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度方法精密度precision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得到的质子数。 9. Acid-baso indicator 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和弱碱及其共轭酸与其共轭碱具有
不同的结构显现不同的颜色。 10. 酸碱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
50. 磷光:由第一电子激发态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及回到基态任一振动能及时发出的光。 51. Vibrational relaxation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或分子与晶格间的相互作用,
以热能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在同一电子激发态能级中由较高的振动能及向下跃迁至最 低振动能及的过程(无辐射跃迁)。 52. Intersystem crossing 体系间跨越:从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 射跃迁)转移到激发态三线态的高振动能级。 53. 荧光熄灭(外部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 度降低,或者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荧光熄灭剂:卤素离子,氧离子, 重金属离子,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和羧基化合物。 54. 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发生弹性碰撞仅改变光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能量的散射光,其波 长与入射光相同。 55. 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发生非弹性碰撞,不仅改变光子的运动方向,也发生能量交换的散 射光,其波长与入射光不同。 56. .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所 产生的吸收峰。 57.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rand:特征峰:凡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58. Correlation zbsorption band 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叫 做特征峰。 59. 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不发生变化或者说偶极矩变化为零,正负电荷 重心重合 r=0。 60. 费米共振:某一振动的倍频峰出现在另一个振动的基频峰附近,使倍频峰强度增加或分 裂的现象。 61.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rty(AAS) :基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其共振吸收线 的吸收来测 定样品中 该元素含量 的一种方 法,由所要 测定的原 子束做光 源,光辐射出的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锐线光谱)通过试样蒸汽时 ,被蒸汽中待测元素基 态原子吸收,由辐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62. 共振吸收线:原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吸收线又称 为元素的特征谱线(最灵敏的吸收线)。 63. 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物理的特征的变化引起吸收广度 下降的效应。 64. 化学干扰:在溶液中或气相中由于被测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而引起干扰效 应,主要影响被测元素的化合物的解离和原子化。
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等释义与应用

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等释义与应用谭恺炎毛华为董志广朱利春摘要:通过比较前苏联、我国计量术语标准以及国际通用计量术语标准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还“精度”一词本来面目,并进行重新定义。
论证精度不同于精密度、也不同于准确度和正确度,而是一个类似于准确度概念的可定量。
关键词: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1 引子当前在一些技术标准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测量仪器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定量规定,有用准确度表示,也有用精度来表示的。
尤其是关于精度一词,长期以来颇受争议,有作精密度解,也有作精确度解,有必要追根溯源来探讨一下这些基本计量术语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2早期概念关于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等概念,计兵于1995年12月发表在《宇航计测技术》第6期的‘“准确度”和“精度”’一文详细介绍了前苏联标准和我国早期标准的相关解释:① 1970年,前苏联发布了计量术语标准ΓOCT16263-70,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121教研室和黑龙江省计量处长度室翻译成中文,有关定义如下:测量准确度Accuracy of measurements反映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接近程度的那个量。
注:1测量的高准确度相应于各种小的测量误差(无论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
2数量上,准确度可用相对误差的倒数来表示。
测量精度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反映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结果相互间接近程度的那个量。
该标准明确“准确度”与“精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对应的英文名词分别为Accuracy和Precision,且都是定量的概念。
首次提出“精度”概念,显然,这里的精度是精密度的意思。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检定规程》JJG1001-82 有关定义如下:准确度(精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注:从误差观点来看,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的各类误差的综合。
测量精密度评价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 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s)、方差(s2)或变异系数(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 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 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 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 )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准确度(Accuracy)与精密度(Precision)的区别

准确度(Accuracy)与精密度(Precision)的区别In the fields of?engineering,?industry?and?statistics, the?accuracy?ofa?measurement?system is the degree of closeness of measurements of a quantity?to its actual (true)?value. The?precision?of a measurement system, alsocalled?reproducibility?or?repeatability, is the degree to which repeated measurements under unchanged conditions show the same?results.[1]?Although the two words canbe?synonymous?in?colloquial?use, they are deliberately contras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scientific method.Accuracy准确度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value and the true value of a tested material.Precision精确度 is the repeatability of successive measurement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这是人们在测量中常常容易混淆的三个名词,虽然它们都是评价测量结果好坏的,但涵义有较大的差别。
1.测量的精密度高,是指偶然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比较集中,但系统误差的大小并不明确。
2.测量的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但数据分散的情况,即偶然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

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
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三坐标测量结果的精度的数学公式。
三坐标测
量是一种精密测量方法,常用于工程领域中对物体尺寸、形状及定位的测量。
为了评估三坐标测量结果的精度,需要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
以下是常用的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
1. 平均误差(Mean Error):
平均误差是指测量结果的平均偏差,可以通过将所有测量值的偏差相加并除
以测量次数得到。
公式:平均误差= ∑(X_measure - X_true) / n
2.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偏差用于评估测量值的离散程度,是测量结果与其平均值偏差的平均值。
公式:标准偏差= √(∑(X_measure - X_average)^2 / (n-1))
3. 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用于评估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公式:精密度= (√(∑(X_measure - X_average)^2 / (n-1))) / X_average * 100%
其中,X_measure表示测量值,X_true表示真实值,X_average表示测量值的
平均值,n表示测量次数。
通过使用上述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可以对三坐标测量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
分析。
这样有助于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测量精度。
方法的精密度

方法的精密度
精密度(precision)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
在讨论精密度时,经常要遇到如下一些术语:
1. 平行性
平行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 重复性
重复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3. 再现性
再现性系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方法精密度用变异系数(C.V.)表示。
CV =标准偏差/平均值 X 100%
根据Horwity方法,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范围如表7-5。
表7-5残留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变异系数
C.V(%)
分析浓度
实验室间实验室内
10 mg/kg117
1 mg/kg1611
100μg/kg2315
10μg/kg3221 1μg/kg4530 0.1μg/kg6443。
生物实验要求

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
通常,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中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采用的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一、精密度精密度(precision)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
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差(S)或相对标准差(RSD)表示: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S)2.相对标准(偏)差(rd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也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
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with-in-day precision)。
所得RSD应争取达到5%以内[17-181,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between-run precision):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
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
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
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day to day precision)。
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二、准确度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其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裴示。
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添加法来计算回收率,即取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present)的真实样品(如人血浆样品等),再加入药物标准品已知量A(added),混合物作为测定液,其测定值为M(measured)。
精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正确度等释义与应用

多次测量时, 所得测量结果之间符合的程度; ②测 量精密度可简称为精度。
精确度就是准确度。由于删除了表示方式, 所以不 能rement) 简称准确度 (Accuracy) : 被测量的 测得值与其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注: ① 概念 “测量准确度” 不是一个量, 不给出
测量精度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 : 反映在 该标准明确 “准确度” 与 “精度” 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其对应的英文名词分别为 Accuracy 和 Preci⁃ 然, 这里的精度是精密度的意思。 检定规程》 有关定义如下。
sion, 且都是定量的概念。首次提出 “精度” 概念, 显 (2) JJG 1001-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 准确度 (精确度) (Accuracy) : 是测量结果中系
1 早期概念
关于精度、 精密度、 精确度、 准确度、 正确度等 概念, 1995 年 12 月计兵发表在 《宇航计测技术》 第6 期的 《 “准确度” 和 “精度” 》 一文详细介绍了前苏联 标准和我国早期标准的相关解释。 (1)1970 年 , 前苏联发布了计量术语标准 ΓOCT16263-1970 之后,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1 教研 室和黑龙江省计量处长度室翻译成中文, 有关定义 如下。 测量准确度 (Accuracy of measurements) : 反映 注: ①测量的高准确度相应于各种小的测量误
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 一致程度。
注: 从误差观点来看, 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的各 类误差的综合。若已修正所有已定系统误差, 则准 确度可用不确定度来表示。 大小的程度。 精密度 (Precision) : 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
时, 所得测量结果彼此之间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通 常用随机不确定度来表示; ② 精密度可简称为 “精 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物
但生物样品宜在碱性或近中性提取 ——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多为酸性,
样 在碱性下不易萃取
品
的 处 理 方
空白血清在pH2、pH7和pH13缓冲液中乙 醚提取,提取液用RP-HPLC(UV)测定,碱 性(pH13)下提取液的杂质峰最少
法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空白血清乙醚提取物的HPLC色谱图 生 物 样 品 的 处 理 方 法
结合牢固药物.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生 (2)缀合物的水解(尿样)
物
样 含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药物
品
的
+ 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苷缀合物
处 理
含酚羟基、芳胺和醇类药物
方 法
+ 硫酸→ 硫酸酯缀合物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生 物
常用方法:
样
酸水解:盐酸
样 ②加中性盐—蛋白质脱水. (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
品
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
的 ③加强酸—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性盐沉淀
处
( 10%三氯醋酸、6%高氯酸、5%偏磷酸等)
理 方
④加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与蛋白质阴离
法
子形成不溶性盐沉淀. (CuSO4-Na2WO4、ZnSO4-NaOH)
⑤酶解法—枯草菌溶素.适用于酸不稳定及蛋白
线性范围(linear rang)——标准曲线的最高与最低浓度的区间 ——模拟生物样品的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8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1.特异性——避免干扰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覆盖所有浓度范围 3.准确度——与实际状况相符 4.精密度——结果可重现 5.定量限——达到峰浓度的1/10~1/20 6.稳定性——确保所有样品准确测定 7.提取回收率——确保准确度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一、方法特异性
方法的特异性(specificity) ——又称专属性或专一性,通常与选择性(selectivity)互用 ——系指当有内源性物质存在时,方法准确测定待测物质的能力 专属性——表示所检测的信号(响应)系属于待测药物所特有的 选择性——系指将待测物质与其代谢物及同服的其它药物加以区
生 湿法破坏
物
样 常用试剂:硝酸或硝酸-高氯酸.
品 的
特点:破坏能力强、反应激烈,无机
处
金属离子为高价态.
理 应用:适用于血、尿、组织等生物样
方 法
品的破坏.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生 物
干法破坏
样
品 高温炉高温破坏
的 处
应用——适合人发样品的破坏
理
方
法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第一节 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 第四节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生物样品分析的特点
1.干扰物质多——生物样品中含有大量的内源性物,如质蛋白
质、脂肪等,以及代谢物、结合物等干扰分析 ——样品一般均需经过分离、净化后才能进行分析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②液-固提取法(固相萃取法)
生 物
原理:
样 将不同填料作为固定相装入微型小柱,
品 当含有药物的生物样品溶液通过时,由
的 处 理
于受到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它亲 和力作用,药物或杂质被保留在固定相
方 上,用适当溶剂清洗杂质,再用适当溶
法 剂洗脱药物。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分(分离)的能力 特异性——涵盖二者,以验证所测定的物质与待测药物的同一性
考察一个分析方法是否具有特异性。
17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二、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standard curve)—— calibration curve or working curve ——生物样品中所测定药物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比例的程度) ——通常用回归分析方法所得的回归方程来评价 ——除少数方法(免疫分析法)外,标准曲线通常为线性模式 ——回归分析法为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或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
生 (4)化学衍生化
物 样
化学衍生化目的
品 ①使药物变成具有能被分离的特性
的 ②提高对样品的检则灵敏度
处 理 方
③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④提高对光学异构体的分离能力
法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生
(5)有机破坏
物
样 品
方法:湿法破坏
的
干法破坏
处 理
氧瓶燃烧法
方
法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生 氧瓶燃烧法
物 样
应用——血浆、人发中卤素、硫、硒等
品 血浆:血浆1ml分次点于无灰滤纸上60℃
的 处 理
烘干,按规定折叠后固定. 人发:洗净、干燥(60℃ ~ 80℃)剪碎,
方
称取0.1 ~ 0.3g置无灰滤纸,按规定
法
折叠固定.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内容与基本要求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2)免疫分析法——RIA、EIA 3)联用技术——GC-MS、LC-MS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1)去除蛋白质(血样)
生 ①加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蛋白质分子内和分
物
子间氢键发生改变. (乙腈、甲醇、丙酮、四氢呋喃)
2.样品量少、不能重复取样——生物样品多数在特定条件下采
集,无法再次取样
3.被测成分浓度低——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体内分析方法要求
1. 检测方法的高灵敏度—最低检测量10-9~10-7g或10-15~10-12g 2. 分离方法的高选择性、高专属性
为满足各项要求,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 ) 色 谱 法 ——GC 、 HPLC酸苷酶
处 理
硫酸酯酶
方 法
葡萄糖醛酸苷酶-硫酸酯酶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
(3)分离纯化与富集
生
物 样
①液-液萃取法
品 的
水相pH值是萃取成功的关键
处 水相最佳pH值
理
方
碱性药物:高于pKa值12个pH单位
法
酸性药物:低于pKa值12个pH单位
第五章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样品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