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周瑜派谁去杀诸葛亮 周瑜又是如何被诸葛亮气死的

合集下载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玄德为云长告免。

周瑜与鲁肃同往油江欲杀玄德。

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东吴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刘备再取。

周瑜派蒋钦、徐晃、丁奉往取南郡,败于曹仁、牛金而回。

周瑜亲自出马,得彝陵;曹仁、曹洪弃城而走,周瑜入城,落入陷坑左肋中箭,瑜回营诈死,曹仁等劫寨中计,大败而走,瑜到南郡,赵子龙已占南郡。

还说孔明令张飞已取荆州,令云长已取襄阳,瑜听后金疮迸裂。

●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鲁肃讨荆州,孔明许以得西川后归还。

玄备甘夫人死,带赵云往东吴招亲。

吴国太、乔国老反对周瑜美人计。

吴国太于甘露寺见玄德,大中其意。

国太接玄德、赵云从馆驿搬入府中。

玄德与孙权妹成亲。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于吴中,然后以兵击之。

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国太而去。

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孙权派陈武、潘璋赶来,均被孙夫人骂退。

蒋钦、周泰又持吴侯剑至,已去多时。

玄备离柴桑到刘郎浦。

●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瑜取西川而不能,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瑜临死前上书吴侯荐鲁肃以代已。

孔明至柴桑吊丧周瑜。

教庞统投刘备。

孙权不用庞统。

鲁肃荐之刘备。

历史趣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与孙权有很大关系

历史趣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与孙权有很大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与孙权有很大关系
导语:在《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将周瑜刻画成了一个气度褊狭,忌才妒能的人物,在赤壁之战中,数次要杀诸葛亮,而在争夺荆州的时候,又被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将周瑜刻画成了一个气度褊狭,忌才妒能的人物,在赤壁之战中,数次要杀诸葛亮,而在争夺荆州的时候,又被诸葛亮用计气死了,甚至临死还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话,让一代名将声誉蒙冤。

但是,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用计气死的吗?
实际上周瑜是一个儒雅风流、气度轩昂,很有大将风度的人物。

周瑜非常顾全大局,气量宽宏。

他赢得老将程普的敬重,就是生动的例证。

老将程普,不甘心为周瑜副手,故意挑刺,“数陵侮瑜”,周瑜以大局为重,不与计较,态度谦恭温和,时间一长,程普自愧不如,真心折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如饮美酒,不觉自醉。

”两人成了好朋友。

既然周瑜实际上并非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物,那么周瑜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集团向北方后退,但是在荆州南部,仍然有大将曹仁驻守。

当时孙刘两家集团都看上了荆南这块肥肉,但是刘备虽然在荆南有一定的实力,但仍然难以撼动曹仁。

因此,同曹仁争夺荆州南郡的战事主要是由周瑜率军展开的。

南郡之战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以周瑜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孙吴方也有很大的损失,而周瑜还在这场战役中受了箭伤。

因为这次战役,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而刘备则在刘琦死后,自称荆州牧,屯居在公安。

卧床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备军团实在是周瑜心上的一块心病。

生活常识分享。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在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备受尊敬的名将,而他们之间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诸葛亮被誉为“卧龙”,周瑜则被称为“大都督”,两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战绩和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据传说,当时孙权派遣周瑜率领大军攻打汉中,而诸葛亮则率领军队坚守汉中城。

周瑜一直未能攻克汉中,心中十分焦急。

而诸葛亮则趁机派使者前去周瑜军营,向周瑜传达了自己的三气观点。

首先,诸葛亮告诉周瑜,自己有“天时”之气。

他指出,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当时正值秋季,天气寒冷,大军行军作战十分不便。

因此,汉中的天时对于守城的一方非常有利,而对于攻城的一方则十分不利。

诸葛亮借此说明,天时之气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

其次,诸葛亮提到了“地利”之气。

他指出,汉中地处蜀地腹地,四面环山,易守难攻。

而且汉中城内有充足的粮草和军备,士兵们士气高昂,十分忠诚。

这些地利条件,使得汉中城的守军有着极大的优势,而攻城的一方则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诸葛亮用实际的情况说明,地利之气对于战争的胜负同样至关重要。

最后,诸葛亮提到了“人和”之气。

他告诉周瑜,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团结一致,士气高昂,十分忠诚。

而且自己深得刘备的信任,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信赖。

而周瑜军中则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士气不足,将士们之间缺乏团结。

因此,诸葛亮认为,人和之气对于战争胜负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这三气观点,诸葛亮向周瑜说明了自己在汉中的优势,同时也提醒周瑜应该三思而后行。

周瑜听后深思良久,最终决定撤军返回。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周瑜的果断。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战争胜负并非只取决于武力的强弱,而是需要综合考量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

只有在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之后,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故事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因素,做出明智的抉择。

关于诸葛亮的三个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三个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三个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智勇双全,被后人誉为“千古良才”。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有三个故事尤为脍炙人口。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诸葛亮与周瑜的三气周瑜。

相传,当年曹操大军南下,孙权派遣周瑜率领部队前去抵御。

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因病去世,留下了年仅二十八岁的妻子小乔。

曹操大军压境,孙权和刘备联军寡不敌众,情势十分危急。

此时,诸葛亮便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策,最终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

而后,诸葛亮又提议攻取荆州,孙权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攻取荆州的过程中,周瑜的妻子小乔为了报仇,诱使诸葛亮中计。

诸葛亮被小乔的美色所迷惑,最终被打败。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机智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美色的薄弱之处。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围困蜀汉,蜀汉军队陷入了困境。

诸葛亮决定借东风,利用天气的力量来改变战局。

他派人前往江边祭风,祈求东风。

结果,东风果然起来,吹散了曹操的大军。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善于利用自然力量的智慧,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才智。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诸葛亮的空城计。

在蜀汉与东吴交战的时候,诸葛亮曾经用过一计,就是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他让所有的士兵都躲在城市之外,只留下空城。

东吴的军队看到城市空无一人,以为是诸葛亮有了更大的阴谋,于是退兵了。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善于用智谋来制胜的一面,也展现了他的谋略和胆识。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所称颂。

这三个故事都展现了他的智谋和胆识,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不足之处。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我们的启示,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学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胆识。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后人誉为“卧龙”,他智谋过人,治国有方,被后人称颂为“诸葛亮”。

而周瑜,则是东吴的名将,被誉为“美髯公”。

两位历史人物因为一桩琐事,展开了一段传世佳话,那就是“三气周瑜”。

相传,东吴和蜀汉交战时,蜀汉派出使者前往东吴求和,周瑜见到使者后,故意装病不见使者,使者只得返回向诸葛亮禀报。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深知周瑜故意刁难,便亲自前往东吴,希望能够和周瑜商议和平事宜。

周瑜见到诸葛亮,也是装病不见。

这时,诸葛亮便对周瑜说,“周公瑾,你是东吴的名将,为何要装病不见我?这不是明摆着不给我面子吗?”周瑜闻言,脸色微变,不禁有些愧疚。

接着,诸葛亮又对周瑜说,“周公瑾,你我都是国家的臣子,为何要互相刁难呢?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而不是内斗。

”周瑜听了这番话,心中也有些感慨,他知道诸葛亮说的是实情,便答应和诸葛亮商议和平事宜。

于是,两位智勇双全的名将开始商议和平事宜,最终取得了和平的局面。

这段佳话被后人传颂,称之为“三气周瑜”,意为诸葛亮三番劝说周瑜,最终打动了周瑜的心,使得两国和平共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化解矛盾,达成和平。

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智慧过人的名将,他们之间的交锋,不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一种真诚和友谊的体现。

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总而言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以诚相待,用真诚打动他人的心,化解矛盾,达成和平。

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也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一道光芒。

愿我们能够从这段佳话中汲取智慧,学会以诚相待,化解矛盾,实现和平共处。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在三国时期,有一段著名的故事,那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成为了后世流传的佳话。

据史书记载,当时孙权派使者前来拜访刘备,希望能够借助刘备的力量来对抗曹操。

刘备派出了诸葛亮前去会见孙权和周瑜。

在会面的过程中,周瑜对诸葛亮的态度十分不友好,甚至嘲讽诸葛亮只是一个书生,没有实际的能力。

而诸葛亮则保持着沉默和谦逊的态度,没有回击周瑜的言辞。

后来,周瑜更是对诸葛亮进行了三番进攻,希望能够让诸葛亮露出马脚。

第一次,周瑜派人送了一匹马给诸葛亮,希望他能够骑上这匹马来展现自己的骑术。

诸葛亮却谦逊地说,“我虽然不通骑术,但是我懂得马的习性,这匹马并不适合我骑。

”周瑜见诸葛亮并没有露出破绽,便派人送来了一桌美食,想要诱惑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却告诉周瑜说,“我虽然不懂烹饪,但是我懂得饮食的营养,这些美食并不适合我的胃口。

”周瑜见诸葛亮依然不为所动,便派人送来了一套华丽的衣服,希望诸葛亮能够穿上这套衣服来炫耀自己的品味。

然而,诸葛亮却告诉周瑜说,“我虽然不懂时尚,但是我懂得礼仪,这套衣服并不适合我的身份。

”周瑜见诸葛亮依然不为所动,便开始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因为被诸葛亮的谋略所瞒过,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而诸葛亮也因为这段故事而留下了“三气周瑜”这个佳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用智慧来化解矛盾,而不是采取激烈的对抗方式。

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佩。

总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做一个谦虚而智慧的人。

历史趣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多数人被误导了

历史趣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多数人被误导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多数人被误导了导语:孙权准备攻打南郡,周瑜便和程普率兵前往南郡。

到了南郡后,周瑜的军队和曹仁的军队隔江相对峙。

但是,曹仁和周瑜都没有发动攻击,周瑜让甘孙权准备攻打南郡,周瑜便和程普率兵前往南郡。

到了南郡后,周瑜的军队和曹仁的军队隔江相对峙。

但是,曹仁和周瑜都没有发动攻击,周瑜让甘宁先率兵占林夷陵。

曹仁得知后,立马派遣了一支军队,前去包围甘宁的军队。

甘宁派遣士兵前来向周瑜求救,周瑜听从吕蒙的建议,让凌统在后方把守,自己和吕蒙率兵前去拯救甘宁、周瑜军队在北岸驻扎,并和曹仁约定好了双方交战的时间。

双方开战之时,周瑜亲自在骑马在战前方指挥,不料被射中了右胁。

由于伤势严重,周瑜不得不返回军营。

曹仁听说周瑜在战场之上受了重伤,至今卧床不起,于是他便想亲自率军攻打吴军。

周瑜得知后,赶紧起身,装作正常人一样在军营巡查,并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

曹仁看到此景后,便率军离开了。

孙权封任周瑜为偏将军,让他将士兵们安置于江陵。

公元210年,孙权同意周瑜讨伐益州一事,周瑜得知后,急忙赶回江陵。

周瑜正在赶回江陵的途中得了一场重病,不久之后,周瑜便病逝了。

当时,周瑜年仅36岁,孙权得知后,十分悲伤。

士兵们将周瑜的棺柩运回了吴郡,孙权亲自穿上丧服前去迎接周瑜的灵柩。

东吴的百姓们,感念周瑜的才干和智慧,得知周瑜去世这一项消息时,悲痛万分,全国上下一片哀怨。

孙权下令厚葬周瑜,一切费用由国家支付。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首脑,可以说统兵数万,少年有成,从其与孙策一起打天下的那个时候算起到其去世可以说戎马生涯二十载,在这二十年内,周瑜可以说经过了大风大浪,见到的生活常识分享。

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故事 瑜嫉妒诸葛亮的才1

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故事 瑜嫉妒诸葛亮的才1

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故事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了他。

于是机会来了,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他们之间爆发了一场对联舌战。

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为罚,如何?”诸葛亮从容一笑道:“君子无戏言,都督先说。

”周瑜大喜,开口说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奚,去了溪边水,加鸟变是鸡。

得志的猫儿胜过虎,落帔的凤凰不如鸡。

(繁体字的鸡)。

诸葛亮笑笑,变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了棋边木,加欠变是欺,,龙游浅水糟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一听心中大怒,心想:我是捉鸡不成,丢把米,我不能败在你的手,而且有言在先,于是他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边手,加女便是妞。

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

诸葛亮知道他嘲笑自己的老婆长得丑,立即回应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

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乔。

周瑜明知是诸葛亮在奚落自己夫人,怒发冲冠,想立即杀了诸葛亮,幸好鲁肃在一旁说了一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无了槽边木,加米便是糟。

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话音刚落,众人齐声喝彩,他辆一看势均力敌,又有人从中解围,见好就收,便决定和好联合破曹。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大胜,曹操败走。

孙刘两家此时为各自利益都盯住了荆襄之地。

刘备没有领地,急欲取荆襄之地为基业,而孙权也欲全取荆襄,这样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

刘备和孔明提兵屯于油江口,准备夺取荆州。

周瑜见刘备屯兵,知道他有夺取荆州的意思,便亲自赴油江与刘备谈判,而且打定主意谈判若是破裂,就先打刘备,再取南郡。

刘备在孔明的授意下,允诺只有当东吴攻不下南郡自己才能攻取,而心中其实忧虑,他怕东吴攻下南郡之后,自己无处容身。

孔明却宽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

”那时曹操虽走,却留下猛将曹仁守南郡,心腹大将夏侯敦守襄阳,攻打有着相当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周瑜派谁去杀诸葛亮周瑜又是如何被诸葛亮气
死的
作为古代高富帅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周瑜,他的智勇双全,在《三国演义》里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气量褊狭,心胸狭小之人,成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的一片绿叶,并且因为嫉妒诸葛先生的才智,而活活被诸葛亮气死,由此也给后人造成了误解,千百年来周瑜背着“小心眼”的黑锅,久而久之人们对周瑜的认知就停留在了“花瓶”这个字眼上。

对周瑜来说,实在是太冤枉了,因为他不仅可以靠脸吃饭,事实证明他也是可以凭才华吃饭的。

三国周郎江左风流美丈夫
在三国里作为东吴政权的军师,他常常和蜀汉政权的智多星诸葛孔明对阵,在神机妙算的诸葛先生面前,周瑜小心眼,嫉妒心强,而后人也多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于是在后人的眼里周郎就是衬托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的炮灰。

小说家之言不可尽信,在历史上周瑜可是一位高富帅。

连与周瑜有过矛盾的程普也对周瑜赞赏有加,程普评价过他:“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便对他不服,并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以致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小说里说他气量狭小纯属不实之言,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在其它三国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有关周瑜“量窄”的记载。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周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回到史书中,周瑜与诸葛亮有何纠葛?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出身士族,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可以说是当时很多女性同胞倾慕的对象,拥有大批女粉丝的周瑜,不仅出身不错还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因为太受女性欢迎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于是女生们为了吸引他的注意故意弹错琴。

他是孙策的连襟,出现在孙权执政初期,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24岁时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他不是孙权的下属,而是孙权的主心骨,孙权对他有某种依赖和无条件的信任。

周瑜主战,保全东吴基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是时,孙权对自己还没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对周瑜很是感激。

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

孙权很多时候还要靠周瑜做定夺,对于孙氏,周瑜说得上忠贞不二。

《江表传》记载,曹操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曾派善于辩说的蒋干前去游说周瑜,周瑜既十分坚决的回绝了蒋干。

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让他一战成名的是他在赤壁与曹军对垒的赤壁之战,火烧赤壁,让周瑜的名字多有几分戏剧性色彩和传奇性。

曹操此战败,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小说里,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于是想把他给杀掉,便有了周瑜处心积虑的一次次的谋杀。

第一次,他派诸葛亮去劫粮,想借曹操的刀,把诸葛亮杀掉,当鲁肃询问孔明有无把握时,孔明胸有成竹并嘲讽周瑜只习水战、不懂陆战,周瑜闻知要亲自去劫粮草。

孔明告知:曹操一生作战专劫人家粮草,肯定有重兵把守,还道出这是周瑜想借曹操杀我,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周瑜说攻曹操假借弓箭不足,请孔明监造十万枝箭,孔明只要三天时间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喜的情不自禁,满以为这一次可以杀死孔明,而孔明在鲁肃的协助下使用草船巧借曹操十万枝以上,惊的周瑜嘡目结舌,顿足捶胸连声说孔明强我百倍。

第二次失败。

最后一次,诸葛亮在看破苦肉计,得知周瑜战前病倒后,孔明假意把脉观色开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十六字药方。

愿借三天东南大风助周瑜破曹并运用瞒天过海之计要求在南屏山筑台做法乞天借风。

周瑜应允的同时派人在风起时直杀孔明,可是在杀手到来之前,孔明早已上了事前让赵云准备好的船上,驶离东吴了。

第三次又失败了。

既生瑜何生亮
这样在小说里,折腾的死去活来的周瑜都没能把诸葛亮给杀掉,我们可以知道他内心是何等的崩溃。

杀诸葛亮杀不成,最后还活活被诸葛先生给气死了,那
在三国里周瑜又是如何被气死的?
在一次夺城之战,周瑜中了曹操的计,身中毒箭,虽然命是救回来了,却不能生气。

但第一次是因为刘备不费力气连夺三城而生气;第二次,周瑜本想利用孙权的妹妹来报复刘备,却没想到计谋没有成功,还让孙权的妹妹真的嫁给了刘备,让周瑜好生郁闷;第三次,本想趁刘备在慰问士兵的时候,攻入城内,却没想到再次中计。

周瑜想到自己在这三次计谋中都没赢过诸葛亮,越想越气所以怒气攻心,活活被气死。

死时说:“既生瑜,何生亮!”接着一连大叫几声就死了,死时年仅36岁。

而在历史上周瑜是病逝的。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五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孙权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

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

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由此可见,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凭片面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