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鉴别诊断最新版本
西医临床鉴别诊断

以下是所有鉴别诊断功能性腹泻:为肠蠕动紊乱引起的运动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症,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1.脑梗死:患者有头胀头晕应与脑梗塞鉴别。
后者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肢体麻木、活动不灵,言语不清或流口水等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颅脑CT见低密度梗塞灶以鉴别。
该患者与上述症状不同。
可治疗观察进一步排除。
2.心肌梗死:患者有胸闷憋气、头晕,应与心肌梗塞鉴别,后者可出现胸闷憋气甚至气喘,重者多伴有胸痛后有压迫感及等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
经心电图检查更好鉴别,该患者与上述症状不同,可治疗观察进一步排除。
3.脑梗死:患者有头晕头痛心前区不适不吃应于脑梗塞鉴别。
后者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肢体麻木,活动不灵,言语不清或流口水,多呈持续性,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表现。
颅脑CT见低密度梗塞灶以鉴别。
该患者与上述症状不同。
可治疗观察进一步排除。
4.大叶性肺炎:患者咳嗽喘息应与大叶性肺炎进行鉴别,后者有发热较重,咳嗽、咳铁锈色痰,肺内可听到湿啰音及管状呼吸音,胸片可进一步鉴别。
该患者与上述表现不同,故可排除。
5.肺炎:患者咳嗽、发热、流涕应与肺炎进行鉴别:后者多伴有高热,寒战、咳嗽,及咳重喘息,肺内可闻及呼吸音粗及干湿性啰音,化验血分析白细胞计数增高,胸片可见斑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该患者与上述表现不全一样,可治疗观察进一步排除。
6.肝炎:患者有腹胀应于肝炎进行鉴别,后者有恶心呕吐、食欲差、腹胀,小便浓茶色,肝区有胀痛或叩痛,肝功化验可进一步鉴别,该患者与上述症状不同,故可化验肝功后进一步排除。
7.脑出血:患者有头胀头晕应于脑出血进行鉴别。
后者多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或出现头痛,多呈持续性或言语不清或肢体麻木或半身不能活动。
该患者与上述表现不同故可排除之。
8.肝炎:患者有腹胀应于肝炎进行鉴别,后者有恶心呕吐、食欲差、腹胀,食欲差,小便浓茶色,肝区有胀痛或扣痛,肝功化验可进一步鉴别,该患者与上述症状不同,故可化验肝功后进一步排除。
西医鉴别诊断英文版 (Differential-Diagnosis-in-Western-Medicine-1

f.recognising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working diagnosis suggests tha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health problems identified in a specific patient should be accepted
Objective of the module
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all be able to:
1.Recognise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important visceral disorders by integrating physical and historical data and identifying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patients complaint;
2.to apply western medical terminologies in practice
3.to apply western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diagnosis skills in diagnosis of disease,.
4.to refer to other practitioners, particularly medical practitioners, when appropriate in a timely manner,
Since there is terminology peculiar to western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terminology included in the course will contribute to achievement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that will be important in the work force, for example, practitioner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their families,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regulatory bodies, herbal / acupuncture instrument suppli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effectively.
西医鉴别诊断汇总

西医鉴别诊断汇总西医鉴别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临床检查和分析,将患者的症状与可能的疾病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其患病的确切疾病。
鉴别诊断是医生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医生而言,准确的鉴别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一、呼吸系统1.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其中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肺栓塞等。
对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如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等来进行综合分析。
2. 咳嗽咳嗽也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
对于咳嗽的鉴别诊断,同样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如胸部CT、支气管镜等来进行综合分析。
二、循环系统1. 心悸心悸是指感觉到心跳异常或加快。
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病等。
对于心悸的鉴别诊断,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2.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也可能与循环系统疾病有关。
例如,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可能导致体液潴留,引起呼吸困难。
对于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胸部X线、EKG、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并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三、消化系统1. 腹痛腹痛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炎、胆石症、胰腺炎等。
对于腹痛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如腹部超声、胃镜等来进行综合分析。
2.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常见原因包括胃炎、消化道疾病、肝病等。
对于恶心呕吐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如腹部超声、胃镜等进行综合分析。
四、泌尿生殖系统1. 尿频和尿急尿频和尿急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常见原因包括尿路感染、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等。
西医鉴别诊断

1、脑梗死: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半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动脉硬化病史,特点是突然半身无力而麻木。
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多发现位于基底节区脑梗死病灶。
2、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多由糖尿病、缺乏维生素B1,或由药物及重金属中毒所致。
3、臂丛神经损害:在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正中、挠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
4、脊髓病:当脊髓有炎症、肿瘤或外伤等情况时,可以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而另一侧肢体无力,或者表现为身体下半截麻木无力。
5、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出现一侧上肢或两侧上肢的麻木主要是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小指的麻木)。
颈椎CT、MRI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影像学表现。
周围性面瘫:1、贝尔面瘫:诊断主要是排除诊断,目前的诊断标准为:(1)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2)突发性;(3)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后颅窝、耳、腮腺等疾病。
2、ramsay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眩晕等。
其他全身表现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 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迟钝等。
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hunt综合征的三联征。
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当ramsayhunt综合征疱疹出现较面瘫晚时容易与贝尔面瘫混淆。
3、桥小脑角、颞骨、侧颅底、腮腺的良恶性肿瘤:1)超过3周的进展性面神经麻痹;(2)6月内面神经功能没有恢复迹象;(3)出现面肌痉挛;(4)长时间的耳、面疼痛;(5)伴随其他颅神经功能障碍;(6)同侧的复发性面瘫;(7)个别面神经分支功能正常。
面神经肿瘤主要为神经鞘膜瘤和神经纤维瘤,。
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常见西医病鉴别诊断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多见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史的老人,1常在安静或睡眠中起病,一般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突然发病,迅速出小时以上,可用某一血管综合症解24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持续MRI发现梗死灶可确诊。
释。
CT或、脑栓塞:可见于青壮年或有心脏基础病变患者。
活动中发病,一般无前2驱症状。
偏瘫、失语等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是发病最急骤的脑卒中。
意识清楚或轻度的意识模糊。
累及颈内动脉或大脑多数昏迷、及癫痫发作等。
中动脉主干引起大面积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心肌梗死及心脏手风湿性心内膜炎、患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病史,如心房纤颤、检查可显示缺血性梗死或出血性梗死。
CT或MRI术、长骨骨折等病史。
头颅、脑出血:多见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
情绪激动或活动中3诱发,发病急,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高峰,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偏瘫、失语、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站立或平衡CT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颅脑发现高密度血肿即可明确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老人。
多在安静时急性或逐4渐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表现为多种不同腔隙综合症,无头痛、意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有腔隙性病灶即可MRI或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头部CT 作出诊断。
、脑分水岭梗死:多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低血压5发作病史。
发病时有血压下降和血容量不足TIA病史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的表现,起病时血压常偏低,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共检查显示楔形MRICT济失调、意识障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头部或或带状梗死灶,常可以确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6迅速出现单肢或偏病和血脂异常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起病突然,..身麻木、偏瘫、单眼或双眼一过性黑矇或失明、眩晕、恶心、平衡障碍、面部麻持续数分钟至言语不清等局灶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木、四肢无力、小时,不宜留任何后遗症状,常反复24数小时,多在一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发作,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基本相似,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可逆性、反复性的特多正常,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诊断。
西医临床鉴别诊断

西医临床鉴别诊断西医临床鉴别诊断是指医生通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和判断疾病的过程。
它是西医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对于正确诊断疾病、指导治疗以及保障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西医临床鉴别诊断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定义西医临床鉴别诊断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询问症状、观察体征、进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结合医生的经验和知识,对疾病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
它是一种科学而系统的方法,旨在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流程1. 收集病史:医生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程、就诊情况、用药史等。
病史可以为医生提供宝贵的线索,帮助其初步了解疾病的可能性。
2. 询问症状:医生需要向患者了解详细的症状表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
通过症状的描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范围和性质。
3. 观察体征: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表现,包括皮肤颜色、呼吸、脉搏、体温等。
体征的观察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确立诊断。
4. 实验室检查:在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后,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5. 鉴别诊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排除一些可能性,并最终确定最有可能的病因。
三、注意事项1. 多学科协作:西医临床鉴别诊断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医生会与其他专科医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2. 病情动态观察:鉴别诊断不仅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进行观察,还需要持续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
3. 科学依据:西医临床鉴别诊断需要依据科学的证据和理论,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4. 患者沟通:医生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西医诊断学第九版

西医诊断学第九版西医诊断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西医诊断学第九版是西医诊断学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修订和更新的最新版本。
本文将对西医诊断学第九版进行详细介绍。
一、西医诊断学的概述西医诊断学是指通过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为患者做出具体诊断的过程。
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而西医诊断学第九版是在西医诊断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补充的最新版本。
二、西医诊断学第九版的变化西医诊断学第九版相较于第八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修订:1. 诊断标准和依据:西医诊断学第九版增加了大量的新的疾病诊断标准和依据,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对不同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 新的辅助检查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西医诊断学第九版更新了各类辅助检查技术的应用,如核磁共振、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3. 疾病分型:西医诊断学第九版新增了一些新的疾病分型方法和标准,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断。
4. 临床实践指导:西医诊断学第九版增加了一些实用的临床实践指导,帮助医生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西医诊断学第九版的应用西医诊断学第九版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对于医生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它为医生提供了系统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同时,它还为医学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西医诊断学的教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和方法。
四、西医诊断学第九版的意义西医诊断学第九版的出版对于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更新和修订了相关的诊断标准和依据,还增加了新的辅助检查技术和疾病分型方法,使得医生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此外,西医诊断学第九版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临床实践指南,使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西医诊断学第九版是西医诊断学的最新版本,它在西医诊断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对于医生和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西医鉴别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腰椎骨质增生】应与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相鉴别。
腰肌劳损压痛点多在椎旁肌和骶髂关节处,不在棘突间两侧,无放射痛。
腰椎管狭窄症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
步行一段距离后多感觉下肢酸痛,蹲下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
卧床或骑车时则无此症状。
严重者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
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二者不难鉴别。
【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应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风湿性关节炎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
主要侵犯大关节,关节疼痛呈游走性。
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永久性损害,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RF阴性,ASO阳性。
类风湿关节炎受累关节的症状表现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
结合临床症状和试验室检查,二者不难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当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AS好发于男性,累及脊柱关节,有明显的炎性腰背痛,早期及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关节受累的特征为下肢、非对称性,多缺乏皮下结节以及RF阴性有助于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应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AS有明显的骶髂关节受累,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无此症状。
AS多为脊柱从上到下受累,类风湿性关节炎只侵犯颈椎,AS类风湿因子全部阴性,类风湿则有60%-95%类风湿因子阳性。
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片,血液检查,二者不难鉴别。
【慢性胃炎】1、消化性溃疡:本病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多数消化性溃疡有以下特点:(1)慢性过程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或十几年,(2)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交替(3)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2、胃肠功能紊乱:该病上胃肠道消化不良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上腹痛多无规律性,部分病人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饥饿感、进食后缓解,或餐后0.5-2小时之间腹痛持续存在。
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病人,呕吐多为当餐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鉴别诊断:
脑病1
常在活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升高时发病,起病急,多有意识障碍,常伴头痛、呕吐、偏瘫等,病情较重,预后不佳。
而脑梗塞则因脑血管堵塞造成相应供血区域血流中断,脑组织不同程度坏死所致,静态时发病者较多,多无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症状相对为轻。
二者通过头CT可明确鉴别:前者表现为高密度病灶,后者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2CT或MRI检查上均可见明显的小低密度灶或异常信号,但前者多发于50岁以上病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症状较轻,神经体征有明显的孤立性,预后较好;而后者发病年龄较轻,起病缓慢,可有多次的反复发作病史,神经体征表现为多灶性,预后不佳。
可兹鉴别。
3
平衡三联病损造成,自觉有旋转感或身体运动感,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假性眩晕为平衡三联的大脑皮质中枢病变或受累所致,自觉症状较轻,无旋转感,不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4
属真性眩晕,前者是由于前庭神经核以上的平衡三联系统病变所致,症状较轻,常可忍受,时间持续,无恶心呕吐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查体可有眼震。
后者病变在前庭神经核以下,起病急,呈发作性,程度重,持续时间短,表现为显著的运动错觉,即旋转感,行走中偏斜或倾倒,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有眼震,且程度与眩晕程度一致。
常见于美尼尔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5
久的精神刺激所致,患者并无智力障碍;而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以智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可鉴别。
6
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后索和周围神经,以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呈亚急性或慢性气病,有引起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多有乏力、舌炎、腹泻等贫血表现。
发病早期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而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起病较急,中枢神经白质内有2个以上病灶损害的客观体征,且病程中常有复发、缓解的交替出现,不伴有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激素治疗有效。
7、眩晕按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的眩晕主要分为:(1)周围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前庭器官病变,即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末出内听道)病变引起。
见于迷路央、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病3等。
表现为:①眩晕:突然发生.为剧烈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晃感,每次持续时间短(数十分、数小时、数天),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症状加重,闭目后不减轻;②眼球震颤:为眼球不自主有节律地短促地来回摆动,习惯上将快相方向作为眼震方向;周围性眩晕时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眼震幅度细小与眩晕程度一致,多为水平性眼震或水平加旋转性,绝无垂直性,眼震快相向健侧或慢相向病灶侧(破坏性病变),向健侧注视时眼震加重;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④自主神经症状:如严重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有明显的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而无脑部功能损害的表现。
(2)中枢性眩晕(亦称假性眩晕):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及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小脑、脑干及第四脑室肿瘤,颅内高压症,听神经瘤和癫痫等。
表现为:①眩晕:程度较周围性轻,性质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持续时间长,可达致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持续存在,与眩晕程度不一致;其眼震快相向健侧(小脑例外),或眼震方向不一致的;③平衡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无明显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但有脑功能损害表现,如头痛、颅高压、脑神经损害、瘫痪和抽搐等。
8
脑萎缩表现。
但后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进行性的智能衰退无缓解,中后期可出现人格改变,而桥脑小脑橄榄萎缩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等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智能减退。
心脏1、心律失常主要与冠心病鉴别,二者可同时存在,因果相连,皆可有心悸气短等症,前者以心悸为主要症状,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后者以胸闷、气短、甚则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系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心电图上,前者表现为心律不规整,常伴脉律不整;后者表现为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而节律正常。
二者同时存在时,当分清主次,对症治疗。
肺病1
两病共存。
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梗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大征象。
肺心病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其他肺部疾患反复发作史,并有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见肺性p波、动脉血气分析异常等表现。
可兹鉴别。
其他1三者均可有胃痛症状,其区别在于:消化性溃疡疼痛有节律性,常于空腹时疼痛,进餐后消失,并有慢性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慢性胃炎的疼痛常于进餐后发作,而无节律性、周期性特点,二者通过胃镜及X线检查克明确鉴别。
胃肠神经官能症疼痛发作常与精神状态有关,可伴心悸、失眠、多梦、烦躁等,而辅助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故可鉴别。
2
低热及明显的神经痛,有自限性,愈后极少复发。
后者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
故可鉴别。
3主要依据腰部CT
所见,内科疾病的腰痛无腰椎CT异常,而可有相应血尿指标或B超的改变;从症状上看,内科疾病造成的腰痛一般不会双下肢放散,故二者可鉴别。
外伤1
体瘫痪,感觉缺失,尿便障碍等,但前者有明确的外伤史,无先驱症状,X光检查见有骨骼损伤;而后者常在脊髓症状出现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腹泻病史,X光检查无异常,磁共振可见脊髓呈节段性水肿增粗,病灶内显示长T1、T2信号,二者可据此鉴别。
2
有明确的外伤史及头痛症状外,缺少其他症状体征;而后二者必有高血压或头CT异常等相关体征及理化检查异常所见,因此不难鉴别。
3后者一般病程较长,疼痛较重,多伴腹胀、厌油、恶心,甚则黄疸等症,理化检查可见肝功、肝胆B超等的异常表现;而本病系由外伤所致的肋骨骨折,有外伤史,少有其他伴症,肝功、肝胆彩超正常,X光片见有骨折纹。
因此二者不难鉴别。
4
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窄。
因肾单位大量丢失,导致水钠潴留和细胞外容量增加,以及肾脏RAAS 激活与排钠激素的减少。
高血压又进一步升高肾小球内囊压力,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肾脏病变。
一般而言,原发性高血压很少出现明显蛋白尿、血尿罕见,肾功能减退首先从肾小管滤过降低,血肌酐上升,肾实质性高血压往往在发现血压升高时已经有蛋白尿、血尿、贫血,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下降。
5: 糖尿病病人容易并发肾功能不全,当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亦有呕吐、嗜睡、酸中毒和蛋白尿、甚至昏迷等症状,可根据尿有酮体和葡萄糖、血糖升高等来鉴别。
6
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表现为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波及心前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偶伴濒死恐惧
感觉。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除见心悸外,伴有咳嗽、咯血、下肢浮肿等症状,故两者不难鉴别。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