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
核酸的分离纯化

DNA乙醇沉淀举例
5M NaCl 8L 100% 乙醇 400L
200L DNA 溶液
-20℃冰箱过夜 离心去上清,70%乙醇洗涤沉淀, 离心去上清,风干沉淀。
H2O或TE缓冲液溶解
(四)核酸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测定
1 紫外分光光度法
前提
核酸样品要较纯,无显著蛋白质、酚、琼 脂糖及其他核酸污染。测定浓度应大于 0.25 μg/ml 。
优点:
需体积小,速度快,适于浓度低、体积大
的DNA样品沉淀。一般不需低温长时间放置。 缺点: 易使盐类、蔗糖与DNA共沉淀.异丙醇难 以挥发除去。所以,最后用70%乙醇漂洗数
次。
3 核酸沉淀的温度和时间
一般强调,核酸沉淀在低温长时间下进行。 低温长时间沉淀,易导致盐与DNA共沉淀, 影响以后的实验。 一般使用0℃冰水,10-15min, DNA样品足 可达到实验要求。
氯仿:加速有机相与水相分层,去除核酸溶液中残余 的酚,因为残余的酚会影响后续的酶反应。 异戊醇:降低表面张力,减少气泡产生,使离心后的 水相、变性蛋白相及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酚:氯仿:异戊醇=25:24:1) 具体操作:第一次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之后用氯 仿异戊醇再洗2-3遍,以除去残余的酚。 用量:与DNA粗提液同倍体积,即1:1。
5. 观察、拍照
6. 分析、回收特定片段 (注意使用不同的UV 波长, 254nm; 365nm)
DNA电泳定量示意图
(五)核酸的保存
1 对DNA ① DNA样品溶于pH8.0的TE,4℃或 -20℃保存; ② 长期保存样品中可加入1滴氯仿。
2
对RNA
① RNA样品溶于0.3 mol/L NaAc (pH5.2)或双蒸灭菌水中,-70 ℃保存; ② 长期保存可以沉淀形式贮于乙醇中; ③ 在RNA溶液中,加1滴0.2 mol/L VRC(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冻贮于 -70℃,可保存数年。
核酸分离纯化的原则

磁珠法核酸纯化技术采用了纳米级磁珠微珠,这种磁珠微珠的表面标记了一种官能团,能同核酸发生吸附反应。
硅磁(Magnet ic Silic a Partic le)就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一层硅材料,来吸附核酸,其纯化原理类型于玻璃奶的纯化方式。
离心磁珠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了一层可发生离心交换的材料(如DEAE,COO H)等,从而达到吸附核酸目的。
不同性质的磁珠微珠所对应的纯化原理是不一致。
使用磁珠法来纯化核酸的最大优点就是自动化。
磁珠在磁场条件下可以发生聚集或分散,从而可彻底摆脱离心等所需的手工操作流程。
Omega拥有全面的磁珠法核酸分离试剂盒,基于这种技术的试剂盒,名称前都有’Mag-Bind’。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原则核酸在细胞中总是与各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
核酸的分离主要是指将核酸与蛋白质、多糖、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分开。
在分离核酸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排除其他分子污染。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步骤大多数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方法一般都包括了细胞裂解、酶处理、核酸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核酸纯化等几个主要步骤。
每一步骤又可由多种不同的方法单独或联合实现。
1. 细胞裂解:核酸必须从细胞或其他生物物质中释放出来。
细胞裂解可通过机械作用、化学作用、酶作用等方法实现。
(1) 机械作用:包括低渗裂解、超声裂解、微波裂解、冻融裂解和颗粒破碎等物理裂解方法。
这些方法用机械力使细胞破碎,但机械力也可引起核酸链的断裂,因而不适用于高分子量长链核酸的分离。
有报道超声裂解法提取的核酸片段长度从< 500bp ~> 20kb 之间,而颗粒匀浆法提取的核酸一般< 10kb。
(2) 化学作用:在一定的p H 环境和变性条件下,细胞破裂,蛋白质变性沉淀,核酸被释放到水相。
上述变性条件可通过加热、加入表面活性剂(SDS、Triton X-100 、Tween 20 、NP-40 、CTAB、sar-cosyl 、Chelex-100 等) 或强离子剂(异硫氰酸胍、盐酸胍、肌酸胍) 而获得。
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核酸提取纯化方法
1. 电泳法:利用电泳技术将核酸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再用某种方法将它从电泳胶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化的核酸。
2. 离心分离法:利用离心力将核酸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再用某种方法将它从离心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化的核酸。
3. 水解法:利用酶将核酸水解成小分子片段,再用某种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化的核酸。
4. 硅胶柱法:将核酸溶液中的成分通过硅胶柱分离,从而获得纯化的核酸。
5. 氯仿沉淀法:将核酸溶液中的成分用氯仿沉淀,从而获得纯化的核酸。
核酸纯化方大全

核酸纯化方大全一:酚氯仿抽提—经典的纯化技术酚氯仿抽提可算得上是核酸分离纯化技术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是由冷泉港实验室中的研究人员首先提取的,并被大量的科研究工作者进行改良使用。
其原理是:在酚氯仿的共同作用下,蛋白质会被变性,形成不溶解的物质。
由于蛋白质的密度小于酚而大于水,所以离心后,会在酚相和水相于之间,形成蛋白质中间层,从而有效地将蛋白质和核酸分离开来。
由于DNA的抽提方式有很多,这个技术并没有被试剂公司接受。
但是另一方面,使用酸性酚氯仿抽提RNA的纯化方式却被广泛接受(因为有效的RNA纯化方式并不多),其纯化原理为:在酸性酚的条件下,DNA溶解于有机相,RNA溶解于水相,而蛋白质则在中间相;从而有效地将DNA,RNA和蛋白质一起分开。
该技术的创始人是Chomczynski。
RNA-Solv Reagent (Omega Bio Tek)就是这一技术的改良产品。
这一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经济,灵活。
二:盐析法—经济型核酸抽提技术该技术原理是在组织或细胞裂解液中,加入高浓度盐(NaCl或NH4Cl,KI,KAC)来沉淀去除蛋白质,从而得到高纯度的基因组DNA。
Omega公司在这一方面有着非常卓越的产品。
基于这一技术的产品,其名称都有’SQ’。
该系列的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和灵活,是目前提取基因组DNA最经济的试剂盒。
此外,Omega在首次研发了基于这一技术的DNA,RNA和蛋白质共提取的试剂盒,这一个目前最方面最快速的DNA,RNA和蛋白质共提取的试剂盒。
三:玻璃珠—第一个固液相核酸纯化技术在高离液盐(盐酸胍,异硫氰酸胍,NaI)条件下,玻璃珠会同核酸发生吸附反应,而在低盐条件下,核酸又可以被洗脱下来。
但是玻璃珠的残留以及干燥问题影响了这一技术的运用。
至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公司已经去除这个纯化技术。
早期的Omega也有许多基于这个技术的试剂盒,但是今天Omega公司只在凝胶回收中保留了这个试剂盒(Ultra-Sep Gel Extraction Kit)。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核酸的分离主要是指将核酸与蛋白质、多 糖、脂肪等生物大分子分开。 在分离核酸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 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二是尽量排除 其它分子的污染,保证核酸样品的纯度。
2018/7/20
2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过程一般都包括了材料 的选择、核酸的释放、核酸与其它生物大 分子的分离、核酸的纯化与鉴定、核酸的 浓缩、保存等几个主要步骤。 每一步骤又可由多种不同的方法单独或联 合实现。
34
2018/7/20
5. 质粒DNA的纯化
(1)聚乙二醇沉淀法 质粒DNA的粗制品首先用LiCl沉淀大分子 RNA,并用RNase消化小分子RNA;然 后在高盐条件下,用PEG选择性地沉淀大 的质粒DNA;沉淀的质粒DNA进一步用 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
2018/7/20
35
(2)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纯化质粒DNA的关键是其填充的树脂。 树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疏水的相互作用来 纯化质粒DNA样品;一类则通过离子交换与吸附 的相互作用进行纯化。 以硅基质作为填充材料的柱层析,其作用原理是 在多盐条件下,依靠DNA与硅基质的可逆性结合 来进行纯化。通过暴露的磷酸盐残基,DNA吸附 到硅基质上,以50%的乙醇溶液洗去RNA和糖 类等生物大分子,然后加入TE或水溶液使DNA 分子重新水合,并通过离心洗脱出来。
在酚或酚-氯仿中加入少许的异戊醇,是可以
减少实验中的气泡的产生,而且利于分相,保
持分相的稳定性。
2018/7/20
21
为什么苯酚要重蒸饱和后才能用于DNA的分离? 苯酚在空气中经常被氧化生成醌,它能够产生 自由基,如果直接用于DNA分离,会使磷酸二 酯键断裂,造成DNA降解。氧化苯酚需要经过 高温重蒸以除去氧化物,并用Tris-Hcl饱和酚, 并调节至中性。使用饱和酚可以减少酚吸收更 多的DNA,降低DNA的损失率。
核酸提取原理及方法

核酸提取原理及方法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步骤,它是从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核酸并净化的过程。
核酸提取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验结果,因此掌握核酸提取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核酸提取原理。
核酸提取的原理主要包括细胞破碎、核酸溶解和净化三个步骤。
首先,细胞膜和细胞壁需要被破坏,以释放细胞内的核酸。
其次,核酸需要被有效地溶解,使其能够被提取出来。
最后,通过净化步骤去除蛋白质、多糖和其他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核酸样品。
二、核酸提取方法。
1. 酚氯仿法。
酚氯仿法是最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酚和氯仿两种有机溶剂与水相不相溶的特性,将细胞裂解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分离出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核酸。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提取大量样品。
2. 硅胶柱法。
硅胶柱法利用硅胶膜对核酸的亲和力进行提取和分离。
通过将样品加入硅胶柱后,核酸能够与硅胶膜结合,而其他杂质则被洗脱掉。
这种方法提取的核酸纯度高,适用于对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
3. 磁珠法。
磁珠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提取新方法。
通过在磁珠表面修饰亲核酸的功能基团,使得核酸能够与磁珠结合。
利用磁场的作用,可以将核酸与磁珠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核酸的提取和纯化。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且适用于高通量提取。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核酸提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品的质量和保存对提取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提取前需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度;2.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以确保提取效果;3.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源性核酸的污染;4. 核酸提取后,应根据实验需求储存或立即进行下一步实验。
总结,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步骤,掌握核酸提取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的提取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提取的核酸样品质量和纯度。
核酸的分离纯化

(4)精胺
精胺不是有机溶剂,但可快速有效沉淀DNA。
原理是: 精胺与DNA结合后,使DNA在溶液中结构凝 缩而发生沉淀,并可使单核苷酸和蛋白质 杂质与DNA分开,达到纯化DNA的目的。
2.3.3 核酸沉淀的温度和时间
低温长时间沉淀,易导致盐与DNA共沉淀,
一般强调,核酸沉淀在低温长时间下进行。 影响以后的实验。一般使用0℃冰水,1015min, DNA样品足可达到实验要求。
贮存液浓度(mol/L)
1 3 (pH5.2) 3 (pH5.2) 10 5 8
终浓度(mol/L)
0.01 0.3 0.3 2.5 0.2 0.8
2.3.2 有机沉淀剂
(1)乙醇
优点: 对盐类沉淀少,沉淀中所含迹量乙醇易 挥发除去,不影响以后实验。 缺点: 需要量大,一般要求低温操作。
(2)异丙醇
Home
核酸(nucleic acid)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
1 核酸分离、纯化原则
1.1 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1.1.1 —级结构还决定其高级结构的形式以及 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的方式。
1.1.2 分离核酸原则:
1)温度不要过高; 2)控制pH值范围(pH值5-9); 3)保持一定离子强度; 4)减少物理因素对核酸的机械剪切力.
Home
2.4
核酸的浓度测定
2.4.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DNA和RNA的含量
前提:核酸样品要较纯,无显著蛋白质、酚、 琼脂糖及其他核酸污染。测定浓度应大于0.25 μg/ml 。 结论:在波长260nm紫外光下,1 OD值的吸光度 相当于双链DNA浓度为50μg/ml;单链DNA为37 μg/ml;RNA为40 ug/ml。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技术路线与原则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技术路线与原则核酸包括DNA 、RNA两类分子,在细胞内均与蛋白质结合成核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95%DNA 为双链线性分子,存在于细胞核中,5%为双链环状分子,存在于细胞器中;原核生物DNA 及质粒DNA 为双链或单链环状分子;RNA 为单链线性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NA 与RNA 性质的不同导致对其分离与纯化的条件也不相同。
一、核酸分离与纯化的原则(1)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生物的遗传信息全部贮存在核酸一级结构中,而且核酸的一级结构还决定其高级结构的形式及和其他大分子结合的方式。
所以,所提取的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着后续实验中对其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质量。
因此,在制备核酸的过程中,要做到:尽量简化操作程序,缩短提取过程;避免过酸、过碱等化学因素对核酸链中磷酸二酯键的破坏,在pH 值4~10条件下进行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缓,提取的样品小包装保存,以免诸多的物理因素对核酸的降解;避免细胞内及环境中核酶对核酸的生物性降解。
(2)排除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污染,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染应尽可能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别是提取DNA 分子时应除去RNA 分子,反之亦然。
(3)排除核酸样品中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
二、分离与纯化的技术路线(一)核酸的释放通常情况下DNA 及RNA 均位于细胞内,因此核酸分离与纯化的第一步就是制备单个细胞,再破碎细胞,从而释放核酸。
破碎细胞的方法包括机械法与非机械法两大类。
机械法又可分为液体剪切法与固体剪切法;非机械法可分为干燥法与溶胞法。
由于溶胞法采用适宜的化学试剂与酶,能有效地裂解细胞,方法温和,能保证较高的核酸获得率,并能较好地保持核酸的完整性,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核酸的分离与纯化利用核酸与其他物质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分离与纯化核酸。
这种差异包括细胞定位与组织分布上的差异,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操作过程中,既可以从复杂样品中抽提出核酸分子,也可以将样品中的非核酸成分(非核酸的生物大分子、非需要的核酸分子及在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溶液与试剂)逐步清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
从细胞中提取核酸后,仍混杂着蛋白质、多糖和各种大小分子核酸同类物。
除去这些“杂质”的过程,也就是核酸提纯过程。
在核酸的分离纯化时,为防止核酸大分子的变性降解,必须在0~4℃的低温条件下操作。
核酸酶的水解作用,是过去制备具有活性核酸大分子的严重障碍,现普遍采用加入去污剂或加入EDTA、8-羟基喹啉、柠檬酸钠以除去核酸酶的激活剂Mg2+,就可以抑制核酸酶的活性,保证在提纯过程中核酸大分子的完整。
关于核酸分离纯化阶段中除去多糖、蛋白质及不同类型核酸之间分离的一些方法,分别介绍如下:(1)肝糖元、淀粉及粘多糖,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核酸有许多相似之处,常在提取液中残存下来。
除去的方法常有:①取材前尽量减少组织中多糖的含量,如先使动物饥饿数天然后杀死,可使细胞内肝糖元大大减少。
②加入淀粉酶,将大分子多糖分解为小分子,在以后纯化步骤中逐渐被除去。
③在浓磷酸盐存在下,以2-甲氧基乙醇抽提核酸提取液,使多糖溶于下层水相,核酸在上面有机层中。
④以钙盐沉淀DNA,再以草酸钾处理,使之形成DNA钾盐回收,然后用离子交换法吸附DNA,使之与多糖分离。
(2)蛋白质的除去:由于核酸在细胞内以核蛋白体形式存在,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提取核酸,蛋白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体系中。
因此,除去蛋白质是核酸分离纯化不可避免的步骤。
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①加入去污剂如硫酸十二脂钠,从提取到分离纯化各阶段均可反复使用此法。
去污剂与氯仿法或苯酚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加理想。
②氯仿-戊醇或辛醇对提取液摇荡抽提,蛋白质在氯仿-水界面形成凝胶,离心后除去,核酸留在水溶液中。
此法在分离纯化中也常反复使用。
③苯酚水溶液抽提,在对氨基水杨酸等阴离子化合物存在下,DNA或RNA都可以进入水相,蛋白质则沉淀于酚层,然后取水相加入乙醇或2-乙氧基乙醇沉淀RNA 或DNA,残余的酚可用葡聚糖凝胶G-10或G-25除去。
(3)不同类型核酸的分离:两种类型核酸的制备过程中,DNA制品中混杂着少量RNA或RNA制品中混杂着少量DNA是经常发生的。
由于DNA和RNA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而且分子量都十分大,所以两类核酸的分离是核酸纯化工作中比较复杂和繁琐的一步。
从DNA中除去RNA的方法常有:①核糖核酸酸酶选
择地破坏RNA,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使用的核糖核酸酶中常含有极微量的脱氧核糖核酸酶,必须事先加热处理除去,然后将纯净的核糖核酸酶与样品溶液一起在37℃孵育数分钟,就可达到破坏RNA的目的。
②钙盐分步沉淀:在核酸溶液中加入1/10体积10%的氯化钙溶液,使DNA与RNA均成为钙盐后,再利用DNA钙盐在2/10体积乙醇中能形成沉淀析出,RNA钙盐不形成沉淀而彼此分离。
③活性炭吸附:将处理好的活性炭按1/15~1/20体积加入每毫升含有0.5~1mgDNA溶液中,0~4。
C下搅拌1h ,以31000×g离心1h,除去RNA后的DNA 回收率可达94%。
在RNA制品中除去DNA,苯酚水溶液抽提是较有效和常用的方法。
在没有阴离子化合物存在下,以等体积90%苯酚水溶液反复抽提RNA,可以除去绝大部分DNA。
此外,也可采用加入脱氧核糖核酸酶处理,破坏DNA,或参考上述DNA 与RNA分离方法将DNA除去。
(4)同类核酸的分离
①RNA混合物的分离:经过提取的初步纯化的RNA制品中含有各类RNA和某些已降解的RNA混杂物。
进一步纯化时,多应用柱层析、梯度离心及逆流分溶等方法。
例如tRNA与rRNA的分离用吸附于硅藻土表面的甲基化白蛋白柱吸附后,以不同梯度氯化钠溶液洗脱,或用蔗糖梯度(顶部5%浓度,底部20%浓度)离心法分开。
mRNA的代谢速度较快,在细菌中平均寿命为90min,在哺乳动物中约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常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NA-琼脂柱进行分离。
制备rRNA时,由于共沉作用,常混有mRNA,一般可用萘-1,5-二磺酸处理,使二者分开。
各种tRNA的提纯,通常采用逆流分溶法在磷酸缓冲液-甲酰胺-异丙醇系统下进行,分离效果较好。
②DNA混合物的分离:主要是变性或降解的DNA和天然的分离,常用磷酸钙、ECTEOLA-纤维素、DEAE-纤维素和甲基化白蛋白柱层析,逆流分溶,梯度离心等方法。
一个具有生物活性高度提纯的DNA制品应具有如下标准:不含有蛋白质及多糖;不含有可透析的小分子杂物;在pH7时紫外吸收最大值在257~261μm之间,E(P)在6600左右;不含有RNA;固体为纤维状,水溶液具有高的粘度并有流动双折射作用;具有电泳均一性及超离心中单分散性;具有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