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冰娃娃》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冰娃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冰娃娃”一节。
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来源,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并了解冰的基本特性。
2.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幼儿对冰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冰的形成过程,掌握冰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袋、盐、热水、毛巾、杯子、勺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提前将冰块放在盆子里,让幼儿观察并触摸冰块,引导幼儿讨论冰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冰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教师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并让幼儿亲身感受冰的冷。
(3)教师展示冰块在热水、盐等条件下的变化,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冰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用冰块在纸上摩擦,观察冰融化后留下的痕迹。
(2)在冰块上撒盐,观察冰融化的速度。
(3)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过程:水变成冰:水→冰冰融化:冰→水2. 冰的特性:冷、硬、透明、易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冰娃娃,并描述冰娃娃的特点。
2. 答案:冰娃娃是透明的,冷的,硬的,融化后变成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成过程和特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冰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冰,观察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讲解有关冰的成语(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和故事,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冰娃娃》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冰娃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冰娃娃》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冰的基本特性、冰的形成过程、冰与水的相互转化、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冷却而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与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冰的基本特性、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雕图片、水、杯子、冰箱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冰的外观,触摸冰的感觉,引导幼儿讨论冰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冰的基本特性:透明、硬、冷、易融化等。
(2)冰的形成过程:水在低温下冷却成冰。
(3)冰与水的相互转化:冰在室温下会融化成水,水在低温下会结成冰。
(4)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冰雕、冰镇饮料、保鲜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冰块。
(2)讨论冰块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4. 巩固环节:教师提出问题,检验幼儿对冰的了解,如:“冰是由什么变成的?”“冰有什么用途?”等。
六、板书设计1. 《冰娃娃》2. 内容:(1)冰的基本特性(2)冰的形成过程(3)冰与水的相互转化(4)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冰的画。
2. 答案要求:画出冰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冰块,使他们对冰的特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讨论冰的用途时,幼儿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部分幼儿对冰与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冰雕展览,了解冰雕艺术。
(2)开展节约用水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3)让幼儿观察冰箱里的冰块,了解冰块融化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冰与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是水的固态形式。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的能力,通过实验活动理解冰的融化过程。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制作“冰娃娃”锻炼其精细动作技能。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冰的特性和融化过程进行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 冰的定义和特性2. 冰的制作过程3. 冰的融化现象及影响因素4. 制作并观察“冰娃娃”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一个透明塑料杯和一个小勺子2. 清水、食用色素、小玩具(用于制作“冰娃娃”)3. 大碗或盆(装冰块)4. 保温箱或冰箱(用于冷冻冰块)5. 计时器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块冰,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幼儿对冰的好奇心。
2. 讲解:教师介绍冰是水在低温下形成的固态,讲解冰的特性,并演示冰的制作过程。
3. 实验活动:每个幼儿用塑料杯装水,加入食用色素和一个小玩具,放入冰箱冷冻。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形成过程,并记录时间。
4. 制作“冰娃娃”:冰冻完成后,幼儿取出自己的“冰娃娃”,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颜色。
5. 观察融化:将“冰娃娃”放在大碗或盆中,让幼儿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讨论影响冰融化的因素(如温度、阳光等)。
教学延伸:1.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冰,冰有什么用途。
2. 创作:让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冰的形状和颜色,或者用彩泥制作一个“冰娃娃”。
教学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冰的特性和融化过程,表扬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和探索精神。
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和反应,评估其对冰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
2. 问答反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冰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3. 作品评价:通过幼儿的绘画或彩泥作品,评估他们对冰的形状和颜色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四篇)
目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制造漩涡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之最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动物怎样出生四
- 1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冰块、冰球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
2、结冰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们看小树苗怎么了?你们见过小树苗结冰吗?(出示图片)
2、是不是冬天到了就会结冰?
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温州冬天比较暖和,没有那么冷,所以会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看(出示冰球),这里面藏了个东西,谁能想个办法把取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2 / 2。
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

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态变化》第三节《冰娃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冰的特性,观察冰的融化过程,探讨冰与水的联系,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知道冰与水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冰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重点:掌握冰的基本特性,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盐、盆、勺子、放大镜、温度计。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水、抹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冰块,让幼儿观察冰的外观,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冰的特性:教师向幼儿介绍冰的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特点。
(2)冰的融化:教师将冰块放入盆中,加入热水和盐,让幼儿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3)冰与水的联系:教师引导幼儿探讨冰和水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明白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观察冰块,用画笔记录冰的外观特征。
(2)幼儿合作将冰块放入盆中,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并用画笔记录。
5.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态变化?”(2)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2. 冰的融化3. 冰与水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记录。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观察,画出冰融化过程,包括冰块、热水、盐、融化的水等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幼儿对冰的特性、融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雪融化、水沸腾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记录物态变化过程,增强家庭科学教育氛围。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冰娃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的能力,能够自己制作冰娃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冰娃娃。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冰块、水、模具、颜料、画笔等。
2. 环境准备:室内的温度适中,光线充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性,提问幼儿冰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冰的特性,示范制作冰娃娃的方法。
3. 幼儿操作: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己动手制作冰娃娃。
4. 结束:教师收集幼儿制作的冰娃娃,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制作冰娃娃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操作能力。
2. 教师询问幼儿对冰的特性了解的程度,评价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
3. 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价幼儿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内容:1. 让幼儿观察冰的融化过程,了解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2. 引导幼儿探索冰融化速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1. 教师准备冰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室内、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融化速度,并记录下来。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冰融化速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
八、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 教师询问幼儿对冰融化速度与外界温度关系的理解,评价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
九、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了解冰的用途,知道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十、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冰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冰棍、冰袋等。
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冰棍,体验冰的用途。
4.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娃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冰娃娃”一节。
通过观察冰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性,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原理,以及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原理,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水、盆子、毛巾、冰箱。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一块冰块,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冰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性。
2. 例题讲解(1)冰是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冰是由水变成的。
(2)冰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冰的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观察冰块,填写观察记录表。
4. 讲解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状、颜色、质地2. 冰的形成原理3. 冰与水的相互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融化过程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冰块在室温下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冰融化成水,水的形态与冰块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冰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冰现象,如冰箱里的冰块、冬季的冰雕等。
(2)开展关于水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水的其他形态,如水蒸气、云、雨、雪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原理,冰与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激发幼儿对冰的兴趣。
3. 例题讲解:冰的特性及冰与水相互转化的实验。
4. 作业设计:观察冰融化过程的作业及其答案。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冰娃娃》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冰娃娃》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探索》第四章《神奇的物质》第二节《冰娃娃》。
详细内容包括:冰的基本特性、冰的形成过程、冰与水的相互转化、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知道冰与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冰的基本特性、冰与水的相互转化。
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盐、杯子、勺子、布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冰块,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询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新课讲解(1)介绍冰的基本特性:透明、硬、冷等。
(2)讲解冰的形成过程:水遇冷变成冰。
(3)演示冰与水的相互转化: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4)介绍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制冷、保鲜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冰块和一个水杯,提问:“如何让冰块融化得更快?”引导幼儿思考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冰块在盐、热水、布料等不同条件下的融化速度。
(2)让幼儿动手制作冰块,观察冰块的形成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基本特性:透明、硬、冷2. 冰的形成:水遇冷变成冰3. 冰与水的相互转化:冰融化成水4. 冰的用途:制冷、保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冰娃娃。
答案要求:用画纸和水彩笔,画出冰娃娃的形象,并标注冰的特性。
2. 拓展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冰,与家长分享冰的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基本特性、冰与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点。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冰,并观察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冰娃娃
温五幼韩色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
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冰块、冰球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
2、结冰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
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
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
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
1、你们看小树苗怎么了?你们见过小树苗结冰吗?(出示图片)
2、是不是冬天到了就会结冰?
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温州冬天比较暖和,没有那么冷,所以会不结冰。
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看(出示冰球),这里面藏了个东西,谁能想个办法把取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3、教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
①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
②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丰富词汇:融化)
③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取出可爱的指偶:冰娃娃。
④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
四、幼儿操作
1、你们想要可爱的冰娃娃吗?那就快点把冰娃娃取出来吧!幼儿自由操作玩冰,直到冰融取出冰娃娃为止。
2、幼儿带着指偶冰娃娃,模仿滑冰动作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
(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
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
(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
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
)(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
并表述观察结果。
(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
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
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
(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