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护理常规.doc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2.高流量面罩吸氧,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50%酒精做湿化吸氧。
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
2.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观察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健康宣教】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
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
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心衰病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衰病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衰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衰病,以下是心衰病的护理常规内容。
1.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心衰病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
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2. 运动管理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心衰病患者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但是,患者应该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建议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3. 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是心衰病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药物效果不佳,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睡眠管理
睡眠管理是心衰病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
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
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建议患者在睡前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帮助入睡。
5. 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是心衰病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
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建议患者参加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心衰病的护理常规内容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睡眠管理和心理管理。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护理原则,以帮助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完整版)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时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病位在心。
【临证施护】1.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
并给予吸氧。
2.心悸时,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心、交感、神门等穴,短绌脉者应正确测量。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之品。
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
【辩证施护】1.心肺气虚兼血瘀1)严密观察病情,如心悸发作,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取半卧位,心电监护,给氧。
2)饮食宜食益气温阳之品,如羊肉、胡桃肉等。
2.气阴两虚兼血瘀1)注意休息、安全,防滑防跌,床边置双侧护栏。
2)增加饮食调养,平时用西洋参泡水代茶频饮,以补养心气。
3.心血瘀阻1)病室温暖,保证休息,注意安全,防滑防跌,床边置双侧护栏。
2)便溏者便后药保持肛周清洁。
3)失眠多梦者予耳穴埋豆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
4水饮凌心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
防寒保暖。
若心悸喘咳不得平卧,应采取半卧位,呼吸困难者给养,绝对卧床休息不得劳累。
2)汤药浓煎温服,少量多次分服,严格按时间和剂量给药。
3)饮食宜少食多餐、易消化、益气温阳、化饮利水宜食新鲜蔬菜、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冬瓜等。
【用药护理】1.中药宜温服,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者应趁热服用。
2.观察并记录洋地黄类药物的效果及反应。
【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适量、适度的保健锻炼,避免过劳。
2.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控制食盐摄入量。
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心率的方法。
4.保持大便通畅,切记排便时因过度用力而发生意外。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
一、临证施护: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噪音等不良刺激。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略抬高,偏向一侧,减少搬动。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全身器官的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慢
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的一些要点。
1.体位
2.饮食
3.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
低血压、肾功能损害等。
辅助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2、B6等对患者的康复
也有一定的帮助。
4.监测生命体征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
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及时处理。
5.体力活动
6.心理支持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
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7.定期复诊
8.教育与宣传
护士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如心脏保健常识、用药知识、饮食控制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包括体位、饮食、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体力活动、心理支持、定期复诊以及教育与宣传等内容。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病情a、生命体征
b、症状和体征:评估意识,有无发绀等缺氧;有无咳
嗽,是否咳粉红色泡沫痰,是否有哮鸣音、出冷汗
等。
2、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评估
4、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5、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诱因
【护理要点】
1、休息与体位:取半坐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2、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酒精湿化吸氧。
3、病情观察:观察紫绀情况,神志生命体征变化,24小时的出入量。
4、安抚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水肿患者做好皮肤护理。
5、用药治疗的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严格控制滴数。
及早应用镇静剂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6、宜低盐、清淡饮食,严格控制钠和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7、备好急救仪器和药品。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防止反复发作。
2、避免心衰的诱因,如过多劳累,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3、注意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刺激与情绪激动,保证睡眠。
4、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负担。
5、遵医嘱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6、定期复诊,若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概念】急性心力衰竭指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严重的急危重症。
【护理评估】1、评估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衰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2、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等。
3、观察患者是否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4、评估患者缺氧的程度,如有无烦躁不安等意识障碍、皮肤黏膜颜色有无发绀等。
5、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
2.体液过多。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急性心衰期暂禁食;病情好转并稳定后,宜低盐(每日摄入量<5g即小于1平勺)、清淡饮食。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6-8L/min。
病情严重者应给与机械通气。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1)吗啡:静脉缓推或皮下注射,可使患者镇静,减少因躁动而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同时扩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但肺水肿伴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部疾病时禁用。
(2)快速利尿剂: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用药后观察尿量及血钾变化。
(3)血管扩张剂:可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
严密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4)洋地黄制剂:西地兰静脉给药,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可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
对急性心梗患者,在急性期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
5、持续心电监测,准确记录出入量。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6、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健康指导】1、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2、指导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如出现头痛、恶心、出汗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左心衰是由于心脏左室功能障碍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 咳嗽和体液潴留。本节将介绍其病因、护理评估和预防措施。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左心衰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炎。它的发病机制通常涉 及心脏肌肉损伤、心脏瓣膜问题以及体液潴留等因素。
常见症状和体征
急性左心衰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和心悸。体征方面常见的 有心肌杂音、肺部啰音和下肢水肿。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辅助、控制体液平衡以及心理支持。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有助于提供卓越的护理。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
急性左心衰的并发症包括肺水肿、心律失常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积极预防 这些并发症和及时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护重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药物依从性、饮食和 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照顾建议。
护理评估和诊断
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护理计划的基础。
急性左心衰的常规治疗
急性左心衰的常规治疗包括给氧、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紧急情 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心脏支持等治疗手段。
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急性心衰护理常规
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2.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及深度、心率及血压、肺部湿罗音等。
3.评估反映病人缺氧的程度的指标如意识、精神状态、皮肤
粘膜颜色等。
4.评估病人的出入量。
(二)操作要点
1.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紧急情况下可行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流。
3.给高流量氧气吸入,特别严重者在湿化瓶内加入 30%~50% 乙醇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速效强心,利尿、扩血管
药物,如速尿,西地兰、硝普钠等。
5.安慰病人,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必要时使用吗啡镇静、抗心衰。
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7.保持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三)指导要点
1. 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指导病人针对性预防。
2. 告知病人在输液前向医务人员说明心脏病病史,以控制输液速度。
(四)注意事项 1.预防感染。
2.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
3.避免劳累过度、情绪激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的护理
一、概念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
称的血液供应。
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二、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循环淤血及肺部感染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增加有关。
3、体液过多:与静脉系统淤血致毛细血管压增高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四肢无力有关。
5、知识缺乏:对疾病与治疗了解。
6、焦虑:对治疗与预后缺乏信心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
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严格控制
液体摄人量。
3、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变化,发现任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及处理。
5、遵医嘱给予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使用血管扩张剂,静脉使用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等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 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定期测量体重。
7、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
咸等。
2、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
3、嘱咐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4、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
缓慢更换体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学会监测脉搏,服洋地黄类药物前必须数搏,如脉搏<60 次/分钟或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不得服药,并立即赴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