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链接)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标准课程内容水平层次要求

初中物理标准课程内容水平层次要求

课程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要求类型 考点数 水平层次要求 考点数 考点总数认知性目标 99 了解 81 132认识 11 理解 7 技能性目标 10 独立操作 10 体验性目标23经历 16 认同 7 内化一、物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3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9个) 了解:(9个)2.技能性目标(1个) 独立操作:(1个)3.体验性目标(3个) 经历:(2个) 认同:(1个)1.2 物质的属性(8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6个) 了解:(4个) 理解(2个)2.技能性目标(2个) 独立操作(2个)3.体验性目标(0个)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9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7个) 了解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 (2个) 认同:(2个)1.4 新材料及其应用(4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2个) 了解:(2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2个) 经历:(1个) 认同:(1个)二、运动和相互作用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6个水平层次要求) 1.认知性目标(6个) 了解:(6个)2.技能性目标 (0个)3.体验性目标(0个)2.2 机械运动和力(2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16个)了解:(10个)认识:(3个)理解:(3个)2.技能性目标(4个)独立操作:(4个)3.体验性目标(3个)经历:(3个)2.3 声和光(1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9个)了解:(7个)认识:(2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4个)经历(4个)2.4 电和磁(1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9个)了解:(8个)认识(1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4个)经历:(4个)三、能量3.1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5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5个)了解:(3个)认识(2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0个)3.2 机械能(9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9个)了解:(9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0个)3.3 内能(6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5个)了解:(4个)认识:(1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1个)经历:(1个)3.4 电和磁(13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8个)了解:(5个)认识(1个)理解(2个)2.技能性目标(3个)独立操作:(3个)3.体验性目标(2个)经历:(1个)认同:(1个)3.5 能量守恒(5个水平层次要求)1.认知性目标(4个)了解:(3个)认识:(1个)2.技能性目标(0个)3.体验性目标(1个)认同(1个)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高中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

本课程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展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科学探究、创新思维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4)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与计算,提高逻辑思维能力;(5)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2)运用以退为进、以点带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2)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5)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水平三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兴趣,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合作中能尊重他人;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应考虑道德与规范的要求,认识到人类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水平四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工作;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能依据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认识和评价物理研究与应用,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水平2
能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初步的结论;能撰写简单的报告,陈述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水平3
能分析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能在他人帮助下制订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形成结论,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
水平5
认识到物理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之一,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相对持久性和普适性,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能自觉抵制违反实事求是的行为,在合作中既能主动参与又能发挥团队作用;在进行物理研究和应用物理成果时,能自觉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习惯。
科学态度与责任
水平1
认识到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知道学习物理需要实事求是,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知道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存在相互联系。
水平2
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道德与规范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1.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二)课程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教学应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学生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终身发展和应对社会挑战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科学术语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保持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形成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的本质,遵守科学伦理和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知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 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科学本质,是指对于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科学历史、科学价值、科学限过程、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研究等所持有的稳定心 理倾向,如好奇心、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等。
(3)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科学伦理”和STSE两部分内容。科学 伦理要求应用物理研究和成果时,遵循普遍的社会伦理道德 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等的社会责任。本模块涉及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主 要指在各部分物理知识学习中,对待科学家、科学研究和实 践活动的态度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心。概括如下:
核心素养微专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 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 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 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 础。本模块涉及的物理观念主要是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构建 的物理知识系统如下: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 方法,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突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 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 四个因素。本模块涉及的“科学探究”主要是穿插于课程中的 验证性实验、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课后实验等,总结概括 如下:

最新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链接)

最新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链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
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理道德的要求,认识到人类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4.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
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学习和 研
究物息理预的报内在天动气机的,科坚学持实家事;求天是气,影具响有合着作我精们神的;生能依活据。普记遍录接每受天的伦各理种天道
科学思维
知道物理学的研究需要建构模型;能对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知道表 水平一
达观点需要证据;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
知道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 能 水平二
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
水平三
能使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解决问题,能判断现实物体和理想模型的异同;能对常 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表达自 己的观点;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A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附录A 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物理观念 水平一 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具有将物理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
形成初步的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物 水平二
与他6人. 合测作,量自时觉,抵要制违把反温实度事计求放是的置现到象测;量在进环行境物内理研2-究3和分应钟用物,理待成液果柱
时,不能再自觉升遵高守(普或遍降接低受的)伦时理再道读德数规。范,读养数成时保,护视环境线、要节与约温资度源、计促的进液可柱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展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理解物理概念、探究物理现象、解决问题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学任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此外,学生在物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基本概念: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课程要求的基本概念,如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水平。

(4)科学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归纳等,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问题提出、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跨学科学习:结合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展开,旨在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

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发展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初中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能量、电、磁等,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和推理等,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5)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物理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科学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生活、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严谨、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

(5)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如诚信、合作、尊重他人等,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