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周瑜的祭文

合集下载

初中作文-【诸葛亮吊孝哭灵戏词】诸葛亮吊孝戏词

初中作文-【诸葛亮吊孝哭灵戏词】诸葛亮吊孝戏词

(小乔哭)官人呐! (孔明白)贤弟呀! (唱)
三献爵孔明我躬身拜叩, 想起来前情事痛在心头。 也自从孙与刘咱们同心携手, 破曹操保东吴振兴荆州。 那料到公瑾弟你命不长寿, 实可叹志未酬一命罢休。 贤弟死不报丧所因何故, 难道说人不在情也不留。 今日里小军报贤弟终寿, 闻噩耗事仓促备礼不周。 为兄我修祭文敬献亡友,
(小乔咬牙切齿)诸葛先生! (孔明)少夫人! (小乔)你...... (鲁肃)嗯?
(小乔)唉...... 官人呐!
(孔明)贤弟呀!
周都督,周公瑾,唉唉唉唉,贤弟呀! (唱)
跪灵堂哭了声都督英贤。
哭了声周都督,再叫声我的周贤弟, 实指望你我二人同心携手共图大业, 不料想曹操在猖獗之际,我的贤弟你, 你就死去了!
你大军路过荆州地 我犒师相迎举壶浆
说什么助我君臣把西川取 分明是假途灭虢夺荆襄 请问你孙刘相争谁欢畅 曹孟德虎视眈眈你我须提防 奉劝都督早回首 山人送你回柴桑
周瑜:诸葛亮把计时破了 顿时心中似火烧 既然本督统兵到 夺不会荆州不还朝 众将官把城围困了
赵云:虚杀一阵让尔逃 [双方开始交战
(孔明唱)
千行字写不尽你一世功勋。
灵前故友祭忠魂 灵前故友祭忠魂,
追思平生痛我心。
公瑾弟保东吴你把心血用尽, 柴桑口掌帅印统领三军。 为破曹差子敬你将我相聘, 咱二人一见如故互称知音。 在军帐对面坐咱们高谈阔论, 共商讨天下事大破曹军。 我言道心腹患蔡瑁与张允, 通水战识韬略不利我军。 公瑾弟合掌笑你情不自禁, 定除去二贼子方显超群。
随大夫来到了灵堂门前, 见此情不由我暗自心寒。 四处里静悄悄人影不见,
想必是有埋伏与我为难。 我的四将军呐,
千万间剑不离手,你手不要离剑呐,

悼周瑜[三国诸葛亮所著悼文]

悼周瑜[三国诸葛亮所著悼文]

悼周瑜[三国诸葛亮所著悼文]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

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

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吊孝

《诸葛亮吊孝》(全折)(薛志秀演出本)诸葛亮(内唱):长江水万里长澎湃汹涌,(赵云上,向内打躬,诸葛亮上)(接唱):为破曹联东吴驾舟江东。

山人我本不愿伤瑜性命,那料他心胸窄羞愧丧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想往日战曹兵指挥若定,赤壁战曾立下盖世之功。

周瑜死给孙刘带来不幸,怕的是相残杀有利曹兵。

为大局我不顾身入险境,但愿得重合好雨过天晴。

(鲁肃上)鲁肃:孔明兄!诸葛亮:子敬兄!鲁肃:孔明兄,你不在荆州纳福,来在柴桑,为了何事啊?诸葛亮:子敬兄,亮未曾问你,你怎么问起孔明来了呢?鲁肃:你问我何事呢?诸葛亮:子敬兄,不幸都督去世,就该奔上荆州报上个信儿,却怎么~~~~~哎!~~耽误为何来?如今山人我过江吊孝来了!鲁肃:怎么?你过江吊孝来了?诸葛亮:我过江吊孝来了!鲁肃:哎!我家都督命丧你手,东吴正要大报冤仇,这你还敢过江吊孝啊?诸葛亮:子敬兄,你是个聪明之人还是糊涂之人啊?鲁肃:哎,我,我是个糊涂之人啊!诸葛亮:大夫呀!(唱):天下鼎足立三分,远谋雄略是忠臣。

难得糊涂的鲁子敬,你是江东第一人。

鲁肃:哎,不敢当!不敢当!诸葛亮:子敬兄,为了孙刘两家和好,此一番到了柴桑,还望大夫你照料着一二啊!鲁肃:那就请吧!诸葛亮:请!鲁肃:请!(二人同下,赵云随下)乔夫人(内唱):杀夫之仇似海深,(灵堂高搭,徐盛、丁奉执枪上,二人伏兵介。

走圆场,相互示意,分头下。

哀乐起,二丫鬟上,乔夫人素服上。

)乔夫人:夫啊!(接唱)麻冠素服吊夫君。

灵堂摆下天罗网,活捉妖道祭忠魂。

侍女们忙把供香进,在灵堂放声哭我的夫君。

(鲁肃内白:“孔明兄!”,诸葛亮内白:“子敬兄!”鲁肃内白:“请!”,诸葛亮内白“请!”。

鲁肃、诸葛亮同上,赵云随上。

)诸葛亮(唱):随大夫来灵堂把都督祭奠,四下里静悄悄寂无一人。

见大夫不住的唉声低叹,免不了乔夫人与我为难。

为什么在周瑜死后 诸葛亮坚持亲自去东吴吊丧呢

为什么在周瑜死后 诸葛亮坚持亲自去东吴吊丧呢

为什么在周瑜死后诸葛亮坚持亲自去东吴吊丧呢本文导读:熟读《三国演义》,大多数人都对周瑜不陌生,他是江东大都督,早年便开始追随孙策,并深受孙策的倚重。

孙权掌权之后,他依旧是江东的肱股之臣。

不过此人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嫉贤妒能。

例如当初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他便因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多次对其进行刁难,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到了临终之前,还曾仰天长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按理说,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诸葛亮就算不对周瑜恨之入骨,也不会对其产生好感才对,可是周瑜去世之后,诸葛亮为何坚持要亲自到东吴吊丧呢?诸葛亮夜观天象,得知周瑜已逝之后,对刘备说自己要去江东吊丧,刘备是不同意的,原文中提到:“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

’”诸葛亮并没有就此退步,反而充满豪气的说道:“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虽然诸葛亮口口声声说不怕,但是他并没有只身前往,而是让赵云陪同,并带走了五百兵马。

而江东诸将见到他的时候,也正如刘备所料,想要杀掉他泄愤,只不过因为赵云在,这些人没敢动手罢了。

由此可见,诸葛亮此行,可谓险象环生。

那么他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生性谨慎的他,为何要犯险呢?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诸葛亮虽然一直,在与周瑜斗智斗勇,但是这与两人各为其主有关,其实诸葛亮与周瑜,是相互欣赏的,这一点从他给周瑜写的祭文,与吊祭周瑜时,伏地大哭,泪如泉涌,都可以看出。

其实不然,如果细读演义,我们就会发现,诸葛亮的这些表现,都是装出来的,因为他将要离开的时候,庞统出现,并说:“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诸葛亮并没有反对这一说法,反而“亦大笑”。

那么诸葛亮前来吊丧,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小编认为,他此行可能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为刘备招揽人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但智计超群,还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因此他夜观天象,便已得知了周瑜去世的消息。

不过除此之外,他还从星象中,得知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将星聚于江东”,也就是说江东会涌现出大量的人才。

诸葛亮给周瑜奔丧五年级作文

诸葛亮给周瑜奔丧五年级作文

诸葛亮给周瑜奔丧五年级作文啊!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悲伤的故事!就是关羽大哥去世了,诸葛亮大哥就给周瑜大哥写了一封特别特别特别伤心的信!
一开始啊,诸葛亮大哥就很伤心,他哭了哭了整整五年!嗷嗷嗷!他觉得关羽大哥太好了,就像我们学校最厉害的长大哥一样,每天保护我们一样!
然后,诸葛亮大哥就写了一封信给周瑜大哥,他说:“哎呀周瑜大哥,你知道吗?关羽大哥走了,我好伤心啊。

我们以前总是一起商量对策,一起打仗,他就像我最好的朋友一样。

现在他不在了,我觉得好难过。


周瑜大哥收到信后也好伤心,他跟诸葛亮大哥说:“诸葛亮兄弟,你别太难过了。

关羽兄弟是个大英雄,他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

我们要记住他的好,继续为国家的安定努力。

”。

诸葛亮大哥听了周瑜大哥的话,就觉得好一点。

他说:“是啊是啊,关羽大哥是个好人,我们要记住他的功绩。

我们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

然后,他们两个还说了好多关于关羽大哥的事情,想起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还有他平时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他们觉得关羽大哥永远都会在他们心里,虽然他已经不在了。

最后,他们还决定了一个事情,就是要好好保护家人和朋友,不让他们受到伤害。

他们觉得这样就是对关羽大哥最好的纪念。

哎呀,这个故事虽然好悲伤,但是诸葛亮大哥和周瑜大哥还是学会了要坚强,要记住关羽大哥的好。

他们觉得虽然关羽大哥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在我们心中,鼓励我们做一个好人!
所以,小朋友们,我们要记住这个故事,学会珍惜每一个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人,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和爱护哦!。

三国人物经典成语故事集锦

三国人物经典成语故事集锦

三国人物经典成语故事集锦本文是关于三国人物经典成语故事集锦,感谢您的阅读!诸葛亮吊孝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

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

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

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

周瑜一气再气,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

刘备怕诸葛亮被害,派赵云带五百军士保护。

在周瑜柩前,诸葛亮亲自奠酒,跪在地上读祭文,泪如泉涌,悲痛不已,众将均被感动。

鲁萧见诸葛亮如此悲痛,自言自语地说:“周瑜肚量狭小,自取灭亡。

”走马荐诸葛徐庶反奔刘备后,很得刘备重用。

曾帮助刘备几次打败曹兵,被封为军师。

曹操得知此事很惊讶。

曹操的谋士程昱献计说:丞相如果想用此人,召来不难,徐庶是个孝子,丞相派人把他母亲接到许昌,再仿他母亲的笔体写信让他来许昌,他必来。

"徐庶接信,果然大哭一场,拿信找刘备辞行。

刘备见信也哭,强留徐庶叙情一夜。

第二天,刘备在城外排宴替徐庶饯行。

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这一走,你我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说完又痛哭流涕。

徐庶行数里又拍马返回对刘备说:"忘了一件大事,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一位天下奇人叫诸葛亮,将军想不想见他?"刘备说:"我当然愿意见他,不知他能比上先生吗?"徐庶说:"他抬头能知天文,低头能察地理,见面能识人心,是天下第一才人,如他能出来帮助胸,将军就可以稳坐天下了。

"刘备见徐庶这样了解诸葛亮,想请徐庶辛苦一趟把诸葛亮请来。

徐庶摇头说:"这样的人才,只能将军亲自去请,他愿不愿出来,还得看将军的诚意。

"徐庶说完,策马离去。

之后引出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诸葛亮祭周瑜祭文

诸葛亮祭周瑜祭文

诸葛亮祭周瑜祭文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译文】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这篇祭文是周瑜逝世后不久,诸葛亮祭奠周瑜是所作,其政治目的远大于文学意义,但是却在后世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政治意义。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美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哎呀,公瑾啊,不幸早早的去世!生命的长短固然有天决定,人怎么能够不感到悲伤呢?我的心里实在是悲痛啊,洒下这杯酒,你如果在天有灵,就享受我给你祭祀的美味吧!想到你早早地入学,与伯符相交甚好,仗义疏财,为人民修筑房屋。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左右救回帐中。

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

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

却说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孔明,言周瑜卒病之事。

孔明曰:“公以为何如?”肃曰:“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

”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

”肃曰:“诚如此,则国家万幸!”即请孔明同去看病。

肃先入见周瑜。

瑜以被蒙头而卧。

肃曰:“都督病势若何?”周瑜曰:“心腹搅痛,时复昏迷。

”肃曰:“曾服何药饵?”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肃曰:“适来去望孔明,言能医都督之病。

现在帐外,烦来医治,何如?”瑜命请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

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

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须用凉药以解之。

”瑜曰:“已服凉药,全然无效。

”孔明曰:“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

”瑜曰:“愿先生赐教。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

”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

”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

”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呜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数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若有灵,享我蒸尝!”
2: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3: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4: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诸葛亮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

周瑜老部将程普等人持剑欲杀诸葛亮,被赵云以剑挑落,诸葛亮拾起落剑还给程普。

诸葛亮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数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若有灵,享我蒸尝!”短短数语,真诚感人,不但一下把众人愤怒、敌对和责怪的强烈情绪缓和了大半,还使众人自然而然地随之转入凭吊周瑜、哀悼大都督的悲痛氛围之中。

这充分说明,讲究沟通方法,把握现场气氛,引导众人情绪,这是化解危机的公关行动的第一步。

紧接着是转入祭文第二部分——正文,从周瑜的幼学、弱冠、壮力、丰度、气概、弘才等不同方面高度概括周瑜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诸葛亮事先让人把周瑜的事迹画在桃符上,诸葛亮每放一桃符,便声泪俱下哭诉一番,那场景十分感人。

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周瑜盖棺认定写赞美诗的不是东吴人,而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这一节祭文思路清晰,立意赞美,层次分明,用词简约精炼、非常老到,起到了点石成金、嘤鸣求友而引起双方强烈共鸣的作用,因而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和钦佩。

这是纵深推进公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出众的政治才华和精妙的外交能力。

祭文的第三部分,则充分描述、渲染周瑜之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及哀悼之情。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这一节既痛惜了周瑜的英年早逝,又渲染了现场的哀悼气氛,三军悲怆,主人哀泣,朋友洒泪,同时为下一步提出蜀吴联合、结盟同心埋下了伏笔,提供了铺垫。

第四部分,写孔明与周瑜的相识、相知、合作,以及孔明的哀恸之情。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既阐述了周瑜助吴拒曹、辅汉安刘的杰出东贡献,恰如其分地表示了“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又是对周瑜“既生亮、何生瑜”感叹的巧妙回应。

可以说,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显示了才华。

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

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

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

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可以说,卧龙吊丧是一次绝妙的政治外交活动,更是一次没有评委但有评判结果的演讲比赛,个中的道理,值得我们今天从事外交、公关工作的人品味、学习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