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合集下载

浅谈浪漫主义艺术在绘画领域的体现

浅谈浪漫主义艺术在绘画领域的体现

浪 漫主 义绘 画人 物 。
关键词 : 漫主义 ; 浪 美学 特 征 ; 画代 表 作 绘 热 情 是 浪 漫 主义 艺 术 的 要 素 , 情 是 浪 漫 主 义 精 神 所 在 , 激 以
时 事 为题 材 而成 为 浪 漫 主 义 的 内容 ,首 先 是 绘 画 中 洋 溢 着 的 激 情 , 是 遵 循 旧法 , “ 智 ” 致 冷 漠 的 古 典 主义 艺术 最 缺 乏 的 这 山 理 导 品格 。 新 古 典 主 义走 向保 守 时 , 漫 主 义 提 出 了许 多 与古 典 主 当 浪
越 现 实 的 想 象 和 夸 张 的 手 法 塑造 理 想 中 的形 象 。
二 、 漫 主 义 艺 术 在 绘 画 领 域 的 体 现 浪
( ) 漫 主 义 的 先 驱— — 戈雅 一 浪
革 命 代 表 『阶层 的人 物 形象 。人群 中那个孩子象征着年轻 的法兰两 。 生
( ) 国 、 国 、 罗斯 浪 漫 主 义 艺术 的 迅 猛 发 展 三 英德 俄
上 , 起 了现 实 主义 艺 术 的旗 帜 , 半 儿 的 乡 问 生 活 和 激 动 的海 树 将 上情 景 展 现 在人 们 面 前 , 让人们 进 入 一 更为 饱 满 的精 神 天地 。 个
2德 国 浪 漫 主 义 美 术 的 发 展 .
经历过 1 7世 纪 的 辉 煌 后 , 班 牙 美 术 界 沉 寂 下 来 , 到 1 西 直 8
基 普 林 斯 基 。他 的 优 秀 作 品 《 骑 兵 达 维 多 夫 》 他 获得 院 士称 骠 使 号 。12 8 7年 基 普 林 斯 基 为 普 希 金 所 作 的 肖像 曾 受 到 普希 金本 人
的肯 定 。
三 、 束语 结

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

1808年5月3日1814
通过光与影、明与暗、冷 与暖、美与丑、勇敢与怯 懦、正直与卑劣的强烈对 比,戈雅的激情宣泄得淋 漓尽致.
在描绘这一历史事件时, 他运用一种概括性很强的 奔放画法塑造人物形象, 并不斤斤计较细节是否精 确,而是一心一意抓住最 重要的东西,以最具特征 的动作、神态和氛围,传 达他炽烈的爱憎.位于画 面中心的那位穿白衫黄裤 的西班牙青年,形体塑造 也许并不怎么准确,但谁 也不能否认他是最动人的 浪漫主义艺术形象,一个 民族的反抗精神在他身上 获得了集中体现.
德拉克罗瓦大胆的探索精神,给法国一代又一代追求创新的美术 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他们都从他身上汲取营养.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
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在雕塑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 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 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 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 朽的.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代表人物:席里柯 、德拉克罗瓦 、吕德
席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
绘画更鲜明地展示了浪漫新风.
浪漫主义者,往往对充满动态活力的情景和异常的事 物感兴趣,席里柯就是如此.他绘制了不少描写赛马的 作品,就连他表现军事题材时,也选用骑兵军官来表现, 着力渲染动荡紧张的气氛.从骑兵军官1812上可以窥 到席里柯这类作品的面貌.
巨作希柯岛的屠杀,直接反映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压 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鲜明的思想倾向和 浪漫主义手法,是对古典主义学院派更加有力的挑 战.
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把 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顶峰.因对现实的失望,

[整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的比较--论文

[整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的比较--论文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的比较摘要:新古典主义指古代希腊罗马艺术,或者是以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所体现的美学观。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英国的产业革命直接相关。

18世纪后半期机器代替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这种空前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对已农业为基础的重商主义的绝对君主专政做出新的评价。

这种浪潮由英国迅猛地波及整个欧洲,冲击着各个领域,具体到文艺上来便是浪漫主义的诞生。

而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新古典主义力求恢复古希腊、古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的对称、和谐的构图,强调理性秩序,忽视感情、个性的表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在技巧上,新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而忽视色彩的表现。

浪漫主义注重以现实事件为题材,强调人的激情与理想追求,张扬个性精神和思想解放,强调感情与幻想。

强调大胆强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和流畅激动的笔触。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比较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风靡西欧的美术样式。

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与衰落的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样式。

西方对于古典美术的关心早在18世纪初就已出现,特别是一些意大利文化遗址,如1748年庞培故城被发掘后,美术家对古典美术非常向往,常去希腊﹑小亚细亚去考察旅行,从而新古典主义获得发展。

新古典主义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以农业为基础的重商主义的君主政体。

二、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的推动。

古典主义是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力上不足以推翻封建主义,封建主义也无力把资产阶级镇压下去,二者值得相互脱节的暂时平衡。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西方浪漫主义进入中国,首先是概念的输入,正如文学界对西方浪漫主义的译介是从对西方文学史的简述开始一样,美术界在翻译和编写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开始从概念、思潮和美学、理论的整体重新阐述西方浪漫主义的伟大传统,最早讲解西洋美术史的是李叔同。

(吴梦非语)1911年吕的《西洋美术史》介绍了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1] 1928年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浪漫主义。

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开始将西方浪漫主义运用到美术批评中。

从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研究都只是概论性的介绍和主观的判断。

浪漫主义进入中国英文(Romanticism)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时,最初有两种译法。

一种是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日语中转译为“理想派”,与“写实”相对应。

又有人翻译为“理想主义”。

这些基本上是采用了意译法。

另一种是鲁迅于1907年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采用梵文之意,音译为“摩罗派”或“罗曼派”。

又有人译作“罗曼主义”。

这基本上是采用了音译法。

当时,两种译法难分高下,故并行于文坛上。

直到1930年,才译定为“浪漫主义”。

[2]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理想派与写实派的概念,梁启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的。

[3] 钱中文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20世纪文学中使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概念,自外国引进。

30年代前,“现实主义”一般称作“写实派”“、写实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理想派”之称。

1904年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德国浪漫派哲学和美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标志着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产生。

[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于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

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美术的辉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美术的辉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了解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2.掌握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3.掌握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4.掌握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4页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②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2)特点①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在表现形式上,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3)代表:法国画家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法国画家安格尔的《泉》。

2.浪漫主义美术(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①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②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3)代表: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现实主义美术(1)特点:19世纪中期兴起,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2)成就: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印象画派(1)兴起①背景: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兴起。

②特点: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③成就: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

(2)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特点: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②成就:荷兰的凡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向日葵》;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三、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2)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
特点:
(1)强调理性,往往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 件中寻找创造题材。
(2)表现形式: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 谐。
画家及作品:
(1)法国 大卫
《马拉之死》《拿仑加冕》——反映法国 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法国 安格尔 描写人体美和肖像画著 称。
《泉》——展现人体美与古典美的结合。
2019/12/12
62
浪漫主义文学:
以夸张、变异的艺术形象和富 于想象性的表现形态,借助于 理想化的方式和途径来表达情 感、愿望和人生追求的一种文 学类型。
2019/12/12
63
二.浪漫主义理论的发展
在西方文论史上,与浪漫主义相关的 文艺思想可以追寻到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法国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描绘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英雄 主义色彩)
(2)西班牙 哥雅《枪杀马德里市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浪漫主义的狮子-德拉克洛瓦
法国浪漫主义的 代表,他的画重视 色彩和主观感情, 喜欢激动人心的事 件作题材。
自 由 引 导 人 民 德 拉 克 洛 瓦 ( 法 )
安格尔:《泉》 ——古典美与人体美 完美结合的名作
《奥维松里伯爵夫人》 安格尔(法)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
二、浪漫主义美术
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 的理性主义失望,寻求新的寄托。
特点:
(1)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不拘 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辉煌瑰丽。
艾布拉姆斯指出:浪漫主义者关于诗歌或 一般艺术的论断,常常涉及诸如“流溢” 之类使内在的东西得以外化的隐喻。

知识点1_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知识点1_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知识点1:从新古典主义美 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社会背源自】(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2)社会状况: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 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 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 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 (3)艺术追求: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 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 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 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试题】
2、某校在艺术节上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主
题包括:“海涅的诗歌创作”、“名画 《自由引导人民》
背后的历史”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表演一场“贝
多芬之夜”。你认为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
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
新古典主义美术
【基本原则】
(1)思想内容上,提倡重大壮严的题材,主 张表现纯洁静穆的内容
(2)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形式的完整严谨, 强调法则与理念,而不太强调感情与表 现
(3)美术技巧上,强调素描的严格,注重以 线造型,对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 不甚重视
新古典主义美术
【特征】
(1)强调理性,往往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 大事件中寻找创造题材
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 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 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 气也更理想化了。”
新古典主义美术
【影响】
对法国大革命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对于促进西方美术 走向高潮起了开路先锋作用
浪漫主义美术
【社会背景】
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1815—1830),人们对 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 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寻求新 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便产生

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

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浪漫主义美术的酝酿与诞生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劫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希望突破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宗教对精神的禁锢,要民主、要科学、以人性冲击神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在文化领域内的体现。

古典主义是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力上不足以推翻封建主义,封建主义也无力把资产阶级镇压下去,二者值得相互脱节的暂时平衡。

但二者的妥协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不想夺取政权以利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旦资产阶级的实力更加强大,必然要向封建的生产关系挑战,对旧制度发起进攻。

这种趋势反映到文艺上来便是浪漫主义的兴起。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英国的产业革命直接相关。

产业革命在 17世纪或更早已经悄悄地开始。

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瓦特(1736-1819)发明的蒸汽机以被广泛利用,机器代替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

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这种空前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敢于打破一切传统,蔑视任何权威,对已农业为基础的重商主义的绝对君主专政做出新的评价。

这种浪潮由英国迅猛地波及整个欧洲,冲击着各个领域,具体到文艺上来便是浪漫主义的诞生。

浪漫主义的“ 浪漫”在英文中游“空想”、“幻想”、“爱情” 、“小说”等含义;作形容词则为“离奇古怪” 、“荒诞不经” 。

但不论作名词还是形容词都具有“理想”(idea)的含义,所以浪漫主义又可称为理想主义( ldealism) 。

作为一种美学思潮,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

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常情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西方浪漫主义进入中国,首先是概念的输入,正如文学界对西方浪漫主义的译介是从对西方文学史的简述开始一样,美术界在翻译和编写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开始从概念、思潮和美学、理论的整体重新阐述西方浪漫主义的伟大传统,最早讲解西洋美术史的是李叔同。

(吴梦非语)1911年吕的《西洋美术史》介绍了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 1928年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浪漫主义。

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开始将西方浪漫主义运用到美术批评中。

从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研究都只是概论性的介绍和主观的判断。

浪漫主义进入中国英文(Romanticism)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时,最初有两种译法。

一种是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日语中转译为“理想派”,与“写实”相对应。

又有人翻译为“理想主义”。

这些基本上是采用了意译法。

另一种是鲁迅于1907年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采用梵文之意,音译为“摩罗派”或“罗曼派”。

又有人译作“罗曼主义”。

这基本上是采用了音译法。

当时,两种译法难分高下,故并行于文坛上。

直到1930年,才译定为”浪漫主义”。

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理想派与写实派的概念,梁启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的。

钱中文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20世纪文学中使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概念,自外国引进。

30年代前,“现实主义”一般称作“写实派”“、写实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理想派”之称。

1904年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德国浪漫派哲学和美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标志着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产生。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于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

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奴仆命风月”。

这正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基础特征之一。

1919年在蔡元培、鲁迅等主持的教育部的学术讲演会上,国立北京艺专校长郑锦曾以“西洋绘画的派别”为题,根据日本书刊的材料,略述西洋绘画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这大概是中国美术界最早对于西方现代诸画派比较系统的了解。

1920 年以后的文艺界大多用浪漫主义译介Romanticism这个词。

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对浪漫主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包括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哲学上的浪漫主义,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法国的浪漫主义运动,道德及实际生活上的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

1946年,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指出:“不可忽视地,两位都曾经历了一段浪漫主义时期,王国维喜欢德国浪漫派的哲学和文艺,鲁迅也喜欢尼采。

尼采根本就是一位浪漫派。

”新美术运动中关于浪漫主义的话语分析在新美术运动发起之前,思想界、文化界的精英人物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这完全是新文化运动打破旧思想,建立新文化,要求自由和独立精神的体现,新文学运动在左翼文化运动兴起前就完成了由“唯美”、“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为人生”、“艺术为社会”、而“艺术为革命”、“艺术为无产阶级”的转变。

“写实主义是新美术运动的第一个口号”。

这时期的西方浪漫主义是以外在的美术形态影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浪漫主义在精神上的反叛性与现实主义的批判性是有着内在的统一的,中国现代美术中哪种形式的占主流并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新美术运动中,关于西方浪漫主义的概念、理论的介绍与研究往往表现在新美术工作者表达自己艺术主张的论点或具体的绘画评论中。

新美术运动的大部分艺术家和理论家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时都或多或少地以传统画论和传统文论为基点。

在这时期的美术史中,对西方浪漫主义美术史的译介和写作也反映出作者对西方浪漫主义这个术语的不同理解。

在林林总总的言说和观点中大有五四延续而来的激情,无论是西方浪漫主义的美学,还是西方浪漫主义审美意识的特征、功能以及西方浪漫主义的美术形态都因为这种激情而熔进中国文人自己的文化精神。

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运动那么鲜明地提出各个阶段的口号,新美术运动将这些口号分解在对西方浪漫主义本质认识的片断中。

蔡元培于1917 年发表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明确提出要以美育而非美术来替代宗教的功能。

他认为,美育代宗教其理由有三:1、“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王国维与蔡元培要培养“完全之人物”、“完全人格”而强调人的智识、情感和意志,也就是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浪漫主义的艺术本体论即表现论强调的正是人的感性存在和真实生命活动,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主观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渊源。

在刘海粟1923 年的《艺术是生命的表现》着名文章中,作者的生命意味表露无遗:“艺术应该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不受金钱的役使;而应该是超越一切,表现画家自己的人格、个性、生命,这就是有生命的艺术,是艺术之花,也是生命之花。

” 浪漫派美学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人生的归依问题,人的价值问题。

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生命的关系问题,就是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我国第一部美学原理吕的《美学浅说》(1923)就专辟“艺术与人生”章节,着者曾坦言:“艺术对人生的意义”这重大问题“自然是今日研究美学所应预先明白的”。

邓以蛰在1928 年写的《观林风眠的绘画展览会因论及中西画的区别》一文中认为,理想派的画大概有三种造境。

理想派的艺术家到精力颓唐或环境不纯洁(换言之,不能卓然与环境相对立)的时候,无不跨到第三阶段的,我深信林风眠有此才力可以摆脱的。

邓以蛰于1928 年写作的《艺术家的难关》一书,对艺术家的根本立场、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是20世纪专门以艺术主体为研究对象的第一本专着。

邓以蛰延用了王国维的理想派与写实派这种称呼。

在美术界,理想派的界定比较广泛。

徐悲鸿也这样说:美术上之二大派,曰理想,曰写实。

写实主义重象;理想派则另立意境,惟以当时境物,使其假借使用而已。

而王国维的天才论在邓以蛰对林风眠的评论中也发挥了作用。

新美术运动时期的一些西画社团如决澜社在其宣言里也强烈呼唤天才的出现。

除此之外,在新美术运动中较有影响的社团如晨光画会和艺术运动社还强调个性,晨光画会以“研究美术、发挥个性”为宗旨,艺术运动社在其宣言中说“崇尚个性之保存和内心之活动。

”在新美术运动中,西方浪漫主义所追求的真善美得到了辩证的论述。

新美术运动中的很多艺术家同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一样甚至毕生追求真善美。

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刘海粟一生追求真善美。

他在1919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盖彼邦研究西画者,皆知求真理,而不守成法。

天赋才能各不相同,美者完全一天赋之本能。

此西哲真善美三者一体说之所由来也。

盖绘画问题,第一必须养成其创作力和自动力。

第二须养成识别力。

第三须注意光色刺激之原理。

从自然之刺激正其理论上之经验。

注意直接观察。

写实的——自然的——积极的——真美——养成自动能力,这是欧美日本人习画之主张。

”[10 ]同时,刘海粟还一直强调西方浪漫主义所要求的创造精神,不守成法强调的就是自由创造,而晚年的刘海粟在《黄山谈艺录》中还谈到:浪漫主义是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是夸大狂,要体现健康和力的美,像宽银幕电影那样坦荡,不落寻常。

蔡元培在《绘学杂志》1920年第3期撰文《美学的进化》:黑格尔说,美是在感觉上表现的理想。

理想从知性方面抽象的认识是真,若从感觉方面具象的表现是美。

表现的作用愈自由,美的程度愈高。

最幼稚的是符号主义,如古代埃及,叙利亚,印度等艺术,是精神要自然压制,心能用一种符号表示明了的理想。

进一步是古典主义,如希腊人对于自然能维持精神的独立,他们的艺术是自然与精神的调和。

又进一步,是浪漫主义,如中世纪基督教的美术,是完全用精神支配自然。

在新美术运动时期关于浪漫主义的言论,有的在字面上并没有提及浪漫主义这个概念,比如,吕 1922年的《美术发展的途径》一文中,关于美术活动特质的论述,提出生的概念,他主要强调的是自由创造。

新美术运动中关于浪漫主义论说的一部分内容正是对真善美的阐释。

这些阐释的内容与浪漫主义理论的一致是都将真善美规定为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923年汪亚尘的《为最近研究洋画者进一解》:要探究艺术的生命,对于“接近自然”上不得不有真挚的态度。

要在情感的韵律中求真、善、美,只能和大自然的环境去亲密地接吻,确不能用理智去压迫的因为艺术是本着作家“生力”的表出,换一句,就是艺术家将自己直觉的情感传达到画幅上去,不是晓得的东西,是感觉的东西。

为艺术的艺术而努力的作家,第一,要觉悟自己的生活,不能为了社会恶浊或少数的摧残就消失奋斗的壮气。

林文铮写于1928 年的《现代艺术之趋势》一文:浪漫艺术之勃兴,就是因为人类狂热的情感受冷酷的定律之缚束,而作解放的运动。

这种艺术上的革命,完全适应生命和冲动而起。

欧洲19 世纪上半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综合起来,艺术的四大典型,即是印象主义,写实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这四种主义又自然分为两大类,正和人类精神上两大主义相符合:写实的精神和理想的精神。

不错,浪漫艺术是主张情感想像的奔放挥霍,主张把自我为宇宙之焦点,把个性招到和天地齐等。

浪漫派和印象派共同主张为真理为生活,后来也一起放肆无忌:情感,想像,幻觉在他们是可以任意驰骋的,硬把自然界的对象盖盖他们的图章。

德拉克(德拉克洛瓦)之作风是和卢梭、夏多布里昂之文学同志趣的。

人类精神的三大趋向:真、善、美,真属于智慧,善属于行为,美属于情感。

[11]1932年《艺术旬刊》上发表倪贻德的《刘海粟的艺术》:德国尼采把一切的艺术分为亚波罗型和提奥尼索斯型的两种对立。

所谓提奥尼索型的艺术,是本能的,热情的,动的,德拉克洛瓦,梵高,马蒂斯等属之,那么照这样看来,海粟先生正可以说是一个提奥尼索斯型的作家了。

这正像新文学运动中所区分的主情与主智派。

1932 年庞薰发表在《艺术旬刊》上的艺术随笔中谈到关于真善美,真美善是宇宙的本体,是人生的价值。

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引用康德的话:“美的美术是自由。

”新美术运动中很多艺术家在真善美,在自由和创造的问题上持相类的观点。

艺术家对自由的渴望正是个体对心灵解放的一种诉求。

1936年《艺术的革命观——给青年画家》:所谓革命者,是我觉得这东西不好、不对、不要它,另外创造一种东西代替。

法国艺术真正努力革命,经过很多的奋斗。

最显着的有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

德拉克洛瓦的画,是创造的浪漫主义的画,非但不受帝王的欢迎,而且遭许多人的咒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