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
三国历史故事-诸葛亮与周瑜

三国历史故事-诸葛亮与周瑜【三国历史故事:诸葛亮隆中对策】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
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
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
刘备说:“没什么!以前我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
现在在这儿过着清闲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
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过去,人都快老了,还干不了什么大事业,想起来就感到难过。
”刘表安慰了他一阵。
但是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
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他的来意。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诚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
”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
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
”刘备央求他指点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同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
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
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
原来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南)。
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
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
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
那时,他年纪只有二十七岁,但是学问渊博,见识丰富,朋友们都很钦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做古时候的管仲、乐毅。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诸葛亮吊孝的故事背景
2.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内容
3.诸葛亮吊孝的故事意义
正文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则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和感人,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还表现了他对主人的忠诚和尊重。
故事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去世,诸葛亮奉命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
在这个背景下,诸葛亮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处理刘备去世后留下的遗孀甘夫人的丧事。
诸葛亮决定亲自为甘夫人吊孝,这个举动在众人看来是惊世骇俗的。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男子为女子吊孝是被视为不礼的行为,但是诸葛亮却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为甘夫人吊孝。
在吊孝的过程中,诸葛亮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和哀伤,他身穿素色衣服,头戴白巾,手持香炉,一遍遍地祭拜甘夫人。
他的举动感动了众人,也让人们看到了他对主人的忠诚和尊重。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还表现了他对主人的忠诚和尊重。
第1页共1页。
《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_

《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_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
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
有同名1989年戏曲电影。
由导演陈怀皑执导。
中文名,诸葛亮吊孝。
类型,传说故事。
事情,古代。
内容,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
故事背景。
古代东吴大都督周瑜。
精通兵法。
才智超群。
只是肚量狭小。
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
可又想加害诸葛亮。
周瑜攻打南郡时。
曾身中毒箭。
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
荆州。
襄阳后。
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
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
均被诸葛亮识破。
周瑜一气再气。
在“即生瑜。
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
决定前去吊唁。
《三国》记载。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
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寿三十六岁。
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
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
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
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
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
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
将星聚于东方。
亮当以吊丧为由。
往江东走一遭。
就寻闲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
亮犹不惧;今瑜已死。
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
具祭礼。
下船赶巴丘吊丧。
故事概要。
孔明径至柴桑。
鲁肃以礼迎接。
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
因见赵云带剑相随。
不敢下手。
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
亲自奠酒。
跪于地下。
读祭文曰:“呜呼公瑾。
不幸夭亡!修短故天。
人岂不伤?我心实痛。
酹酒一觞;君其有灵。
享我烝尝!吊君幼学。
以交伯符;仗义疏财。
让舍以居。
吊君弱冠。
万里鹏抟;定建霸业。
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
远镇巴丘;景升怀虑。
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
佳配小乔;汉臣之婿。
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
谏阻纳质;始不垂翅。
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
蒋干来说;挥洒自如。
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
文武筹略;火攻破敌。
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
雄姿英发;哭君早逝。
俯地流血。
忠义之1心。
英灵之气;命终三纪。
名垂百世。
2024年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

2024年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2024年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与东吴大将周瑜之间的智谋较量和情感纠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入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勇气和情感。
首先,这部小说给予了我对诸葛亮的深刻印象。
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让我刮目相看。
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胸怀,化暗为明,破局进击。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政治上,诸葛亮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勇气。
尤其是他制定了“连环计”,将周瑜圈在自己的智囊之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要有清晰的思考和理智的判断。
其次,小说中的周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瑜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大将,他以聪明才智和胆识过人闻名于世。
然而,他在面对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时,难免产生了一些怀疑和迷茫。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仍然坚持自己的战略和计划。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除了智谋较量,小说中的诸葛亮和周瑜之间还有着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他们之间既有尊重和欣赏,又有竞争和愤怒。
尽管面对敌对势力,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迸发出了让人动容的友谊。
这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无论是友谊还是敌对,其中都充满了情感的交织和纠葛,让人无法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
此外,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也对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尽管小说中描绘了一些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但它依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辈出。
其中的战略谋略和政治斗争,都是那个时代智者们的真实写照。
我也深感历史的底蕴和智慧的博大。
总的来说,读完《2024年诸葛亮三气周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诸葛亮和周瑜的才智和勇气,也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的底蕴。
通过这个故事,我更加明白了智慧、勇气和情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汲取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千古奇谋诸葛亮与周瑜

千古奇谋诸葛亮与周瑜千古奇谋诸葛亮与周瑜,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备受赞誉的智勇军师。
他们在三国时期,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乱世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谋略。
本文将通过探讨两位英雄的背景、才能以及其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展示他们所具备的千古奇谋。
一、诸葛亮:智勇双全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时期蜀国的重要谋臣与军事统帅。
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年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精通天文、地理、法律以及医学等学科。
诸葛亮自刘备投靠刘表之后,便成为了刘备的重要谋士,并且成为了他的拜把兄弟。
他以其深思熟虑和卓越的军事计划,为刘备带来了许多优势。
著名的“诸葛亮藏锦囊”的故事就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机智。
在对抗曹魏的战役中,诸葛亮提出了多种奇谋妙计,如“火烧连营”、“借箭攻城”等,灵活运用火攻战术,巧妙地击败了强敌。
此外,他还老练地掌握了情报战,善于伪装和假象,充分利用了曹魏高级将领的虚荣心和骄傲心理,使其误入陷阱。
二、周瑜:智勇双全之“美髯公”周瑜,字公瑾,是孙权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与谋士。
他出生于武昌,早年以其英俊的相貌和出色的才华而闻名。
周瑜从小习武,精通剑术和马术。
然而,与诸葛亮不同的是,周瑜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实战经验,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战场上。
他以其出色的指挥和统帅能力,帮助孙权在三国乱世中建立了庞大的江东势力。
在与刘备合作对抗曹魏的过程中,周瑜展现出了卓越的智谋。
他利用曹魏将领吕蒙的间谍身份,成功地捕获并诱杀了曹魏的水军统帅蔡瑁。
此外,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先与刘备联合,然后以火攻为主的战略,最终击败了曹军,为东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卓越表现与永垂不朽的奇谋诸葛亮和周瑜以其杰出的才华和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谋士。
他们合作时的一系列计划和策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为各自所在的势力稳固地打下了基础。
诸葛亮以其让人瞠目结舌的智慧和深谋远虑被后世人称为“卧龙”,他在刘备临终前托孤时所说的“保境安民”成为了后来政治家和军事人士的激励之词。
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

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周瑜和诸葛亮,一个是东吴的大将军,一个是蜀国的丞相,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却都是当时乱世中的杰出人物。
他们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智谋、勇气和情感,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
周瑜,字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他机智过人,善于用兵,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而诸葛亮,则是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卧龙”,他深谋远虑,智慧超群,是刘备的谋士和好友。
周瑜与诸葛亮之间最为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草船借箭”了。
当时,曹操大军攻打南郡,周瑜和诸葛亮商量对策。
周瑜提议用草船借箭,诸葛亮则出谋划策。
周瑜派人去曹营借箭,曹操大军见疑,只给了几根箭。
周瑜却用稻草绑在箭上,放在船上,然后顺流而下,曹操大军见此情景,以为东吴军队要射箭,于是大开城门,放箭还击。
周瑜趁机派人刺探曹操军的箭数,得知曹操军箭少,便发动进攻,大破曹军。
这一计谋,不仅化解了曹操的攻势,更是让东吴军队获得了胜利。
除了“草船借箭”,周瑜和诸葛亮之间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故事。
比如,周瑜曾经在赤壁之战中,借风火之机,火烧连营,大败曹操的大军。
而诸葛亮则以“空城计”成功吓退了司马懿的进攻。
他们的智谋和勇气,成就了一段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传奇。
然而,除了在战场上的较量,周瑜和诸葛亮之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情感。
据说,在周瑜年轻时,曾经与诸葛亮的妹妹诸葛瞻有过一段恋情。
虽然最终未能成为夫妻,但这段情感却成为了两人之间的一种羁绊。
在后来的很多事情中,周瑜和诸葛亮之间都显露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谊和默契。
总的来说,周瑜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们之间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他们的故事,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教训,更是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勇敢智慧地应对一切。
他们的传奇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摘要:
1.诸葛亮吊孝的故事背景
2.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内容
3.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寓意
正文: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诸葛亮运用智慧化解敌对势力的一个经典案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还传递出了忠孝仁义的传统美德。
故事背景发生在东吴孙权刚刚去世,东吴诸将忙于丧事之际。
此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认为有机可乘,决定用吊孝之计来削弱东吴的势力。
诸葛亮派出一支队伍,以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义前往东吴吊唁孙权。
诸葛亮此举旨在向东吴展示蜀汉的仁义之心,同时借此机会挑拨东吴内部矛盾,为蜀汉争取战略优势。
故事内容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巧妙地安排吊孝之事。
诸葛亮知道东吴大将陆逊性格忠诚正直,很有可能因为丧事而与东吴诸将产生矛盾。
于是,他派遣一名使者前往东吴,携带蜀汉皇帝刘备的书信以及诸葛亮亲笔书写的吊唁文书,以示诚挚。
使者到达东吴后,陆逊果然对蜀汉的吊唁表示感激,但东吴诸将却认为蜀汉此举乃是虚伪之极,纷纷质疑陆逊。
诸葛亮借此机会成功挑起东吴内部矛盾,达到了削弱敌对势力的目的。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寓意着在战争中,除了武力之外,还需要运用智慧与策略。
诸葛亮通过一次吊孝之计,达到了削弱敌对势力的目的,显示了他卓越的
智慧和才干。
此外,故事还传递出了忠孝仁义的传统美德。
蜀汉丞相诸葛亮以仁义之心对待敌国,不仅取得了战略优势,还赢得了敌人的尊敬。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诸葛亮吊孝的故事背景
2.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内容
3.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寓意
4.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传说,发生在三国时期。
这个故事描绘了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悼念因病去世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亲自前往东吴吊唁的感人场面。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成为了后世颂扬的佳话。
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东吴大都督周瑜因病去世,年仅 36 岁。
周瑜的英年早逝让东吴上下一片悲痛。
此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也感到十分悲痛。
因为就在前一年,诸葛亮的三顾茅庐才请到周瑜出山,共同完成了赤壁之战的壮丽胜利,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周瑜的英勇与才能给诸葛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定亲自前往东吴吊唁。
诸葛亮带着蜀国的使者,来到东吴。
他身着素色丧服,头戴白巾,腰系麻绳,以最隆重的礼节向周瑜吊唁。
在灵前,诸葛亮悲痛地痛哭,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东吴众人都为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真性情所感动,认为周瑜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寓意着智慧与忠诚。
诸葛亮为了悼念周瑜,不惜以最隆重的礼节去吊唁,体现了他对友情的忠诚和对英勇的尊敬。
同时,这个故事也展现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成为后世颂扬的佳话。
诸葛亮吊孝的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都有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吊孝》是古代传说故事。
讲述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
有同名1989年戏曲电影。
由导演陈怀皑执导。
中文名,诸葛亮吊孝。
类型,传说故事。
事情,古代。
内容,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智谋之争。
故事背景。
古代东吴大都督周瑜。
精通兵法。
才智超群。
只是肚量狭小。
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
可又想加害诸葛亮。
周瑜攻打南郡时。
曾身中毒箭。
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
荆州。
襄阳后。
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
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
均被诸葛亮识破。
周瑜一气再气。
在“即生瑜。
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
决定前去吊唁。
《三国》记载。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
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寿三十六岁。
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
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
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
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
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
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
将星聚于东方。
亮当以吊丧为由。
往江东走一遭。
就寻闲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
亮犹不惧;今瑜已死。
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
具祭礼。
下船赶巴丘吊丧。
故事概要。
孔明径至柴桑。
鲁肃以礼迎接。
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
因见赵云带剑相随。
不敢下手。
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
亲自奠酒。
跪于地
下。
读祭文曰:“呜呼公瑾。
不幸夭亡!修短故天。
人岂不伤?我心实痛。
酹酒一觞;君其有灵。
享我烝尝!吊君幼学。
以交伯符;仗义疏财。
让舍以居。
吊君弱冠。
万里鹏抟;定建霸业。
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
远镇巴丘;景升怀虑。
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
佳配小乔;汉臣之婿。
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
谏阻纳质;始不垂翅。
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
蒋干来说;挥洒自如。
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
文武筹略;火攻破敌。
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
雄姿英发;哭君早逝。
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
英灵之气;命终三纪。
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
愁肠千结;惟我肝胆。
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
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
丐计求谋;助吴拒曹。
辅汉安刘;掎角之援。
首尾相俦。
若存若亡。
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
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
以鉴我心:从此天下。
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
孔明祭毕。
伏地大哭。
泪如涌泉。
哀恸不已。
”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
亦为感伤。
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
乃公瑾量窄。
自取死耳。
”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
又添列曜下舒城。
苍天既已生公瑾。
尘世何须出孔明!”知鲁肃设宴款待孔明。
宴罢。
孔明辞回。
诸葛亮吊孝方欲下船。
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
皂绦素履。
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
却又来吊孝。
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
乃凤雏先生庞统也。
孔明亦大笑。
两人携手登舟。
各诉心事。
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
嘱曰:“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
稍有不如意。
诸葛亮吊孝可来荆州共扶玄德。
此人宽仁厚德。
必不负公平生之所学。
”统允诺而别。
孔明自回荆州。
民间传说。
周瑜为了诓骗诸葛亮。
假死。
躺在棺材内。
但留了一小孔喘气。
诸葛亮前往吊孝。
识破机关。
堵住那个小孔。
把周瑜真给闷死了。
故事启示。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
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
祭文言词华丽。
描述准确。
表达到位。
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
在诸葛亮祭拜后。
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
今观其祭奠之情。
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
亦为感伤。
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
乃公瑾量窄。
自取死耳。
”可见。
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
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
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
有“既生瑜。
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
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
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
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
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
消除隔阂。
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可以说。
卧龙吊丧是一次绝妙的政治外交活动。
更是一次没有评委但有
评判结果的演讲比赛。
个中的道理。
值得我们今天从事外交。
公关工作的人品味。
学习和借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