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历史地理

湖北历史地理
湖北历史地理

湖北地跨长江,是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段和第三级阶段的过渡地带,形成这样一个地域空间的历史并不很长,大约从北宋以后逐步完成,北宋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十五路,于荆湘间置荆湖南、北路,“东界鄂渚,西接溪洞,南抵五岭,北连襄汉”,始有湖北之称谓。湖北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被山地和丘陵环绕,中南部为低湿平原,略成盆地之势。大致以光化(老河口)经南漳到南昌一线为界分为鄂东、鄂西两大部分。

西部为鄂西山地,其中又以长江为界,分为由秦岭东段、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等山脉组成的鄂西北山地,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组成的鄂西南山原。鄂西北山地群峰耸产,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森林密布;鄂西南山原山高谷深,一般海拔虽然也在1500米左右,但是山顶平广,具有高原性山地特征,适合旱作农业的经营。

鄂省东部是以长江、汉水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为主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交织,湖泊密布,堤垸纵横,历史时期以来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富庶之地。江汉平原的东部因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在与河南、安徽两省之间由大洪山和大别山组成鄂东北丘陵地区,在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有幕阜山构成的鄂东南丘陵。

湖北省水系以长江为骨干,受地形影响,武汉以上各支流从两侧汇注,构成向心状的长江水系。长江干流自湖北宜昌脱离峡谷,水流减缓,在枝江至城陵矶之间形成荆江河曲,有如“九曲回肠”,历史上多次发生裁弯取直的变故,新旧河道变迁不定,也影响了这一段长江的津渡。汉水从陕南流入本省,自宜城进入江汉平原,水势同样减缓形成曲流,故有“曲莫如汉”之称。湖北是全国湖泊最多的一个省份,而且集中在江汉平原,总数超过1000个。这些湖泊也有过历史变迁,最著名者为“云梦泽”

春秋时期的文献《国语》、《左传》分别记载楚国有楚王狩猎之区:云梦,狩猎区内的湖沼泽薮为云梦泽。1000多年来,古人常常错将云梦指为云梦泽,并与洞庭湖混为一谈。经历史地理学者研究证实:云梦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沼的多种地貌形态的综合体,面积广阔几乎覆盖整个江汉平原。而云梦泽仅指云梦狩猎区内的部分湖沼泽薮景观,面积并没有大得能超过长江。公元4世纪以来,由于长江、汉水带来的泥沙沉积,云梦泽逐渐消亡成陆,而留下以洪湖为首的众多小湖群。早期长江荆江河段曾经以分流的形式穿过古云梦泽地区,随着北面淤高,云梦泽消失,江水向南汇流,终于发育成典型的曲流河床。所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床形态的形成,与云梦泽的历史演变有密切的关系。这个自然地理的历史变迁也影响了江陵荆州地区长江津渡的盛衰。

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蓝勇:长江三峡历史地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综合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地图出版社,1984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卷本,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史稿地图集上下卷,中国地图出版社

华林甫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朱玲玲、杜瑜编《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先秦时期,中原人总结选址筑城的原则是:“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江南早期城邑基本上也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在丘陵山冈上筑城,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征服自然

能力的提高,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城址移向靠近江、河、湖、陂等水域之区,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充分利用江南发达的水上交通运输条件,沟通城市与经济腹地的联系,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长江沿岸的城市,大都经历过城址自长江两岸的丘陵岗地向长江支流入江口

转移的过程。先是依托临水的矶头筑城,一俟城址在长江沿岸确定,其后的

发展深化同长江对江岸的侵蚀或堆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二、历史上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城市,大都经历过由单纯的军事防御职能向行政

兼工商业中心双重功能的转化,在水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更为显著。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使该区域的城市更具特色。

三、江流对沿岸的侵蚀作用强烈,便于发展城市商业码头;河流对江岸以堆积作

用为主,虽不利于开辟码头,却为沿江城市范围的拓展提供了土地条件。

四、江流沿岸有开阔的冲积平原,适宜发展农业经济。因此,近代工业产生之前

的江南城市,只有选建在开阔的河谷地带,才能获得城市成长的持续力。

五、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从北方到南方的移民浪潮,使江南人口增长,土地得到

开发。随着区域政治、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垦辟,地区商品交换的繁盛,城

镇逐渐从长江的主要支流向更小的支流上游迈进,呈现出条带状溯源分布的

规律,构成流域型城镇分布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荆楚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心在汉水中游的南阳盆地、襄宜平原和长江北岸的江汉平原西部,先后建立了嫣、郢两座楚都城。战国后期,秦占领楚国故地江汉地区后,楚人大规模东徙和南迁,南迁的部分楚人进入长江以南今湖南境内,从而促进了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由于中国尚未统一,楚国以南方首屈一指的大诸侯国而自成一局,吸收中原、巴蜀、吴越文化及其他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精髓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系统。崇尚自然,放任心灵,张扬个性,驰驰骋想象,富于创造性和开拓进取,是楚文化独特的性格。

长江:巴东鳊鱼溪河口入境,经巴东、秭归、宜昌、枝江、松滋、江陵、沙市、公安、石首、监利、洪湖、嘉鱼、汉阳、江夏、武汉、新洲、黄冈、团风、鄂州、浠水、黄石、大冶、蕲春、阳新、武穴、黄梅,自黄梅滨江出境。

汉江:原地名漾水,流经沔县(今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流经郧县、丹江口、老河口、谷城、襄樊、宜城、钟祥、荆门、潜江、仙桃、汉川、汉阳、至武汉进长江。汉江水域广及陕、川、豫、鄂四省。

鄂西南包括:恩施、宜昌、五峰、长阳、利川、咸丰

地形:高山、中山,恩施盆地、建始盆地

°鄂中包括:南漳,荆门,随州,孝感,

地形:丘陵

旧石器时代: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

山西省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分析

山西省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中部崛起 的战略意义分析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政府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意见。自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持续较快发展,2004~2007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6%以上的增速。2008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下,中部各个省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加紧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生产总值增速仍达到了12.2%,同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整个中部地区的地位凸显无遗。 山西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是整个中部崛起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一直在进行大踏步的发展,尤以工业中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的重型工业结构最为突出,充分发展和巩固了其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地位。从整体上看,山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符合经济状态的比较优势,不仅能够带动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可以为全国经济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因此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能否顺利实现。 一、总论 (一)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的32年,开创了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史上的最佳时期,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358.3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64%(按可比价格计算)1,完成了山西经济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尤其自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为中部地区乃至我国的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2 1 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统计年鉴2010》,2010年7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6894742.html,/kns55/navi/result.aspx?id=N2010120028&file=N2010120028000011&floor=1 2 窦志达、董晓玲:《山西经济发展八大趋势》,转自山西统计信息网,2006年11月8日,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6894742.html,,2005年以后数据根据历年《山西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中国化工企业排名

2010年中国化工企业排名,全国化工企业排名2010 企业名称08年度营业收入(百万) 1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48818 2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30107 3 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2261967 4 江阴澄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50000 5 山东滨化集团有限公司1812519 6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1770234 7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1720000 8 纵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660000 9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550467 10 杭州橡胶(集团)公司1482351 11 浙江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78300 12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12000 13 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1410000 14 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383201 15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1369225 16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63300 17 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1350000 18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325456 19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1300000 20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1255800 21 巨化集团公司1187541 22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1160082 23 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1087889 24 青岛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65816 25 翁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22508 26 玲珑集团1020880 27 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1012879 28 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979188 29 上海中科合臣股份有限公司973824 30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分公司928791 31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875047 32 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51742 33 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840000 34 山东汇丰石化有限公司833986 35 山东西水橡胶集团有限公司830000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编制背景 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 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这对城市的增长方式、用地布局、规划建设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五,《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中提出构筑宜昌都市区,塑造湖北省域副中心的战略构想。湖北省

湖北宜化集团三定管理制度

湖北宜化集团三定管理制度 宜化集团-办公室-人力资源 HR-03-01 第三版 宜化集团三定管理制度 1 目的及意义 1.1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要求~进一步优化公司机构及岗位人员配臵~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1.2三定是指“定机构、定岗位、定编制”~定机构是确实各公司的部门、机构设臵~定岗是确定各公司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设臵~定编则是确定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定岗定编管理工作是公司从事招聘、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各成员企业机构、岗位及编制的管理。 3 职责分工 3.1集团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是集团三定管理规定的制订者~负责审核、调整、建议全集团的三定工作~并对各子公司的三定工作有检查、监督、指导的权利。 3.2集团各分管职能部门、专业协会是集团三定管理的协助部门~负责协助审核、调整、建议全集团的三定工作。 3.3 子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处是子公司三定工作具体执行者~负责审核、调整、建议子公司的三定工作。 4 机构及干部的分级 4.1机构分级原则 4.1.1合成氨类: 氨醇年产20万吨以上~四级,氨醇年产10-20万吨~五级,氨醇年产5-10万吨~六级,氨醇年产5万吨以下~七级。

4.1.2磷矿 磷矿集团~四级,年产100万吨以上~五级,年产60-100万吨~六级,年产30-60万吨~七级。 4.1.3煤矿 煤矿集团~四级,年产45万吨以上~五级,年产30-45万吨~六级,年产15-30万吨~七级。 4.1.4臵业 起草:李开学审核:王世杰、赵小红、王在孝审批:蒋远华签发: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第- 1 -页共 6 页 宜化集团-办公室-人力资源 HR-03-01 第三版臵业公司~四级,项目建筑面积30万平米以上~五级,项目建筑面积20-30万平米~六级,项目建筑面积10-20万平米~七级。 4.1.5化机 化机集团~四级,威重、三盟~六级,新疆广汇、威重新疆分公司、武汉建星~七级。 4.1.6贸易 年利润5000万元以上~五级,年利润3000-5000万元~六级,年利润1000-3000万元~七级。 4.1.7 其他新兴行业 年产值20亿元以上~四级,年产值10-20亿元~五级,年产值5-10万元~六级。 4.2干部职位级别 4.2.1集团对集团党政干部、技术职称人员的职位等级进行规范,分十一级设臵集团、子公司党政干部、技术职称等级。具体为:

湖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人口总量——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省常住人口为57237740人。这里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全省户籍人口为61759720人(含户口待定)。若进行初步比较,与2000 年底公安统计的户籍人口59359897人相比,增长了2399823人,增长了4.04%。数据表明,十年来湖北省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家庭户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698928户,家庭户人口为527441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了0.35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湖北省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性别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9392920人,占总人口的51.35%;女性为27844820人,占总人口的48.6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9下降为105.56。 年龄构成——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963523人,占总人口的13.91%;15-64岁的人口为44070111人,占总人口的 77.0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106人,占总人口的9.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96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8个百分点。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湖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这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545634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95023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2676244人;具

湖北宜化集团简介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简介 宜化集团是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代表企业之一。旗下拥有266家法人主体,包含78家生产型公司,30家矿产型公司,79 家贸易型公司,38家投资型公司,10家化机公司,16家房地产公司,4家酿酒企业,8 家金融服务型公司,2家超市公司,1家种业公司,其中2家上市公司(湖北宜化、双环科技),5家中外合资公司,在北京、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山西、内蒙、宁夏、青海、新疆等地都有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化肥、化工、农药、电力、酿酒、金融、商贸、矿山开发、工程设计、房地产开发、化工机械制造、零售、种业共十三大产业,拥有100多种产品。 宜化集团现有总资产544亿元,从业人员5万多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705亿元,在2013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61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排名第72位。2012年,宜化实现入库税费16亿元,社会贡献总额达到106亿元,另外全年支付员工工资及各类补贴27亿元,全集团工资与2011年相比增长20%。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3年8月31日,从2013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的会议现场传来喜讯,宜化集团以2012年705亿元的销售收入荣获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排名较去年上升25位,并同时荣获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2位,排名较去年上升18位。 2013年10月22日,湖北省企业联合会、湖北省统计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武汉联合发布2013湖北企业百强榜单,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2012年705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四位,在去年榜单第五位的基础上再上台阶,继续领跑地方企业,仅次于东风汽车、武钢集团、中建三局。 宜化集团主导产品宜化牌尿素成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成为国家表彰命名的《全国十大种粮大户》共同向农民推荐使用的唯一化肥。作为军、民品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型国防化工企业,宜

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8 版

序言 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从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分析,剖析了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趋势变化。 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趋势。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湖北省人口出生率指标分析 (3) 一、湖北省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出生率现状统计 (3) 三、湖北省人口出生率占全国人口出生率比重统计 (3) 四、湖北省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湖北省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出生率(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湖北省人口出生率同全国人口出生率(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湖北省人口死亡率指标分析 (7) 一、湖北省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人口死亡率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湖北省人口死亡率占全国人口死亡率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湖北省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湖北省人口死亡率(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人口死亡率(2015-2017)统计分析 (9)

我国应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中部崛起

我国应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中部崛起作者:刘云中东中西优势互 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 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 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一、中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般认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这是对物流或者物流业一个比较窄的理解,如果从“大市场、大流通”的角度来 看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不仅仅包括上述 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一个完整的流通市场体系,如商业批发、零售和国 际贸易等。 (一)中部物流产业发展是国家物流产业“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关 键环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国家物流产业体系无论是狭义的物流业,还是包括商贸流通的大物流业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行业的网络特性,只有在形成完整的网络之后,物流产业才能发挥行业优势。而中部 地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国经济和政 治的战略腹地和交通中心,初步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 高速公路网络,是我国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中心。同时 伴随着中部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建设,中部地区将形成我国继东部沿海地带之后的又一个市场中心。在全国物流网络中,

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是全国网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2004 年的数据(2005 年数据尚未公布),中部六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933 亿元,占全国的20.4% ,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占全国的14.2% ,销售额516 亿元,占全国的9.2% ,从投资角度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59 亿元,占全国的20.4% ,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282 亿元,占全国的22.2% ,这些数据都说明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地位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全国的物流产业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网络,将阻碍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促进中部地区形成大市场和大流通的主要内容温家宝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崛起要“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而“大市场、大流通”就是要建设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品种、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多层次指不同空间尺度上,如全国、省、市、县及广大农村地区相互衔接的市场体系;多形态的市场指有形的交易市场、无形的电子交易和信息交易平台、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等各种业态齐全的市场体系;多品种的市场指商品交易、金融交易、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市场统一;全方位的市场是指运输、仓储、配送、销售等功能齐备,为生产和生活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开放统一的市场是指向国际、国内、省内全面开放的、打破了地区封锁和商品及要素流动障碍的市场。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的交通运输和通信信息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便捷高效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建设中部地区“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内容。 (三)发展中部地区物流产业能够有力促进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重要 原材料基地、能源基地的建设 按照中央的部署,中部地区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

武汉百强企业名单

1 东风汽车公司 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3 湖北省电力公司 4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5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6 武汉铁路局 7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9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10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12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 1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15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6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17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19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 20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22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24 三环集团公司 25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2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8 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9 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 30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31 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32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3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4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35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6 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 37 湖北稻花香集团 38 百步亭集团有限公司 39 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0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41 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 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43 湖北枝江酒业集团 44 武汉工贸有限公司

4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47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48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 49 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 50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52 黄石东贝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3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54 湖北华电襄樊发电有限公司 55 武汉市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6 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57 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58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9 武汉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 60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 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2 武汉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63 湖北银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4 湖北新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65 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6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67 湖北金华麦面集团有限公司 68 长江电缆有限公司 69 黄石鑫鹏铜材有限责任公司 70 劲牌有限公司 71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7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73 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 74 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75 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76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77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 78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9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80 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1 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 82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83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4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85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86 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87 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 88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湖北人口发展状况

2013年湖北人口发展状况 2013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小幅增长,人口出生率进一步回升、城镇化发展更注重质量、三大区域均有增长、劳动力资源进一步减少、总抚养比上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0%、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特征,有效的人口控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压力,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人口老龄化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凸显。 一、常住人口小幅增长,人口出生率进一步回升 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3年末,湖北常住人口为5799万人,比2012年的5779万人增加20万人,增长0.35%。全省2013年出生人口64.14万人,出生率为11.08‰,比2012年上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5.60万人,死亡率为6.15‰,比2012年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28.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3‰,比2012年上升0.05个千分点。从2000年到2013年,虽然湖北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5‰以下,人口总量呈现持续低速增长的态势,2010年人口出生率回升到10‰以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有所回升,主要是20—29岁生育旺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生育基数增大所致。2013年湖北男性人口为2971.99万人,占总人口的51.25%;女性为2827.01万人,占总人口的48.7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13,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5下降0.42,比2012年的105.28下降0.15,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湖北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压力,有力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城镇化发展更注重质量,三大区域均有增长 近几年把缩小城乡差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促进城乡同繁荣、共发展,加快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来抓,全省2013年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湖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末,湖北城镇常住人口3161.03万人,占总人口的

加强项目建设年领导讲话.docx

加强项目建设年领导讲话 同志们: 去年为应对危机,我们上班后第二天就召开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及早安排项目建设,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应对危机的阶段性胜利。今年为夺取应对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在后危机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上班第二天,就开始观摩项目,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这是一次观摩评比会,又是一次总结表彰会,更是一次再动员、再鼓劲的会议。随着中央政策的调整,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形势,尤其是我市产业层次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不协调、刺激经济发展三要素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再次动员全市上下深化项目建设年,通过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后劲,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促使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和支撑。只有把握应对后危机时代的主动权,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才能抓住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机遇,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随后请李书记作重要讲话。第一,充分肯定2009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 去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内需、保增长”战略决策,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作为扩大投资、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战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的重大胜利。在去年两次全省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中名列前茅,荣获年度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回顾去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重点项目进展快。全市“8155”投资促进计划确定的138个超亿元重点项目,建成投产59个,在建71个,完成投资274.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10%,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全年新开工项目79个,开工率达91%,完成投资146.2亿元,创历史新高;义马1000万方煤制气、大唐发电三期、运三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列入省考核重点项目、省“1074”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的项目,分别提前3个月、2个月、1个月完成省下达投资目标。 二是投资拉动作用大。在市“8155”投资促进计划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3.3亿元,增长37.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57亿元,增长35.7%,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3位。全市生产总值达706亿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实现了年初预期目标。据测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全年财政收入达到68.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5亿元,增长13.1%,收入规模排名全省第9位,增速排名全省第6位;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5.6亿元,增长30.9%。 三是项目建设结构优。去年在实施“8155”投资促进计划过程中,我们既重视拉动经济增长,又注重项目结构优化,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型项目投资,接近年度投资总额的40%;自主创新、产业升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

2016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1 1-100强 2016排名企业名称2016排名企业名称 1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51 山东万通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2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3 广东湛化股份有限公司 4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4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5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 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 6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6 山东东岳集团化工有限公司 7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57 内蒙古双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8 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58 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 9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9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10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60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1 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12 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2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山西阳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3 中国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4 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4 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15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5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6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67 山东寿光鲁清石化有限公司 18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68 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19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 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 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70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21 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1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2 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2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 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73 山东金茂纺织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4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74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5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5 中化弘润石化有限公司 26 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76 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7 浙江中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7 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 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7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9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79 山东信发化工有限公司 30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80 神华集团煤制油包头煤化工公司 31 滨化集团公司81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32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82 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 33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83 蓝星安迪苏股份有限公司 34 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84 中海石油开氏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35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85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 洪业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6 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37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7 瑞星集团有限公司 38 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88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39 中国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89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0 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90 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行政区划明细

全国共4个省级直辖市,23个省,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晋)内蒙古自治区(蒙) 东北地区: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 华东地区:上海市(沪)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闽)江西省(赣)山东省(鲁) 中南地区: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 西南地区:重庆市(渝)四川省(川)贵州省(黔)云南省(滇)西藏自治区(藏) 西北地区:陕西省(陕)甘肃省(甘)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台湾省(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北京市(16市辖区,2县)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 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15市辖区,3县)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河北省(11地级市;36市辖区,107县,6自治县,22县级市) 石家庄市(共6个市辖区,12县,5县级市)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井陉县 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 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 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 唐山市(共6个市辖区,6个县,2个县级市)

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 遵化市迁安市 秦皇岛市(共3个市辖区,3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 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 邯郸市(4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 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 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武安市邢台市(2个市辖区,15个县,2个县级市) 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 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南宫市沙河市 保定市(3个市辖区,18个县,4个县级市) 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 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 高碑店市 张家口市(4个市辖区,12个县) 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 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3个市辖区,5个县,3个民族自治县) 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2个市辖区,9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4个县级市) 新华区运河区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 廊坊市(2个市辖区,5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2个市) 安次区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霸州市三河市 衡水市(1个市辖区,8个县,2个县级市) 桃城区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冀州市深州市 山西省(11地级市;23市辖区,85县,11县级市)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概况分析,对江西省面临的优势和挑战进行研究,对江西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提炼,最后给出了江西省的发展战略选择。 关键词:江西;发展模式;战略 1江西经济发展概况 江西省地处在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省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江西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内陆对外开放省份之一,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1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多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总额达到11,020亿元,比2010年增长25.6%;财政总收入1,645亿元,比2010年增长34.2%。江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在未来五年,江西全省经济总量向两万亿元迈进,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前移,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得到显著改变[1]。 2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模式分析 江西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区域在实践中已总结和探索了多样的发展模式,如江苏南部地区的”苏南模式”,浙江温州地区的“温州模式”,以及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的外向型发展模式等等[2]。按区域内地区关系划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平衡发展模式、不平衡发展模式和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模式。因此,正确地选择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是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制定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构建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东北振兴计划。从区域经济看,中部地区正面临多面夹击的被动局面。2006年,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在“中部崛起”战略这个大背景下,中部各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3]。江西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江西实现了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的结合。 3江西中部崛起发展分析 3.1江西中部崛起发展优势分析

2019年湖北宜化实习报告

湖北宜化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1、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2、熟悉化机设备制造环境、修理工具。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3、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 4、通过现场维修实习和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培养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我们进行毕业设计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参观工厂生产设备,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特点、要求及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在生产现场中所了解到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工艺流程,并与目前较流行的先进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其优缺点;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并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使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大致了解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与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便于以后就业和努力方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社交能力等。

平时我们主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际生产过程中会 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压力容器制造和安装这个方面,很多是需要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积极的思考,实习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是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和了解了压力容器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过程。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在生产实践中将科学的理论加以检验,巩固和充实。通过实习,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增强了我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课本中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激发我向实践学习的积极探索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培养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我们进行毕业设计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参观工厂生产设备,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特点、要求及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在生产现场中所了解到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工艺流程,并与目前较流行的先进工艺进行对比,找出其优缺点;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并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 知识,使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大致了解自己未来所 要从事的工作与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下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便于以后就业和努力方向。

中国市级行政区划,shp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市级行政区划,shp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表(20xx最新) 注: 1、以下城市为副省级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2、以下城市为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篇二:中国行政区划详细分类(简称、省会、4种分类) 1.a.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23省、4直辖市、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与简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海甘陕,港澳内台渝北天。.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区域(七)经济(三)地域(7)行政(7)北京市(首都、直辖)京北京市黄河中下游东部华北天津市(直辖)津天津市黄河中下游东北华北河北省冀石家庄市黄河中下游东北华北山西省晋太原市黄河中下游中部华北内 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西部华北辽宁省辽沈阳市 东北东部东北吉林省吉长春市东北中部东北黑龙江省黑哈

尔滨市东北中部东北上海市(直辖)沪上海市长江中下游东部华东江苏省苏南京市长江中下游东部华东浙江省浙杭州市长江中下游东部华东安徽省皖合肥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东福建省闽福州市东南沿海东部华东江西省赣南昌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东山东省鲁济南市黄河中下游东部华东河南省豫郑州(中国市级行政区划,shp)市黄河中下游中部华中中南湖北省鄂武汉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中中南湖南省湘长沙市长江中下游中部华中中南广东省粤广州市东南沿海东部华南中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市东南沿海西部华南中南重庆市(直辖)渝重庆市西南西部西南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区域(七)经济(三)地域(7)行政(7)四川省川蜀成都市西南西部西南贵州省黔贵贵阳市西南西部西南云南省滇云昆明市西南西部西南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市西南西部西南陕西省秦陕西安市西北西部西北 甘肃省甘陇兰州市西北西部西北青海省青西宁市西北西部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市西北西部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市西北西部西北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东南沿海东部华南港澳台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东南沿海东部华南港澳台地区台湾省台台北市东南沿海东部华东港澳台地区注:“行政中心”指省会或自治区首府,为人民政府驻地。b.延边省区(17个,西向东按逆时针)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吉

[整理]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2008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1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2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山东滨化集团有限公司 5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6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青岛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9淄博金城石化有限公司 10山东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12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 13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14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公司 15三角集团有限公司 16巨化集团公司 17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 18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山东成山集团有限公司 20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 21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2浙江龙直控股有限公司 23无锡兴达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24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5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 26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 27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8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山东西水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30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分公司 31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32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3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 34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35安迪苏生命科学(上海)有限公司 36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37山东石大科技有限公司 38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39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0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41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42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43沈阳化工集团公司 44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5凯诺斯(中国)铝酸盐技术有限公司 46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 47河南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48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49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50华峰集团公司 5l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52杭州龙达差别化聚酯有限公司 53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4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5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 56山东东岳集团化工有限公司 57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8山东汇丰石化有限公司 59中国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0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 61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62浙江化纤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63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 64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 65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 66江苏伟达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67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 68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9云南云维集团有限公司 70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1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72广州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73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4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5西洋集团 76库珀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77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 78四川开元集团有限公司 79唐山天赫钛业有限公司 80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 81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 82黑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83江阴市新和桥化工有限公司 84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