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集合名词的再分类丁加勇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_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现代汉语_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现代汉语_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征,这就是词的——。

答案:兼类2.郭沫若是——名词。

答案:专有名词3.名词的特殊小类不包括——。

答案:状态词4.架次是——量词。

答案:复合量词5.形容词和动词最主要的区别是——。

答案:动词可以带宾语,形容词大多不能带宾语。

6.金黄是——词。

答案:状态形容词7.手机让他给弄坏了。

这里的“给”是——词。

答案:助词8.趋向动词包括单纯趋向动词和——。

答案:复合趋向动词9.找出下面误用虚词的句子。

答案:伊朗开始对于新宪法进行公民投票。

10.他是会回来的。

这里的“是”是动词。

答案:错误11.方位词不可以独立使用。

答案:错误12.人家都急死了,你还开玩笑。

这里的“人家”泛指第三人称。

答案:错误13.语气词都读轻声。

答案:正确14.啊,小草发芽了。

这里的“啊”是语气词。

答案:错误15.啊,我的祖国。

这里的“啊”是叹词。

答案:正确16.除了下雪天,他每天都跑步。

这里的“除了”是连词。

答案:错误17.能愿动词也叫——,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

答案:助动词18.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答案:正确19.一个介词往往有多种语法意义,表示不同的意思。

答案:正确20.“不但……而且……”表示语义上的转折。

答案:错误21.我和他谈了半天,他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这里的“和”是连词。

答案:错误22.他是卖菜的。

这里的“的”是语气词。

答案:错误23.我是你的好朋友。

这里的“是”是动词。

答案:正确24.下列句子中误用结构助词的句子是——。

答案:他说的太快了,我听不清楚。

25.下面句子中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是——。

答案:他跑得再快也没你快。

26.以下哪个不是拟声词。

答案:红通通27.找出下列“啊”不是叹词的句子。

答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8.我是看错你了。

这里的“是”是助词。

答案:错误29.语法是语言的——,同时也是生成言语表达的依据。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集合名词个体化现象考察及动因阐释

集合名词个体化现象考察及动因阐释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6), 856-862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9.76114Investig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Collective Noun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MotivationsShujing Zhang1, Tiefan Li21College of Art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2College of Art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Received: Oct. 28th, 2019; accepted: Nov. 18th, 2019; published: Nov. 27th, 2019Abstract“Vehicles”, “par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etc. are collective nouns that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uns and quantifiers. The collective noun indi-vidualization refers to the use of individual quantifiers to modify the collective nouns, to count theindividuals of the collective nouns or to highlight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emphasizes the collective noun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ollective nouns in Chinese are not modified by indi-vidual quantifiers, but in linguistic facts we find that there are use cases in which collective nounsare modified by individual quantifiers. That is, partial collection nouns can be individualized bymodification of individual quantifiers. Starting from the linguistic fac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collective nou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magery, metonymy, sound step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s, rather than simply negating the language phe-nomenon.KeywordsCollective Nouns, Individualization, Imagery, Metonymy, Sound Steps, Politeness Principle集合名词个体化现象考察及动因阐释张淑静1,李铁范2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黄山学院文学院,安徽黄山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7日张淑静,李铁范摘要“车辆”、“父母”、“师生”等是根据名词与量词的关系划分出来的表示集合概念的集合名词。

汉语N1+(的)+N2定中结构语义关系的界定对英语所有格有无的启示

汉语N1+(的)+N2定中结构语义关系的界定对英语所有格有无的启示

汉语N1+(的)+N2定中结构语义关系的界定对英语所有格有无的启示作者:商叙明刘华东来源:《学理论·下》2009年第07期摘要: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领属类和属性类。

这两种语义关系的确定对英语中所有格的使用有很大的启示:汉语领属类名定结构和属性类名定结构跟英语名词所有格的结构和名词定语结构存在着某种对应。

关键词:属性类定语;领属类定语;名词定语结构;所有格定语结构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03-02现代汉语的“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与英语的名词定语或名词所有格定语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汉语中属性定义语对应的是英语的名词定语,而汉语领属定语对应的是英语中的名词所有格定语。

可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之间有不对应的地方这也给中国学生学英语带来一定的难度。

下面我们从汉语N1+(的)+N2定中结构语义关系分析入手,进而探讨汉语名词定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对英语定中结构所有格使用的影响。

1.领属定语与属性定语的区别及其确定标准1.1领属定语与属性定语的区别“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的名1作用有二:确定指称(specifying a reference)和描述概念(characterizing a concept)。

确定指称的名1,是领属定语,其功能就是确定指称的对象,因而它主要作用于中心语概念的外延,一般不会影响中心语概念的内涵;描述概念的名1是属性定语,其功能是增加概念的内涵,但一般都会缩小中心语的外延。

如“李明的书包”中“李明”的功能主要是确定指称的对象因而它主要是作用于“书包”这一概念的外延,不会对“书包”的内涵有太大的影响,即不会改变“书包”的性质;而“红色书包”中“红色”的功能主要是描述概念的内涵,凸显书包的颜色特征。

“领属”和“属性”在语义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领属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限制关系,具有客观性;而属性关系是一种描写,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写,因此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相对的主观性。

宁大汉语言复习资料通论:词汇 (1)

宁大汉语言复习资料通论:词汇 (1)

通论:语法之词类第一节古代汉语基本词类一、名词1、分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山名、水名等一般名词:普通名词(马、牛、羊等)、集合名词(师、旅、乡、党等)、抽象名词(道、德、礼、志、智、仁等)2.语法功能一般多作句法结构中的主语、宾语、定语和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状语、判断句谓语。

(1)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④今君有区区之薛(2)判断句的谓语①兵者,凶器。

《史记·酷吏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3)作状语①表时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史记。

项羽本纪》旦日飨士卒,为击沛公军。

(同上)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

养生主》②表处所或方位君王宜郊迎。

《史记。

陆贾列传》东败于齐…南辱于楚。

《孟子》③表示比喻天下之士云合归汉。

《汉书》嫂蛇行匍伏。

④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学士皆师尊之《汉书》⑤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工具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臣请剑斩之。

《汉书》(4)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动词、意动动词①活用作一般动词。

以其子妻之。

《论语》(嫁)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使眼色)沛公引军过而西②活用作使动动词使动用法1、什么是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翻译时应该补出。

使动用法是马建忠最早发现这种现象的。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者复生。

肉骨:使白骨成为(生)肉。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力挽已经泛滥的狂涛。

)韩愈《进学解》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如:汗牛充栋:形容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梁;粉身碎骨:使身躯成为粉末,使骨碎裂。

汉语词义的类聚与分析

汉语词义的类聚与分析

义素分析法在训诂学中的应用
①饯,送(主训词)去(义值差)也。 ②缺,器(义值差)破(主训词)也。 ③磬,器(义值差)中空(主训词)也。 ④京,人所为(义值差1)绝高(义值差2)丘(主 训词)也。 ⑤婴,颈(义值差)饰(主训词)也。 ⑥簪,首(义值差)筓(主训词)也。(筓,簪 也。) ⑦观,谛(义值差)视(主训词)也。 ⑧顾,还(义值差)视(主训词)也。 ⑨瞻,临(义值差)视(主训词)也。
⑤《逸周书.谥法》:“平易不疵曰 简。” ⑥《尔雅.释诂》:“简,大也。”郝懿 行《尔雅义疏》:“简者,疏节阔目 之意,故亦为大。”
意义关系的有序性是通过分类来体
现的
意义分类体现经过综合过滤的语言
意义的关系类别
放置类动词



动作(与行为相对) 施与客体(与自我处置相对) 以放置对象和空间为条件 以是否对客体强制为区分 对客体说,可以有使动、被动

《核舟记》:“盖简核桃修狭者为 之。”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礼记· 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 有余。” 《促织》:“成视之,庞然修传。”

①《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 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注: “简,大也。” ②《论语.雍也》:“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 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皇疏:“简谓疏大无细行也。” ③《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孙星 衍:“简者大也。孔子在陈,思欲归去,故曰: 吾党之小子狂简者,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 文章,不知所以制裁,我当归而裁之耳。遂归。” ④《尚书.皋陶谟》:“简而廉”。孔疏:“简者, 宽大率略之名。”

中文集合名词

中文集合名词

中文集合名词摘要:一、中文集合名词的概念与特点1.集合名词的定义2.中文集合名词的分类3.中文集合名词的特点二、中文集合名词的构成方式1.名词的组合2.量词的使用3.名词与量词的搭配三、中文集合名词的语法功能1.作主语2.作宾语3.作定语四、中文集合名词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1.歧义问题2.翻译问题3.解决策略正文:中文集合名词是指表示一组人或物的名词,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名词组合而成,如“一家人”、“一群人”等。

它们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和独特的语法功能,为我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便利。

中文集合名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首先,从构成方式上看,中文集合名词主要分为名词的组合和量词的使用两种。

名词的组合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名词直接组合在一起,如“学生宿舍”、“家庭主妇”等。

量词的使用则是为了更准确地表示集合中成员的数量,如“一群人”、“一篮子苹果”等。

中文集合名词具有以下特点:1.表达灵活:中文集合名词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概念,如“一家人”和“家庭”都可以表示一个家庭,但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2.形式丰富:中文集合名词可以由单个汉字、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等构成,形式多样。

3.歧义性:由于中文集合名词的组合方式多样,有时会出现歧义,如“一碗面”既可以表示一碗面条,也可以表示一碗装满面的碗。

在语法功能方面,中文集合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作主语时,如“一家人去旅行”;作宾语时,如“我喜欢一群人”;作定语时,如“一位老师傅”。

在实际运用中,中文集合名词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歧义和翻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根据语境和常识进行判断,避免歧义。

2.在翻译时,尽量选择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如使用“a group of”等来表示中文的集合名词。

总之,中文集合名词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和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语法》课程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课程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课程讲义(泰国函授班;丁崇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第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简述、离合词与量词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简述一、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形态不发达1.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是ABAB,如商量商量、照顾照顾;双音节形容词的生重叠方式一般是AABB,如干干净净、舒舒服服;也有例外,如雪白雪白、通红通红。

2.“们”可以表示复数,但不具普遍性。

如:他们是工人。

他们虽是复数,但却不能说成“他们是工人们”。

3.汉语的动词不随人称、性、数的变化而变化。

如“是”——“我是学生。

你是学生?你们是学生。

我们是学生!她们是学生”。

无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还是单数或复数,或是男性、女性,对动词“是”都有没有影响。

4.汉语的动词、代词等不随句中的位置变化而发生自身变化。

如“研究”——“研究汉语、注重研究、研究的方向、研究正在进行”等,无论“研究”在句中做主语、谓语、宾语,还是修饰限制词——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二)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1.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

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不很好——很不好”。

2.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

如“看书——看的书,我把他摔倒了——我被他摔倒了”。

(三)量词众多。

如“一头牛、两袋大米、去过一次、睡了两天”等等。

(四)补语庞杂。

如“气〈哭〉了”、“写得〈很漂亮〉”、“听〈到〉这个消息”等。

二、现代汉语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一)语素: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写出来是一个汉字,如民、桌、学、就等。

也有少数是多音节的,如:玻璃、葡萄、巧克力等。

(二)词:词是汉语里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大多数词是单音节、双音节的,如大、听、才、医生、应该、永远等。

也有少数是三音节以上的,如图书馆、现代化、科学工作者、暨南大学等。

从数量上看,双音节词最多。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如:1.小王在吗?——在。

2.谁来了?——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4 No.1 2013年1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13论汉语集合名词的再分类丁加勇1罗够华2(1.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一般认为汉语中集合名词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本文的事实表明,一部分集合名词可以受个体量词修饰,甚至其中的“可分集合名词”也可以用“一+个体量词”来计数,据此可以对汉语集合名词进行再分类:能个体化的集合名词与不能个体化的集合名词,这也反映了汉语集合名词的一个语法特点。

集合名词的这个特点,在汉语本体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处理。

关键词:集合名词;个体量词;集合名词的分类;能个体化的集合名词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1-0155-03一部分集合名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的语言事实一般认为汉语中的集合名词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只能受不定量词和集合量词修饰,如赵元任[1]P235、朱德熙[2]P41-42、胡明扬[3]P102-103、周一民[4]P3等。

赵先生举的例子如“桌椅、 父母、桌椅板凳、车辆”,朱先生举的例子如“父母、子女、师生、衣物”和“枪支、人口、车辆、船只”,两位先生均认为这些集合名词都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

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语言中这些集合名词能够受个体量词修饰:(1)现在,刘庄村共建成医药、机械、食品、淀粉等18个企业,拥有100多部车辆,700多台动力机械车队。

(《人民日报》2000.02.17)(2)今年3月他们在横岭村排查走访时,有人举报村民徐立坤私藏枪支,民警们抓住这一线索查出其私藏的3支枪支,避免了一起威胁首都安全的涉枪事件。

(《人民日报》1999.06.14,3版)(3)电视还播出3艘被扣船只的镜头,可以看出这3艘船只均为小型巡逻艇,船上配有全球定位装置、步枪、手枪、相机和两伊边境地区地图。

(《人民日报》2004.06.24)(4)他是哪两位父母教育出来的良家子弟?叫什么名字?何种名称的卧车?车牌号码?匆忙中,我都未及留心,只问过他姓范,住在机场路。

(《人民日报》1995.10.23)(5)警方接到报告后赶赴现场调查,在郑的办公室发现收稿日期:2012-11-30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YY079);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40018);2010年度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0YX01)。

作者简介:丁加勇(1968-),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罗够华(1969-),女,湖南隆回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了他分别写给现代峨山公司社长金润奎和自己夫人以及三名子女的遗书。

(《人民日报》2003.08.05)(6)20多名师生以“京剧进入高校”和“高校开辟京剧课的体会”为主题,提交论文并做专题发言。

(《人民日报》2004.09.03)(7)台外,有许多人在卖纪念品,还有不少卖啤酒和快餐的小摊儿,讲究一点的附设了几张桌椅。

(《人民日报》1999.07.11)(8)首批200顶救灾帐篷和8000件衣物已紧急从成都启运送往灾区。

目前,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人民日报》2003.07.15)其中“100多部车辆、3支枪支、3艘船只”属于名量式集合名词受个体量词修饰,“两位父母、三名子女、20多名师生、几张桌椅”属于并列式集合名词受个体量词修饰,“8000件衣物”属于表示总称的集合名词受个体量词修饰。

我们检索了《人民日报》和北大语料库,发现能够受个体量词修饰的集合名词,通常有:(一)个体量词构成的名量式集合名词,如:房间、灯盏、书架①、纸张、花朵、车辆、船只、牲口、案件、信件、事项、事件、马匹、枪支②(二)并列式集合名词,如师生、子女、父母、夫妇、夫妻、姐妹、兄妹、男女、桌椅、人马、车马。

相当于集合名词的并列式短语也可以受个体量词修饰,如(五六个)锅①部分由个体量词构成的名量式合成名词,如“房间、灯盏、书架”已经是个体名词了,比如“三个房间、两盏灯盏、一个书架”,这说明部分名量式合成名词已经发展为个体名词了。

②名量式集合名词受个体量词修饰的频率有高有低,在北大语料库中,“船只”受个体量词“只”“艘”修饰的有98例,“车辆”受个体量词“辆”“部”“台”修饰的有67例,而“马匹”受个体量词“匹”修饰的只有3例。

如:他细思了一番,便决定给了她们几匹缴来的马匹,让她们回家。

(北大语料库)155碗瓢盆、(几张)桌椅板凳、(1228名)教职员工。

(三)表示总称的集合概念名词,如(两件)衣物、(40本)丛书、(1万多个)词汇、(9万件)服装、(3名)群众、(40艘)船舶、(10多)棵树木、(700多万只)牲畜。

汉语集合名词受个体量词修饰反映了集合名词的一个特点:集合名词作为有许多个体的集合理解 [5]P266[6]P65,这就为个体量词能够修饰集合名词提供了条件。

个体量词的作用就是把其中含有个体的集合名词个体化,这也是量词个体化功能的一个表现。

当集合名词前面是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而不是个体量词时,集合名词就表示一个集合体,数量词是给集合体计数的。

当它们前面是个体量词时,就表示集合体中个体的数量,数量词是给集合体中的个体计数而不是给集合体计数;也就是说,个体量词已经把集合名词个体化了。

比如“两对父母”和“两位父母”的计数方式就不同。

“两对”是给集合体“父母”计数的,其中个体的数量是四位或四个;“两位”是给集合体“父母”中的个体计数的,指具有父母身份的两个个体,他们可能是属于同一家庭的两个个体,如例(4),也可能是属于不同家庭的两个个体,如:(9)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个小学生要为站在身旁的老人让座,他的爸爸却把儿子往座位上按。

孩子说:“老师讲了,要学习雷锋叔叔。

”其父却大声训斥:“一车人都不学雷锋,偏要你充英雄。

”此话引来全车乘客侧目而视。

还有一次在大街上,我见一位妈妈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桔子给女儿吃。

女儿剥开皮后,将皮攥在手里。

妈妈让她把皮丢掉,女儿说:“老师告诉我们,果皮要丢到垃圾箱里,这儿没有。

”妈妈一把抢过果皮往地上一扔,对女儿说:“街上不丢果皮,还要清洁工干啥?”我为这两位父母的行为感到悲哀。

(《人民日报》1997.04.28)二汉语集合名词的再分类俞士汶等[7]P56把汉语集合名词分为两类:“可分集合名词”和“不可分集合名词”。

“可分集合名词”描写成群成组的事物,但此类事物又可以个体化,可以用除“一”以外的个体量词计数,如“师生、兄妹”;“不可分集合名词”描写成群成组的事物,但该事物不可以个体化,即不能与个体量词搭配,如“军火、船舶”。

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明确承认汉语集合名词可以个体化、可以用除“一”以外的个体量词计数的论著。

结合集合名词的意义和汉语集合名词的事实,这种分类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是符合实际的,值得重视。

按照这种分类,“可分集合名词”是不能用“一”加个体量词来计数,因为集合名词包含有许多个体,只能是复数,不能是单数。

那么汉语集合名词能否用“一+个体量词”来记数呢?我们在实际语言中发现了一些能够用“一”加个体量词来计数的集合名词,它们大多属于“可分集合名词”。

这些名词也包括名量式集合名词、并列式集合名词和集合概念名词。

如:(10)深圳海关的同志介绍,使用通道自动核放系统后,海关将需要审核的各种单证、数据和过境车辆的资料经过整合,进入一个整体联动的通道业务处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验核1部车辆仅需4-5秒。

(《人民日报》2003.04.04)(11)9月2日下午3时,台风“杜鹃”正逼近珠江口,珠海海上110报警中心突然接到求救电话:远处海域有一艘船只遇险,船上有6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10.01)(12)当花蕾充分地成熟,一[朵]又美又香的[花朵]就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北大语料库)(13)2001年2月27日已满18岁的孩子,获得派生公民资格必须满足下列4个条件:一位父母在小孩18岁前入籍;小孩在18岁前拿绿卡;小孩没有结婚;并且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另一位父母已是美国公民;入籍的是婚外生小孩的母亲;另一位父母死亡,入籍的这位父母已离婚或分居并拥有小孩的合法监护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6.29)(14)《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八条: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人民日报》1998.11.06,3版)(15)我们是来自广西的打工妹,在一家电镀厂打工。

工厂在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的情况下,用三氯乙烯清洗小五金,我们干的太辛苦了!……已经有一个姐妹因三氯乙烯中毒而死亡,还有很多人伤残……(《人民日报》2002.04.24)(16)上面放着的是打满了补丁的书包,虽然是几个孩子共用一张桌椅,可是丝毫不显得脏乱。

(《人民日报》2004.05.30)(17)在赠送仪式上,正在出席北京市第三次少代会的全体代表倡议全国少先队员伸出热情的双手,拿出一本书,献出一件文具,捐出一件衣物,积极参加“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活动。

(《人民日报》1996.10.14,5版)(18)近两年,沈阳市民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词汇———“听证”。

市里要在哪建立交桥、安什么样的路灯,公交车月票改IC卡、水价上调等等,政府每做出一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决策,都要开听证会,先听一听老百姓的意见。

(《人民日报》2003.12.07)(19)女装产品中,其前胸部位的面料覆有一层无纺粘合衬或有纺粘合衬,使前胸部位的面料具有相应的平挺度和回弹性,穿着不易变形、走样,起到一件服装的“骨架”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7.24)(20)他们拿出当时的照片,一边是正在施工的大船坞,一边则是烂泥,就在烂泥上,一艘船舶正在建造。

(《人民日报》2004.02.02)(21)要是在十多年前,这些古树的命运只能是:要么被移植,要么被砍伐。

因为不可想象,人们为了保护一棵树木,会愿意既增加建设投资,又增加交通危险。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7.28上述例句中的集合名词确实能够用“一”加个体量词来计数。

集合名词由于包含许多个体,所以一般不能用“一+个体量词”来记数。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集合名词本身的意义要求不能用个体量词特别是“一”来记数,表明它是复数的而不是单数的;另一方面,这些集合名词又能够与数量词发生组合关系,能用个体量词甚至可以用“一”来记数。

怎样处理这个矛盾?我们认为,语法研究更加注重156结构的组合关系,当集合名词与个体量词发生组合关系时,个体量词就把这类集合名词个体化了,包括用“一+个体量词”来记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