [单选题]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正确答案)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8、专家指出,人们随手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单选题]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答案)9."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单选题] *A.适度(正确答案)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D.主动热情10、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单选题]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正确答案)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自身条件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11、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 [单选题] *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正确答案)D、能反映外部事物12、规律是可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单选题] *A、能动地改选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答案)D、能动地消灭规律13、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 [单选题]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答案)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14、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 [单选题] *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正确答案)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15、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单选题]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B.用电子计算机算命质量发展阶段C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阶段(正确答案)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6.人们的通信工具从跑马送信、电报电话到手三机网络;手材机的体积越来越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牵牛要牵牛鼻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D、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6、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事业成功④要成就大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积劳成疾C、量体裁衣D、因材施教8、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内。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A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C )。

A.好的领导B.好的职业C.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D.好的岗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有好的品行就行B.要正确对待金钱的两面性C.要有正确的道德观D.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下列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通过人的“想”和“做”来实现B.自觉能动性就是主观能动性C.是人特有的能力D.不能反映客观世界6、制约自觉能动性的因素不包括(B )。

A.客观规律B.先天条件C.已形成的观念D.身心健康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 )。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8、哲学是所说的对立是指(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上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B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 分)
1. 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 分)
3. 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 分)
4. 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 分)
5. 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 分)
6. 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 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V,错误的打人每小题4分,共40分)
7. 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 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 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 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 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 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4. 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
16. 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