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限额设计指标
住宅含钢量限额及影响因素

8.架空层的含钢量需计入,并应计入相应的结构面积
二、各房企限额对标 以佛山区域100m塔楼为例对比
房企 旭辉 融创 碧桂园 龙光
塔楼 45.5~49.5
47 46~50 44~49
• 请记住下列数据,便于沟通时可以快速估算 ① 覆土每增加0.1米,钢筋用量增加约2kg/m2 ② 结构转换层一般含钢量350~700 kg/m2,混凝土用量0.9~2.0m3/m2,转换 层以上标准层约增加3kg/m2 ③ 上部结构层高每增减0.1米,钢筋用量增减约1kg/m2 ④ 如项目采用铝模,上部结构钢筋用量增加3kg/m2, ⑤ 如项目采用装配式,上部结构钢筋用量增加5kg/m2
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但要考虑当地审图要求。
三、结构成本控制关键点 风荷载取值及经验数据
7.风荷载的取值
在与审图沟通的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按《荷规》8.2.1的条文说明进行沟通,不能只局限于现 状,而要着眼于以后的规划
三、结构成本控制关键点 承台的审核要点
8.独立承台的配筋,如果承台宽度满足要求,需尽量按下列构造配筋,采用该方法配筋可节省10%的 钢筋,相当可观,因此需核对设计院的承台大样是否有下面做法的表达
地下室 140-160
170 135~150 120~133
地下室(人防) 160-190 190 145~160 142~155
二、各房企限额对标 以中山区域100m塔楼为例对比
房企 旭辉 融创 碧桂园 龙光
塔楼 46~49
48 46~50 44~49
地下室 140-160
170 135~150 120~133
关于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的规定

关于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的规定一、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的意义结构含钢量及砼含量限额设计指标作为有效控制项目该方面成本的目标参考数据,具有指导意义。
二、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的依据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2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6 各地区各类项目的经验数据三、结构含钢量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及使用说明3.1结构含钢量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详见下表:3.4应用细则说明3.4.1本限额设计指标的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的相应结构钢材用量或混凝土除以计算范围内的结构面积。
1) 结构钢材及混凝土用量包含剪力墙、柱、梁、楼板、空调板、窗台板、阳台栏板、砌体拉结筋等构件的所有钢筋用量和混凝土用量;不含纯建筑的混凝土装饰构件、预埋件、混凝土墙梁与砌体间加挂的钢丝网、一楼为防潮而设置的架空预制板所含的钢筋。
2)结构面积等于建筑面积与建筑赠送的但仍为结构楼板或屋面板遮盖部分的面积之和。
(例如层高小于2.2m部分,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只计算一半,在计算结构面积时全数计入。
阳台面积的计算规则与建筑保持一致)。
3.4.2本限额设计指标所依据的钢筋级别为:16mm及以上直径的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板中主要受力钢筋宜采用冷轧带肋或冷轧扭高强钢筋;其余钢筋采用普通HRB335级和HPB235级钢筋。
实际设计过程中,也应首先考虑主要钢筋采用性价比更好的HRB400级、冷轧带肋钢筋或冷轧扭高强钢筋。
当高强钢筋由于当地市场的价格原因或某些结构部位的抗裂控制指标等技术原因不具备性价比的优势时,则不宜采用。
海创上海设计管理部叶枫2008.1.14。
限额设计指标

户内门面 积比 防火门面 积比
m2/m2 m2/m2
钢筋含量 kg/m2
1.2 0.01 0.02
40
砼含量 m3/m2
0.3
模板含量 m2/m2
3
砌体含量 m3/m2
0.12
限额审批控制要点
设计任务 书中应列 入各主项 指标限量
定性规定
备注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外墙基面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 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天棚饰面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 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结构含钢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面 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含钢量计算中的钢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混凝土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面 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模板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砌体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楼地面饰面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 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内墙饰面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 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外墙基面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 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天棚饰面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 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屋面面积含量,“建筑面积”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建筑 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的相关规定计算
万科限额设计的8大指标(学习)

(2)有保温隔热要求,但不适宜使用断桥隔热铝型材的, 可以选用塑钢型材代替,但是中档住宅及以下档次产品, 不得选用彩色覆膜工艺等高档型材。 (3)北方地区及其他区域的普通住宅建议使用塑钢窗。
5.外立面用材 影响成本的主要要素包括外立面材料选择、施工工
艺、外墙地面面积比等。外墙的成本需从外墙的材料选择 和外墙地面面积比两个方面控制,以地上建筑面积单方成 本作为限额控制上限。
3.钢筋、混凝土限量设计标准 由于钢筋及混凝土指标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将两个
指标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下各项指标均以“建筑面积” 为基数,即采用 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计算的建筑面积。
(1)地下室指标:根据其特征,在指标下达时分为 三项指标:扩大地下室、人防地下室及塔楼地下室,裙楼 地下室可以参考扩大地下室,因为其上部建筑对其影响较 小。
二、设计限额指标的下达
1.限额指引的适用阶段
在符合上述限额范围内的,自项目立项开始即适用本 限额设计指标控制成本。在拿地阶段,项目初步定位确定时, 成本预设及估算即采用本限额指标测算成本,用于拿地测算 及第一阶段成本目标控制。在拿地后根据第一阶段成本目标 测算的成本,用以指导后续各阶段的设计。
2.限额指标的下达
a.工程单价调整系数:一线城市系数为 1,二线城市系数为 0.9,其他城市系数为 0.8,山地景观视情况可按展开面积作 适当调整。 b.刚性住房、两限房及廉住房项目的景观费用不适合本限额 指标范围内。 c.景观费用、空中花园景观费用、别墅类产品中的庭院内景 观费用适合本限额范围内。 d.类控制指标不含庭院面积。毛坯交楼的庭院面积内按 100 元/平米控制,设计建成交付的计入到精装工程费。 e.景观的界定为消防通道、园路、广场、景墙、有硬铺的水 景面积、泳池铺装面积等。
结构成本限额指标(1)

结构成本限额设计指标编制目的:标准化,提高成本意识和加强成本控制。
使用者:华南区各地区公司生效时间:2008年9月23日为了有效的进行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和成本控制,针对华南区地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设计院业务特点等情况,制定以下结构钢筋、混凝土含量的限额设计指标。
一、结构成本限额设计指标表建筑类型结构部位钢筋指标(Kg/m2)混凝土指标(m3/m2)其他33层高层住宅(不高于100m)上部结构 50~66 0.36~0.48 24层高层住宅(不高于80m)上部结构 47~61 0.35~0.46 18层高层住宅(不高于60m)上部结构 45~57 0.34~0.43 12层高层住宅上部结构 43~55 0.32~0.42 7层多层住宅上部结构 40~52 0.26~0.38 别墅、Townhouse上部结构 44~63 0.30~0.45 人防地下室(6级人防)地下室 160~180 1.1~1.3 非人防地下室地下室 130~150 0.8~1.0二、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05中海地产华南区各公司项目经验数据其他地产公司、设计院项目参考数据三、细则说明1.本指标适用于中海地产华南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公司住宅项目。
2.本指标各项数据的计算规则如下:a)钢筋指标为计算范围内的相应结构钢材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混凝土指标为计算范围内的相应结构混凝土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
b)钢筋包括剪力墙、柱、梁、楼板、空调板、凸窗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及构造钢筋;不包括混凝土装饰构件、预埋件、砌体部分的构造柱等处的钢筋,不包括墙上加挂的钢丝网、防水层构造钢筋,不包括施工损耗的钢筋。
钢筋、混凝土含量

钢筋、混凝土含量参考标准二、说明:1、地下车库:考虑设人防和不设人防两种情况。
2、地上结构:标准层层高 4.6/5.2m,同时以项目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作为钢筋、混凝土含量划定的基本条件。
3、地上钢筋含量(kg/m2):指地上结构钢筋总量与地上建筑面积之比。
钢筋总量指梁、板、墙、柱、楼梯等结构构件的钢筋总量(kg);不包含构造柱、过梁、圈梁、砌体中的拉接钢筋及砌体中预制构件之钢筋,也不包含施工损耗及措施钢筋,也不含马凳撑。
4、地上混凝土含量(m3/m2):指地上结构混凝土总量与地上建筑面积之比。
混凝土总量指地上单体梁、板、墙、柱、楼梯等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总量(m3);不包含构造柱、过梁、圈梁及砌体中预制构件混凝土。
5、地下钢筋含量(kg/m2):指地下室结构钢筋总量与地下室建筑面积之比。
钢筋总量指梁、板、墙、柱、楼梯等结构构件的钢筋总量(kg),含天然基础和承台(不含桩基);不包含构造柱、过梁、圈梁、砌体中的拉接钢筋及砌体中预制构件之钢筋,也不包含施工损耗及措施钢筋,也不含马凳撑。
6、地下混凝土含量(m3/m2):指地下结构混凝土总量与地下室建筑面积之比。
混凝土总量指梁、板、墙、柱、楼梯等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总量(m3),含天然基础和承台(不含桩基);不包含构造柱、过梁、圈梁及砌体中预制构件混凝土。
7、裙房计算面积:塔楼和裙房平面范围内±0.000(不含地下室顶板)至裙房顶(含)的面积。
8、地下室面积:结构顶板覆盖的建筑面积,包含不计建筑面积的结构夹层。
9、覆土厚度在1.2m情况下考虑。
10、本指标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7度区地震加速度为0.1g,7度区地震加速度如为0.15g,用钢量考虑在上表基础上增加2kg/m2。
8度区地震加速度为0.2g,8度区地震加速度如为0.3g,上表包含型钢用量。
11、本指标考虑人防等级为核6级。
12、本指标考虑场地土类别为II类,III类考虑在上表基础上增加2kg/m2,IV类考虑在上表基础上增加4kg/m2。
住宅结构钢筋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标准

住宅结构钢筋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标准一、住宅结构钢筋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标准概述住宅结构钢筋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标准是指在住宅结构工程中,针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所制定的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住宅结构的安全、稳定和耐久。
住宅结构钢筋及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标准通常由国家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并颁布,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住宅建筑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筋负责承受结构的拉力和抗弯强度,而混凝土则负责承受结构的压力和抗压强度。
合理设计和使用钢筋及混凝土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二、住宅结构钢筋设计标准在住宅建筑结构中,钢筋的设计标准是指钢筋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方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住宅结构中常用的钢筋有HRB335和HRB400两种。
其具体的使用标准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和力学计算得出。
钢筋的使用量和布置也是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楼板、柱、梁等构件中,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都需要按照规范来设计和施工。
这些设计标准不仅包括钢筋的截面积、间距等基本要求,还包括钢筋的有效长度、连接方式等细节方面的规定。
住宅结构钢筋设计标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住宅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住宅结构混凝土设计标准混凝土是住宅结构中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之一,其配合比和强度等参数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住宅结构混凝土设计标准主要从配合比、强度等方面做出规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相应的实验验证。
配合比不仅涉及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的配比,还包括掺和料的选用等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是设计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在住宅结构中,一般采用C25、C30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不同构件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也是设计标准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浇筑工艺和养护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规定。
结构限额设计管控办法

结构限额设计管控办法
1、所有项目均应实行结构限额设计,限额指标详见附件1(以下简称《限额指标表》;
2、本限额指标用于指导项目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标及签订设计合同,并作为设计结果审核的标准之一.
3、项目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标及签订设计合同前,应根据《限额指标表》和项目的实际情况上报限额指标,经审批后作为发标文件的一部分,
4、本限额指标为集团对外发布的指标,内控指标可上浮不超过5%.
5、《限额指标表》中未列的业态类型,由项目公司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上报审批后执行.
附件1:
钢筋/砼含量限额设计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1、以上限额指标一览表指标按无转换考虑,若有转换,则转换构件的钢筋和混凝土量不
计入;
2、若后续通过各方专业之间的配合降低了建筑层高时,则以上限额指标不作调整。
3、地上部分指标计量说明:
(a)分子-钢筋混凝土用量:楼板、楼梯、空调板、梁、墙、柱、女儿墙等结构施工图所体现的结构构件的钢筋混凝土用量(不含搭接);不含二次结构中的
拉结筋、构造柱、过梁、屋顶构架、圈梁等构件的钢筋混凝土用量及措施
筋、施工损耗。
(b)分母-指标计量面积:建筑面积+(设备层、结构夹层)楼板面积
(c)地上指标是以备注中的平均层高为基准,若层高每再增减0.1m,含钢量增减
1.0kg/㎡,混凝土增减0.005 m3/㎡。
4、地下部分指标计量说明:
(a)分子-钢筋混凝土用量:基础底板(含承台)、梁、墙、柱、地库顶板、坡道及竖井等结构构件的钢筋混凝土用量(不含搭接);不含二次结构中的拉
结筋、构造柱、过梁、圈梁等构件的钢筋混凝土用量及措施筋、施工损耗,
不含基础垫层、地基处理及桩基础的钢筋混凝土用量(不包括上部建筑物在
±0.000以下且在地下室范围以外的部分)。
(b)分母-地库部分计量面积取地库平面范围内的面积;楼座投影下方部位计量面积取标准层楼座平面范围内面积。
(c)地下指标是以平均层高4.8米为基准,若层高每再增减0.1m,非人防含钢量增减1.0kg/㎡,混凝土增减0.005 m3/㎡;人防含钢量增减2.0kg/㎡,混
凝土增减0.005 m3/㎡。
(d)顶板覆土若每再增减0.1米,含钢量增减2kg/㎡,混凝土增减0.01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