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周瑜斗智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智激周瑜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智激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备受赞誉的智谋师,而周瑜则是东吴的名将,二者之间的智斗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是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智激周瑜,以及这个智斗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分析情况在孔明借东风计中,诸葛亮通过洞察到周瑜对刘备举义的心怀疑虑,提出借东风以消除疑虑,这个策略无疑暴露了周瑜的弱点和顾虑。
诸葛亮深知周瑜有能力击败曹操,因此,他巧妙地使用这一情报来制造一个情境,从而引出周瑜的智慧。
二、设置陷阱诸葛亮精心设计出一个谎言,声称自己需要西北风才能将东风引至曹军船队附近点燃。
他知道周瑜不会轻易相信,因此在演诉过程中,他加入了细节让谎言变得更加真实。
他描述了火具、油壶等道具,并说他专门嘱咐把蜂窝放在船上,以充实船队。
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诸葛亮使得谎言更加真实可信,诱使周瑜上当。
三、智勇双全周瑜听信了诸葛亮的话并组织了攻击,结果曹操船队被火烧得七零八落。
然而,周瑜并非一个轻易上当的人,他在被智激的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智谋和勇气。
在战后,周瑜前来与诸葛亮相见,表达自己对诸葛亮智谋的敬佩。
他们的智斗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四、启示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了解对手的弱点和顾虑是智慧的体现。
通过洞察敌人的心理,我们可以找到制造某种情境的机会,从而使对手上当。
其次,制造一个谎言需要仔细的准备,细节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让谎言看起来真实可信,对手才会上当。
最后,即使策略成功,也要善于表达敬佩与赞美。
在胜利后,诸葛亮表达对周瑜的敬佩是促成他们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因素。
总结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展示了其智谋的巅峰。
通过分析情况、设置陷阱和智勇双全,诸葛亮成功地激发了周瑜的智慧,最终达成了战略目标。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挑战。
通过了解对手、制造谎言并且善于表达敬佩,我们可以在智斗中取得胜利。
这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佳话,也是我们应当铭记的智慧之光。
三国演义第十章周瑜与诸葛亮的智斗

三国演义第十章周瑜与诸葛亮的智斗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演义是一部广为传颂的史书,记录了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智慧决策和英勇战斗。
其中,第十章的周瑜与诸葛亮的智斗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两位英雄以出色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较量。
第十章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东吴统帅周瑜和蜀汉丞相诸葛亮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智斗。
周瑜被曹操势力逼迫,迫切需要与蜀汉联手以平定北方的战乱。
然而,周瑜也对蜀汉保持警惕,毕竟两者都是力量强劲的国家,谁能在战后占据上风成为了双方的共同关注点。
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斗,首先体现在他们的战略部署上。
周瑜利用江南的地理优势,坚持他的火攻之计,试图利用火势来击败曹操的军队。
而诸葛亮则察觉到周瑜的意图,他冷静地计算了周瑜的心理,预测了对方会发动火攻,并且派出黄盖假装投降曹操,以引诱敌人出击。
这一计谋成功地将曹操的军队引入火海,给了东吴和蜀汉联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机会。
除了战略部署,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斗还体现在政治上的博弈。
周瑜深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他主动向诸葛亮示好,希望能够与蜀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然而,诸葛亮却故意保持疏离,拒绝周瑜的合作请求。
这是因为诸葛亮清楚地认识到,过早与东吴结盟会引来曹操的猜忌和威胁,因此他选择通过保持距离来保护自己和蜀汉的利益。
这种政治上的智慧让诸葛亮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来筹备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此外,在公开场合,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斗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周瑜善于舆论操控,他将自己打扮成青年才俊的形象,以迷惑敌人对自己的判断。
而诸葛亮则在言辞间流露出深思熟虑、睿智的形象,使人们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信任和敬意。
这种在公众场合的较量不仅是一种角力,更是一场心理战争。
最后,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智斗体现在他们的个人品质和处世态度上。
周瑜以其热诚、开朗和勇敢而受人敬重,他时常与士兵们深入交流,鼓励士气。
而诸葛亮则以其深思熟虑、聪明和谦逊而为人赞誉,他时常默默地为蜀汉和人民付出努力。
诸葛亮与周瑜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

诸葛亮与周瑜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诸葛亮与周瑜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智勇才华。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周瑜则是东吴的大将,他们在这次战争中展现了独特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对诸葛亮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进行探讨。
一、智谋斗智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率领的大军正以绝对的优势向东吴进军。
面对强敌的压力,诸葛亮和周瑜都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化解危机。
诸葛亮提出了“借东风”的计策,他利用江水、大风等因素来制造战机,从而让东吴能够抵御曹军的进攻。
而周瑜则通过石雨计来引诱曹操中计,将敌军的船只烧毁。
他们在智谋斗智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布局能力。
二、兵法对决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都充分应用了兵法的原则,并以不同的方式应对敌人的进攻。
诸葛亮以火攻为主要策略,他深知曹军的法军实力,所以选择了利用大风和火攻来破坏曹操的兵力。
相对而言,周瑜则更加擅长水战,他善于利用江水的地形和水军的优势,采用了石雨计和火攻结合的战略。
两位军事家在兵法对决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敌人的进攻。
三、决策勇猛除了智慧和战略,诸葛亮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还展现了出色的决策能力和勇气。
诸葛亮作为丞相,他需要权衡利弊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勇于决断,果断地提出了“借东风”的计策,并在实施过程中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应变能力。
同样地,周瑜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决策能力。
面对曹军的进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火攻和石雨计,并亲自带领部队参与战斗,展现了出色的勇气和决心。
总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诸葛亮和周瑜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独特的智勇才华。
他们通过智谋斗智、兵法对决以及决策勇猛等方面的表现,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他们的智勇对决不仅是对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的诠释,也成为了后世军事家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表现,使得他们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草船借箭》课后题及答案

1.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之箭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在鲁肃的帮助下,借助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曹操上当,诸葛亮成功借到了箭。
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之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参考答案: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只箭,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之箭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
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
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最终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
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
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周瑜和诸葛亮比较作文

周瑜和诸葛亮比较作文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位三国时期的智囊军师,至今还被人们所敬仰的英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到二人斗智斗勇,那么诸葛亮与周瑜到底谁更聪明,谁更精通军事,谁又更善于治理内政呢?一、相同点:外貌气质上,两人皆“器宇不凡,容貌甚伟”政治立场上,两人皆以把“抗曹”看做自势力的基本要务军事能力上,两人皆智谋过人善于统兵,且都对打心理战非常在行二、不同点1.年纪上,诸葛亮比周瑜小很多2.老婆上,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是荆州知名丑女,周瑜的老婆小乔是江南知名美女3.立场上,诸葛亮跟随刘备是想要匡扶汉室,而周瑜仅仅是为了保卫孙家江山4.智谋上,诸葛亮冷静且谨慎,周瑜激进而大胆5.音乐上,诸葛亮略懂音律,周瑜相当擅长各种乐器6.政治上,诸葛较周瑜善于从政7.勇武上,周瑜较诸葛善于临阵作战8.人格上,诸葛亮大气包容,周瑜心胸狭窄9.能力上,诸葛亮会妖术,会观天象,会八卦妖阵,会制造木牛流马,会制造孔明灯。
周瑜只会用谋。
10.用人上,周瑜能很好的统合己方武将,年纪轻轻能让黄盖、程普等人心服口服。
诸葛不善用人,重马谡、轻魏延,导致出岐山战略6次无果。
三、具体分析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
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周瑜败于性格上,周瑜的性格第一个特征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
如小说第四十四回写孙权决定抗曹,并命周瑜组织迎敌作战。
但诸葛亮却对周瑜说孙权仍有顾虑。
周瑜立即去见孙权,果然与诸葛亮所说的一样。
于是周瑜暗忖:“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
其计划又高我一头。
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
”只是由于鲁肃的劝阻,才没有杀成。
试想,周瑜倘若果真将诸葛亮杀了,那么孙刘联盟就可能破裂,就会给曹操造成可乘之机,赤壁之战谁胜谁负便很难预料了。
由此可见周瑜的目光的确短浅。
此后,周瑜曾多次设计要杀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十天造箭十万枝,企图以军法杀之;又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企图借曹操之手杀之;诸葛亮在七星坛借东风,周瑜派丁奉,徐盛各带士兵一百,从水陆两路前往南屏山,企图以武力杀之等等,虽说危机都被诸葛亮巧妙地化解了,但却凸现出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
草船借箭分析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章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一、将计就计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枝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
其实,真正上当的还是周瑜自己。
由此可见,诸葛亮谋略过人,早已成竹在胸。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诸葛亮却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
于是,反请鲁肃帮忙,为他准备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和青布幔子。
鲁肃信守诺言,没有走漏半点儿风声。
这样,周瑜不仅没有获得真实的情报,客观上还为诸葛亮计谋的实现和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一起去取箭。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
诸葛亮这是抓住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特点,料他看不清虚实,决不肯轻易出动,只命弓弩手向江中放箭。
因此,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不但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而且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取箭时,诸葛亮叫“吃惊”的鲁肃“只管饮酒取乐”,反衬出诸葛亮的沉着镇定。
最后,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诸葛亮草船借箭大获全胜。
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抓住上述“三点”,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草船借箭》一文中对周瑜的神情描写仅有三处,但对周瑜形象的塑造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
回视前文,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他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最终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是罗贯中先生根据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三天内从曹操那里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靠运气或者他人的帮助,而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在故事中,周瑜的嫉妒心理是导致诸葛亮被要求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的重要原因。
周瑜知道诸葛亮的才华出众,担心他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因此想方设法为难他。
而诸葛亮则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巧妙地利用了曹操的疑虑心理,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十万支箭。
这个过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胆略。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靠运气或者他人的帮助,而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像诸葛亮一样,保持冷静、思考、勇气和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也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轻易嫉妒或者攻击他人,而是要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草船借箭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故事,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诸葛亮利用智谋,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成功地借用了敌军的箭,从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并在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地展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人物形象、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我们将介绍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个势力之间互相争斗,形成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这个时期,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谋士,为蜀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将通过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介绍诸葛亮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与周瑜斗智
传说周瑜心胸狭窄,对诸葛亮嫉贤妒能,总想找借口杀他。
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笑答:“军中无戏言,请都督出诗。
”
周瑜说:“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u(简体为‘鸡’)。
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u。
”
诸葛亮随口便道:“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诗一首:“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
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
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
这是在嘲笑孔明的夫人黄阿丑长得丑,诸葛亮便立即应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
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孙策和自己,怒发冲冠,几次想发作。
正在剑拔弩张之时,鲁肃在一边和了一首:“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
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
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
周瑜见有人从中和解,无可奈何,只好收场。
【姚荣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