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

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

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

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

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77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心中,泣血不止。

自1937年12月13日起,长达6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

77年后的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辜平民。

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一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

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

日本,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地区不安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

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

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慰安妇”、修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30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

2020高二下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高二下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忖.度(cǔn)幽阒.(qù)珐.琅(fǎ)焚膏继晷.(guǐ)B.圭臬.(niè) 泫.然(xiàn)沏.茶(qī)宵衣旰.食(gàn)C.吞噬.(shì)栅.栏(zhà)广袤.(mào)枹.鼓相应(fú)D.蒹葭.(jiā)剽.窃(piáo)勖.勉(xù)前仆.后继(fù)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砧声疏竣聒噪雍荣华贵B.斑阑寒暄踯躅义愤填膺C.宿将湮没清泠揠旗息鼓D.修葺贲张悲悯欲盖弥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莫言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外国文化的借鉴;既体现出民间特色,也有鲜明的现代性。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B.像足球这样的运动项目,一味龟缩防守,只会陷入被动,你一旦放弃了进攻,对手就会反戈一击....,置你于死地。

C.他提供给我们的这篇文章,视角飘忽不定,语言浅薄苍白,真叫人不忍卒读....。

D.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男明星们西装革履,女明星们则珠圆..玉润..,他们光彩熠熠,赚足了影迷们的眼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车扔垃圾”这一列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B.在政府不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当下,长期“桀骜不驯”的房价终于在近期稍有收敛,但是房租却在上涨。

C.如何打造多层次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解决保险业发展相对缓慢,如何确保银行业安全有效地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等,都是“老金融”们要面临的新课题。

D.微博是政府各部门无法回避的新舆论场,政府官员能否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互动,既考验着官员的能力,也是广大网民所期待的。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二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

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

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

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

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

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

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

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

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

其实不然。

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第一题
题目:请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荡露为霜。

”(5分)
解析:这句句子使用了对仗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对应的词语,营造出了秋天的凉爽和草木摇曳的景象。

第二题
题目: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短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百科全书”。

小说通过展现贾府的兴衰和贾府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深刻反映了封建家族的道德沦丧和道德底线的失守,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作品语言优美,形象描写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问:《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是什么?(10分)
解析:《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小说通过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和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深刻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贯穿整个作品。

...
(继续完成后续试题及解析)
...
第N题
题目:...
解析:...
(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成后续试题及解析)
...。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卷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 行李(xíng lǐ) 悲切(bēi qiē) 隔膜(gé mó)B.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恬静(tián jìng) 没落(mò luò) 朝秦暮楚(zhāo qín mù chǔ)C.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勾心斗角(gōu xīn dòu jiǎo)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谨小慎微(jǐn xiǎo shèn wēi)D. 千头万绪(qiān tóu wàn xù) 大快朵颐(dà kuài duǒ yí) 举案齐眉(jǔ àn qí méi) koventry(kəʊ vəntrɪ)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脍炙人口的人口鸡犬升天升天B. 出生入死入死指鹿为马为马C. 悲欢离合离合东张西望西望D. 奇花异草异草狗急跳墙跳墙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做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并且要参加课外活动。

B.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否则就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

C. 这个苹果很大,很甜,口感很好,非常适合做成苹果派。

D. 尽管天气很热,但是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因为健康很重要。

答案:D二、填空题1.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方遒”的意思是_______。

答案:豪迈2.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的“变徵”的意思是_______。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 A2. B3. C4. A5. B6. C7. A8. B9. C10. A11. B12. C13. A14. B15. C16. A17. B18. C19. A20. B21. C22. A23. B24. C25. A26. B27. C28. A29. B30.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2. 语文3. 文化4. 修养5. 传统6. 理解7. 作品8. 表达9. 故事10. 学习三、阅读理解(每题4分,共40分)1. D2. C3. A4. B5. D6. C7. A8. B9. D10. C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逐渐演化成了现代汉字。

2. 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类别,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而著名。

4. 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增加词汇量、拓宽视野,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2. 请阐述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包括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

六、作文题(40分)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我眼中的家乡内容要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家乡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3. 家乡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4. 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作文请自行完成。

以上为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是:
A. 《红楼梦》
B. 《呐喊》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解析:正确答案是B,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作家,代表作之一就是《呐喊》。

2. 下列古代诗人中,属于唐代的是:
A. 李白
B. 苏轼
C. 辛弃疾
D. 杜牧
解析:正确答案是A,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3. 下列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因材施教”相近?
A. 自食其力
B. 因地制宜
C. 以德报怨
D. 量力而行
解析:正确答案是B,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都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填空题
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句诗出自 __杜甫__ 的作品。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 __曹雪芹__ 的代表作。

3. “知天命”的意思是 __知道自己的命运__ 。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答: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他以真实、深刻地描绘社会现实而著称。

2. 什么是意象?请用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答:意象是通过感官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形象传达了作者对逝
去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以上是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解析的部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11 分 )[来源 :学 _ 科 _网 Z_X_X_K]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 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8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 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 分) 9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 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6 分)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 心中 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 古今公认, 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 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 ,也有人听 出是“姑乎,姑乎”, 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 且凭 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 ,潮州家 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 到了端午便过时, 杨梅开花在初 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 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 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 而 杨梅开花在夜间, 开完便谢, 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 封建 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 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花 开为憾, 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 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 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 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 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 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 姑的鞋子, 知为虎所害, 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 因怕回婆家被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 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 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 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 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 故事同环境、 时间相结合, 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 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 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 我们同情其故事, 就自然忘记 了这种鸟的恶行止, 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
,俯身倾耳以请。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盖竹柏影也。 (苏
。 ? 。
w w w .x k b 1.c o m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25 分)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 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 像贺铸词 《忆秦城》 句: 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 不胜凄断, 杜鹃啼血。
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而无论是“乡土幽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大白话: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 ,‘乾坤日夜浮,’亦 必不逾此限。 ”一件文艺作品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所表现出 的人物、 环境或者事件, 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 感知体验。所谓“胸中自有万千丘壑” , 一个艺术家如果不 深入生活, 不投身大社会大自然中, 胸中的丘壑又从何而 来? 纵观当下许多文艺作品,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电视 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 现实关怀。反之,一些电影被诟病“空洞乏味” 。往往是因 为闭门造车;一些作品被人批评“看不懂” , 根源就在于凭 空臆造。 xK b1.Co m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 “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尽知 天下事”。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 越为重大。 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 只有‘躬身体验 才能去伪存真;二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 更包含着感情培养, 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 在 这个意义上, 正如一位论者所言: 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 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 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
“艺术鲜花”植根于“生活泥土,”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 造力和生命力, 关系到文艺是否能如鲁迅先生所言, 成为 “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1 .下列不.能.证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子夜墨魂一周一波画展”或拾取于乡间习俗,或根植 于时代变化,使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关怀。 B .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 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 C .艺术创作要表现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但极写大景, 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则不必受此限制。 D .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 能否让“艺术鲜花”植根于“生 活泥土”,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x k b 1 . c o m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6 .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 屡立战功。 徽宗时, 他抗击夏人曾以少
敌多: 跟随种师道征战, 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
浩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 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 1 )余立侍左右,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轼《记承天寺夜游》 ) ( 4 )步余马于兰皋兮, (屈原《离骚》 ) ( 5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孟子《鱼我所欲也》 ) ( 6 )淇则有岸, (《诗经 ?氓 》)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 月三更”, 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 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 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 , 有 人叫“映山红”, 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 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 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 像现在已四月立夏, 我在 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 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 是不值得恭维的, 据说它不自己 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 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 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 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 可能还要别人 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 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 子的母性, 显得不负责任, 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 同情,所以又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 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 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 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 筑茸平砦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 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 荐,召对,奏言: “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 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 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 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 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 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 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 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 “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 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 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 平之。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 进窥川口, 抵杀金平, 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 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 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 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 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 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 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 郭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下列 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 而培养感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 B .现代农业可以搞元土栽 培、工厂化生产,艺术创作也 可以尝试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以产生鲜活、富有生 气的作品。 C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秀才不出门”也能“尽知 天下事”,所以作家深入生活的意义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 大了。 D .一些作品被人批评“看不懂”,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 而一些电影被诟病“空洞乏味”,就是因为闭门造车。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让“艺术鲜花”植根“生活泥土” 卢新宁 荷兰画家凡·高有一幅名画《农鞋》 ,被后来者纷纷解读。 其中以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最为深入人心: 鞋具磨损内 部那黑洞洞敞口中, 凝聚着劳动步履艰辛, 回响着大地无 声召唤, 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一言以蔽 之,好的艺术品就是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 由此联想到中国美术馆的一个画展。 在近日由全国政协书 画室主办的“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上,我们同样看到 了许多“深入大地”的作品:背着小方桌兴冲冲迈步的《赶 席》农民、在家看孩子种地的《留守男人》 、讽刺“钓功名 者”的《独钓》、体现城乡变迁的《二嫂进城》 、反映城市 陌生人社会的《喊楼》……这些作品题材,或拾取于乡间 习俗。 或根植于时代变化, 使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乡土情感 和现实关怀。 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 问题,这是周一波画展的重要特点。 “大风吹过黄土坡,还 从纸上听民声”,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 周一波的 画作不仅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 形成了独特的 “水墨杂文”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