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分类法
信息组织第三版马张华第六章国内外主要分类介绍

信息组织第三版马张华第六章国内外主要分类介绍第六章国内外主要分类介绍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标注和检索的过程,分类是最基本的信息组织方式。
本章将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分类法。
一、国外主要分类法1.杜威十进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是一种基于主题的分类法,其分类号由三位数和小数点连接而成,从10开始,10-19表示哲学、心理学和宗教,20-29表示社会科学,30-39表示自然科学,40-49表示应用科学以及技术,50-59表示艺术,60-69表示语言,文学,70-79表示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历史,80-89表示分类学、书目学和图书馆学,90-99表示一般类。
2.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其分类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
其中A表示一般工程科学,B表示哲学、宗教和心理学,C表示社会科学,D表示历史和地理学,E表示美洲原住民和其他民族,F表示一般美国地理和历史,G表示地理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H表示社会科学,J表示政治学,K表示法律,L表示教育,M表示音乐和书法,N表示美术,P表示语言和文学,Q表示科学,R表示医学,S表示农业和林业,T表示技术,U表示军事科学,V表示海洋科学,Z表示图书馆学、书目学和出版业。
3.国际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是由国际图书馆协会推荐的文献分类法。
其分类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从0开始,0-9表示一般类,10-19表示哲学和心理学,20-29表示宗教、神秘主义和神学,30-39表示社会科学,40-49表示自然科学和数学,50-59表示技术和应用科学,60-69表示艺术、体育和娱乐,70-79表示语言、文学和地理,80-89表示历史和人文科学,90-99表示一般类。
二、国内主要分类法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图书分类法。
其分类号由数字和汉字组成,从0开始,0-9表示一般类,10-19表示哲学、宗教和心理学,20-29表示社会科学,30-39表示自然科学、数学和医药卫生,40-49表示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和交通运输,50-59表示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60-69表示语言、文字和文学,70-79表示历史、地理和旅游,80-89表示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90-99表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出版业。
信息组织方法分类法

信息组织方法分类法一、层次分类法层次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划分,并形成从一般到具体的层级结构。
例如,对于动物的分类,可以从动物界开始,再通过植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等层次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类结构。
层次分类法具有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查找的优点。
它通过将信息划分成不同的层级,使得信息之间能够建立起明确的关系,方便用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查找。
此外,层次分类法还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特定的层级,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主题分类法主题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其所属的主题进行划分,并形成一个主题分类结构。
例如,对于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如文学、历史、科学等。
主题分类法具有针对性强、易于查找和学习的优点。
它将信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精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利用价值。
此外,主题分类法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分类结构进行多种组合和调整。
三、字母分类法字母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它们的首字母或其他字母进行分类,并形成一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分类结构。
例如,对于英文字母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字母的顺序,从A到Z进行分类。
字母分类法具有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它通过对信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分类,使得用户能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此外,字母分类法还可以与其他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形成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分类结构。
四、时间分类法时间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其发生或记录的时间先后进行划分,并形成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分类结构。
例如,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分类。
时间分类法具有历史性强、具备时效性的优点。
它通过对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使得用户能够追溯、了解和研究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些

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些
在信息组织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分类法:将信息根据某种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主题、功能、地域或时间等进行分类。
分类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找到所需的信息。
2. 标签法:使用关键词或标签来描述和标记信息,以便于检索和整理。
标签可以是单词、短语或者代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准确地描述信息。
3. 时间序列法: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信息,将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和整理。
这种方法常用于历史记录、事件追踪和版本管理等领域。
4. 层次化法:将信息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组织,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地组织信息。
层次化法可以帮助人们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
5. 网络化法:将信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组织,通过链接和关联将相关的信息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法常用于知识图谱、概念模型和关系图等领域。
6. 故事化法:通过将信息组织成故事或者情节的形式,以更生动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信息。
故事化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7. 树状结构法:将信息按照树状结构进行组织,通过节点和分支将信息连接在一起。
树状结构法常用于组织和表达层次分明的信息。
8. 索引法:通过建立索引或者目录来组织信息,以便于查找和引用。
索引法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定位和访问所需的信息。
以上方法并不互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 第五章 体系分类法

2) 借上位类号 S56 经济作物 S561 纤维作物 S562 棉 S563 麻类作物 S564 编织用纤维作物 S566 糖料作物
3) 借同位类号法 R441 症状诊断学 R441.1 疼痛… R441.9 休克 R442.1 厌食、恶心、呕吐 R442.1 便秘、腹胀、腹泻… R442.8 综合征
2 体系分类法的复分表
复分表的定义:也叫附表、辅助表, 是文献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是将主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某些类 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抽出来并 配以特定号码,单独编制成表,供 主表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复分用的类 目表。
01 02 03 04 05 09
R5/8临床各科 预防、控制和卫生 病理学、病因学 微生物学、免疫学 诊断学 治疗学… 康复
R医药、卫生类目简表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R2中国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5内科学 R6外科学 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皮肤病学 R76耳鼻咽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 R79外国民族医学 R8特种医学 R9药学
d. 详表,由简表展开的各种不同等级的类 目所组成的类目表,它是类分文献的真 正依据。《中图法》为例: R 医药、卫生 R5 内科学 R51 传染病 R511 病毒传染病 R511.1 麻疹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天、航空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c. 简表,由基本大类与由其展开的一、 二级类目所形成的一种类目表,也 叫基本类目表。其作用是:对基本 大类和详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便 于进行较大范围课题的检索;可作 为中小型图书馆的分类依据;标引 非专业文献。
信息组织分类法

附表
使用手册与附录
详表 复分表
类目表(类目体系)
概念: (P82)
类目表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的类目集合。
主表
附表
结合主表使用编制的辅助表。
1.1 主表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 简表 详表
(1)基本部类(大纲)(P82)
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 基本部类的排列次序称为基本序列。
一般不在分类表中单独列出,也并不是所有的分类 法都明确建立基本部类。
表面处理
1-未处理 2-镀铬 3-镀锌 4-上漆
黄铜1.5方形头镀铬螺钉- 2342
不锈钢1六角形头镀锌螺钉- 1233
面分类法特点:(P80)
表达主题专指度高 标记表达性强(属于后组式分类法,用较少的类目 就可以组配出大量新的、复杂的主题)。 适应科学发展 篇幅小
缺点:
缺乏直观性和知识系统性 难以用于手工管理,主要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 不能充分利用容量(许多组配是无意义的)
体系分类法(列举式、等级、层次分类法、 线分类法) 分面分类法(组配式分类法、组面分类法) 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
概念: (P79) 特点:(P79-80)
缺点:(P80)
主题表达能力差 类表有凝固性(先组式结构,结构弹性差) 难以表达新类目,与科学发展同步 篇幅大,管理难
代表:
DDC《杜威十进分类法》、LC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 法》、《中图法》
22
科图法
25
14
搜索引擎
人大法
19
国民经济
16
行业分类
学科分类
58
专利IPC
118
与代码
大类序列
大类序列的基本要求是应能较好反映各知识门 类之间的联系。 国外文献分类法一般根据从总到分的次序,先 综合后具体。 如《布立斯书目分类法》(22个一级类目):
如何有效地组织信息信息组织总结

如何有效地组织信息信息组织总结信息组织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将散乱的信息加以整理、分类、归纳和排序,使其更具条理性和可读性的过程。
有效地组织信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信息组织方法,以帮助读者高效地整理和总结信息。
一、分类法分类法是最常见和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之一。
通过将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例如,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题、重要性等方面对信息进行分类。
在进行分类时,需要确定清晰的分类标准和目录体系,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信息组织方法,通过图形和连接线的方式展示信息之间的关系和流动。
流程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信息的处理路径和步骤,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信息。
在绘制流程图时,可以使用箭头表示流向,使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表示不同的步骤,保持图形的简洁和清晰。
三、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通过绘制与中心主题相关的关联性分支来组织信息的方法。
中心主题位于中心,相关的分支从中心向外延伸,每个分支可以有更详细的子分支。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读者整理和梳理各种关联的信息,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信息类型和关系。
四、时间轴时间轴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组织信息的方法,适用于需要理清时间线索的情况。
通过在时间轴上记录事件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在绘制时间轴时,需要明确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将重要的事件标注在时间轴上。
五、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以项目和条目的形式组织信息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逐条列出,可以使信息更具条理性和易读性。
列表法适用于列举和概述信息的场景,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地浏览和理解信息。
在使用列表法时,需要确保每个项目都具有清晰的标题和内容,并保持一致的格式和排列方式。
六、数字编号数字编号是一种将信息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编号的方法。
通过为每个信息分配唯一的编号,可以方便读者进行查找和参考。
信息组织 戴维民3-2-

• 总论与专论的掌握
–在划分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考虑是否设置相应的总论 性类目。
–总论性类目常用“××基本问题”、“××一般性 问题”、“××一般著作”、“××理论”等形式 设置。
• “横向展开”与“纵向深入”的掌握
–横向展开是以某类事物的共性问题为分类标准,按 事物某方面的属性聚类,划分的结果是形成一组组 关于某类事物各个方面的类目;
• 删除陈旧或错误的类目、合并使用频率很低的类目 • 订正类目的错误 • 对类名、注释等进行规范化处理 • 完善注释参照系统 • 修订复分表
复分表的修订一般多局限于扩大类目外延、增加新类目、增加细分层次、 增加注释、增加复分表种类等方面。
结束
(一)类目内容注释
• 一般采用“见××注”(注释内容完全相同) • 或“参见××注”(注释揭示的范围相同)的方式
(二)类目关系注释
• 一是为内容密切相关或性质相近的类目编制参照注释, 帮助分类法用户了解相关类目编列的情况,参照均是 双向的
• 二是在交替类目下编制“宜入××”的注释,指示正 式使用的类目或文献集中分类的方法
五、分类法的修订
分类法修订的主要方面与技术:
• 在渐变中实现结构性变化(为确保分为类法相对的稳定性) • 类目体系的扩充(适用于该类的文献、信息有了较大增长,而原来
的类目明显不敷使用) • 增补新的主题 常用的方法有:
利用空号个别增加类目; 修订类名,扩大原类目的外延; 将含义相关的类目改为类组,容纳新的主题; 通过类目注释,增加新的主题内容等。
3.类目的同一关系
• 类目的同一关系即类目的交替关系,使用交替类目来 显示,它既能揭示非一个类系内的从属关系,也能通 过跨类的指引起到揭示相关关系的作用
(二)类目之间交叉关系的处理
第二章 信息组织分类法

《中图法》第四版中的组配技术窥探
• 冒号直接组配:通过“ :”将两个或多个 类目连接起来表示新主题或复合主题 • 文字标记组配:通过在分类号后面加上拉 丁字母以表示一些具体类目
冒号直接组配举例:
揭示边缘交叉性的新主题: • 《计算机英语》类号为H31 :TP3 • 《现代哲学人类学》类号为B :Q98
分类标记的功能: • 以代号的形式表达类目 • 固定类目位置 • 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和形式特征 • 显示类目之间的关系 分类标记的要求: • 容纳性 • 简明性 • 表达性 • 助记性
2)标记符号
• 分类法的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类号,是 类目的代号。 • 基本符号: – 单纯数字 – 单纯字母 – 数字、字母混合
二十二个基本大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语言、文字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N O P Q R S T U V X Z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 综合性图书
《冒号分类法》分面、符号及次序
分面
本体(Personality)
分面符号
(P)
组配符号
,
物质(Matter)
动力(Energy) 空间(Space) 时间(Time)
(M)
(E) (S) (T)
;
: . „
以图书馆学为例:
分 面 亚 面 所 属 类 目
本体(P) 物质(M)
动力(E) 空间(S) 时间(T)
②顺序标记制
按照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顺序配以号 码,号码只表示类目的次序,不显示类目的 等级或其他关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不在分类表中单独列出,也并不是所有的分类 法都明确建立基本部类。
《中图法》
《杜威十进 《布立斯书 《中国档案 制分类法》 目分类法》 分类法》
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理性知识 想象知识 记忆知识
哲学 科学 历史 技术和艺术
»分类排架
2)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如索引、文摘等
二、分类法概述
分类法概念 分类法的类型
1、分类法概念(P79)
信息资源分类法(文献分类法,分类语 言)
2、分类法的类型
从分类法的编制结构看:
体系分类法(列举式、等级、层次分类法、 线分类法) 分面分类法(组配式分类法、组面分类法) 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
概念: (P79) 特点:(P79-80)
缺点:(P80)
主题表达能力差 类表有凝固性(先组式结构,结构弹性差) 难以表达新类目,与科学发展同步 篇幅大,管理难
代表:
DDC《杜威十进分类法》、LC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 法》、《中图法》
组配式分类法
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将概括 事物的主题概念分为几个分面,通过各 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 题的一种分类法。 典型如《冒号分类法 二、分类法概述 三、分类法结构 四、分类法类目体系 五、《中图法》介绍
分分几 类类个 的的概 作特念 用点
一、 分 类 概 述
1、分类的概念
分类的概念( P77)
依据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和类聚。并将 区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的活动。
2、分类的特点(P77-78)
在社会科学门类 先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军事),后意识形态(语 言、文学、艺术)
(3)简表(P83)
是由分类表的基本类目组成的表。 通常于基本大类下展开二、三级形成,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表。 简表的作用有两个:
引导; 概略分类工具
(4)详表
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类分信息资源的 真正依据。 在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中,有两种关系:
主要分类法的基本大类设置情况
分类法 一级类目 分类法 一级类目
杜威DDC
10
中图法
22
科图法
25
14
搜索引擎
人大法
19
国民经济
16
行业分类
学科分类
58
专利IPC
118
与代码
大类序列
大类序列的基本要求是应能较好反映各知识门 类之间的联系。 国外文献分类法一般根据从总到分的次序,先 综合后具体。 如《布立斯书目分类法》(22个一级类目):
文学作品的面分类
材料
1-不锈钢 2-黄铜 3-铁
螺钉直径
1-0.5 2- 1 3- 1.5
螺钉头形状
1-圆头 2-平头 3-六角形头 4-方形头
表面处理
1-未处理 2-镀铬 3-镀锌 4-上漆
黄铜1.5方形头镀铬螺钉- 2342
不锈钢1六角形头镀锌螺钉- 1233
面分类法特点:(P80)
表达主题专指度高 标记表达性强(属于后组式分类法,用较少的类目 就可以组配出大量新的、复杂的主题)。 适应科学发展 篇幅小
政治 科学文化 经济
(2)基本大类
第一级类目,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 基本大类的确定,主要涉及:
类目的设置依据 类目数量 类目排列次序(序列)。
大类的设置依据
基本大类设置考虑的因素: (p83第3段)
检索工具的性质 学科发展水平 信息资源数量
传统上以学科为中心设置基本大类。(如:文献 分类法) 指南型网络分类工具采用以主题为中心或主题与 学科结合的设类方式。
缺点:
缺乏直观性和知识系统性 难以用于手工管理,主要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 不能充分利用容量(许多组配是无意义的)
体系-组配分类法
在体系分类法的基础上,引入分面分析 和组配技术所形成的分类法结构模式。 代表:《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三、分类法结构
宏观结构
主表 复分表
微观结构
类名 类级 分类号 类目注释和参照
语种复分表、世界种族、民族复分表、人物表、材 料复分表、环境复分表等类型。
标准复分表:又称总论复分表,是一种通用主题和 信息资源类型的复分表,一般收入原理、方法、历 史、现状、机关、团体、会议等以及常用文献形式, 包括媒体类型、文献类型等各种有关类目。
(1)复分表的作用(P85)
缩小类表的篇幅。 加强类表的伸缩性。 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2)复分表的分类(P86)
通用复分表 专类复分表 仿分
通用复分表
又称共同区分表,供整个分类法共同使用的表。
常用的通用复分表有:
地区复分表:收录自然地理、各国政区等类目; 时代复分表:收入时间、历史、时代等的有关类目。
并列(横向)关系 等级(纵向)关系(缩格方式)
使用时,应弄清类目之间关系。
1.2 复分表(P85)
不少类目的进一步区分往往需要采用相 同的划分标准,并得到相同的子目。
如:“图书馆学”、“体育”、“法律”等 学科总论性质的文献资料都可以细分为以下 子目理:论与方法论
现状与发展 机构、团体、会议
概念:由共性子目构成,供主表有关类 目共同使用的表,称为复分表,亦称副 表、辅助表、共性区分表。
总类 哲学和综合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地质学、 生物学 动物学 人类学……
我国文献分类法大类的序列,则是在五大部类的 基础上,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设为第一个大 类,同时在类目的序列中贯穿从总到分的原则, 按照对类目关系的理解进行组织。
如《中图法》中
将自然科学部门的类目 从简单到复杂 低级到高级 理论到应用
按照内容特征的相互关系加以组织。 从一定的角度出发组织信息资源的。
一般只能有选择地揭示其主要联系。
以一定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 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字顺角度查找类目的 途径。
3、分类的作用(P78~79)
最重要有:
1)实体信息分类排架
信息资源实体的组织可以有多种形式
»文献形式
»到馆先后 »固定排架
不适宜开架借阅
1、宏观结构
指分类法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联系。
编制说明
基本部类
主表
基本大类 简表
分类法类目表
分类法索引
附表
使用手册与附录
详表 复分表
类目表(类目体系)
概念: (P82)
类目表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的类目集合。
主表
附表
结合主表使用编制的辅助表。
1.1 主表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 简表 详表
(1)基本部类(大纲)(P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