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课件1

合集下载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第二课时
思考探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被母亲身上勤 劳、善良、宽厚、不屈的品质深深感动。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思考探究
母亲的一生对作者有哪些教育与影响?
1.母亲勤劳吃苦,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 康的身体。 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作者养成 勤劳的习惯,掌握生产的知识。 3.母亲聪明能干,教给作者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4.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 让作者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思考探究
通过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作者表达了对母亲 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语言品味
作者在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对母 亲深深的怀念,在文中找出能表达这 种感情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语言品味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 天不亮就起床。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 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第二单元 第6课
回忆我的母亲
导入新课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 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德为母亲写的《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 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 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 勋。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主要著作编 入《朱德选集》。

2018春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想和做》ppt课件

2018春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想和做》ppt课件

1.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本文通过通俗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证明道理,正反对比鲜明, 很好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2.语言准确、严密,衔接自然,全文结构严谨。
1.明天是美好,因为它是未知的,它充满了一切希望、 一切不可能,明天的美好,在于今天的努力,今天的汗水, 浇灌了明天的幸福之花,若要明天更美,那就让今天更充 实!
想 和
辩证关系 呆看—空想—不会游泳
一面想

硬读—只读不想—不理解 想做
联系实际 硬记—只记不想—不会做 结合
想的内容 深化中心
想的好处
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对“ 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想 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的中心论点,接 着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并联系学 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 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1.【中心探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并展开论 述的?(学会提取中心论点,得中考阅读分析论点题2-3) 【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 起来。”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概述“空想 ”和“死做”的具体表现并加以评价,然后进一步阐明了理由, 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文章开头两段分别提出只想不做和只做不 想这两种错误态度;接着分析其错误性;然后才正面提出看法: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文章后半部分具体论述怎 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也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 来证明”;最后,再次强调“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 抽点工夫来想一想”。这样先破后立,逻辑十分严谨。
6 想和做
议 论 文
本文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思 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 “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具有很强的 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向——“死做”, 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 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 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证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自然会发生,为何呢?
28/31
反问句:
1. “做工苦,莫非不做工就不苦吗?” 2. 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
样淘神、费劲?莫非又不苦? 3.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29/31
主旨探究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 乐业”论题,深入地叙述了敬业与乐业主要性,殷切 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 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为学生所作演讲,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针对 性。
7/31
文体知识 演讲, 以口语表示方式面对听众,就某
一问题发表自己 观点,阐述某一事理活动。 (属于议论文)
8/31
演讲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听众,公开发表自己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练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伎俩——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 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绪清楚,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5/31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 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明使他十二岁考中 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受“神童”美誉。他兴趣 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很多 领域,都有较深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 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6/31
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1、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便于表示。 2、口语多,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3、引用古代文句时,假如文字较深,就加以解释,化深 为浅。 4、多用设问、反问,引用名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警句。
24/31
本文除了条理清楚以外,利用了很充实论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课后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课后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课后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依原文内容填空。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____________雪花。

____________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____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____________的消息,是____________皮肤。

2.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磬.____________口 奁.____________ 朔.____________方 灼灼..____________ 凛冽..____________ 霁.___________ 眷.___________念 消释.____________ 荷戟..____________ 彷徨..____________ 褪.尽____________ 胭脂..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

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

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 a._________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 b._________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c._________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d._________。

①在a 、b 、c 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d 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

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

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福建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福建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星题 素养提升
[龙岩永定区模拟]【跨学科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 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能源系 统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推动“双碳”目标 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基本国情,坚持“先 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促进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有 序”减量替代,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考核制度转变。
人们寄予厚望质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世界三次能源转型的特点。 (3分) 答案:①1800年至1900年,第一次能源转型,木柴向煤炭 转型,最终木柴与煤炭基本平分天下。②1900年至20世 纪中后期,第二次能源转型,煤炭向油气转型,煤炭、 油气占比重,新能源开始研发。③20世纪后期,第三次 能源转型,油气向新能源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 源消费占比会越来越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有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 出你的建议。(4分)
答案:示例:①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逻 辑,稳步推进。②加强科技研究,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 效率,减少碳排放。③加快研究和开发太阳能、天然 气、水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答案:不能删除。“也许”表示推测,说明这个问题最终是否会 解决还不十分确定。如果删除,显得过于肯定,与原意不符, “也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八年级语文雪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雪ppt课件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修 辞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和深层的 含义;
拓展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教师采用多 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图片、音乐、视 频等素材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讨论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雪》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背景介绍 • 文章内容 • 人物形象 • 表达技巧 • 文学评价 • 教学建议
01
CATALOGUE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小说 、散文、随笔等文学形式对 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思 考。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 》、《呐喊》、《阿Q正传 》等。
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细节描写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 ,如“雪花像无数只蝴蝶,漫天 飞舞”,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
境地感受场景。
情感融入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对雪的描 述中,如“我似乎听见了欢喜的 笑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语言特色
简练明了
本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文字清新流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两人都是农村妇女,但柳 妈对祥林嫂的遭遇持幸灾 乐祸态度。
祥林嫂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是他的雇工,但他 对祥林嫂的遭遇持有冷漠 态度。
“我”与祥林嫂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见证者 。
人物塑造手法
细节描写
通过对祥林嫂、柳妈等人 的言行举止进行详细描写 ,塑造出各自独特的性格 特点。
环境描写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赏析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赏析

《雪》赏析【心灵的探寻(节选)(钱理群)】(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

因此,他一再地表示,他所强调的是“用自力克服一切困难,并非真劝人都到山里去”;他自己更是绝不愿意躲到“鹤唳一声,白云郁然而起”的田园诗中去,他要“活在人间”,即使是遭到人们的孤立,排挤,也仍然不离开“人海”,让生命的“沉钟”永远“深深地在人海的底里寂寞地鸣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念念不忘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

鲁迅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

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从这样的审美观点出发,鲁迅喜爱的自然美是“人们和天然苦斗而成的景物”,即从中可以发现社会和人生斗争精神的深沉雄大、壮阔古拙的力的美。

在《野草》里,鲁迅也曾描绘过江南明丽的风光,如《好的故事》,他所着重的依然是从“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的“美的人和美的事”中去捕捉“飞动”的美,从而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存在。

但总的说来,他对秀丽的江南风景,“并无敏感”,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不爱江南。

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

他批评杭州的风景“显得小家子气,气派不大”,以为“北方风景,是伟大的,倘不至于日见其荒凉,实较适于居住”。

在《野草·雪》里,“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相比较,他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也是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6课:《藤野先生》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6课:《藤野先生》精品课件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5)第3段有什么作用? (1)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课文开头,承接前面写作 者在东京的生活,开启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 (2)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 生的失望。
(6)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结队游玩
在 东
→ 清国留学生 → 聚众跳舞
正常,本文指旧社会女子裹脚后骨头 不正常状态。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不逊: 傲慢无礼。逊,谦逊。 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 质问并责备。 流言: 快速传播的毫无根据的话。 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小而言之: 就小的方面说。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
厌恶。疾,憎恨。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1、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 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 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 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 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 的激励和鼓舞。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2、品读(1—3段):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思 想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无非”是“只不过,不外乎”的意思, 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 中国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 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 情。第一句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 不求上进生活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 埋下伏笔。
创造背景
新知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写塑雪罗汉对展示 江南的雪景有什么帮助?
• 用动态场面展示了江南雪景的快乐与温情, 从侧面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
5、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 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北国的雪
1、作者赋予了北方的雪以什么样的个性?
2、作者更喜爱北国的雪,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
《孔乙己》《故乡》《社戏》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雪》
杂文集《热风》《坟》等16种
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 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 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诗不一样,不分行, 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因为不受形式的限 制,可以更加便于抒发感情。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其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者。
谢 谢
谢谢下载
江南的雪
连(孤独) 蓬勃奋飞(斗争)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象征美好生活
象征顽强斗争精神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借 景 抒 情
北方的雪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猜谜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 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自然现
象一)

大雪纷纷坠地, 这是皇家的瑞气; 下个三百六十五天, 放你娘的狗屁。
• 鲁 迅
(1881~1936),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他首次以“鲁 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 “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 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02年至1926年夏,他 先后在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 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
思考: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串 着鲁迅什么愿望?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借 景 抒 情
北方的雪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 赞美、歌颂斗争精 神和不屈意志。
不能持久
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与热烈赞美
对比。更喜爱北方的雪—斗争精神
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 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 者对北方雪的赞美,因为它体现了一 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 神。
我爱你 塞北的雪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 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 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 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 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 滋润着返青的麦苗 迎春的花叶 啊 我爱你 啊 塞北的雪 塞北的雪
研读探究
1、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 灿烂的雪花。(加线词语修饰“雪花”,强调 了什么? 暖国的雪缺乏“冰冷和坚硬”,是一种单 调,是一种不幸。强调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
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 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 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轻柔而和缓。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 3、哪些地方是实写?有哪些景? 珠山茶,白中隐青 “雪野中……冷绿的杂草”。 的单瓣梅花,深黄 山茶、梅花、腊梅花、杂草。 的磬口的蜡梅花; (静景)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 哪些地方是虚写? 杂草。胡蝶确乎没 有;蜜蜂是否来采 “但我眼前……嗡嗡的闹着”。 山茶花和梅花的蜜, (动景) 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 此句与前面的叙述矛盾吗? 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为什么? 有许多蜜蜂们忙碌 不矛盾。想象之景。表达了对 地飞着,也听得他 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们嗡嗡地闹着。
整体感知课文
• 一、听朗读,为黄颜色的字注音: • qìng 磬( • chǔ 处( )子 口 sù nián



lí an 塑(
)雪罗汉
zhuó 粘(
shuò 结
• 二、感知课文内容。 ( )
zhān
目光灼灼 )方 朔(
l ǐ n liè 脂粉奁( )
阅读思考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哪里的雪,从哪 语句可以看出来?
3、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 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各 有什么特点? 江南的雪 (1-3段)
滋润美艳 不能持久
北方的雪 (4-6段)
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孤独) 蓬勃奋飞(斗争)
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
作者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哪里的雪,从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 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就是孤独。在这里它 还被表现出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 升华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 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 内核的精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