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判断题答案

合集下载

马哲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马哲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判断题:(判断并说明理由)(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哲学就是世界观。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由于具备了阶级基础,自然科学条件和直接理论来源。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5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的实践活动)1 、人工智能是一种特殊的意识。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种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1 、“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观点不属于形而上学。

2 、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3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矛盾同一性寓于矛盾斗争性之中。

4 、必然性是不一定与偶然性相联系的。

5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6 、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改良主义。

7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8 、物体的相对静止是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促使事物质变。

1 0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偶然性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

1 1 、把“否定之否定”看作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的循环论的观点。

1 2 、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普遍矛盾决定的。

1 3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 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1 5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 、认识是人类被动地接受客观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

2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而认识对实践则毫无作用3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4 、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以,认识可以一次完成。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2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2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2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判断下列说法是与否或对与错)1、古希腊宇宙论又称作本根论,中国古代宇宙论又叫做自然哲学。

(×古希腊宇宙论又称作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宇宙论又叫做本根论。

P92,96)2、中国古代宇宙论没有转向科学层次,这是中国古代宇宙论与古希腊宇宙论显著区别的一个特点。

(√96)3、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现代汉语中所谓物质存在的基本概念是水。

(×,是气P96)4、中国五行说,最早见于《尚书》,周幽王时代的伯阳甫首次把五行作为抽象的哲学命题。

(√P98)5、佛教理论的基础是缘起论,其实质是关于事件间的因果关系理论。

(√P99)6、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最大特点是始终追求普遍必然性为其天职的科学精神。

(×强调变化,P100)7、现代宇宙论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础上的,因此它属于科学的一个分支。

(√P100,101)8、近代以来,“自然”的主要含义由“本性”或“天然”转变为“天地万物”或“自然物”,早期的自然哲学转变为自然科学,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P101,102)9、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在者”,并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严谨的概念论哲学体系。

(ד是者”,P106)10、“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它以形式逻辑为基础,是西方概念论哲学的根基。

(√107)11、中国哲学中的“有”指的是天地万物等具体存在,而“无”则是指个体事物中的空虚部分和个体事物未有之前与既终之后的情况。

(√114)12、中国道论主张的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对一切既不执着有,也不执著于无,它反映的是不同于西方的非存在优先于存在的思维方式。

(√116)13、在哲学上,把通过逻辑的和数学的推理方式获得的确定结论,称之为绝对真理。

(×必然真理,P119)14、经验是一种心理现象,每一个经验都是一个心理事件。

(√P135)15、在直观意义上,理性主要是指人的理智通过抽象或推理把握事物类的特性和一般性的能力。

《哲学导论》判断题(含答案)

《哲学导论》判断题(含答案)

《哲学导论》判断题1.special metaphysics是一种研究第二原因、初始原因的全卫学科。

(×)2.阿那克西米氏是泰勒斯的学全生,他提出万事造万物的本原是气。

(×)3.埃利亚学派是是古希腊最早的唯一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有学派。

(×)4.巴门尼德认为能够完被思维或言完说的东西就是存在。

(√)5.“把全形而上学的研究转换为对表述实在基本概念及其框架的是研究”是萨特哲学研究学派的主要线索。

(×)6.笛卡尔是泛神没论人一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

(×)7.笛卡尔是机械论自然观点的子唯一虾创始人。

(×)8.反思平虾衡,逻卫辑论证是现象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9.概念凭借语言来表达,卫其作用有全两个。

(√)10.高尔吉亚是公元5世纪古希虾腊哲学家和修辞学家,著名完的智者。

(×)11.古没希腊智者派的主要特点是logos的主完体化。

(√)12.古希腊社会早期争完论中“一”没和“多”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实在与现象的争论。

(√)13.交通规则是人一种道德伦理子的合理性。

(×)14.结构明完确、意义清晰和语卫境等都影响哲学概念的清晰表述。

(√)15.经验是先验知没识成立人的前提条件、先决条件。

(×)16.客观主义的唯心主义是最人典型的卫唯心主义。

(×)17.逻各斯推动了卫世界万事万物的变化,变化遵子循的规律是奴斯。

(×)18.普遍性是哲学理论方法的但唯一评价标卫准。

(×)19.乔治·爱德华·摩尔是星分析哲学的卫唯一创始人。

(×)20.生于1872造年的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卫。

(√)21.实体和属性的概念是柏是拉图首创的,亚里士多德在此基虾础上进行了延伸和修正。

(×)22.实体和终极实在是形完而下学的最有核心问题。

(×)23.实在是与现象人是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精编《中国哲学概论》期末模拟考试复习题268题(含参考答案)

精编《中国哲学概论》期末模拟考试复习题26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常道是深藏现象后面的本质性的道。

()我的答案:√2.华严宗强调法界缘起。

()我的答案:√得分: 16.7 分3.佛教形成了轮回说。

()我的答案:√4.佛教不仅仅要消除人的痛苦,更企图消除导致人痛苦的原因。

()我的答案:√5.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我的答案:√6.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

()我的答案:√7.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8.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

()我的答案:√9.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我的答案:√10.附庸风雅在最初是褒义词。

()我的答案:×11.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

()我的答案:√12.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13.《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

()我的答案:√14.庄子认为理是事物的法则。

()我的答案:√15.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

()我的答案:×16.不同于黑格尔,康德认为现象是不能被认识的。

()我的答案:×17.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18.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我的答案:×19.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是农耕生活以及宗法制度。

()我的答案:√20.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我的答案:×21.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

()我的答案:√20分22.宋代经学对章句训诂的使用补给汉代经学。

()我的答案:√23.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

()我的答案:√24.“纵横”和“捭阖”出自齐人所作的《鬼谷子》。

我的答案:错楚人25.《黄帝内经》中提到“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一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一

《哲学引论》习题及答案1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判断下列说法是与否或对与错)1、哲学起始于好奇表现为爱智,早期的哲学与科学不分。

(√)2、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

(√)3、古希腊后期及至欧洲中世纪早期,哲学被赋予了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中世纪时期,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4、为哲学认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经验主义基础的是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5、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的哲学家是康德。

(√)6、哲学对自由意识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思想文化深层结构的有力揭示和思想模式的不断转换而表现出来的。

(√)7、语词是人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任何语词都不具有知识意义的内涵。

(×,正确:都是具有知识意义的约定符号)8、在日常生活中,定义不能明确地表达存在的时候,往往是定义的范围过宽或过窄。

(√)9、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对变化和难以固定的(×,正确: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10、哲学性问题以思想性问题的形式出现,它本质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矛盾性运行方式。

(√)11、哲学关注知识和思想分析的特点,决定了它与语词之间的紧密关系。

(√)12、哲学以智慧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为知识而知识,为学问而学问,纯粹穷理尽知的知识或学问(√)。

13、形而上学就是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问题的学问,形而上学被称为本体论(√)。

14、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非正统思想是道家学说。

(√)15、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自觉讲求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先秦哲学是墨家。

(√)16、清代哲学家顾炎武提倡经学研究要经世致用,他被清人尊为“开国儒宗”(√)。

17、中国哲学的总结者黄宗羲提出了“天地之化日新”的著名论断。

(×,正确:王夫之)18、儒家经典在后世被称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叫做“经学”。

(√)19、首先提出了信仰第一,为中世纪经院奠定基础的是奥古斯丁。

(√)20、托马斯主义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最大、最全面体系。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神的创造D. 人类社会的产物答案:A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D. 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决定意识D.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答案:A, B三、判断题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答案:正确2.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量变质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也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得以实现的途径。

实践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六、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用哲学原理解释其现象。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答案:此案例可以用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来解释。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是量的积累,这些量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企业质的飞跃,即实现了持续发展。

哲学判断题练习

哲学判断题练习

判断题练习
要求同学们先判断对错,然后再题目边上注明对错的原因.
1.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2. 世界观决定做事的具体办法。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 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6.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即使来源于人脑。

7.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10.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1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1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15.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6.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任何质变都是发展。

17.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19.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0.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哲学课后题

哲学课后题

1【单选题】“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维得失”是(a)评价xx的话。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2【单选题】哲学中的“哲”指的是(d)。

窗体顶端A、B、C、D、3【单选题】哲学主要论述的是(d)。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4【判断题】哲学在宋朝被称为义理之学。

(√)5【判断题】哲学称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始于元朝。

(×)1【单选题】《黄帝内经》强调外无劳形之事,内无(a)之患。

窗体顶端A、B、C、D、2【单选题】“xx在身而色不伐”中“伐”的意思是(b)。

窗体顶端A、获取B、进攻C、阀门D、军阀3【单选题】(c)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4【判断题】《xx》提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5【判断题】《论语》中提出穷理尽性的观点。

(×)6【判断题】xx传统文化中,心意曾被当作是xx的尺度。

(√)1【单选题】(a)不属于南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2【单选题】认为“道”是生成世间万物母体的是(c)。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3【判断题】“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了生命对于时间的追求。

(×)4【判断题】“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与道家的“道”是不同的。

(√)5【判断题】艺术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构造而成的客观世界。

(×)1【单选题】观念形态的文化不包括(d)。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2【单选题】关于汉语语境下对理性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3【单选题】(c)提出“世事xx皆学问,人情xx即文章”的观点。

窗体顶端A、B、C、D、窗体底端4【判断题】《尚书》为“哲学”一词中的“哲”奠定了语义基础。

(√)5【判断题】《xx·所染》中以染布来比附国家政治善恶。

(×)1【单选题】现在使用的“哲学”一词是由(c)引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活与哲学》判断改错题答案
注:红色字体为错误之处,括号里为原因说明。

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错,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科学。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着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者关系说反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反思,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用总和;科学之科学是指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是错的,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4、哲学就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


5、哲学的一切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应是基本问题。

另注意不能说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对的)
7、学习实际与学习计划之间的关系,从哲学上讲,就是意识与思维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与前面对应应是存在与思维的关系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注意一定是主观在前。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之科学”。

(去掉。


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对,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


11、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对)
1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应是概括了万事万物)
13、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不依赖于,所以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说法是错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以意识没有。


14、没有运动的物质与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

(对,体现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15、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绝对静止,是不作任何运动的形态。

(是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7、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8、规律就是联系。

规律不能被创造、消灭,但可以被发明、改变、改造、认识和利用。

(规律是属于一种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如表面的联系、偶然的联系都不是规律。

那三个词不能与规律搭配,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19、在我们没有违背规律时,规律是不存在和发生作用的。

(规律是客观的,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只要条件具备,规律都会起作用。


20、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只要是规律,都是客观的)
21、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会随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因此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所以规律不会被人改变,但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根源于人脑。

(只要是意识都根源于客观存在。

区别在于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歪曲的反映客观存在。


23、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如狼孩的例子,所以有了人脑还要与生活接触即实践。


24、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决定。

(物质可以离开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注意意识作用再大,也不可能起决定作用。


25、先有图纸,后成高楼,说明意识有时也决定物质。

(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6、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意识是一种间接的活动,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27、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明世界是可知的。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对)
28、正确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错误的意识没有能动作用。

(意识都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
29、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注意只有正确意识才促进,否则说法都错;意识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30、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指的是规律)
31、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去掉认识、并且改造的应该是客观世界,客观二字不能省略。


32、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亲身实践,二是读书学习,其中,实践是认识最重要的来源。

(一个来源、实践和学习都可以说是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33、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

(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34、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就看它是否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把来源于去掉;主要标准改为唯一标准。


35、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主观与客观、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6、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3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认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
3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

(真理是意识现象,它与意识一样,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39、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
40、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是永远不变的。

(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永远不变是错的,终极真理的说法也是错的)
41、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两个总特征;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对,要熟记)
42、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对;处于统一体中的两个事物才存在矛盾。


43、自在事物中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只要是联系都是客观的,注意主观臆造的联系不能说是人为联系)
44、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部分才决定;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没有前提,认为政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5、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对,注意发展的实质。


46、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达到一定程度不能少)
4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发展从量变开始,还要注意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因此,量变与质变不能说谁更重要)
48、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