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工业图解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26张PPT)

规划建成
公用基础设施的集聚 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
1 工业地域的分类
(1)发育程度较高 (大范围)的工业地域
特点:面积广,协作企 业多,生产规模大
钢铁工业城 : 鞍山 包 石油城 :大庆 克拉 汽车城:长春
头 马鞍山 芝加哥(美国) 玛依 阿伯丁(英)
十堰 底特律
2.工业集聚形式和优势
(1)专业化的工业集聚
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区的集聚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A为.工大业型聚企集业可提以加强企 业供间原的料信、息燃交料流、和技术 协半料作成以。及品B加辅.降助工低其材中间产品 运产输品费的用企和业能围源消耗。 C绕.进大而型降企低业生形产成本, 提成高专生业产化效的率工和利润,取 得业规集模聚效益。
焦煤
焦化厂
铁
钢
材
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分厂与总厂的关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共用当地的基础设施
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便于生产
工业联系
节省运费
工业的集聚
(二)工业的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 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 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 集聚。
D 4.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优点:可以共用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 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 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详细图表-高中地理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也就是常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区。
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
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中心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等。
(津京唐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山东的烟台等又合称为环渤海工业带)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
珠海、东莞。
(泛珠三角还包括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厚政策,大量电子电器加工组装企业发展起来,由于交通上的便利,特别是据港澳台较近,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企业发展特别迅速,但是该地区的工业综合实力不是很强。
沪宁杭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苏南与浙北依托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区,市场潜力很大。
由于综合实力较强,该地区的发展将使四地区中最快的。
京津唐工业基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北京的众多高校,这是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而且矿产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
但是环境问题,特别是沙尘暴和缺水问题一直制约着发展。
而人民收入普遍较低,则更是大的阻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京津唐地理区位优越。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扼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九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思维导图

发展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手段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区 位因素
环境因素
区位因素 的变化
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
原料、水源、土地 市场、交通、动力、劳动力 科技、基础设施、传统经验、政策、个人偏好
盛行风风向——大气污染 过境河流流向——水污染 与居民区、农田距离——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意识的增强——污染企业的迁移 政策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侨民返乡——促进侨乡的工业发展 工业替代原料增多——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经不再 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布局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 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工业对劳动力的素质和 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工业对信息依赖 程度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
第九单元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课标要求 •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
形成条件
影响
1、知识地图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
区位 因素
发展 变化
工业 区位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工业 联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按形成分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自然 地理 环境
工业地域 工业集聚
分类
工业区 利 弊
按发育程度分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新工业区
两种类型 特点 区位条件
传统工业区
分布 区位条件 特点
存在的问题
衰落的原因
整治措施
工业集聚
利 影响
弊
始于分散的工业
高中地理优秀课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环境因素
(1)考虑工业环境需求 (2)考虑污染程度 (3)考虑污染类型
4.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对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为减轻工业区对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下列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①将工业区全部迁往河流北岸
②将工业区中的化工厂、化肥厂全部关停
③在工业区和城区之间修建绿化带
④采用化学手段、除尘装置对工厂、化肥厂排放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劳动力
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 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 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 和分布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 交通运输
防需求 2.文化、个人偏好、乡土情结 例:华侨华人回国、回乡建厂
课本深究P66-67
案例:上海某石油化工厂选址 活动:顺德家具 1.顺德家具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2.产业集聚的优势 3.形成分工明确专业镇的优点
答案
1.顺德家具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政策支持;临近广州、港澳(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一)经济效益P64-65
1.运输成本
(1)原料导向型: 原料易腐烂、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 布局在原料产地附近。例: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 (2)市场导向型: 产品易腐烂需要保持新鲜状态、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很高的
工业。 布局在市场附近。例:啤酒、肉类加工 (3)需要大量运进原料的工业,需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主学习P63
1.什么是工业生产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3.2 工业区位-中图版

答案: ①(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 广阔)沙特阿拉伯濒临海洋,产品 运输方便;②磷酸盐矿品位高, 储量大,易开采;③油气资源丰 富,能源成本低;④资金力量雄 厚。
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 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 件。(8分)
训练2.(2016•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现的问题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篇】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基础篇
第8讲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轻工业 积累资金 提高技术 (初期)
重工业 加强基础工业 提高科技水平
(中期)
高科技工业 (后期)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1 (2016 年全国Ⅲ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
提 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 1/3;我国纺织行业 升 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 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 3 倍。我国一
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
PPT课件 高中 区域地理 中国的工业

基 石油、 天然气 我国油、气开采集中地区 础 工业 我国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及分布状况 工 业 我国电力工业形式
电力 工业 我国大型的火电厂、水电厂
我国电力工业注重对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地 热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 钢铁 地位: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工业 分布:煤铁资源分布地区和钢铁消费区
二、基础工业分布
1、定义:
习惯上,我们把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 装备的工业部门,称为基础工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 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
煤炭 工业
煤炭工业地位: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中国能源 消费构成与世界比较)
煤炭工业的分布:与煤炭资源的分布相一致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 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 “龙头”的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 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产品更新换代快。
3.分布特点: 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 点。 4.高新技术地区发展差异: 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了 以电子和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 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 型产业 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 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 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煤和石油产区 沿海/北方风力大的地区
水电站 火电站 风力发电站
高中地理课件-3.2.4 世界主要工业区

图例
新兴工业区
0 100km
思考:萨索落的主要工
业部门是什么?
支柱性企业: 设备制造
服务性企业: 专业咨询公司、金融 企业、专业仓储运输 公司、商业营销企业
骨干企业 瓷砖生产
辅助性企业: 生产模具、釉料、包 装材料等
服务性机构: 专业研究中心、工业 联合会、培训机构
萨索落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改善交通 4.发展第三产业 5.优化环境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煤、铁资源丰富
繁荣 (资源)
能耗大.污染严重
衰落 (科技)
整治
重振 (科技)
(2)离铁矿区较近
鹿特丹港运进铁矿 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
(3)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4)广阔的市场: 德国、西欧
(5)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繁荣阶段
(19世纪中叶)
传统工业区
(以鲁尔区为例)
优越的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区较近 (3)充足的水源
3、发展模式
都灵 热那亚
乌迪内
米兰
蒙特别鲁那
皮亚琴察
帕尔马 萨索落
卡尔皮 摩德纳 博洛尼亚
卡拉拉
马萨
普拉托
阿雷佐
普拉托:毛纺织 皮亚察琴:自动化设备 帕尔马:食品 蒙特别鲁那:滑雪靴 卡尔皮和摩德纳:针织品 卡尔皮:木工机械 萨索落:瓷砖 卡拉拉和马萨:大理石产品 阿雷佐:珠宝 博洛尼亚:包装机械 乌迪内:座椅
高中地理 工业 图解

二、工业区位因素1、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
•0.位置:•1、原料•2、能源•3、水源•4、土地•社会经济因素
•5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6、交通•7、市场(国内、国际)•8、政策•9、工业基础
•10、农业基础(为工业提供加工原料)•11、技术•12、个人偏好•13、工业惯性•
14、环境因素
?原料、地处、接近、丰富
?能源、地处、接近、丰富,廉价的水能?水源、接近、充足广阔、地价低廉价丰富或高素质人才?交通便利,价格(水运价格低)接近、广阔?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纬度、海陆、相对、交通、资源位置二、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变化
•1)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3强4弱的变化•案例1、世界工业布局的变化
•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临空型
•案例2:钢铁工业布局变化
•临煤---临铁—临市场
•(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
•宝山钢铁厂区位因素:交通—市场—原料
•2)区位优势弱化---产业转移•
原因、微笑曲线、规律、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能源的分布、分类
重工业 轻工业
新兴工业
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 加工工业
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类型
3强四弱
变化
区位 工业
区位 因素
选择
经济效益:五种导向型工业
环境效益:污染工业布局
社会效益: 产业
综合效益:
世界
影响
转移
集
工业
工 地域
工业化 对环境 聚
业
的影响
城市化
地 分 中国工
域
业基地、
散
工业地 带、经
济区
? 一、工业的分类
? 1 、重工业 :生产各种 生产资料 的工业部门。
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 ? 轻工业 :生产各种 生活资料 的工业部门。
食品工
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 ? 新兴工业 :计算机工业等 ? 2 、 采掘工业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 一般包括采矿业、
伐木业等
? 原料工业 :对采掘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各种原材料的工业部门。
包括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化学工业、建材工业、森林工业等
加工工业 :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工业, 又称制造工业。
机械工业等
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 加工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
? 自然区位因素:
? 0. 位置 : 纬度、海陆、相对、交通、资源位置
? 1 、原料?原料、地处、接近、丰富
? 2 、能源?能源、地处、接近、丰富,廉价的水能
? 3 、水源?水源、接近、充足
? 4 、土地广阔、地价低
? 社会经济因素
? 5 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廉价丰富或高素质人才
? 6 、交通?交通便利,价格(水运价格低)
? 7 、市场(国内、国际)接近、广阔
? 8 、政策?政策支持
? 9 、工业基础
? 10 、农业基础(为工业提供加工原料)
? 11 、技术?技术支持
? 12 、个人偏好
? 13 、工业惯性
? 14 、环境因素
二、区位因素
? 2 、区位因素变化
? 1 )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 3 强 4 弱的变化
? 案例 1 、世界工业布局的变化
?煤铁复合体型--- 临海型--- 临空型
? 案例 2 :钢铁工业布局变化
?临煤 --- 临铁—临市场
?(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
?宝山钢铁厂区位因素:交通
—市场—原料? 2 )区位优势弱化--- 产业转移
? 原因、微笑曲线、规律、影响
产业转移规律
就产业类型来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
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韩、
美国日本台、
港、
50 60-
年-70
代年
代
传统工业区
典型工业
德国鲁尔区
区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
形成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工基础煤、铁资源丰
业工业纺织、煤炭、钢铁、机
特
部门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点
规模大型中国
中国中西部、
东部
沿海越南、泰国等
80 90
年年
代代
新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
美国“硅谷”
部地区
瓷砖、自动化设备、微电子工业食
品等
20世纪 50 年代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
以来
高技术、
轻工业为主
高速度、
高
研发费
用;市场
以中小企业为主
广
生产集聚
过程: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问题输量大、污染严重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