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试题 应化材化
物理化学 下 考试试题及答案

A.Δp=γ/r
B. Δp=2γ/r
C. Δp=3γ/r D. Δp=4γ/r
4. 已知 LaCl3 溶液的浓度为 b mol·kg-1, 则该溶液的平均浓度 b±为( )
A. 27b
B. 271/2b
C. 271/3b
D. 271/4b
5. 溶液对溶质 B 发生吸附, 若 CB(表) < CB(内), 则( )
H2SO4 溶液中平均活度系数
0.0567
与(3)中得到的实验值相比有相当误差,主要是因为德拜极限公式只能在 I<0.01 mol·kg1 的稀溶液中应用,在题给条件下有较大误差。
2.解:
kA
11 ln
t 1 xA
1 14d
ln 1 1 0.0685
5.07 103
d 1
t1/ 2
ln 2 kA
k2 E2 RT 2
1 k1E1 k2 E2
RT 2
k1 k2
所以 E' k1E1 k 2 E2 k1 k2
五.计算题(第 1 题 20 分,第二题 10 分,本大题共 30 分)
解:(1) 正极(阴极)反应:
Hg
2SO4
s
2e
2Hg
l
SO
24
aq
负极(阳极)反应: H2 g 2e 2H+ aq
m (CH3COOH)= m (H+)+ m (CH3COO-) = m (HCl)+ m (CH3COONa) m (NaCl)
5
四、证明题(本题共 10 分) 证明:总速率: d[A]/dt = k1[A] + k2[A] = (k1 + k2)[A] = k'[A] (其中 k' = (k1 + k2) = Aexp(-E'/RT), ∵ d ln k' E' dT RT 2
物理化学下册题库

(一)电化学 一、选择题1、正离子的迁移数与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是( )。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无法判断。
2、离子电迁移率为一定条件下的离子运动速率,即( )。
A.在温度为298K 时的离子运动速率;B.在浓度为1mol ·dm -3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C.在单位电势梯度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D.在浓度为无限稀释时的离子运动速率。
3、无限稀释的KCl 溶液中,Cl -离子的迁移数为0.505,该溶液中K +离子的迁移数为( )。
A. 0.505 ; B. 0.495; C. 67.5; D. 64.3 。
4、电解质溶液活度a B 与其离子平均活度之间的关系为( )。
A. a B = a ±ν;B.a B = a ±1/ν; C.a B =( 1/ν)a ±; D.a B =ν a ± 。
5 25℃无限稀释的KCl 摩尔电导率为130 S ﹒m 2﹒mol -1,已知Cl -的迁移数为0.505,在K+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单位:S ﹒m 2﹒mol -1)( )。
A. 130; B. 0.479; C. 65.7; D. 64.35。
6、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 )。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强; 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7 25 ℃时,电池反应Ag (s )+ (1/2)Hg 2Cl 2 (s) = AgCl (s) + Hg (l)的电池电动势为0.0193 V ,反应时所对应的△r S m 为32.9 J ·K -1·mol -1,则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p T E )/(∂∂为( )。
A.1.70×10-4V ·K -1; B. 1.10×10-6V ·K -1;C.1.01×10-1 V ·K -1 ;D. 3.40×10-4 V ·K -1。
物理化学(下)-春季考试模拟真题-1

) ,最小的是(
)
(B) 0.01 mol· kg CaCl2 (D) 0.001 mol· kg KCl
-1
5.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 (A)ΔH = Q (C)ΔH > Q (B)ΔH < Q (D)ΔH与Q大小关系不确定
(
)
6.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A)s-1 (B)dm6· s-1· mol-2 (C)s-1· mol-1
-
tCl-(NaCl)。 (填“>” 、 “<”或“=” ) 。 0。 (填
8. 对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其表面张力比纯水的表面张力 活性剂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其在本体中的浓度
(高或低) 。
9. 以活性炭吸附CHCl3气体,0℃时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93.8dm3· kg-1。已知该温度 kg-1,则兰缪尔吸附 下,当CHCl3气体分压为1.34×104Pa时的平衡吸附量为82.5dm3· 等温式中的吸附平衡常数 b = 。
10. 实验测得 NaCl 、 Na2SO4 和 Na3PO4 三种电解质溶液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 0.512 mol· dm-3、4.31×10-3 mol· dm-3和8.91×10-4 mol· dm-3,说明该胶体带 电。
三、 (本题 15 分)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在 282.55 K 时为 2.37(mol· L-1)-1· s-1;287.55 K 时增至 6.024(mol· L-1)-1· s-1。 求:(1) 反应的活化能 Ea 及频率因子 A; (2) 利用一上两个温度的数据求范特霍夫公式中的温度系数 γ; (3) 设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均为 0.001mol· L-1, 反应在 298.15 K 下的 半衰期。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下)测验题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速率常数k =0.1113s )dm (mol ---⋅⋅,反应的起始浓度30dm mol 1.0-⋅=c ,则反应级数n = 2 ,半衰期t 1/2= 100 s 。
2. 1-1级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 k 1/k -1 ,等容热效应U ∆= Ea 1- Ea 2 。
3. 设物质A 可发生两个平行的一级反应:(a )A →a k Ea B+C ;(b )A →b k EbD+E ,式中B 和C 是需要的产品,D 、E 为副产品,设两反应的频率因子相等且与温度无关,Ea>Eb ,则反应(a )和(b )相比,速率较大的反应是 (b) ,升高温度对反应 (a) 更为有利。
4. 某反应A+B 11k k -⇔P ,加入催化剂后,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1k 和/1-k ,且/1k =21k ,则/1-k = 2 1-k 。
5.链反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 链的引发 , 链的传递和 链的终止 。
6. 0.1mol·kg -1的MgCl 2溶液的γ±=0.70,则其平均摩尔浓度b ±=3004.0;平均活度a ±= 0.111 。
AB k , E k -1, E a,-17. 氢氧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1) O(l)2H (g)O (g)2H 222→+,(2) O(l)H (g)O 2/1(g)H 222→+,则E 1 = E 2,1G ∆= 22G ∆。
8. 反应)HCl(Ag(s)AgCl(s))(H 2H 2a p +=+可设计成电池: __ Pt , H 2(p )∣HCl(a )∣Ag(s) , AgCl(s)_。
9. 在双液电池中不同电解质溶液间或不同浓度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的接界处存在 液体接界 电势,通常采用加 盐桥 的方法来减少或消除。
中南大学物理化学考试09,10年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8 -- 2009 学年二学期时间110分钟物理化学课程40 学时2.5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化工、制药、应化07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下列关于连串反应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连串反应进行时,中间产物的浓度一定会出现极大值(B) 连串反应的中间产物的净生成速率等于零(C) 所有连串反应都可以用稳态近似法处理(D) 在不考虑可逆反应时,达到稳定态的连串反应受最慢的基元步骤控制2.某反应,无论作用物的初始浓度是多少,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无论作用物的消耗浓度为定值,则该反应是( )(A) 负级数反应(B) 零级反应(C) 一级反应(D) 二级反应3.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C)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D)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4. 若向摩尔电导率为1.4×10-2S·m2·mol-1的CuSO4水溶液加入1 m3的纯水,则稀释后CuSO4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将( )(A) 降低(B) 增高(C) 不变(D) 不确定5.电极电势可以改变电极反应速率,其直接原因是改变了( )(A) 反应的活化能(B)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活性粒子的化学势(D) 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6.当电流通过电池时,电极将发生极化。
当电流密度增大时,通常将发生( )(A) 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增高 (B ) 原电池的负极电势增高(C) 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减少 (D) 无法判断7. 已知V 0360Fe Fe 3./-=Θ+E ,V 771023Fe Fe ./=Θ++E ,则Θ+Fe Fe 2/E 等于 ( )(A) 0.735V (B) 0.807V (C ) -0.44 V (D) -0.699 V8.下列电池中,哪个电池的反应为H + + OH - === H 2O ( )(A) Pt, H 2(g) | H + (aq) || OH -(aq) | O 2(g), Pt(B) Pt, H 2(g) | NaOH (aq) | O 2(g), Pt(C ) Pt, H 2(g) | NaOH (aq) || HCl (aq) | H 2(g), Pt(D) Pt, H 2(g,p 1) | H 2O (l) | H 2(g, p 2), Pt9.Langmuir 吸附等温式有很多种形式,而最常见的是bpbp +=1θ,但它不适用于( ) (A ) 多种分子同时被强吸附 (B) 单分子层吸附(C) 物理吸附 (D) 化学吸附10.弯曲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强一定 ( )(A) 等于零 (B ) 不等于零 (C) 大于零 (D) 小于零11.溶胶与高分子溶液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分散相粒子大小不同 (B) 渗透压不同(C) 外观颜色不同 (D ) 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12. 下列关于电泳现象的各种阐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电泳和电解没有本质区别 (B) 外加电解质对电泳的影响很小(C) 胶粒的电泳速度与一般离子的电迁移速度差别很大(D) 胶粒的电泳速度外加电场的电位梯度无关二、填空题(共16分)1. (3分) 链反应是由链的 、链的 和链的 三个基本步骤构成的。
物理化学(下册)试卷 (10)

22. 2 分 (5674)
5674
在基元反应中, 实验活化能Ea的物理意义
。
23. 2 分 (4455) 4455
已知 Tl++ e-= Tl,
φ
$ 1
= -0.34 V,
Tl3++ 3e-= Tl,
φ
$ 2
= 0.72 V,
则
Tl3++ 2e-=
Tl+
的
φ
$ 3
= ___________ 。
24. 2 分 (4685)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A) 大 (B) 一样 (C) 小 (D) 不定
4. 1 分 (4236) 4236
若算得电池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5. 1 分 (4931) 4931
26. 10 分 (6191) 6191
气相反应H2+I2=2HI 若当成基元反应来处理,已知 673 K时k=2.34×10-2 dm3·mol-1·s-1, Ea=150 kJ·mol-1,计算 673 K时该反应的∆≠Hm, ∆≠Sm,∆≠Gm及指前因子A。
27. 10 分 (5602)
5602
18. 2 分 (7720) 7720
将 高 分 子 化 合 物 电 解 质 NaR 水 溶 液 和 水 用 半 透 膜 隔 开 , 当 达 到 Donnan 平 衡 时 , 膜 外 水 的 pH______________。
19. 2 分 (5433)
5433 N2O5分解反应 2N2O5 ──→ 4NO2+O2 在T, p一定时, 测得
物理化学_下_考试试题及答案-3

3
物理化学(下)试卷-3
一.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20 分) 1.C 2.B 3.C 4.C 5.C 6.B 7.B 8.D 9.D 10. A
二. 填空题(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16 分) 1. 2. 3. 降低,亲水性的极性 范德华力,化学键 4b,0.29
ˉ
)
3. 一半径为 r 肥皂泡, 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γ,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 A.Δp=2γ/r B. Δp=γ/(4r) C. Δp=4γ/r D. Δp=γ/(2r)
(
)
4. 已知 Na2SO4 溶液的浓度为 b mol·kg-1, 则该溶液的平均浓度 b±为 A.2b B.21/3b C. 41/3b D. 21/2b
(
)
5. 对于有过量 KI 存在的 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K3[Fe(CN)6] B. MgSO4 C. FeCl3 D. NaCl
(
)
6. 溶液对溶质 B 发生吸附, 若 CB(表)>CB(内), 则 A. 称为正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C. 称为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B. 称为正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D. 称为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2. 简述化学动力学中过渡状态理论的基本要点。 3. 用 AgNO3 和 KCl 溶液混合制备 AgCl 溶胶时, 若 KCl 过量, 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并指 出胶粒的电泳方向。 4. 请结合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选择合适的强电解质,写出计算弱电解质 CH3COOH 的无限 稀释摩尔电导率 m 的表达式。
(
)
7. 对于反应 A→P, 如果反应的半衰期与 A 的初始浓度无关, 则该反应为 A.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完整版)物理化学练习题下册全解

第八章 电化学 选择题1.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答案:C3.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A) 直流电源 (B) 交流电源(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D) 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 答案:D4. CaCl 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A))()()(22-∞+∞∞Λ+Λ=ΛCl Ca CaCl m m m(B))(2)()(22-∞+∞∞Λ+Λ=ΛCl Ca CaCl m m m(C))()(21)(22-∞+∞∞Λ+Λ=ΛCl Ca CaCl m m m (D))}()({21)(22-∞+∞∞Λ+Λ=ΛCl Ca CaCl m m m答案:B5.电池Cu ∣Cu +‖Cu 2+,Cu +∣Pt 和Cu ∣Cu 2+‖Cu +,Cu 2+∣Pt 的反应均可简写作Cu+Cu 2+=2Cu +此电池的(A) θm r G ∆、θE 相同 (B)θmr G ∆相同、θE 不同(C)θm r G ∆不同、θE 相同 (D)θm r G ∆、θE 均不同答案:B6.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 (A) ΔH=Q (B)ΔH<Q (C)ΔH>Q (D)ΔH 、Q 关系不定 答案:B7.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kg 增加到0.1mol/kg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将(A) κ减小,Λm 增加 (B) κ增加,Λm 增加 (C) κ减小,Λm 减小 (D) κ增加,Λm 减小 答案:D8.下列电解质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 0.01 mol/kg NaCl B. 0.01 mol/kg CaCl 2 C .0.01 mol/kg LaCl 3 D. 0.01 mol/kg CuSO 4 答案:A9.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kg 和0.1mol/kg 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A) 1:5 (B) 5:1 (C) 10:5 (D) 5:10 答案:B9.电极Tl 3+,Tl +/Pt 的电势为θ1E =1.250 V ,电极Tl +/Tl 的电势为θ2E = -0.336V ,则电极Tl 3+/Tl 的电势为θ3E 为A .0.305VB .0.721VC .0.914VD .1.586V 答案:B10.LiCl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1241003.115-⋅⋅⨯-mol m S ,在298K时,测得LiCl 稀溶液中Li+的迁移数为0.3364,则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Cl m 为(A) 1241033.76-⋅⋅⨯-mol m S(B) 1241003.113-⋅⋅⨯-mol m S(C) 1241070.38-⋅⋅⨯-mol m S(D) 1221033.76-⋅⋅⨯mol m S答案:A11.在10cm 3、1mol/dm 3 KOH 中加入10cm 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答案:B其摩尔电导率将(A)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答案:A12.质量摩尔浓度为b 的Na 3PO 4溶液,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电解质的活度为(A) ()()44/4±=γθb b a B(B) ()()4/4±=γθb b a B(C)()()44/27±=γθb b a B (D) ()()4/27±=γθb b a B 答案:C13. 1mol/kg 的K 4Fe(CN)6的离子强度为 (A) 10mol/kg (B) 7mol/kg (C) 4mol/kg (D) 15mol/kg 答案:A14.下列电池电动势与氯离子活度无关的是 (A) Zn │ZnCl 2(aq)‖KCl(aq) │AgCl │Ag (B) Pt │H 2│HCl(aq) │Cl 2│Pt (C) Ag │AgCl(s)│KCl(aq)│Cl2│Pt (D) Hg │Hg 2Cl 2(s)│KCl(aq)‖AgNO 3(aq)│Ag 答案:C15. 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离子的本性 (B) 电解质的强弱(C) 共存的它种离子的性质 (D) 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答案:D16. 离子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子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自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 因此, 离子的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下)试题(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用)一、选择题(22分)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B.)()(5.0)(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D.)]()([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A. B αα=±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D. 以上说法都对4.某电池反应为-++=++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 ( )A. 0>EB. ϑE E =C. 0<ED. 0=E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B. 基元反应C. 双分子反应D. 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 ( )A. P c k k =B. RT k k P c ⋅=C. RT k k c P ⋅=D. P c k k /1=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积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 降低B. 升高C. 不变D. 无法确定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0/<αγd d 正吸附B. 0/<αγd d 负吸附C. 0/>αγd d 正吸附D. 0/>αγd d 负吸附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B. FeCl 3C. MgSO 4D. K 3PO 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C. 空气D. Fe(OH)3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 f ϑ∆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 2(p ϑ),PtB. Ag(s)|Ag +||Cl -|Cl 2(g),PtC. Ag(s)|Ag +||Cl -| AgCl(s)| Ag(s)D. Ag(s)|AgCl(s)| Cl -|| Ag +| Ag(s)15.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B. 胶体分散体系C. 粗分散体系D. 憎液溶胶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D. 吸附是放热的17.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B. 电池反应的m r H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D. 电池反应的m r G ∆18.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G >0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B. 光化学反应C. 催化反应D. 溶液中的反应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C. 溶剂化层的作用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20.某光化学反应A + h ν→ A*, 其速率与 ( )A. A 的浓度有关B. A 的浓度无关C. A 的浓度和h ν有关D. 不确定21.实验活化能Ea 、临界能Ec 和0K 时的能量差E 0,三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 )A. 基态振动频率很高B. Ec 很小C. 温度很低D. 基元反应22.BET 吸附等温式中V m 为 ( )A. 饱和吸附量B. 平衡吸附量C. 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D. 总吸附量二、简答题(16分)1、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答:由开尔文公式可知,相同温度下凹液面上方液体的蒸气压小于平液面,因此对平液面没有达到饱和时,对凹液面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蒸气将在毛细管中凝聚,例如硅胶吸水就是水对硅胶润湿由于毛细凝聚所至。
E 12、平行反应 为产物,C 为副产物,E 2已知活化能E 1>E 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答:升高温度有利。
还可采用加入适当催化剂的方法增加目的产物B 的量。
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加入电解质;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入少量的高分子溶液;升温等方法。
一、选择题(22分)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B.)()(5.0)(22-∞+∞∞+=ΛCl Ca CaCl m m mλλ 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D.)]()([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A. B αα=±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D. 以上说法都对4.某电池反应为-++=++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 ( )A. 0>EB. ϑE E =C. 0<ED. 0=E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B. 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C. 双分子反应D. 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 ( )A. P c k k =B. RT k k P c ⋅=C. RT k k c P ⋅=D. P c k k /1=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D.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积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 降低B. 升高C. 不变D. 无法确定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0/<αγd d 正吸附B. 0/<αγd d 负吸附C. 0/>αγd d 正吸附D. 0/>αγd d 负吸附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B. FeCl 3C. MgSO 4D. K 3PO 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C. 空气D. Fe(OH)3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 f ϑ∆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 2(p ϑ),PtB. Ag(s)|Ag +||Cl -|Cl 2(g),PtC. Ag(s)|Ag +||Cl -| AgCl(s)| Ag(s)D. Ag(s)|AgCl(s)| Cl -|| Ag +| Ag(s)15.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B. 胶体分散体系C. 粗分散体系D. 憎液溶胶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D. 吸附是放热的21.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B. 电池反应的m r H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D. 电池反应的m r G ∆22.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G >0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B. 光化学反应C. 催化反应D. 溶液中的反应23.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C. 溶剂化层的作用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24.某光化学反应A + h ν→ A*, 其速率与 ( )A. A 的浓度有关B. A 的浓度无关C. A 的浓度和h ν有关D. 不确定21.实验活化能Ea 、临界能Ec 和0K 时的能量差E 0,三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 )A. 基态振动频率很高B. Ec 很小C. 温度很低D. 基元反应22.BET 吸附等温式中V m 为 ( )A. 饱和吸附量B. 平衡吸附量C. 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D. 总吸附量二、简答题(16分)3、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E 14、平行反应 为产物,C 为副产物,E 2已知活化能E 1>E 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三、计算题(62分)1、 反应)(2)()(22g HI g I g H k −→−+的速率方程为222I H H P kP dt dP =-,400K 时117101---⋅⨯=kPa s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