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2

第八章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2

资源化工程小结资源化工程CJ/T 280-2008 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J/T 102-200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CJJ/T 107-2005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CJJ 112-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 113-200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4-1987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CJJ 17-200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GB16899-200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资源化工程作业1、5、6、16、18、19、20、21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第八章最终处置填埋技术的发展趋势卫生填埋需要科学选址、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措施、需按技术规范填埋作业并进行封场和封场后的维护管理。

国外:生态填埋技术;对原有填埋场改造封场和重复利用技术;加速稳定化技术。

国内:土地高效利用;合理规划,发展规模化填埋技术;防渗系数安全化;部分实现资源化;全方位环保;运行管理现代化、市场化。

生态填埋技术;综合处理技术;对老填埋场的改造和封场技术。

资源化工程填埋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从长期来看,防渗衬里终会被破坏、渗滤液的收集和排泄系统会被腐蚀而失去作用;监测系统在渗滤液泄漏初期或地下水污染前期很难监测;人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对一个停止使用的垃圾场进行永久性的监管等。

因此,填埋场是一个“定时炸弹”,严重威胁到环境健康和安全。

因此,如何加速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稳定化,使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资源化工程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欢迎您资源化工程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工程建设概况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位于长沙市望城县桥驿镇,距离长沙市区35公里。

它是长沙市政府为科学有效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而建设的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后人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工程总占地2600亩,总库容4500万立方米,设计最终填埋标高270米,服务年限34年,是全国目前少有的几个大型填埋场之一。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污染及控制对策

化学物质型固体废物的主要污染途径 (Polluting mode of chemical solid wastes)
病原体型固体废物的主要污染途径 (Polluting mode of pathogenic solid wastes )
固 体 废 物 的 污 染 途 径
污染物 净化
大气污 染物

(4) 污染大气
主要通过漂逸扩散、焚烧处理进入大气

尾矿库(坝)的扬尘,甚至能形成局部沙尘暴; 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污泥和垃圾中的尘粒及臭气; 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被微生 物分解,能释放出有害气体; 固体废物焚烧引起的二恶英污染。
(5)
影响环境卫生 主要是感官污染并引起疾病传播 我国生活垃圾,粪便的清运能力不高,无害化处理 率低,很大一部分垃圾堆存在城市的一些死角,严重 影响环境卫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资源化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

大宗利用原则 多用途开发原则

高附加值产品原则
资源化一般处理技术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 处理方法(processing/treatment method) 预处理 分选 脱水 生物处理 焚烧处理 热解处理 化学处理 海洋处置 陆地处置 处置方法(disposal method)
3000 垃圾量 (104kg)
固体废物的分类


我国目前分为四类:工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 生活垃圾及放射性固废(须专门管理)。一般按来源分为: 工业废物(industrial solid wastes): 冶金、交通、化工、能源、矿业、轻工业及其它 城市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s):生活、商业、建筑、粪便 农业固体废弃物(agricultural solid wastes): 危险固体废物 农、林、牧、渔 放射性废物(radiological solid wastes): 放射性矿物、核工业、同位素加工、科研单位、医疗单位 按危害性分为有毒有害性和无毒无害性 有毒有害固废(hazardous wastes):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直接 毒害,即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的 废物如:医药废物、木材防腐化学品、废燃油、含Be(铍)、As、 Cd、Hg、Te、Tl、Pb及含氰、酚、醚、多氯苯、二恶英

固废

固废

5.最终覆盖系统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最终覆盖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 减少雨水和其他外来水渗入垃圾堆体,减少渗滤液产量; • 控制填埋场气体和恶臭从填埋场无组织排放和散发造成空 气污染; • 抑制病原菌及蚊蝇的繁殖和扩散; • 避免有害固体废物直接与人接触; • 防止地表径流被污染; • 防止水土流失; • 封场覆盖土上栽种植被,进行复垦或作其他用途。
三、 论述题:
1.简述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则。 1) 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 根据固体废物对人类所处环境危害程度的大小及危害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大致 分为六类: • ⑴ 对环境无有害影响的惰性固体废物 如未受污染的天然废矿石,建筑废物, 炼焦炉的炉渣等熔融状态的废矿体。 • ⑵ 对环境有轻度暂时影响的废物 如矿业故态废物、电厂粉煤灰、钢渣等。 • ⑶ 在一段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废物 主要为城市生活垃圾。 • ⑷ 在较长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废物 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如烟气脱硫 石膏废物。 • ⑸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废物 如危险废物,有毒废物等。 • ⑹ 在极长时间内对环境有极其严重影响的废物 如易爆物、高强度放射性废物 等。 • 按照废物类别,分别采取处理或处置措施,既可有效地对废物进行管理,又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所需开支的费用。 • 2) 限制接触、减少影响 • 对那些有环境污染影响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最终的安 全处置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使之与人类生物圈相隔离,以减少和避免废物中的毒 性物质进入人类生活环境的转移量。 • 3) 相对集中、消除污染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置,可以节约人、财、 物力,并有利于监督管理,同时可降低风险和危害。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一、名词解释:
• 1、固体废物的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 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目前采用 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等。 • 2、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 的场所或设施以保证有害物质现在和将来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 的危害。包括管理处置、回收处置、排放处置和永久性隔离处置。 • 3、远洋焚烧——利用焚烧船在远海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置的一种方 法。其法律定义系指以高温破坏为目的而在海洋焚烧设施上有意地焚烧 废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 • 4、土地耕作法——是指利用现有的耕作土地,将固体废物分散在其中, 通过生物降解、植物吸收及风化作用,使固体废物污染指数逐渐达到背 景程度的方法。 • 5、深井灌注——指把液状废物通过竖管注入很深的地下(>1000m), 并使其与上部地质层及含水层隔开的处置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宁平第八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PPT课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宁平第八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PPT课件

固Im体N终aog废e处物置的最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
Image KUST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 Image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调整层系统必须的基本层压实粘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阻止下渗水进入填埋废物中防止填埋气体逸出防渗层非系统的基本层可当下渗水量多渗透压力大时才考虑砂砾石土工网格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等疏排下渗水减小其对下部防渗层的水压力排水层系统的基本层细粒土等防止上部植物根系及挖洞动物对下层的破坏减小或避免排水层的阻塞维持稳定保护层系统必须的基本层可能需要地表排水设施可生长植物的土壤以及其他天然土壤生长植物并保证植物根系不破坏下伏保护层和排水层具抗侵蚀能力
埋 场
No

有机物质分解
物 Image

无机物、金属迁移转化


渗滤液
(脂肪酸、腐殖质、
胶粒、NH3-N等)
No
Image KUST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 Image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 Image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最终处置方法
No
Point of directional change,it is decided by Technologic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总的原则是先考虑减量化、资源化,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后考虑适当处理以加速物质循环,不论前面处理的如何完善,总要残留部分物质,因此,最终处置是不可少的。

1、减量化法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矿物资源利用率仅50~60%,能源利用率仅为30%,大约有40~50%没有发挥生产效益就变成废物,既污染环境,又浪费大量宝贵资源,其它行业也是如此。

因此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大有可为。

减量化一般有一下三种方法:1)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消耗少、包装材料省的新产品,并改革工艺强化管理,减少浪费,以减少产品的单位耗量。

2)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尽可能减少产品废弃的几率和更换次数。

3)开发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制品,使制成品循环使用以取代只能使用一次的制成品,如包装食品的容器和瓶类。

2、资源化法资源化法是通过各种方法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或制取物质和能源,将废物转化为资源,即转化为同一产业部门或其它产业部门新的生产要素,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方法。

其具体利用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工业原材料:如从尾矿和废金属渣中回收金属元素。

南京矿务局等单位利用含铝量高、含铁量低的煤矸石制作铝铵钒、三氧化二铝、聚合铝、二氧化硅等产品,从剩下余滤液中提取钼、镓、铀、钒、锗等稀有金属。

2)回收能源:我国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万吨热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腾炉燃料用于发电,全国已有2000多台沸腾炉,每年可节约大量优质煤。

鹤岗、本溪等地还用煤矸石制造煤气,回收能源。

此外,还有垃圾填埋、焚烧回收能源及有机废物分解回收燃料油、煤气及沼气等回收能源的方法。

3)作土壤改良剂和肥料:实践证明,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对酸性土、粘性土和弱盐碱地都有良好效果,可使粮食增产10-30%。

对水果、蔬菜也有增产效果。

德国研究了用铜矿渣粉作肥料进行盆栽和大田的铜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凡施用铜矿渣粉的都增产。

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行人民政府领导、政府各行政
主管部门按职权划分,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与部门分工负责管理的行 政管理体制。
1、各级人民政府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职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 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八章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
法律规定
第一节
一、概念
第八十八条
概述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 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 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 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以及相关的综合利
用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3)对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限期治理。
(4)在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时,人民政府可 以采取解除或者减轻危害的措施。
2、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政上 的职权范围与分工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 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 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物技术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物技术

01
高温阶段 堆肥温度上升到50℃以上时,即进 入堆肥过程的第二阶段一高温阶段。温 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 动,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对大多数 嗜热性微生物己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 亡或进入休眠状态,除一些孢子外,所 有的病原微生物都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其它种子也被破坏。
03
腐熟阶段 堆肥进入腐熟阶段,降温 后,需氧量大大减少,含水量 也降低,物料间隙率增大,氧 扩散能力强,此时只需自然通 风。
主发酵
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向堆积层或发酵装 置内的物料供给氧气。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是靠嗜温菌30-40℃为最适宜生长温度进行的,由于堆 温上升,最适宜温度为45-65℃的嗜热菌取代嗜温菌,堆温进入高温阶段。通常, 在严格控制通风量的情况下,将堆温升高至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作为主发酵阶段。 对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城市垃圾和家畜粪便好氧堆肥而言,其主发酵期约为4- 12天。
分批式发酵设备
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生化处理车间
厌氧发酵
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人畜粪便、植 物秸秆、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等)进行厌氧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使固体废弃 物无害化的过程。
厌氧堆肥的原理和废水厌氧消化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废水厌氧消化 是液体发酵,厌氧堆肥是固体发酵,其发酵过程如下所示: 有机物质+厌氧菌+二氧化碳+水→甲烷+氨+脂肪酸+乙醛+硫醇+硫化氢
4. 好氧堆肥的优点
好氧堆肥分解有机物快,产热量大,堆肥升温快而能保持高温时间长,可有效 杀死致病微生物和虫卵。
腐熟速率快,腐熟程度高, 除臭效果好, 异臭物质如氨、硫化氢和硫醇在好氧条件下转化为无臭味的氧化

举例说明固体废物无害化最终处置的方法

举例说明固体废物无害化最终处置的方法

举例说明固体废物无害化最终处置的方法概述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是现代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介绍几种常见的固体废物无害化最终处置的方法。

1.垃圾填埋垃圾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法。

它通过将废物填埋到专门设计的垃圾填埋场中,利用重力、压实和封闭等手段控制气味、减少污染物的扩散。

填埋过程中,垃圾逐渐分解,产生的气体可通过收集和利用来发电或供其他用途。

但是,垃圾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和产生温室气体等。

2.焚烧处理焚烧处理是将固体废物通过高温燃烧使其分解和降解的方法。

该方法可有效减少废物的体积和重量,并能通过能量回收利用产生的热能。

同时,焚烧处理也能有效灭活有害物质,减少二次污染。

但是,焚烧处理也需要控制废气的排放,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堆肥处理堆肥处理是将有机固体废物通过微生物降解和氧化使其转化为有机质的方法。

这种天然的分解过程可将废物转化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能够促进土壤的肥沃度和可持续性,同时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堆肥处理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以保证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4.磷化处理磷化处理是将固态废物通过高温和加压条件下与磷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磷化物。

磷化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有机废物和金属废物的处理。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稳定有害物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回收废物中的有用资源。

5.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是一种将废物转化为资源的方法。

通过对废物进行分类、分离和再加工处理,可将其中的有价值物质回收利用。

例如,废纸可以再生产纸张,废塑料可以再生产塑料制品,废金属可以再生产金属制品等。

回收利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

总结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而举例说明的几种方法,如垃圾填埋、焚烧处理、堆肥处理、磷化处理和回收利用等,都是常见且有效的处理方法。

然而,不同的废物种类和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严格控制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处置——深井灌注

深井灌注指把液态废物注入到地下与饮 用水和矿脉层隔开的不可渗透性的岩层 中。主要还是用来处置那些实践证明难 于破坏、难于转化、不能采用其它方法 处理或采用其它方法费用昂贵的废物。 深井灌注处置前,需使废物液化,形成 真溶液或乳浊液。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

利用现有的耕作土地,将固体废物分散在 其中,在耕作过程中由生物降解、植物吸 收及风化作用等使固体废物污染指数逐渐 达到背景程度的方法。
②选址原则:
环境保护原则:应确保其周边生态环境、 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等 的安全 经济原则: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 使用效率的目的。 法律及社会支持原则 工程学及安全生产原则

③选址基本要求

社会因素
立法/法规 公众/政治 文化/生态

环境因素
地表水/地下水 空气/噪声 土地处置
vp
q
e
e 为土壤的有效孔隙率,%。
具体计算实例见P257例8-2

例:某填埋场底部粘土厚度为1.0m,渗透 系数Ks=1×10-7cm/s。计算渗滤液穿透防渗 层所需的时间。设防渗层的有效孔隙率为 ηe=6%。
3.4防渗结构
单层衬里系统 单复合衬里系统 双层衬里系统 双复合衬里系统

工程因素
工程规模(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 场地的力学特性(避开以下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
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 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区,石灰岩溶 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 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冲积扇及 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它可 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施工特性 交通道路

最大限度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 集中处置原则最大限度与生物圈相隔离原则 集中处置原则
1.2分类:

概括来说可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 类。
海洋处置——海洋倾倒
选择距离和深度适宜的处置场,把废物直 接倒入海洋。它的根据是海洋是一个庞大 的废弃物接受体,对污染物质能有极大地 稀释能力。进行海洋倾倒时,首先要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选择处置场地,然后再根 据处置区的海洋学特性、海洋保护水质标 准、处置废弃物的种类及倾倒方式进行技 术可行性研究和经济分析,最后按照设计 的倾倒方案进行投弃。
陆地处置——土地填埋

它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埋处置发展起来的 一项最终处置技术。因其工艺简单、成本 较低、适于处置多种类型的废物,目前已 成为一种处置固体废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处置种类

土地填埋处置种类很多,采用的名称也不 尽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征可分为山间填埋、 平地填埋、废矿坑填埋;按填埋场的状态 可分为厌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 按法律可分为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
WP V 365 C D W 垃圾产率,kg(人 d) / P 城市人口 D - 填埋后废物的压实密度 kg / m 3 , C 覆土体积
填埋场规模:通常以填埋场的总面积为 准

如果填埋高度为H,则每年所需土地面积为: A=(1.05~1.20)Vt/H 1.05~1.20为修正系数,决定于两个因素,即填埋 场地面下的方形度与周边设施用地大小。 实际占地面积确定后,还要考虑场地周围土地的 使用,要注意保留适当的缓冲区。

3.5防渗系统的选择

根据环境要求、场址的地质、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衬里材料来源、填埋废物 性质及其与衬里兼容性、施工条件、经济 可行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3.6终场防渗系统
①功能: 削减渗滤液的产生量 控制填埋场气体从填埋场上部无序释放 避免废物的扩散 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提供一个可供景观美化和土地再用的表面
②预选场址方案比较 选址人员对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 方案进行比较,并对预选场址进行地形测 量、初步勘探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 选址报告,并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2.4填埋场库容和规模的确定


场地的面积和容量与城市的人口、垃圾产率、 填埋高度、垃圾与覆盖材料之比和填埋后的压 实密度有关。 每年填埋的固体废物体积:
人工合成膜
通常要满足以下要求: 与废物浸出液的相容性 渗透系数<10-12 cm/s 具有合适的强度和厚度(>0.5mm) 能够抗臭氧、紫外线以及土壤细菌的侵蚀 有适当的耐候性,能承受急剧的冷热变化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经得起填埋体的压力和 填埋机械与设备的压力 厚度均匀、无薄点、裂缝磨损、气泡和外来的颗 粒。 便于施工、维护,性能价格比合理
代入既得:
HL q Ks L

通常情况下,要求场内积水厚度H要足够低, 即: H L 1 L 因此,

q Ks


在进行填埋场防渗层设计时,除了需要知道下渗 水量,还需要了解渗滤液穿透防渗层的速度。水 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速度通常用孔隙平均速度(vp) 来表示,即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层或废物层的 直线长度,而不考虑孔隙形态造成的弯曲途径。 对于饱和土壤,孔隙平均速度可以用下式表示:
1.1固废最终处置原则

目的:使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 离,阻断处置场内废物与生态环境相联系 的通道,以保证其有害物质不对人类及环 境的现在和将来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
原则:

分类管理和处置原则



对环境无有害影响的惰性固废 对环境有轻微、暂时影响的固废 在一定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废 在较长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固废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固废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固废
第八章固体废物的最 终处置
本章重点
最终处置分类,各自定义 填埋场选址以及填埋容积规划 防渗系统(组成,材料,类型结构) 渗滤液系统(产生量估计,特征,收集, 处理) 填埋气系统(产生量预测,收集,利用)

1.概述
绝大多数著作认为 处理(treatment):指通过物理、化学或 生物的方法,将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 存、利用和处置形式的过程。 处置(disposal):最终处置
1. 2.
3.
4. 5. 6.
居民生活垃圾; 商业垃圾;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街道清扫垃圾; 公共场所垃圾;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填埋物严禁包含下列有毒有害物:
1. 有毒工业制品及其残物; 2. 有毒药物; 3. 有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物的物质; 4. 有腐蚀性或有放射性的物质; 5. 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6. 生物危险品和医疗垃圾; 7. 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
应考虑以下基本问题: 相关的环境法规 城市总体规划 场址周围环境 水文和气象条件 入场废物性质 工程地质条件 封场后景观恢复及土地利用规划
2.2选址依据、原则和要求
①选址依据 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选 址小组。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及环境规 划的要求,并满足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 控制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技术规范》(CJJ1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 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要求。
填埋场中水运移

水在填埋场中的运移可以看做在多孔介质中的运 移,其行为可以用达西定律描述。
dH q Ks dZ
q为通过多孔介质的水通量 Ks为饱和渗透系数 dh/dZ为水力梯度
当填埋场采用粘土(或改性粘土)作为防渗层时,设 填埋场内积水厚度为H,防渗层厚度为L,则:
dH H L dZ L
填埋场缺点:
需要大量的土地 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费极高 填埋场运输费用高 冬天或不良气候操作困难 每日需要覆土,覆土不当会产生污染 良质覆土材料不易取得

2.填埋场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填埋场总体规划 选址依据、原则和要求 选址步骤 填埋场库容和规模的确定

2.1填埋场总体规划
卫生填埋:指将一般废物(如城市生活垃 圾)填埋于不透水材质或低渗透性土壤内, 并设有渗滤液、填埋气体收集或处理设施 及地下水监测装置的填埋场处理方法。 安全填埋:指将危险废物填埋于抗压及双 层不透水材质所构筑并设有阻止污染物外 泄及地下水监测装置的填埋场处理方法。

1.3卫生填埋物应是下列城市生活垃 圾:

经济因素
运输费用 施工费用 运行费用 征地费用
2.3填埋场选址步骤:

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 在图纸上确定3个以上候选场址; 候选场址现场踏勘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 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 植被、水义、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 等对比分析确定预选场址;
海洋处置——远洋焚烧

利用焚烧船在远海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 置的一种方法。废物焚烧后产生的废气通 过净化装置与冷凝器,冷凝液排入海中, 气体排入大气,残渣倾入海洋。这种技术 适于处置易燃性废物,如含氯的有机废弃 物。
陆地处置

陆地处置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土地填埋、 土地耕作、深井灌注等。土地填埋是从传 统的堆放和填地处置发展起来的一项处置 技术,它是目前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 法。

双层衬里系统
结构:两层防渗衬里,上衬里之上为渗滤 液收集系统,下衬里之下为地下水收集系 统,中间为排水层,以控制并收集通过上 衬里渗漏下来的渗滤液或填埋气。 适用:可靠性优于单衬里系统,但在施工 和衬里的坚固性及防渗效果等方面不如单 复合衬里系统。余与单复合衬里系统同。

双复合衬里系统
结构:与双衬里类似,不同的是上下衬里 都采用单复合衬里。 适用:抗损害能力强,坚固性好,防渗可 靠性高,但造价高。一般用于废物危险性 大,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的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