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2. 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
4. 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5. 能够解释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原子结构基本组成
2.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
【教学难点】
1.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2. 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作业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对元素周期表进行简要介绍
2.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包括周期性规律和族别规律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元素周期表运用方法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并能解释元素的性质与元
素周期表的关系。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步骤合理,避免使学生产生误解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化学高中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化合价变化和化学键的成裂过程。

2. 掌握化学键成裂的四种主要方式。

3. 了解化学键成裂的原理和条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化学键成裂的四种主要方式。

2. 化学键成裂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入一个化学反应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解化学键的成裂(15分钟)
1. 讲解化学键成裂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介绍化学键成裂的四种方式:离子键成裂、共价键成裂、金属键成裂和氢键成裂。

3. 分析化学键成裂的原理和条件。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老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化学键成裂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发现,引导他们思考化学键成裂的机制和应用。

五、总结提高(10分钟)
1. 综合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键成裂的关键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的评价。

2. 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顾县中学刘云一、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

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系:<图1一1>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一座桥梁:<图1一2>而化学这门学科正是要在微观粒子的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所以学习化学的人都必须在头脑中建构起这样一座桥梁。

同时摩尔计算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量实验则是高中化学重要的二个定量实验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意义重大。

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老教材的比较新大纲旧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 [2] [3] [4] [5] [6] 下一页第一节碳族元素[1]第二节硅及其重要化合物[2]第三节硅酸盐工业简述[1]第一节碳族元素一。

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掌握碳族元素的特点和一些重要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

教学重点碳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名称:碳 C 硅Si 锗Ge 锡Sn 铅Pb位于易失电子和易得电子的主族元素中间,容易生成共价化合物。

最外层电子层电子数4个,据此可以推测化合价最高正价+4,有时也显正二价。

最高正价氧化物为RO2,水化物分子式为H2RO3或R(OH)2,气态氧化物分子式为RH4,其稳定性随原子的增加而减小,第四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氧、卤素的弱,锗的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锡、铅为金属。

在本族中,C、Si 、Ge、Sn以+4价为主,Pb以+2为主,除H2CO3和H2SiO3显酸性外,Ge、Sn、Pb的二价和四价氢氧化物都显二性。

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甲烷的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3、甲烷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个C---H键强度相同。

4、甲烷的性质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5、甲烷很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6、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7、甲烷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某些原子基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继续反应: 反应式:例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CH3ClB CH2Cl2C CCl4D H Cl例将装有甲烷与氯气混合气的一支试管倒扣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的通式:④密度增大。

烷烃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9、烷烃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取代反应例:一定量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共重49.6 g,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CO2的质量为( )A.12.5 g B.13.2 gC.19.7 g D.24.4 g例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硅烷的分子通式为Si n 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甲烷D.甲硅烷能发生取代反应10、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3(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3(2课时)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1)通过对金属钠、镁、铝、铁的学习,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推进新课板书: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

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通性:还原性,可表示为M-ne-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思考:初中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说明其含义。

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1.钠的化合物(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例题剖析](例1)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时,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 B.硫酸氢钠 C.氢氧化钡 D.过氧化钠生:烧碱和小苏打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OH+NaHCO 3====Na 2CO 3+H 2O,硫酸氢钠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SO 4+NaHCO 3====Na 2SO 4+CO 2↑+H 2O ;氢氧化钡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OH)2+NaHCO 3====BaCO 3↓+NaOH+H 2O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 2O 2+4NaHCO 3====4Na 2CO 3+2H 2O+O 2↑。

2023最新-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

2023最新-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情感目标:篇一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式物质的量篇二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教案1.1铁及其氧化物 ........................................................................................................... - 1 -1.2铁及其化合物 ........................................................................................................... - 3 -2.1合金 ........................................................................................................................... - 5 -2.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7 -1.1铁及其氧化物【教学目标】1.认识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及铁的冶炼历史。

2.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铁与氧化剂反应的产物;认识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难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经过技术改革,现代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

[教师活动]请学生写出上述反应。

2.新课讲授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板书]1.铁及铁的氧化物[复习巩固]请学生阅读教材,掌握铁元素及其存在并填空。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钠与水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本次课学习的钠与水的反应是这一章节的重、难点之一。

二、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词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本次课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甲烷的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3、甲烷分子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个C---H键强度相同。

4、甲烷的性质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5、甲烷很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6、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7、甲烷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的某些原子基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继续反应: 反应式:例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CH3ClB CH2Cl2C CCl4D H Cl例将装有甲烷与氯气混合气的一支试管倒扣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的通式:④密度增大。

烷烃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9、烷烃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烷烃完全燃烧的通式:烷烃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

取代反应例:一定量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共重49.6 g,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CO2的质量为( )A.12.5 g B.13.2 gC.19.7 g D.24.4 g例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硅烷的分子通式为Si n 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C.甲硅烷的密度小于甲烷D.甲硅烷能发生取代反应10、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例如C 5H 12有3种同分异构体例①O 2和O 3②35Cl 和37Cl ③CH 3CH 3和CH 3CH 2CH 2CH 3④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CH 3)CH 3⑤CH 2=CH 2和CH 2=CH -CH 3⑥CH 3CH(CH 3)CH 2CH 3和C(CH 3)4 金刚石和C 60 H 2、D 2和T 2 U 235和U 23811、烯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分子通式:乙烯分子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120°,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12、乙烯的性质:物理性质: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氧化反应①燃烧: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方程式: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与氢气、溴化氢、溴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例:1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的乙烯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无论乙烯与Br2的加成,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B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C .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水的质量相同D .利用燃烧的方法可以鉴别乙烯和甲烷3将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15 g 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 g ,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2H4的体积比为( )A.1∶2 B.2∶1C.3∶2 D.2∶313、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例:如何分离苯与水的混合物?14、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15、苯的化学性质点燃:单质溴:硝酸:氢气:例: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2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红色D.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色16、乙醇,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溶于水。

分子式17、乙醇的化学性质:燃烧:氧化金属钠:18、乙酸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酸味,能溶于水、乙醇、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19、化学性质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

金属钠氢氧化钠20、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时:先加入乙醇,再慢慢加入浓H2SO4,振荡,冷却后再加入乙酸2、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其目的是:防止液体发生倒吸。

3、加热前,大试管中要放入几块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暴沸。

4、实验中,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其目的是:防止乙醇和乙酸挥发,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便于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吸水剂。

加入浓硫酸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并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①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②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③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使溶液分层,便于得到酯。

酯的分离:对于生成的酯,通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

例:当乙酸分子的O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O都是16O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18C.20 D.22例: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 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 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冰醋酸;(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糖类分类:糖类的水解:蔗糖麦芽糖淀粉葡萄糖的反应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油脂的水解:练习题: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2、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3C B.正丁烷和丙烷C.金刚石和石墨D.葡萄糖和果糖3、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

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若题目中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

A.CH3Cl HClB.CCl4 HClC.CH3Cl CH2Cl2D.CH3Cl CH2Cl2 CHCl3 CCl4 HCl(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水柱变化是________。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4)若水中含有Na2SiO3,则在U形管左端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端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有机产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