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基本概念1.1 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溶液的组成介绍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溶剂和溶质。
1.3 溶液的浓度解释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方法2.1 配制溶液的步骤介绍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包括称量、量取、溶解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避免溶液污染等。
2.2 常用配制方法介绍常用的配制方法,如直接溶解、稀释、转移等。
示范具体的配制操作,并解释其原理。
2.3 配制溶液的技巧介绍一些配制溶液的技巧,如使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气泡产生等。
强调这些技巧对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重要性。
第三章:溶液的分析方法介绍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进行酸碱分析。
3.2 溶液的沉淀分析介绍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沉淀试剂进行沉淀分析,并解释结果。
3.3 溶液的滴定分析介绍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示范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并解释结果。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综合练习4.1 练习配制溶液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
检查学生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
4.2 练习分析溶液给定一定酸碱性的溶液,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酸碱分析。
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分析。
4.3 综合练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配制和分析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溶液配制和分析任务。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5.1 实验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5.2 实验二:酸碱分析实验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对给定的溶液进行酸碱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3 实验三:滴定分析实验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对给定的溶液进行浓度分析。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四、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室,草稿纸,计算器,实验器材,实验原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Step 2:配制溶液的方法1. 重量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2. 浓度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3. 体积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Step 3:配制溶液的计算方法1. 重量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2)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3)根据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4)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5)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6)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2. 浓度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2)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3. 体积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2)根据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2. 学会使用常见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及特点2. 溶液的配制方法3. 溶液的分析方法4. 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配制操作,溶液的分析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概念、特点及配制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溶液的配制和分析过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配制方法。
3. 演示:展示溶液的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思考题:探讨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和思考深度。
十、教学拓展1. 溶液的浓度计算: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溶液的分离与提纯:学习溶液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六、溶液的浓度计算1. 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
2. 学习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方法。
3.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七、溶液的稀释1. 学习溶液的稀释原理。
2. 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稀释不同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篇一:溶液的配制教案《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案贺德志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102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基本技能,为生物组培室培养母液的配制奠定操作基础。
过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实验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环节的精度配制把握。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图片:这是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止咳剂?),我们使用到的这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展示图片:这是初中我们学过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流程。
这里以10%NaCl溶液100g的配制为例,复习一下其配制步骤。
(有3步,第一步是??)展示图片:要把这些瓶里的药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还是量取方便?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经把刻度在这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们用时只要量取几小格就可,挺方便)师: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们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积有关的浓度表示方式——物质的量浓度。
师:请同学们回忆写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们亲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想不想?二、新课【任务布置】现组织培养室急需100mL 1.0 mol/L的Na2CO3(相对质量:106)溶液。
【知识准备】PPT展示“配制程序图例”1.(师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n = cV = 1.0 mol/L × 0.1 L = 0.1 molm = nM = 0.1 mol × 106 g/mol = 10.6 g2. (提示问)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烧杯?量筒?容量瓶?)3. 如何尽可能转移溶质?(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4. 选用什么样的仪器来定容该溶液(烧杯?量筒?容量瓶?)5. 如何确保溶液的最终体积为100mL?(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溶液的配置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技能,也是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操作之一。
如何进行溶液的配置,是一项需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技能。
本文将针对溶液的配置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实验技能。
1. 引言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物质状态。
溶液的配置是指根据实验需求,准确地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并调整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过程。
溶液的配置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溶液的配置技巧和注意事项。
2. 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2.1 溶质与溶剂的选择在进行溶液的配置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溶剂则应根据溶质的性质选择。
常见的溶剂有水、醇类、醚类等,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2.2 溶液的浓度计算在配置溶液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或体积。
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 n/V,其中C为溶液的浓度,n为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2.3 溶质的溶解溶质的溶解是溶液配置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溶质溶解过程中,应注意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解热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
2.4 溶液的稀释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对溶液进行稀释。
溶液的稀释是指在已有溶液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的浓度降低。
稀释的计算公式为C1V1=C2V2,其中C1和V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3. 教学设计3.1 理论讲解首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溶液的配置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
包括溶质与溶剂的选择、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解热等知识点。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数据的引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实验操作演示在理论讲解后,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通过实验教师详细演示溶液的配置过程,包括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质的溶解、溶液的稀释等步骤。
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和计算
3. 能够独立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液的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
2. 引入配置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配置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介绍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液的配置方法,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分组进行溶液配置实验,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浓度要求,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2. 实验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提升
1. 总结溶液配置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配置方法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提升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报告
2.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如何配置溶液的教案范本,希最对你有所帮助。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和配制方法。
2.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溶液的配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室、玻璃仪器和药品。
2.黑板、彩笔和相关教学媒体。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溶液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猜测溶液的成分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1)定义简单介绍溶液的定义: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浓度计算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可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如计算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3)溶液的配制方法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和浓度法。
通过具体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配制一种指定浓度的溶液。
老师提供相关实验操作指导和示范,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操作。
4.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5.讨论与总结学生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相关实验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计算一些指定浓度的溶液,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溶液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溶液的配制教案引言: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种均匀的混合物。
溶液的配制是实验中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配制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配制教案,包括溶液的计算、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溶液的计算1. 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在配制溶液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
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或体积浓度来表示。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浓度计算方法。
2. 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质量计算可以使用质量浓度公式:质量浓度 = 质量 / 体积;摩尔数计算可以使用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 = 摩尔数 / 体积。
3. 确定溶质的溶解度在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时,需要考虑溶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表,确定所需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配制溶液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常见的实验器材包括容量瓶、量筒、移液管等;常见的试剂包括溶质和溶剂。
2. 称取溶质根据计算得到的溶质质量,使用天平称取适量的溶质。
注意在称取时要避免溶质的损失,可以使用称量纸或称量瓶进行操作。
3. 配制溶液将称取好的溶质加入容量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溶剂。
在配制溶液时,可以先加入一部分溶剂,摇匀后再加入剩余的溶剂,以保证溶质充分溶解。
4. 摇匀溶液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用手轻轻摇匀,使溶质充分溶解在溶剂中。
注意在摇匀时要避免溶液外溢,以免影响溶液的浓度。
5. 转移溶液将摇匀的溶液转移到需要使用的容器中,可以使用量筒或移液管进行转移。
在转移时要注意避免溶液的损失和污染。
三、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某些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在配制时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表选择合适的温度。
2. 溶剂选择在配制溶液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新课引入】展示《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广告引出一疋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分组实验】配制溶质质
量分数为6%
食的盐溶液
50g 生活中溶液种类很多,如:食盐
水、蔗糖水、茶、芬达等,是溶质
质量不定的溶液,但像:葡萄糖酸
锌、酒、医药制剂是溶质质量确定
的溶液。
那如何来配制这样溶质质
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呢?教师给出本
堂课的要求:配制溶
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溶液
50g并提问:思考若配制这样的溶
液第一步要做什么?学生:思考,
回答
在对比广告视频及图片中
的溶液与已学溶液的差别
中引入新课,不仅能引起
学生兴趣,还能引发悬
念,将学生很好的带入新
课。
提问来让学生自己思考
配制溶液需要做什么,让
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
再次回忆已学知识并
学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学生回忆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公 式,并请同学上黑板计算所需溶 质的
质量和溶液的质量:1、公
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 的质量=
算
出结果之后,下面就开始 那
进行这步操作时需要用到哪些仪 器呢? 学生回答仪器的使 用:、托盘天平的使用:2称 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可用 称量前应 ,先把 拨
到零刻度,再调节天平平衡,为 盘,了便于操作,先将砝码放 向游码移至预定示数,再用 如果药品干燥,盘添加药品:
一、实验步
骤 、 1
、2
会将其应用 学 生分析第二步所需仪 器,并回忆仪器的使用 规则,可以加深学生的 记忆,也能更好的为本 节将要进行的实验服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随堂练习】:
1、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所需
要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2
O
O
/rTTn pni n n w T i
m
2
2
3
3
C
B
A
ip m
e 和
)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②①④③⑤ A .①②③④⑤
D .④⑤①②③C .③④①②⑤的氯化钠溶液,下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3、
)列操作正确的是(
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A.将10g 90ml
B.量取
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 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贴上标签的氯化钠溶液时,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配制100g 10%4、的23.1g 氯化钠固体。
①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
g 需要
30g 的砝码,则天平上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的游码 位置应是下图的
(填字母)。
②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
仪器(填序号)
e .玻璃棒
f .药匙
g .蒸发皿
到d 和
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
a .烧杯、
b . 10mL 量筒、
c . 100mL 量筒、
d .滴管、
的氯化1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下图是小明配制5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3)图2,3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g 4)配制时需称氯化钠
(填“偏大”或“偏不溶性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小”);量取水最好选择10mL (填“ 50mL ”、
100mL “”)
【课堂小结】略【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