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目录《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1)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先秦的语言研究 (3)第六节先秦时代的文字研究 (3)第三章两汉语言学 (4)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 (5)第五章隋唐宋语言学 (6)第六章元明语言学 (8)第七章清代语言学 (9)《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时: 36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是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从事文史研究、语文教学等教学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

中国语言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程,是为了对语言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做到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为建立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学科学体系服务。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课程性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在本质上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实用性很强。

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后续课程,也是从事文史研究、语文教学等教学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这门的学习就是要打开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宝库,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科学地揭示中国自古以来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规律,做到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和气派的语言学科学体系。

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语言学的未来走向有一定认识,以期达到对语言学有一总体把握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语言学。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能够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能够做到古为今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语言学术史观问题;2.了解如何处理好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的五种关系;3.掌握中西古代语言学的异同。

中国语言学史提纲

中国语言学史提纲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提纲)绪论中国语言学史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产生的语言学著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语言学史的性质与任务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的语言学著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研究语言学史的必要性3、研究语言学史的三个原则第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点。

第二、对学术观点要客观公正,决不党同伐异,偏主一家之言。

第三、全面占有资料,直接研究原始资料,切忌断章取义,人云亦云。

※4、“现代语言学”的概念西方的“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学和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对而言。

其根本特点是由纵向研究过渡到横向研究,即由历史的研究转向平面的研究。

提出这种新理论体系的是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F. De Saussure),他是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现代语言学”有两个含义:一是“现代的语言学”;二是指“语言学的现代化”。

(1)现代的语言学:是对“古代的语言学”而言的,强调的重点是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

(2)语言学的现代化:指的是观点、方法的改变,指的是学科本身的革新。

从总趋势而言,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语言学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具体说来,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科学化、社会化、理论化。

所谓科学化,就是明确了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彻底摆脱了经学习气;明确了语言学有一个独特的系统,它有音、有义,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根据语言内部系统的不同产生了明确的专业分工,促进了语言学内部各个分支的建立。

所谓社会化,一方面指语言学要为社会服务,要走向社会调查语言,要为社会制订语言政策、文字政策;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又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所谓理论化,指对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

语言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语言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第一节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一、四组概念(教材P31)1. 母语和外语母语:从一般意义来讲,母语就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通常是指本国或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周)对于母语的界定,现在还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再具体地说母语就是指自己的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

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

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

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相对于本国语言。

2.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人们出生后首先习得的语言,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别是从学习的先后顺序的角度命名的。

3.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二、第二语言教学(一)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1)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正确表述与合理表述)为目标;(2)第二语言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学方法)(3)第二语言教学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

(4)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有其独特性。

〓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基础也不一样,因此要分班〓对于成人而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价值体系,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学习中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5)第二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通过与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6)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同学们在学英语语音时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7)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您走好,您慢慢走)从大的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外国人对异国的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从小的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在语言当中有所体现,会影响外国人的表达和理解。

(8)第二语言教学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可能不同。

中国语言学史提纲(一)

中国语言学史提纲(一)

提纲第三讲:先秦的语言研究第一节先秦诸子关于语言、文字的讨论一、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词义训释(一)特定意义的训释《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二)一般意义的训释《庄子〃让王》:“无财谓之贫。

”(三)词义辨析《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荀子〃修身》中说:“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又说:“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四)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

夫文,止戈为武。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的讨论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理,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後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系辞传》)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旬子〃解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吕氏春秋》三、先秦诸子关于名实的讨论什么是名实,名实和语言有什么关系吗?《汉语大词典》:“名实:名称与实质、实际。

”其实就是“名称与名称所指的客观事物。

”先秦的名实讨论,反映在语言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孔子的观点(1)《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韩诗外传》:孔子侍坐於季孙,季孙之宰1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

”季孙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

《语言学史》教学大纲(2008级)

《语言学史》教学大纲(2008级)

《语言学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言学史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本科)总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语言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2008级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门文科C组课程和任选课程,它的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如下:1、使学生了解中外语言学(主要是中国和欧美)的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和发展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中外语言学的基本方法等,为从事教师或其他职业准备基本条件。

3、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加学生中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进修语言学、从事语言学等相关教学和研究、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1)《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联系和吸收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运用语言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实例。

(2)我校以培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因此,《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应侧重于语言学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

(3)了解和研究语言学史,需要经常运用各种方法。

《语言学史》课的教学应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力求讲、学、用三者结合,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中外语言学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和发展规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明确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2)教学难点:增加学生中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进修语言学,从事语言学等相关教学和研究,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建议(1)《语言学史》课的教学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紧跟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将语言学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继承性与发展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与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正确地看待中外语言学研究历史,广泛地继承不同时期的语言学研究成果,为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服务,为推动学术研究服务。

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汉《杜邺传》吉子鉴幼又孤从邺学问,亦著于世,尤兴小学,谓文字之学。

隋唐之后:文字学,训诂学,义训训释方法:声讯形训义训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已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命,裨湛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仓颉造字: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际,知分理可相别异,初造书契我国第一部语言学专著:《尔雅》晋郭璞《尔雅志》盖兴于中古,隆于汉代汉孔鲋《小尔雅》三国魏张揖《广雅》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明方以智《通雅》通经之阶路,学问之梯航西汉杨雄《训纂》《方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字叔重中国第一部词源学专著:东汉刘熙声训《释名》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郭璞《楚辞注》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本韵书隋陆法言《切韵》现今保存最古老最完整最有影响力的宋《广韵》唐孙愐《唐韵》金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南宋张麟之《韵镜》唐颜元孙《千禄字书》兰茂《韵略易通》早梅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元卢以纬《语助》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反切:就是利用变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

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反切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等韵学:也叫七音之学,指汉语语音分析的一门学科,它以图表的形式来展示汉语的语音系统,来解释韵中的反切,内容包括汉语声韵调方面的问题,等韵学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汉语音系学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中原音韵》:是元代韵学家,文字学家周德清所著,他一反传统的韵书模式,他的独创性表现在平分阴阳,入派三声,韵分十九部,在古代韵书上开创了一个一个新的派别,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韵书。

《广雅疏证》:是清代训诂学大家王念孙所的代表作,是三国魏张揖《广雅》进行注解的训诂著作,主要内容:校勘文字,订正讹误,纠正广雅误说,解释广雅体例,全面疏证广雅,《广雅疏证》是王念孙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严谨的学风相结合的产物,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经传释词》: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所著,是一部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用法的专书,全书共收入虚词160个,按照36字母顺序排列,材料主要取自周秦,两汉的经传,王引之精通声音训诂之学《经传释词》多有精到之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语言学概论备课提纲

语言学概论备课提纲

《语言学概论》备课提纲一、教学目的要求本课程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

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确定音位的基本原则;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常见的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义素分析;语用原则及与会话含义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类型;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文字改革;语言发展的方式;语言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教法灵活多样,辅以课堂讨论和课外练习。

四、教学课时安排本课程教学安排24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1、语言是什么: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基本意思。

第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第二,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际和思维;第三,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在语言学中是不同的概念。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它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张口说话的动作称为‚言语动作‛或言语活动;第二,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就是语言;第三,说出来的话语,称为‚言语‛或‚言语作品‛。

语言不等于说话,它只是说话这种复合现象中的一个方面。

语言也不同于言语,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善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3、口语和书面语:语言还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口语是对口头言语的抽象概括,书面语是对写出来的言语的抽象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

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

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

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

(3)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秦代三书。

“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必思中原之音。

”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二、简答题1、《尔雅》的价值与影响(1)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后人模仿《尔雅》写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3)研究雅书又称为一门新的学问,被称为“雅学”2、《说文解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1)创造了按部首编排字典的体例(2)保存了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3)指出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即所谓的“六书”(4)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5)在字义解释上也有创建3、《中原音韵》的三大贡献(1)《中原音韵》是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的一部韵书(2)该书分为19部,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为乐府而作(3)周德清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4、简述《切韵》音系的性质(1)《切韵》所代表的音系不是一时一地的方言音系(2)也不是各地方语言和古今语音的随意拼凑混合(3)《切韵》的音系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共同语读音系统5、简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成就与不足成就:(1)阐述了字书的体例(2)词汇方面对《说文解字》有进一步的阐发,能正确的提出“凡单字为名者,不能与双字为名者相牵混”这一条训诂原则对“联绵字不可分释”有明确认识。

(3)对于词义问题也有较深的考察,如《说文解字》只讲本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兼讲假借义、引申义和名词的多义。

不足:(1)没有充分的证据而擅改《说文解字》(2)拘泥于小篆字形,谈字形有空凿之处(3)谈引申义有许多不恰当之处6、简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的成就与不足成就:(1)材料丰富,例证取材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与段书相得益彰(2)材料选择有次序,有条理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积不足:很明显在于桂馥的著作思想,首先认定许慎《说文》中讲的都是对的,他只是从群书典籍中找到例证来印证这种指导思想,必然导致墨守许慎的说法,如果许慎的说发错了,那桂馥所用的例证也必然是勉强谦和的。

7、简述段玉裁古音学的最大贡献(1)支脂之分立,候幽分立,真文分立(2)建立同声必同部理论(3)提出古无去声说,其《六书音均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古韵17部。

8、简述《马氏文通》的成就与影响成就:(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书,它是一般人认识到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开拓了后来研究汉语语法的风气。

(2)他研究与法的目的很明确,为的是揭示语文的规则,以刊于语文学习,把中文西文进行对比。

(3)他研究的方法很科学,既吸收了西洋语法的优势,又兼顾汉语的传统与特点,首创了“找词法”,句法分类论述近代型语法体系,指出了中西共有的八种词类,“助”字成为独立一类9、简述《说文通训定声》的内容及价值内容:包含说文、通训、定声三个方面(1)“说文”:是以许慎《说文解字》内容为基础加以补充并举例(2)“通训”:讲的是转注、假借(3)“定声”:就是把文字按古韵分类价值:朱书的最大贡献在于全面的解释词义,“无征不信”所以朱骏声每下一个定义,一定要有真凭实据,一是例证,而是训诂。

10、清代说文四大家最重要的贡献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他归纳并说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使后人对说文解字的体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注意到了词义的变迁,对有些词义的变迁作了说明,对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不足有了更正或者补充桂馥: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他证明了《说文解字》中说解的大量材料,为我们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材料,他精心收集的材料经过筛选和组织,在书中安排的有次序、有条理,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筠:著有《说文句读》,他对有些字形字义的解释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他注意到文字学的普及工作,所以他的研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朱骏声:著有《说文通训定声》,它是一部全面研究词义的著作,突破了《说文解字》只讲本义的框架,还解释了引申义和假借义,填补了《说文解字》的空白11、简述《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意义1) 首先它对语言学史的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扬雄的方言研究是从人们口头中活活生生的语言为基础的,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语言研究只是注重典籍研究方式,为人们开拓了语言研究的一个崭新的方式和领域,并建立了这门新的语言学科。

2)它在汉语史描绘和记录当时的方言情况和共同语情况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为后世人了解汉代共同语和方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史料。

3)它对方言学本身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4)《方言》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最后一次用个人的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一本书,也是第一次对全国的方言和共同语进行科学分析和描写的一本书。

它对后世研究方言和共同语提供了相当珍贵的史料,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12、简述清儒古音研究的主要成就古韵分部清楚顾炎武开始,经过数十位语言学家300多年的努力,取得辉煌成就。

(该题没有整理好,哈哈哈你们自己找找)三、论述题1、清代语言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提高;清代讲究学术上的师承,使优良传统传递相接受;清代学者具有民主讨论的优良学风;清代学者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2、试述汉代的今古文经之争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1)古文经与金文经由于来历不同,自然会存在差异。

这差异不仅表现在一是古文字写成,一为今文字写成;而且表现在小到句,大到篇章都有较大出入;2)古文经的出现,遭到了“儒俗”的激烈反对;3)斗争的原因除了二者都认为自己握有真理之外,还存在着门户之见和待遇不公两个因素;4)今文经学派主张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强调经世致用,关于用经世致用、唯心主义的态度解释经学,进而用来穿凿比附时政;5)古文经学派则力求保持先秦儒学的史官文化传统,反对随心所欲地解释古代文献。

主张对古书的解释一定要从字句出发,有来历,有根据。

四、填空题1、我国古代最早分部的字书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2、()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是最早的一部词典,现存()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