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六章生产要素及其收入

合集下载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P=MFC MR· MP=W(L)+L· (dW/dL)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则边际产品价值等于 工资率: VMP W • 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是垄断,则边际收益产品 等于工资率: MRP MP MR W • 要素市场是垄断,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则边际产品价值 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dTC dW ( L) VMP MFC W ( L) L dL dL • 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则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 要素成本: MRP MFC
– 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P· MP,
– 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 故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 =W或者P· MP =W – 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问题上的具体运 用。
例题:设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Q=-0.01L3+L2+38L。 Q为每日产量,L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 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美元,小时工 资为5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 问厂商每天应雇佣多少小时劳动?
劳动价格下降: 所有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曲线右移, 产量增加,产品价格降。 导致VMP曲线移动,从而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也变动。
劳动价格上升: 所有厂商都会减少使用量,产品市场供给曲线会左移, 产品价格升。 VMP曲线移动,要素的需求曲线跟着移动。
•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为了简单起见, 我们假定自用资源都是直接效用。
推导要素供给原则
• 消费者的要素总量为 L • 自用资源量为H,则, • 要素供给量为 L -H 假设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则要素价格为W • 要素供给的总收入为:W( L -H)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程教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程教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教案2017年11月导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怎样学习和对待西方经济学?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明确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①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微观经济学,二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做出各种理性选择,以谋求效用或利润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国民经济总量包括总产量(或总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等。

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或既定前提,该研究对象的确定经过了长期发展过程。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具体分为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二节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两个方面。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从个人主义的自利和理性假设出发描述人类经济活动,阐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规律;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发展了一些研究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法,特别是把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借用来研究经济问题,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些有用工具。

这些方法包括演绎法、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三节阐述了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

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二要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三要精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的实践;四要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2.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性假设,经济人假设,演绎法,归纳法。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1. 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2. 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2. 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3. 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 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的其他决策;5. 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6. 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长期成本概念,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7. 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围绕垄断的争论;8. 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9.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教案马工程版

西方经济学教案马工程版

西方经济学教案第一部分课程导入一、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二、西方经济学与市场经济三、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五、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二部分知识与方法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与非均衡价格一、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二、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三、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四、非均衡分析第二章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第一节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应用一、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度量方法二、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与需求价格弹性应用第二节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及其应用一、需求的收入弹性及其应用二、需求的交叉弹性及其应用第三节供给弹性及其应用第四节弹性理论的应用及解释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法: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分析(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解释。

------如何满足心理追求和偏好的问题?------需要消费多样化------个体决策多样化(注意将每一种商品区分为四类,代表四类心理变量)。

“限量型”或“饱和型”特殊群体需要单独研究,从量小而效用大入手,此举系经济学发明权争夺之战(独特且在有效范围内的限量版礼物等)及休闲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资金增值或效用最大化)问题应置于宏观经济的范畴。

为此:研究供需均衡------形成有效需求;而非企业主动控制需求。

(顾客花多少买我卖多少的多少利润——直接效果于库存问题;将企业的存货看作稀缺品以凸显利润来源稀缺化——同一条寻利润之鞭鞭策厂商向调节供给曲线的方向运动,符合激励机制相容原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边际分析形成的只服从个人经济利益的所谓供需均衡导致的巨大浪费现象)。

单以利弊为核心会破坏商业发展。

(马克思的价值决定不存在个别竞争关系时例外)。

---------稀缺品之所以价格上升在于买者(非理性购买动机多见,往往令供求分析失灵)-----属于例外中的例外。

)供需理论须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市场规则约束——纯粹市场经济应作宏观考察)以产品定价与销量及收益水平研究为基点形成相应的均衡原则。

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西方经济学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或者
MP·P=W
如果VMP>w,须增加劳动投入,利润增加 如果VMP<w,减少劳动投入,利润增加 如果VMP=w,达到利润最大化
当上述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要 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3.VMP曲线
只考虑劳动一种生产要素。 VMP=P*MPL (产品价格与劳动边际产量的乘积)。 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价格P既定,可看作是常数。
2.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 MFC
Marginal Factor Cost 边际要素成本(MFC):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增
加的成本。
注意区别: 产品的边际成本与要素的边际成本(MC与MFC)
3.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
厂商为了使利润极大化,在使用生产要素时必须遵 循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
边际收益递减,
W
随着要素增加,边际产量
MPL递减,边际产品价值 W1
必将递减。
W2
VMP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 W3
倾斜的曲线,斜率与产品
的价格有关,价格越高,
曲线也越陡。
O
A B
L1 L2
C VMP
L3 L
4. 要素的需求曲线
1.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 需求量 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 1、完全竞争厂商
❖ (1) 市场的分类及对应的市场
➢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 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 (2)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特征:
➢ 生产要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卖者 ➢ 要素是同质的 ➢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 完全信息
A.(完全竞争,完全竞争) C(不完全竞争,完全竞争)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 绪论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 绪论

绪论
本章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稀缺性的概念、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为教学重点。

本章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发展脉络梳理。

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别2. 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3.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1
本章总课时:4
绪论第1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教学重点: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稀缺性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2.掌握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经济学定义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八、教学反思:课程导入太快
绪论第二、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
一、教学内容:经济学发展历程、经济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三、教学难点:经济学发展历程、
四、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2.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五、学时分配:2
七、板书设计:
经济学发展历程:史前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经济模型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八、教学反思:讲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用时过长。

《西方经济学》(上册)课程教案

《西方经济学》(上册)课程教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案2019年12月导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界定;理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怎样学习和对待西方经济学?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4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2.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①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微观经济学,二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做出各种理性选择,以谋求效用或利润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国民经济总量包括总产量(或总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等。

②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

西方经济学既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或者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实用价值,又具有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价值取向或者意识形态属性。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学习西方经济学,当然有必要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

从总体上说,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在理论上的总结或概括。

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①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唯一的形态,它只能来自对外贸易活动,因此主张国家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海外贸易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便积累国民财富。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章节题库-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章节题库-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第6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答: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有生产要素的参与,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我们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原始生产要素和中间生产要素。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原始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中间生产要素是指厂商生产出来又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这类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厂商提供中间生产要素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准租金答:准租金是指对任何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短期内相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

除土地外,任何一种在短期内供给量相对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都须支付一定的价格。

在现实中,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

例如,厂商投资建设的厂房、机器等物品,在短期内即使厂商不能盈利,也无法把它们从现有的用途中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领域;反过来,即使厂商盈利很多,它也无法迅速增加这些物品的供给。

因此,这些资本品在短期内供给是不变的,但在长期内却是可变的。

3.经济租金答:经济租金是指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的部分,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简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从租金的分析可以看出,租金的特点在于要素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租金的供给。

有一部分要素收入类似于租金,即从要素收入中减去该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把要素的这一部分收入称为经济租金。

也就是说,经济租金并不是吸引该要素用于当前使用所必需的。

4.引致需求答:引致需求是指厂商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而派生出来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一种派生需求,或者叫“引致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生产要素及其收入
本章教学内容:要素理论、分配利率
本章教学重点:要素的需求原则、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
本章教学难点:劳动供给曲线
本章教学目标:1.掌握要素的供给原则。

2.掌握要素的需求原则。

3.理解劳动的供给曲线。

4.理解土地供给和地租。

5.理解资本供给和利息。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六章第一、二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要素供给问题及原则
一、教学内容:要素需求、要素供给理论
二、教学重点:完全竞争企业要素使用原则、要素供给原则
三、教学难点: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原则
四、教学目标:1.理解完全竞争企业要素使用原则
2.理解完全竞争市场要素使用原则
3.掌握完全竞争市场要素需求曲线
五、学时分配:2
七、板书设计
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
八、教学反思
第六章第三、四、五节劳动和工资、土地和地租、资本和利息
一、教学内容:劳动、土地、资本要素供给与收入
二、教学重点:劳动供给曲线、资本使用价格和地租
三、教学难点:劳动供给曲线
四、教学目标:1.掌握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
2.理解土地的使用价格——地租
3.理解资本的价格——利息
五、学时分配:2
七、板书设计劳动供给曲线地租
利息
八、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