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法
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

①水 ②空气 ③铁 ④二氧化碳O4·5H2O) ⑧食盐水
⑨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⑧ (2)①④ (3)⑥ (4)⑤
(5)⑦⑨⑩ (6)⑦⑨ (7)⑩ (8)①~⑩ ⑦⑨⑩
• 【方法技巧】 分类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物质 的类别。如①纯碱(Na2CO3)不属于碱,而属 于盐;②NO、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 属于酸性氧化物;③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 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 CO既不能跟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 应,A错;NaHSO4溶液能与Mg反应产生氢 气,但属于盐溶液,B错误;N元素有多种氧 化物,其中NO2和N2O4即为同种价态的氧化 物,C正确;Mn2O7为酸性氧化物,但其为金 属氧化物。
【答案】 C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2.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 这个反应是 ( ) A.3Fe+2O2=点==燃==Fe3O4 B.C+CO2==△===2CO C.NH4HCO3==△===NH3↑+H2O+CO2↑ D.Na2CO3+CO2+H2O===2NaHCO3
质有______________,同时采用交叉分类法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以上空格填物质的序号)
【解析】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如胆矾 CuSO4·5H2O,碱式盐如Cu2(OH)2CO3,酸式盐如 NaHSO4都有固定的组成,均为纯净物;食盐水由 NaCl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酸、碱、盐 等都有明确的概念,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判断, 但是对同一种物质从不同角度又有不同的分类法, 这就是交叉分类法;(1)~(5)问中的物质都是采用树 状分类法;(6)(7)问对于铜盐、钠盐又有交叉分类法 的应用。
分类法的概念

分类法的概念一、概念:分类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分成若干类,并加以比较,从而找出不同种的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分类法的定义与特点分类法也称归类法,它是一种按照事物属性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由于研究对象各不相同,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例如,要弄清城市用地规划的特点,就可以根据其用途、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运输区、文教区、体育区等若干类型。
一个地方有着自己的特点,但又不是完全孤立的,所以在分类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特点。
例如,建筑物多层、少高层,是南京一个显著的特点。
我们分类时,就应该按照多层与少高层来分,而不能笼统地说成“大多数是多层,少数是高层”。
当然,具体分类的对象也必须是比较单纯的,即对象越单纯,分类的结果就越简单。
而且,分类本身也需要规则,一般是先确定所分类的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逐层展开,最后把每一层次的不同对象依次排列起来。
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必须注意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因为只有相似的东西才有可比性。
例如,某小区楼房很多都是7层的,且多数房子都带阁楼;而其他小区的楼房多是6层或5层的,还带阁楼,那么这两个小区就有了共同的特征,可以把它们分别归为同一类型的楼房,即把它们都划归为多层建筑,或者叫做“多层住宅”,因为这样分类,也便于管理。
如果是把不同小区楼房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作具体的归类。
总之,分类法是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只有分类研究,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分类法的优缺点分类法有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掌握事物的特点。
但分类研究事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思想上的差异,会使分类产生误差。
例如:不同性质的人按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类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四、分类法的意义和局限性分类法是科学发展史上一项伟大的创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将各种事物或概念按照其性质、特征或用途等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类体系。
国际标准分类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图书馆学、档案学、统计学、医学、工程学等。
首先,国际标准分类法在图书馆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是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利用图书,而国际标准分类法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
通过对图书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将图书按照其主题和内容进行分类,可以让读者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提高图书利用率。
其次,国际标准分类法在档案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
国际标准分类法可以根据档案的内容、形式、载体等特征进行分类,使得档案信息更加有序、清晰,有利于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另外,国际标准分类法在统计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统计工作中,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统计人员更好地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国际标准分类法可以根据统计数据的性质、来源、用途等进行分类,使得统计数据更加清晰、准确,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国际标准分类法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药物、手术等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医学信息。
国际标准分类法可以根据疾病的症状、病因、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使得医学信息更加系统、全面,有利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最后,国际标准分类法在工程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各种工程材料、设备、工艺等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各种工程资源。
国际标准分类法可以根据工程物品的性能、用途、规格等进行分类,使得工程信息更加清晰、有序,有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
综上所述,国际标准分类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率。
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

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
① 2Ca+O2=点==燃==2CaO
, 化合反应 ;
② CaO+H2O===Ca(OH)2 , 化合反应 ; ③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复分解反
应; ④ C+O2=点==燃==CO2
, 化合反应 ;
⑤ CO2+H2O===H2CO3 , 化合反应 ;
【答案】 C
2.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 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 求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Ag
HCl
【解析】 A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 应。B中甲和己、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D中乙与 丙、丙与丁均不能反应,故A、B、D不符合题意。C中反应依 次为:甲和乙2CO+O2=点==燃==2CO2;乙和丙CO+CuO==△===Cu +CO2;丙和丁2CuO+C==△===2Cu+CO2↑;甲和丁C+ O2=点==燃==CO2;丁→乙2C+O2=点==燃==2CO。
2.对酸有哪些分类依据?具体说明。 【提示】 (1)是否含氧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 (2)是否强弱分为强酸和弱酸。 (3)电离出H+的多少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第2步 阐述——要点归纳,深化知识
1.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 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酸式盐一般指能与碱反应生成正盐的盐,碱式盐一般指 能与酸反应生成正盐的盐。
问题列举法的分类方法

问题列举法的分类方法
一、问题列举法的分类方法
1. 主题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类别来对问题进行分类,将问题分成多个主题,然后把每一个主题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从而形成有结构的问题列表。
2. 时间分类法
根据问题发生的先后顺序,将问题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把发生在前面的问题放在前面,发生在后面的问题放在后面。
3. 优先级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把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不重要的问题放在后面。
4. 性质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分类,将会对企业战略、经营战术、发展机会、竞争手段、绩效改善等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结构的问题列表。
5. 层次分类法
根据问题的广度、深度来进行分类,将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分类,形成有结构的问题列表。
归纳法分类

归纳法分类归纳法是一种分析、分类和归纳问题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对一组事物进行分类和总结,通过找到它们的特征、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来形成结论。
归纳法主要包括定义、解释、比较和对照等多种分类方法。
一、定义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指根据事物的定义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可以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部特征来进行分类。
例如,当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食性、生活环境、身体特征等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辨别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属性和规律。
二、解释分类法解释分类法是指根据事物的特征、功能或用途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通过解释事物的定义、特征、功能和用途来进行分类。
例如,当我们要对手机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其功能(如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用途(如办公手机、娱乐手机)等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和用途。
三、比较分类法比较分类法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通过比较事物的性质、特征、功能等来确定它们的分类。
例如,在对汽车进行分类时,可以比较它们的车身颜色、车型、动力系统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四、对照分类法对照分类法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对比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通过对比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来进行分类。
例如,在对人的身高进行分类时,可以对比人的平均身高和个体身高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并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归纳法分类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归纳法分类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对事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并从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掌握归纳法分类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ABC分类法

什么是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首创的。
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
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
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
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
1963年,彼得·德鲁克(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应用说明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实现区别对待区别管理的一种方法。
ABC法则是帕累托80/20法则衍生出来的一种法则。
所不同的是,80/20法则强调的是抓住关键,ABC法则强调的是分清主次,并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
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首先将ABC法则用于库存管理。
1951年至1956年,朱兰将ABC法则运用于质量管理,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另一种管理方法——排列图法。
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1.ABC法则与效率面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高起来的。
分类法

分类法1.信息资源的分类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系统组织和解释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2.一个完整的分类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依据事物的属性区分或分组;其二,按照区分出来的对象集合的关系排序3.信息资源分类的作用:①进行资源组织,最常见的是用于文献资源的分类排架;②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即将分类法用于信息资源的揭示,分类检索工具包括分类目录、索引等,不仅包括卡片式、书本式等手工检索,也可以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是一种按照内容之间关系系统揭示信息资源的工具;③分类统计,这是有效进行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基本手段;④兼容工具4.分类法的类型:①等级列举式②分面组配式③列举—组配式5.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体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通常将类目体系组织成一个树状结构,按照划分的层次,逐级列出详尽的专指类目。
(以线性显示,以缩格表示类目的等级关系)6.等级列举式的特点:①分类结构显示直观;②类目设置均衡;③标记简明,适于分类排架。
7.列举式分类法的不足:①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②不便于调整检索途径;③无法自动生成新类;④篇幅较大的类表,管理要求高8.比较著名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杜威十进制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9.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是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采用简单概念组配复合类目的方式,基本思想是: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基本概念,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相应基本概念的组合加以表达。
10.具有代表性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冒号分类法》、《布立斯书目分类法(二版)》11.列举—组配式分类法是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包括允许大量进行主表类目之间的组配,基本上可以达到与分面类表同等标引水平。
著名的列举—组配分类法有《国际十进分类法》。
12.根据分类法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分类法的组成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0 政治理论
D03 国家理论 D031 D032 D033 D034 国家起源、….. 国家与民族…. 国家政治制度 国家体制
………...
2. 建立类目参照
一般用于内容上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在分类体系 中被分散了的类目之间,通常以互逆的方式在 相关门类下揭示。例:
1. 设置交替类目
指一知识门类同时从属于两或多个科学部门的情 况下,同时在相应门类中设置类目,规定其中 一个为使用类目,其他类目用方括号“[ ]” 括起,注明“宜入××”,本身不用来分类, 起引向使用类目的作用。 交替类目——为多重从属关系重复设置的类目中, 规定不用来进行标引的类目。
交替类目样例
法律部门-国家-文献类型 宪法 中国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朝鲜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韩国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行政法 中国 --朝鲜 --财政法 中国 ------朝鲜 -------经济法 中国 -----朝鲜
引用次序实施方法
– 按用户检索的目的(或主要对象)确 定主要标准(或首要分面);
本节思考题
• 类目划分应遵守的规则及实际应用情况。
• 引用次序的作用,引用次序与排列次序的关系。 • 同位类排列规律是哪些? • 对类目体系不能加以集中的相关类目的处理特 点和存在的问题。 • 类目之间的关系及表现形式。了解这些关系对 类目体系的使用有什么实际意义。
本节参考资料
• 信息组织(第5章3节) • 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第3章) • 北京大学图书分类编写组 图书分类( 第1、2章) • 张琪玉 情报语言学基础 (第3章)武汉大学出版 社 1997
资源类型、成分、分布的变化
资源类型:出现了新资源类型,如 BBS 、聊天室、 新闻组、多媒体等。 资源成分:占传统文献集合主体 50%到 90%的单行 著作,不足电子资源数量的30%。 内容分布:新兴科学技术、商业、娱乐的资源数量 较多,传统知识门类的资源相对薄弱。
一.网络环境下分类法编制因素的变化
② 用户需求与使用特点的变化
使用对象为终端用户: 多数为对通用性资源、与日常生 活有关资源的需求。
Q946 Q947 Q949 Q949.1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参见Q6生物物理学。
植物分类学 孢子植物
分类体系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①类目体系是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的, 能够充分地显示一学科或专业领域中知识门类 及其关系的全貌; ②通过等级、并列等各种方式显示类目之间的各 种联系,包括:从属、并列、交替、相关关系 等;
常用同位类序列方法
• 按空间次序排。 例: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冥王星; 又如:中国─亚洲各国─非洲各国─欧洲各国 ─大洋洲各国─美洲各国 • 按逻辑次序排。即按从总到分、一般到个别、理 论到应用的次序排列。 如:工业经济理论─工业部门经济理论─世界工 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各国工业经济
③采用单线排列形式,以满足文献组织和检索的 使用需要。
类目关系及表现形式
从属关系——上、下位类 并列关系——同位类 交替关系——交替类目 相关关系——类目参照
⑴从属关系
• 从属关系是指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 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 • 从一个类区分出若干类,被区分的类,称为上 位类,亦称母类;区分出来的类,被称为下位 类,又称为子类。 例:文学作品 戏剧 诗歌 小说 散文 …….. ————上位类
同级类不同于同位类
⑶ 交替关系
• 交替关系是指类目体系中为具有多种从属关系的
知识门类设置的使用类目与相应交替类目之间的 关系。
交替关系样例
B 哲学 B0 哲学理论 B03 历史唯物主义 B032 社会基本矛 盾 [B035] 国家理论 宜入DO3 …… ……..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论
D03 国家理论
下位类
⑴从属关系(2)
• 从属关系类基本特点:上位类必然包括 下位类的外延即范围;下位类必然具有 上位类的属性。
• 在分类实践中,一文献如能分入某类, 就必然同时符合上位类的属性。
类系
• 通过连续划分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类 目,称为类系或类链(chains of class)。
E B A C F G M N H I J D K L O
D031
D032
国家起源、…..
国家与民族….
D033
D034
国家政治制度
国家体制
………...
交替类目设置的作用
设置交替类目的作用——解决多重从 属关系与线性序列之间的矛盾: -以统一方式标引; -供选择使用; -可多角度检索。
⑷ 相关关系
• 相关关系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方 式以外的其它联系。表现形式——类目参照。 例: O212 B97
四. 横向关系的揭示和处理
1.设置交替类目 2.建立参照 3.设置选择类目 4.设置选择类表 5.规定类目的归属
横向关系揭示和处理的必要性
• 类目之间联系的多维性:
–同时从属于两或多个科学部门,如,“国 家理论”既从属于“历史哲学”,同时从属 于“政治理论” ; –同时与多个门类保持联系,如,“中共党 史”既是“中国共产党”类下的组成部分, 又与“中国新民主义历史”存在着密切的联 系。
二.引用次序-纵向展开
• 引用次序--指复合主题在标引和检索中,不 同主题因素的组配次序。 • 在列举式分类法中,是指类目划分标准使用的 先后顺序;在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则表现为 复合主题中不同组面被引用的先后次序。 • 引用次序决定着类目体系中复合主题的集中方 式。
国家-法律部门-文献类型 中国 宪法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行政法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财政法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朝鲜法律 宪法 ----行政法 ----韩国法律 宪法 ---行政法 ---日本法律 宪法 -----行政法
常用同位类序列方法
• 按时间先后顺序序列。 例:上古史─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 史; 又如:开炉前操作─开炉、配料─冶炼过程操作 ─炉前操作─高炉停炉操作; • 按事物进化顺序排 。 例:古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昆 虫学─人类学; 又如: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高等教育。
– 根据依存原则确定其余各种划分标准 或分面之间的引用次序; – 对特殊主题领域,根据用户需要、该 领域的特点,对引用次序进行确定。
三. 同位类排列
• 所谓同位类,是指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 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
• 同位类≠同级类 • 同位类系统排列的意义:①可以揭示类目之间 联系,方便相关类目的查找;②有助于结合类 目的排列,明确类目的含义;③能反映划分标 准的使用情况;④只要在系统排列中采用统一 方式,就可以增加类目排列的一致性和可预见 性。
工业劳动与工资、劳动生产力
……
……
整部关系
4 西北地区
41
42
陕西省
甘肃省
43
44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
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⑵ 并列关系
• 所谓同位类,是指由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 处于同等地位的一组类目。 • 同位类之间由于都带有上位类的属性 ; 又各有
自己的特有属性,即种差,是相互排斥的。
• 类目体系中处于相同等级的类目,称为同级类。
类目的划分
法律 中国
宪法
理论 汇编 案例、解释 学习材料
行政法
-----
财政法
-----
经济法
-----
朝鲜法律
-----
韩国法律
----
日本法律
------
分类标准与分类规则
分类标准--用来作为划分依据的事物 属性。
一般应选择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作 标准。
类目划分应遵守的逻辑分类规则
• 每次划分只使用一个标准; • 划分应该穷尽; • 划分后各子类应相互排斥。
常用同位类序列方法
• 按实用顺序排。即根据便利实际使用需要确定的 次序排列。 例:汉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常用外国语─按语 系区分的其它外国语言 • 按字顺排。多用于西方类表。
常用同位类序列方法
类目排列的一致性和对应性! 微生物的演化(适应与变异) 动物演化和发展 微生物细胞学 动物细胞学 微生物遗传学 动物遗传学 微生物形态学 动物形态学 微生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生物物理学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动物分类学(系统动物学) 应用微生物学 应用动物学(经济动物学)
5. 规定类目的归属
• 即按照单线序列中类目设置需要,规 定类目处理的规律。 • 例如,《中图法》规定,一种理论方 法在一知识门类的使用,应归入该门 类,而不是归入该理论。
四. 横向关系的揭示和处理
1.设置交替类目 2.建立参照 3.设置选择类目 4.设置选择类表 5.规定类目的归属
五. 类名的确定
数理统计
参见C8(统计学) 基督教 参见B503(中世纪哲学)
• 类目参照可以揭示类目体系中分散了的联系, 是分类法完备揭示类目之间联系的重要措施。
类目关系显示小结
• 从属关系、并列关系
揭示类目体系展开的主要线索, 反映了类目的纵向联系;
• 交替关系、相关关系 揭示被类目体系分散的横向关系,
是对类目体系主要关系的补充。
• 类名是分类体系中表达类目概 念的名称。 • 类名的选择要求: ⑴科学。 ⑵简明。 ⑶确切。 ⑷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