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期末自测题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原子物理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越长,衰变越慢B.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它们的产生机理是一样的D.重核裂变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质量亏损解析:由基本概念可知ABD说法是对的.阴极射线和β射线都是电子流,但产生机理不同,故应选C.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增加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弱的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解析: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由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又因氢原子放出光子,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少,故A错.α射线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强的,所以B错.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故C错.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因其物理、化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

答案:D3.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氢聚变产生的,大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会启动另一种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 ,那时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产生的.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3m1>m2B.3m1<m2C.3m1=m2D.m1=3m25.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元电荷e,π0介子不带电.如图15-1所示,两匀强磁场方向相同,以虚线MN为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B2.今有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B1中,其轨迹为圆弧AP,P在MN上,K-在P点时的速度为v,方向与MN垂直.在P点该介子发生了上述衰变.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沿v反方向射出,其运动轨迹为如图虚线所示的“心”形图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5-1A.π-介子的运行轨迹为PENCMDPB.π-介子运行一周回到P用时为C.B1=4B2D.π0介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根据左手定则可知π-介子的运行轨迹为PDMCNEP,所以选项A错误;π-介子在磁场B1中的半径在磁场B2中的半径由题图可知r2=2r1,所以B1=2B2,选项C错误;π-介子运行一周回到P 用时为选项B正确;π0介子不带电,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答案:B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制核武器的钚239 由铀239 经过4次β衰变而产生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C.20 g的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变为15 gD. 在中子轰击下,生成和的核反应前后,原子核的核子总数减少解析: 发生2次β衰变,A错误.20 g 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其质量 C 错误.在核反应中质量数、电荷数都守恒,D错误.所以只有B正确.答案:B7.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如2008年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聚热技术.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聚变反应产生的,下列核反应属于聚变反应的是( )解析: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聚变,四个选项中只有A为聚变反应,B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C是铀核的裂变反应,D是铀核的α衰变.答案:A8.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解析:A选项正确,核反应方程为B选项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该物质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C选项错误,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选项错误,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则解得即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答案:A9.据新华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工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B.“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C.“人造太阳”释放的能量大小的计算公式是ΔE=Δmc2D.“人造太阳”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是解析:“人造太阳”是利用海水中的.21H和31H聚变而产生大量能量的.放出的能量可利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求出,其中Δm为质量亏损,所以A、C项正确.答案:AC10.静止的衰变成,静止的衰变为,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的轨道如图15-2所示.由此可知( )图15-2A.甲图为的衰变轨迹,乙图为的衰变轨迹B.甲图为的衰变轨迹,乙图为的衰变轨迹C.图中2、4为新核轨迹,1、3为粒子轨迹D.图中2、4为粒子轨迹,1、3为新核轨迹二、填空实验题(11题6分,12题6分)11.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15-3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图15-3解析:从放射源射出三种射线,分别为α、β和γ射线,其中α射线被铝箔挡住,只有β和γ射线穿出,又由于γ射线不带电,所以在偏转电场中不发生偏转.综上分析,可知图中的射线a为γ射线,射线b为β射线.答案:γ β12.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开发利用原子能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图15-4(1)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请选择其中的两位,指出他们的主要成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54为三种射线在同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请从三种射线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名称和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解析:设中子质量为Mn,靶核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v0=Mnv1+Mv2由能量守恒得解得在重水中靶核质量MH=2Mn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C=12Mn与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15.(14分)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的能源(1)写出这个核反应方程;(2)这一核反应能释放多少能量?(3)已知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1026 J,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4)若太阳质量减少万分之三,热核反应不能继续进行,计算太阳能存在多少年.(太阳质量M=2×1030 kg,mp=1.007 3 u,mHe=4.001 5 u,me=0.000 55 u)解析:(1)(2)Δm=4×1.007 3 u-(4.001 5+2×0.000 55) u=0.026 6 uΔE=Δmc2=0.026 6×931.5 MeV=24.78 MeV=4×10-12 J.(3)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为3.8×1026 J,则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为(4)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太阳还能存在的时间为 (年)可得则答案:(1)(2)3.26 MeV (3)0.99 MeV 2.97 MeV。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试题汇编

(完整版)原⼦物理学试题汇编临沂师范学院物理系原⼦物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A 卷)⼀、论述题 25 分,每⼩题 5分) 1.夫朗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1.原理:加速电⼦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发⽣碰撞⾮弹性碰撞,使汞原⼦吸收电⼦转移的 4.9eV 的能量跃迁到第⼀激发态。

处第⼀激发态的汞原⼦返回基态时,发射 2500埃的紫外光。

( 3 分)结论:证明汞原⼦能量是量⼦化的,即证明玻尔理论是正确的。

(2 分)2.泡利不相容原理。

2.在费密⼦体系中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费密⼦处于同⼀个量⼦态。

(5 分)3. X 射线标识谱是如何产⽣的?3.内壳层电⼦填充空位产⽣标识谱。

(5 分) 4.什么是原⼦核的放射性衰变?举例说明之。

4.原⼦核⾃发地的发射射线的现象称放射性衰变,(4 分)例⼦(略)(1分)5.为什么原⼦核的裂变和聚变能放出巨⼤能量? 5.因为中等质量数的原⼦核的核⼦的平均结合能约为 8.6MeV ⼤于轻核或重核的核⼦的平均结合能,故轻核聚变及重核裂变时能放出巨⼤能量。

(5 分)⼆、(20 分)写出钠原⼦基态的电⼦组态和原⼦态。

如果价电⼦被激发到 4s 态,问向基态跃迁时可能会发出⼏条光谱线?试画出能级跃迁图,并说明之。

⼆、(20 分)(1)钠原⼦基态的电⼦组态 1s22s22p63s;原⼦基态为2S1/2。

(5 分)(2)价电⼦被激发到 4s 态向基态跃迁时可发出 4 条谱线。

(6 分)(3)依据跃迁选择定则l= 1, j 0, 1 (3 分)能级跃迁图为(6 分)三、(15 分)对于电⼦组态 3p4d,在 LS 耦合时,(1)写出所有可能的光谱项符号;(2)若置于磁场中,这⼀电⼦组态⼀共分裂出多少个能级?( 3)这些能级之间有多少可能的偶极辐射跃迁?三、(15 分)(1)可能的原⼦态为1P1,1D2,1F3;3P2,1,0,3D3,2,1,3F4,3,2。

(7 分)(2)⼀共条 60 条能级。

【高二】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

【高二】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

【高二】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

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逍遥右脑为你准备了《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希望可以帮到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琴福观察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B)A.全部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C.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C)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3已知氢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为2.55eV,则可判断这个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是由第n条可能轨道跃迁到第k条轨道,已知电子在各条轨道上的能量分别为E1=-13.6eV,E2=-3.4eV,E3=-1.51eV,E4=-0.85eV,E5=-0.54eV,则n和k分别是:(A)A.4,2B.3,1C.5,3D.5,24光子能量为正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产生频率分别为υ1,υ2,υ3的三种光,且υ1A.hυ1B.hυ2C.hυ3D.h(υ1+υ2+υ3)5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D)A.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B.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D.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6.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在磁场中形成如图所示的轨迹,原子核放出的粒子可能是(A)A.α粒子B.β粒子C.γ粒子D.中子7.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D)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8.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A)A.E2>E1,r2>r1B.E2>E1,r2<r1C.E2<E1,r2>r1D.E2<E1,r2<r19.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是(A)A.HeB.HC.nD.e10.关于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它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B.它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C.它的贯穿本领比β射线弱D.它对空气的电离作用比α射线强11.碳的一种同位素C具有放射性,它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e)后,衰变成(A)A.NB.BC.CD.C12.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谱线为(D)A.3条B.4条C.5条D.6条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在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共同质心运动。

在n=2状态下,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2m。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938.8 MeV/c2.3、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原子质量的1/12.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要想激发氢原子,电子的动能至少为13.6 eV。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XXX完成的。

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电荷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n=2.l=1与氦离子He+ n=3.l=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aH/aHe+=1/2,半短轴之比为bH/bHe+=1/3.7、XXX第一轨道半径是0.529×10-10 m,则氢原子n=3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a=2.12×10-10 m,半短轴b有两个值,分别是1.42×10-10 m,2.83×10-10 m。

8、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 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10-10 m相比,可以说明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

9、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XXX-盖拉赫实验和朗茨-XXX。

10、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 eV,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766.5 nm。

11、锂原子(Z=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1.19 eV。

12、考虑精细结构,形成锂原子第二辅线系谱线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应为2P1/2 -。

2S1/2.13、如果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轨道-自旋耦合,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n。

l。

XXX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能级的简并度为2j+1.14、32P3/2 -。

22S1/2与32P1/2 -。

22S1/2跃迁,产生了锂原子的红线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双线。

15、三次电离铍(Z=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0.529×10-10 m,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为2.19×106 m/s。

16、对于氢原子的32D3/2态,其轨道角动量量子数j=3/2,总角动量量子数J=2或1,能级简并度为4或2.20、早期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但是钾K(A=39.1)排在氩Ar(A=39.9)前面,镍Ni(A=58.7)排在钴Co(A=58.9)前面。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A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A

院系: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物理专业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山西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6、某X光机的高压为10万伏,问发射X光的最短波长为。

(1)124埃(2)1.24埃(3)12.4埃(4)0.124埃7、氢原子中电子在n=2的轨道上的电离能是(1) 3.4eV(2)0.34eV(3)34eV(4)340eV8、基态钠原子(Z=11)的光谱项为1、2、1h.6=3些波长的光谱线?4、铝(Al)被高速电子束轰击而产生的连续X光谱的短波限为5埃,问这时是否也能观察到其标识谱K系线?(铝的里德伯常数取R=10973731米-1)山西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密封线密封线以内不准作任何标记密封线由于电子组态形成的各原子态之间的跃迁必需满足宇称选择定则,即从奇宇称态到偶宇称态,或从偶宇称态到奇宇称态,所以由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各态之间没有跃迁。

(2分)1、证明:在原子序数较低的原子中,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不强。

对X射线光子的能量来说,这些电子可以看作是自由的。

ν假设X射线在和电子碰撞前的频率为,E=则X射线的能量为:νhXX则X散射(把p(mm1)(2)cos 1(2)1(200222024202242λνννθνν′′−=′−+−′−=−c h m m c v m m h c m h c m c v c m 1分)2(2分)BMg E B µ=∆两邻近能级的间隔,就是和或二能级的差,故M 1+M 1−M 两邻近能级的间隔为Bg B µ在垂直交变电磁场中的强吸收称为顺磁共振,强吸收对应为:Bg hv B µ=∴(4分)Bg hv B µ=对于基态钠原子,处于3态,其g 因子为:212S (2分)2)1(2)1()1()1(1=++++−++=j j s s l l j j g∴分)3,1λ2λ3λα(4分)122221185162948431210973731)2111()1(−=××=−−=m Z R ν埃(3分)438.81==νλ所以当铝被高速电子束轰击而产生的连续X 光谱的短波限为5埃时。

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

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琴福观察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B)A.全部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C.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C)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3已知氢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为2.55eV,则可判断这个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是由第n条可能轨道跃迁到第k条轨道,已知电子在各条轨道上的能量分别为E1=-13.6eV,E2=-3.4eV,E3=-1.51eV,E4=-0.85eV,E5=-0.54eV,则n和k分别是:(A)A.4,2B.3,1C.5,3D.5,24光子能量为正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产生频率分别为υ1,υ2,υ3的三种光,且υ1<υ2<υ3。

则入射光束的光子能量是:(C)A.hυ1B.hυ2C.hυ3D.h(υ1+υ2+υ3)5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D)A.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B.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D.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6.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在磁场中形成如图所示的轨迹,原子核放出的粒子可能是(A)A.α粒子B.β粒子C.γ粒子D.中子7.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D)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8.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A)A.E2>E1,r2>r1B.E2>E1,r2<r1C.E2<E1,r2>r1D.E2<E1,r2<r19.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是(A)A.HeB.HC.nD.e10.关于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它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B.它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C.它的贯穿本领比β射线弱D.它对空气的电离作用比α射线强11.碳的一种同位素C具有放射性,它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β粒子(e)后,衰变成(A)A.NB.BC.CD.C12.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谱线为(D)A.3条B.4条C.5条D.6条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原子物理期末复习题

原子物理期末复习题
复合常数hc= 1240eVnm玻耳兹曼常数k= 1.38010-23JK-1= 8.61710-5eVK-1
电子质量me= 9.1110-31kg= 0.511Mev/c2质子质量mp= 1.6710-27kg= 938MeV/c2
质子质量mp= 1.6710-27kg= 938MeV/c2玻尔磁子B= 9.27410-24JT-1= 5.78810-5eVT-1
玻尔半径a0= 0.52910-10m原子质量单位u= 1.6610-27kg= 931MeV/c2
复合常数 = 1.44eVnm
原子物理期末复习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
可形成的原子态为
3S1,3P2, 1, 0,3D3, 2, 1,1S0,1P1,1D2
4.钙原子(Z=20)基态的电子组态是4s4s,若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5s态(中间有3d和4p态),当它由4s5s组态向低能态直至基态跃迁时,可产生哪些光谱跃迁?画出能级跃迁图(钙原子能级属 耦合,三重态为正常次序)。
5.基本粒子按其相互作用可分为几类?
二、(10分)当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12.3eV光子激发后,被激发的氢原子可能产生几条谱线?求出相应谱线的频率(用玻尔理论,不考虑电子自旋)
三、(10分)钇原子基态为2D,用这种原子进行史特恩—盖拉赫实验时,原子束分裂为4束,求原子基态总磁矩及其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结果用玻尔磁子表示)
四、(15分)镉原子在1D2→1P1的跃迁中产生的谱线波长为6438埃。当镉原子置于强度为2T的均匀磁场中时发生塞曼效应,试计算谱线塞曼分裂中各分量的波长和它们之间的波长差,并画出相应的光谱跃迁图。

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

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测试题:原子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琴福观察到的α粒子的运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3已知氢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为2.55eV,则可判断这个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是由第n条可能轨道跃迁到第k条轨道,已知电子在各条轨道上的能量分别为E1=-13.6eV,E2=-3.4eV,E3=-1.51eV,E4=-0.85eV,E5=-0.54eV,则n和k分别是:(A)后υ1(D)电子的电子的示的轨迹,原子核放出的粒子可能是(A)A.α粒子B.β粒子C.γ粒子D.中子7.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D)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8.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E1,r2<射线强粒子(e)12.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谱线为(D)A.3条B.4条C.5条D.6条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正确)9.如图13-1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则当它发光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可能是(BC)。

在(AC)D.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是1.16x10-19J1.放射性元素铀238在连续衰变过程中,能放射出三种射线,其中带正电的是_@___射线,带负电的是____B__射线。

6.铀核U经过__8___次α衰变和____6____次β衰变变成稳定的铅核Pb。

8.放射性元素Na经过2小时,只剩下1/2的核没有衰变,再经过__2___小时,将只剩下1/4的核没有衰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10-10cm; B.10-8m C.10-10m D.10-13m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 A.绝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 α粒子只偏差2°~ 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3、进行卢瑟福理论实验验证时发现小角散射与实验不符这说明: A.原子不一定存在核式结构 B.散射物太厚 C.卢瑟福理论是错误的 D.小角散射时一次散射理论不成立 4、用相同能量的α粒子束和质子束分别与金箔正碰,测量金原子核半径的上限.试问用质子束所得结果是用α粒子束所得结果的几倍? A.1/4 B.1/2 C.1 D.2 5、动能EK=40keV的 α粒子对心接近Pb(z=82)核而产生散射,则最小距离为(m): A.5.9 B.3.0 C.5.9╳10-12 D.5.9╳10-14 6、如果用相同动能的质子和氘核同金箔产生散射,那么用质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是用氘核子作为入射粒子测得的金原子半径上限的几倍? A.2 B.1/2 C.1 D .4 7、在金箔引起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每10000个对准金箔的粒子中发现有4个粒子被散射到角度大于5°的围.若金箔的厚度增加到4倍,那么被散射的粒子会有多少? A. 16 B.8 C.4 D.2 8、在同一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粒子被散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的粒子数之比为: A.4:1 B.2:2 C.1:4 D.1:8 9、在粒子散射实验中,若把粒子换成质子,要想得到粒子相同的角分布,在散射物不变条件下则必须使: A.质子的速度与粒子的相同; B.质子的能量与粒子的相同; C.质子的速度是粒子的一半; D.质子的能量是粒子的一半 10、氢原子光谱莱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 A.R/4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11、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A.13.6V和10.2V;B.–13.6V和-10.2V;C.13.6V和3.4V;D.–13.6V和-3.4V 12、由玻尔氢原子理论得出的第一玻尔半径0a的数值是: A.5.29×10-10m B.0.529×10-10m C. 5.29×10-12m D.529×10-12m 电子的动能为1eV,其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1.22nm。 13、欲使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出Hα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A.13.6 B.12.09 C.10.2 D.3.4 14、用能量为12.7eV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时,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出现几条光谱线(不考虑自旋); A.3 B.10 C.1 D.4 15、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 A.1/10倍 B.1/100倍 C .1/137倍 D.1/237倍 16、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的结构的“正电子素”那么该“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应为: A.3R /8 B.3R/4 C.8/3R D.4/3R 17、电子偶素是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的原子,基态电离能量为: A.-3.4eV B.+3.4eV C.+6.8eV D.-6.8eV 18、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e+的第一轨道半径是: A.20a B. 40a C. 0a/2 D. 0a/4 19、一次电离的氦离子 He+处于第一激发态(n=2)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 A.0.5310-10m B.1.0610-10m C.2.1210-10m D.0.2610-10m 20、在He+离子中基态电子的电离能能是: A.27.2eV B.54.4eV C.19.77eV D.24.17eV 21、弗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表明: A电子自旋的存在B原子能量量子化C原子具有磁性D原子角动量量子化 22、为使电子的德布罗意假设波长为100nm,应加多大的加速电压: A.11.51106V; B.24.4V; C.24.4105V; D.15.1V 23、如果一个原子处于某能态的时间为10-7S,原子这个能态能量的最小不确定数量级为(以焦耳为单位): A.10-34; B.10-27; C.10-24; D.10-30 24、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 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电子的波动性 C.电子的粒子性 D.所有粒子具有二项性 25、单个d 电子的总角动量投影的可能值为:

A.2,3; B.3,4; C.235,215; D.3/2,5/2 . 26、锂原子主线系的谱线在不考虑精细结构时,其波数公式的正确表达式应为: A.nPS2~; B. SnP2~; C.nPS2~; D.SnP2~ 27、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为: A.T=R/n2; B .T=Z2R/n2; C .T=R/n*2; D. T=RZ*2/n*2 28、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列哪一项产生: A.相对论效应 B.原子实的极化 C.价电子的轨道贯穿 D.价电子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29、下列哪种原子状态在碱金属原子中是不存在的: A .12S1/2; B. 22S1/2; C .32P1/2; D. 32S1/2.32D5/2 30、对碱金属原子的精细结构12S1/2 12P1/2, 32D5/2, 42F5/2,22D3/2 ,32D3/2这些状态中实际存在的是: A.12S1/2,32D5/2,42F5/2; B.12S1/2 ,12P1/2, 42F5/2; C.12P1/2,32D5/2,22D3/2; D.32D5/2, 42F5/2,32D3/2 31、氢原子光谱形成的精细结构(不考虑兰姆移动)是由于: A.自旋-轨道耦合 B.相对论修正和极化贯穿 C.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D.极化.贯穿.自旋-轨道耦合和相对论修正 32、对氢原子考虑精细结构之后,其莱曼系一般结构的每一条谱线应分裂为: A.二条 B.三条 C.五条 D.不分裂 33、氦原子由状态1s2p 3P2,1,0向1s2s 3S1跃迁,可产生的谱线条数为: A.0; B.2; C.3; D.1 34、氦原子由状态1s3d 3D3,2,1向1s2p3P2,1,0跃迁时可产生的谱线条数为: A.3; B.4; C.6; D.5 35、氦原子有单态和三重态两套能级,从而它们产生的光谱特点是: A.单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皆为三线; B.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三线; C.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双线; D.单重能级各线系皆为单线,三重能级各线系较为复杂,不一定是三线. 36、下列原子状态中哪一个是氦原子的基态? A.1P1; B.3P1 ; C.3S1; D.1S0 ; 37、氦原子的电子组态为n1pn2s,则可能的原子态: A.由于n不确定不能给出确定的J值,不能决定原子态;B.为n1pn2s 3D2,1,0

和n1pn2s 1D1;

C.由于违背泡利原理只存单态不存在三重态;D.为n1pn2s 3P2,1,0和n1pn2s 1P1. 38、一个p电子与一个s电子在L-S耦合下可能有原子态为: A.3P0,1,2, 3S1 ; B .3P0,1,2 , 1S0; C.1P1 , 3P0,1,2 ; D.3S1 ,1P1

39、电子组态2p4d所形成的可能原子态有:

A.1P 3P 1F 3F; B. 1P 1D 1F 3P 3D 3F; C.3F 1F; D.1S 1P 1D 3S 3P 3D. 40、在正常塞曼效应中,沿磁场方向观察时将看到几条谱线: A.0; B.1; C.2; D.3 41、正常塞曼效应总是对应三条谱线,是因为: A.每个能级在外磁场中劈裂成三个; B.不同能级的郎德因子g大小不同;C.每个能级在外场中劈裂后的间隔相同; D.因为只有三种跃迁 42、B原子态2P1/2对应的有效磁矩(g=2/3)是

A. B33; B. B32; C. B32 ; D. B22. 43、原子处于2P1/2态,其原子磁矩的投影值为: A. B33; B. B32; C. 13B ; D. B22 44、在强外磁场中原子的附加能量E除正比于B之外,同原子状态有关的因子有: A.朗德因子和玻尔磁子 B.磁量子数、朗德因子 C.朗德因子、磁量子数ML和MJ D.磁量子数ML和MS 45、塞曼效应中观测到的和成分,分别对应的选择定则为: A;)(0);(1JM B. )(1);(1JM 0JM时不出现;C. )(0JM,)(1JM; D. )(0);(1SLMM 46、某原子处于4D1/2态,若将其放于弱磁场中,则能级分裂为: A.2个; B.9个; C.不分裂; D.4个 47、判断处在弱磁场中,下列原子态的子能级数那一个是正确的: A.4D3/2分裂为2个; B.1P1分裂为3个; C.2F5/2分裂为7个; D.1D2分裂为4个 48、判断处在弱磁场中,下列原子态的子能级数那一个是正确的: A.4D3/2分裂为2个; B.1P1分裂为3个; C.2F5/2分裂为7个; D.1D2分裂为4个 49、在磁场中钙原子的一条422.7nm谱线呈现正常塞曼效应。(1)在B=3T磁场中分裂谱线的频率差:

A.14GHz; B. 28GHz; C.42 GHz; D.40 GHz (2)在B=3T磁场中分裂谱线的波长差: A.0.025nm; B.0.25nm; C.2.5nm; D.25nm 50、当镉光源放在8.6mT的磁场中,在垂直磁场方向上测量光谱时,镉的红线分裂为三条谱线,其频率间隔为120MHz,试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A.111.7510/Ckg; B. 121.7510/Ckg; C.113.7510/Ckg.; D. 123.7510/Ckg 51、元素周期表中: A.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和同族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 B.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不同,同族各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 C.同周期各元素的性质基本相同,同族各元素的性质不同 D.同周期的各元素和同族的各元素性质都不同 52、当主量子数n=1,2,3,4,5,6时,用字母表示壳层依次为: A.K L M O N P; B.K L M N O P; C.K L M O P N; D.K M L N O P; 53、在原子壳层结构中,当l=0,1,2,3,…时,如果用符号表示各次壳层,依次用下列字母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