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学号 1206

年级 2012级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描述D-ADL方法理解与研究

专业班级计算机(2)班

姓名

联系方式 15

任课教师周

2015年5月

中国南京

摘要

D-ADL是一种刻画软件的动态行为的描述方法,该方法是由我国学者李长云提出的。在D—ADL中,组件、连接件和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为抽象类型,系统行为被模型化为进程,构件和连接件的交互点则被模型化为通道,它将动态行为从计算行为中分离出来,其结果能够被预先推导。

关键词:动态软件体系结构;D-ADL

根据软件体系结构在运行时的演化方式,可以分为静态软件体系结构和动态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演化包括组件或连接件的创建或删除、组件的更新、调整负载平衡等几种情况。D-ADL便是一种为动态体系结构建模提供支持的方法。

D-ADL遵循Wright等给出的SA描述框架,并且D-ADL将高阶多型π演算作为行为语义基础,凭借高阶π演算描述动态系统的特征,D-ADL允许构件、连接件和配置产生变更,并使得对SA的自动化分析成为可能。D-ADL将类型与实例区分开来,构件类型是实现构件重用的手段。

构件具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接口部分、行为部分和属性部分。构件分有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两种。原子构件是指不具备内部结构的构件。为了进一步促进原子构件的重用,构件可以参数化,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来提高构件的灵活性。复合构件是由多个构件实例和连接件实例组装而成的,它在规约层次上表达了成员之间的组合。与原子构件类似,复合构件也可进行参数化,从而提高构件的可重用性。

连接件是一种特殊的构件,同样地,连接件也分为原子连接件和复合连接件两类。原子连接件语法规约类似于原子构件,仅仅是计算行为描述换成了路由行为。通过结构化组合,多个连接件和构件也能形成复合连接件。

在D-ADL中,动态行为规约是通过choreographer来处理的.动态行为本质上是对体系结构的动态重配置,涉及到如下的体系结构变动:

(1)动态创建新的构件实例和连接件实例以及新的端口和通道;

(2)动态删除构件实例和连接件实例以及端口和通道;

(3)体系结构元素之间连接的改变。

在π演算中定义了两种行为等价关系:强等价关系和弱等价关系。强等价关系既考虑系统的内部行为,又考虑系统的外部行为;而弱等价关系是一种不考虑系统的内部行为的行为等价理论,即如果系统A和B弱互模拟,则A和B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是等价的。它定义了如下规则:

1.设构件A和B的行为分别被形式化为进程Pa和Pb,则要使得A和B能够相互联机替换,必要的条件是Pa和Pb具备弱等价关系。D-ADL以高阶多型π演算作为行为语义基础,因此构件的行为规约能够从D-ADL描述出发转换为高阶π演算进程,进而利用规则1和高阶π演算弱等价判定理论及其工具推导出构件能否替。

2.设进程PA表示构件A的行为,进程PB表示构件B的行为,若构件A是对构件B的求精,则PA观察弱模拟PB。分支弱模拟意指对不可观察的活动序列进行抽象,在跟踪每一

个可观察的活动的同时保持进程的所有分支轨迹.连接件旨在建立构件间的交互,而交互的核心体现为路由行为,连接件求精应该保持路由行为的一致。

3.设进程PC表示连接件C的行为,进程PD表示连接件D的行为,若连接件C是对连接件D的求精,则PC分支弱模拟PD。

D—ADL的特点:

(1)D—ADL将动态行为从计算行为中分离出来,显式地、集中地表示,便于体系结构动态逻辑的理解、编写和修改;

(2)D.ADL中的动态行为可形式化为高阶兀演算进程,因此能够预先推导动态行为的结果;

(3)借助于高阶7c演算理论和工具,D—ADL可用于动态体系结构模型的形式化验证、求精和演化。

π-ADL与D-ADL的比较:

D—ADL借鉴了π-ADL的一些思想,也是一种基于高阶π演算的形式化语言,支持动态体系结构建模和验证。但与π-ADL相比有如下不同:

(1)D-ADL显性定义了体系结构的动态行为操作符“new”和“delete",π-ADL则借助π进程的输入输出动作间接实现动态行为.虽然D—ADL的动态行为操作符的语义解释也归于π进程的输入输出动作,但从语用学角度看,使用D-ADL更便于动态行为的描述和理解。(2)D-ADL将动态行为与计算行为相分离,使得动态体系结构的行为视图更加清晰,同时由于动态行为具备高阶π演算语义,能够预先推导动态行为的结果,因此可采取措施使这种分离不影响计算行为的正确性。

(3)π-ADL直接支持体系结构的演化,D-ADL本身仅实现了对体系结构动态行为(规约不变)的描述,但对体系结构的演化也有间接的支持。

D-ADL的发展:

D-ADL是基于高阶多型π演算的动态体系结构语言,它将π演算的行为模拟和等价理论用于系统的联机演化和SA模型求精的规则,实现动态行为和计算行为解耦,并将动态行为形式化为高阶π演算进程,能预先推导动态行为的结果,但在支持非预设的动态演化方面,D-ADL只是通过不同的求精方式来支持,不能明确地推导出软件的自适应行为。

D-ADL进一步的工作是结合其他形式化规约方法,完善D-ADL语言。基于高阶π演算理论,D-ADL适合描述动态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然而,体系结构尚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描述,如系统的属性和约束。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化机制,从不同视点描述体系结构,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D—ADL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虽然已经存在许多高阶冗演算工具,但

并不能够完全满足D—ADL的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研制相关支持工具,对复杂系统规约能够进行自动化分析、检测和仿真。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学号 1206 年级 2012级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描述D-ADL方法理解与研究 专业班级计算机(2)班 姓名 联系方式 15 任课教师周 2015年5月 中国南京

摘要 D-ADL是一种刻画软件的动态行为的描述方法,该方法是由我国学者李长云提出的。在D—ADL中,组件、连接件和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为抽象类型,系统行为被模型化为进程,构件和连接件的交互点则被模型化为通道,它将动态行为从计算行为中分离出来,其结果能够被预先推导。 关键词:动态软件体系结构;D-ADL

根据软件体系结构在运行时的演化方式,可以分为静态软件体系结构和动态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演化包括组件或连接件的创建或删除、组件的更新、调整负载平衡等几种情况。D-ADL便是一种为动态体系结构建模提供支持的方法。 D-ADL遵循Wright等给出的SA描述框架,并且D-ADL将高阶多型π演算作为行为语义基础,凭借高阶π演算描述动态系统的特征,D-ADL允许构件、连接件和配置产生变更,并使得对SA的自动化分析成为可能。D-ADL将类型与实例区分开来,构件类型是实现构件重用的手段。 构件具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接口部分、行为部分和属性部分。构件分有原子构件和复合构件两种。原子构件是指不具备内部结构的构件。为了进一步促进原子构件的重用,构件可以参数化,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来提高构件的灵活性。复合构件是由多个构件实例和连接件实例组装而成的,它在规约层次上表达了成员之间的组合。与原子构件类似,复合构件也可进行参数化,从而提高构件的可重用性。 连接件是一种特殊的构件,同样地,连接件也分为原子连接件和复合连接件两类。原子连接件语法规约类似于原子构件,仅仅是计算行为描述换成了路由行为。通过结构化组合,多个连接件和构件也能形成复合连接件。 在D-ADL中,动态行为规约是通过choreographer来处理的.动态行为本质上是对体系结构的动态重配置,涉及到如下的体系结构变动: (1)动态创建新的构件实例和连接件实例以及新的端口和通道; (2)动态删除构件实例和连接件实例以及端口和通道; (3)体系结构元素之间连接的改变。 在π演算中定义了两种行为等价关系:强等价关系和弱等价关系。强等价关系既考虑系统的内部行为,又考虑系统的外部行为;而弱等价关系是一种不考虑系统的内部行为的行为等价理论,即如果系统A和B弱互模拟,则A和B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是等价的。它定义了如下规则: 1.设构件A和B的行为分别被形式化为进程Pa和Pb,则要使得A和B能够相互联机替换,必要的条件是Pa和Pb具备弱等价关系。D-ADL以高阶多型π演算作为行为语义基础,因此构件的行为规约能够从D-ADL描述出发转换为高阶π演算进程,进而利用规则1和高阶π演算弱等价判定理论及其工具推导出构件能否替。 2.设进程PA表示构件A的行为,进程PB表示构件B的行为,若构件A是对构件B的求精,则PA观察弱模拟PB。分支弱模拟意指对不可观察的活动序列进行抽象,在跟踪每一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也越来越重要。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指软件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的一种描述方式。软件体系结构不仅仅是软件系统的设计,还涉及到软件系统的架构、组件、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设计时所考虑到的系统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和通信方式。它是软件系统设计的基础,可以帮助程序员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整个项目。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可以独立开发,最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 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们更清楚地定义系统范围、确定模块

之间的关系、减少冲突和风险等。此外,软件体系结构还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预测系统的变化,让系统更加易维护和扩展。 软件体系结构的种类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根据结构组织 按照软件系统的结构组织方式来分类,可以分为:层次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面向对象体系结构等。 层次体系结构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尽量保持独立,每个层次只依赖于下一层次,不依赖于上一层次。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简单易懂,可维护性高。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器端提供的服

务来实现自己的功能。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扩展性好,因为只要增加一台服务器就可以为更多的客户端提供服务。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看成是若干个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有一些属性和方法,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调用来完成一些功能。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维护性好,因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清晰。 2. 根据数据流方向 按照数据流的方向来分类,可以分为:单向体系结构、双向体系结构。 单向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在数据流的传递方向上是单向的,只有一个方向。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规范了数据的流动方向,可以更好地管理。 双向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在数据流的传递方向上是双向的,可以双向传输数据。这种体系结构的好处是较灵活,数据流可以按需求来定。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

2011-5-28 大作业参考资料: 1.试就一种常用软件体系结构说明其概念、结构模型与应用领域,并结合该体系结构的应用,用一种ADL来描述该体系结构。 2.结合某一应用,编写一个XML文档,并将其与一个XML Scheme对应起来,最后用一种方法来解析该XML文件。 3.登录Oracle网站,学习Java FX 的使用方法,编写一个小型Java FX应用。(选作) 4.通过网络学习Flex,用Flex编写一个应用程序。(选作) 5.给出三种常用的Java 设计模式,并用Java语言给出其实现的实例。电子稿文件名格式:学号+姓名+软件体系结构期末作业.DOC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 要点浏览 本章将对学术界常见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进行介绍.由于研究流派不同,各种ADL的设计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本章选取五种比较典型的ADL作为代表,希望能让读者了解主流ADL的基本能力,主要功能和应用范围.为了让读者对各种ADL 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本章最后还对这五种典型的ADL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比较.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能:

了解主流ADL的语法和语义 掌握主流ADL的特点 区分主流ADL的不同 总体介绍 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有结构,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通过考察系统的结构,可以对系统的开发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系统的结构往往体现为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配置.对于描述软件系统配置的表示法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75年,DeRemer和Kron就设计了模块互连语言(Module Interconnection Language,MIL)用于描述结构化的基于模块的程序.在MIL中,模块可能需要导入/导出各种资源.所谓的"资源"就是命名元素,例如类型定义,常量,变量,函数等.MIL 的编译器通过进行模块间的类型检查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常见的检查包括:某个模块要使用的资源是否已经被其它模块提供了,资源的类型是否匹配,一个模块的实现是否确实提供了其规约中声明的资源,一个模块是否有权访问它要使用的资源等. 早期的MIL要求不同模块的开发人员在开发前先达成很多一致.例如:能够根据简单的名字匹配来发现模块之间的交互,所有的模块都是用同一种语言开发的,所有的模块在组装系统时都可用,模块的接口描述了与之进行交互的其它模块……进一步的研究逐步弱化了这些限制.例如Darwin允许模块在运行时动态的实例化并进行绑定;Polygen允许不同的模块用不同的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各种软件配置的表示法逐渐成熟,它们既能描述静态也能描述动态的结构化的分布式系统. MIL的关注点是模块及其之间的互连.随着系统复杂度的提高,人们发现模块之间的交互逐步变得复杂.研究人员对模块之间交互的重视导致了"连接子

软件体系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 软件重用:在两次或者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者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 构件:是具有一定功能,能够独立工作或能够同其他构件装配起来协调工作的程序体,构件的使用同它的开发、生产无关。 连接件:构件之间的交互规则的建模来实现构件间连接。 配置:构件和连接体拓扑逻辑和约束。 2、 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如何对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结构模型:以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其他概念来刻画结构。 框架模型:以一些特殊的问题为目标建立只针对和适应问题结构。 功能模型: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的,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动态模型:对模型或者框架模型的补充。 过程模型: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 “4+ 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视角(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逻辑视图: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开发视图: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 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动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 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能性等。 场景视图: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4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 3、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方式。C2: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 C/S: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端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B/S:利用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脚本语言,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的复杂的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开发成本。 SASIS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System of Interconnected System):互连系统。,系统可以分成若干个不同部分,每个部分作为单独系统独立开发的软件结构。

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

软件体系结构 课程题目: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

1.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概述 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简称:SA)是对软件系统整体组织结构和控制结构的刻画,包括系统中各计算单元(构件)的功能分配、各单元之间的高层交互说明(连接件)以及SA的约束。当前, SA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体系结构上,这种体系结构在运行时不能发生改变。而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运行且具有特殊使命的系统(如航空航天、生命维持、金融、交通等),如果系统需求或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停止系统运行进行更新或维护,将会产生高额的费用和巨大的风险,对系统的安全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静态体系结构缺乏表示动态更新的机制,很难用其分析、描述这样的系统,更不能用它来指导系统进行动态演化。因此,动态软件体系结构(Dynamic Software Architecture,简称:DSA)的研究应运而生。允许在系统运行时发生更新的软件体系结构称为动态软件体系结构,动态体系结构在系统创建后可以动态更新。其动态性主要分为三类:交互式动态性,结构化动态性和体系结构动态性。 目前,DS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系结构的动态演化,二是研究模拟和描述体系结构动态更新语言,三是研究支持体系结构动态更新的执行工具。对于DSA动态演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动态演化的需求来源、动态演化时期、动态演化类型、动态演化方法等方面;模拟和描述动态体系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有的一些ADL扩展以支持体系结构的动态性;动态演化执行工具有加州大学Irwine分校提出的ArchStudio工具集,伦敦皇家学院提出的SAA(Software Architecture Assistant),北京大学提出的PKUAS等。 当前主流的体系结构模型CORBA、COM/DCOM、EJB等,都不支持体系结构的动态更新。同时,由于动态体系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又缺乏通用的结构模型和有效的形式化描述机制及分析工具,使得学术界对DSA的研究还不成熟,实际应用较少,因而解决软件的演化问题将成为DSA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对于与DSA研究相关概念的统一、通用性支持工具、动态演化完整性、一致性、追溯性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此外,随着DSA研究的深入,基于DSA的一些新兴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如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正交软件体系结构、自省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网格动态体系结构等,将会成为DSA研究的发展方向。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C/S架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 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 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 C/S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2、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3、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98, 但不能用于Wi n2000或Windows 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 ix等。 B/S架构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

第4章作业答案

第四章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1、体系结构描述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标准和规范? 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1) 图形表达工具:由矩形框和有向线段组合而成。 (2) 模块内连接语言:将一种或几种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模块连接起来的语言。 (3) 基于软构件的系统描述语言:将软件系统描述成一种是由许多以特定形式相互作用的特殊软件实体构造组成的组织或系统。 (4)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是参照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和开发经验,针对软件体系结构特点重新设计、开发和使用的专门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体系结构描述的标准和规范: IEEE P1471 :于2000年9月21日通过IEEE-SA标准委员会评审。 2、体系结构描述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区别? 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在充分继承和吸收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的精确性和严格性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构造、抽象、重用、组合、异构、分析和推理等能力和特性。 ◎构造能力:ADL能够使用较小的独立体系结构元素来建造大型软件系统; ◎抽象能力:ADL使得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构件和连接件描述可以只关注它们的抽象特性,而不管其具体的实现细节; ◎重用能力:ADL使得组成软件系统的构件、连接件甚至是软件体系结构都成为软件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可重用部件; ◎组合能力:ADL使得其描述的每一系统元素都有其自己的局部结构,这种描述局部结构的特点使得ADL支持软件系统的动态变化组合; ◎异构能力:ADL允许多个不同的体系结构描述关联存在; ◎分析和推理能力:ADL允许对其描述的体系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性能和功能

上的多种推理分析。 典型元素含义的比较: 3、对一个你曾经开发过的软件系统进行考虑,如果要使用ADL对其体系结构进行描述,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略。

软件体系结构复习

软件体系结构复习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的表示。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关系,是软件系统设 计的基础。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 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软件体系结构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抽象的模型,以便开发人员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它通过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组件,来实 现软件系统的分层和模块化。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分层模式、面向对象模式等。 1.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提供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服务器负责存储和处 理数据。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通信,并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这种 模式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和集中式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2.分层模式:这种模式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之间的 交互通过接口进行。通常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 负责用户界面的显示和用户输入的处理,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 算法,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存储系统的交互。分层模式可以实现组件的 独立开发和测试,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3.面向对象模式:这种模式将软件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作为对象进行建模,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交互。每个对象包含属性和方法,属性表 示对象的状态,方法表示对象的行为。面向对象模式可以实现系统的封装 和继承,提高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还有许多其他的模式和方法可以用来描述和设计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例如模块化设计方法、服务导向架构、面向服务架构等。每种软件体系结构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式。 在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时,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以及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合理划分组件和定义接口,可以实现模块的独立开发和测试,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同时,需要合理分配系统的功能和负载,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设计的基础,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和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式和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 1. 引言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常见的体系结构类型以及设计和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法。 2.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表示,它描述了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个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包含多个子系统或模块,每个子系统或模块负责系统的某个特定功能。软件体系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视角进行描述,例如逻辑视图、物理视图和过程视图。 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包括模块、接口、组件、连接器和配置。模块是软件系统的基本构建单元,它封装了特定的功能和实现细节。接口定义了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组件是一个可重用的软件单元,它可以被多个模块使用。

连接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组件和模块,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配置描述了系统中各个组件和模块的布局和拓扑结构。 3. 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 在软件工程中,有多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 3.1 分层体系结构 分层体系结构是一种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的结构,每个层次负责系统中的不同功能。不同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简化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3.2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种将系统分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结构,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客户端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分布式计算和集中管理,缺点是系统的性能受限于网络的带宽和延迟。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

构件: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讯接口和实现代码的复合体。 构件管理:1构件描述2构件分类与构件库组织: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青鸟)超文本组织方法(基本单位是结点)3人员及权限管理 构件重用步骤:检索与提取构件(检索方法同上3种加其他)理解与评价构件修改构件(实参)构件组装(功能数据面向对象)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体系结构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体系结构是早期设计决策的体现软件体系结构是可传递和可重用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 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 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场景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体系结构风格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 经典的体系结构风格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事件系统。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分层系统的优点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支持功能增强支持重用 分层系统的缺点并不是每个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划分为分层的模式 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层次抽象方法。 C/S软件体系结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C/S体系结构定义了工作站如何与服务器相连,以实现数据和应用分布到多个处理机上. C/S体系结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 C/S 体系结构优点 1C/S 体系结构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2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变化显示出极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且易于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缩小。3将大的应用处理任务分布到许多通过网络连接的低成本计算机上,以节约大量费用。 C/S缺点:开发成本较高; 客户端程序设计复杂; 信息内容和形式单一;用户界面风格不一,使用繁杂,不利于推广使用;软件移植困难;软件维护和升级困难;新技术不能轻易应用 三层C/S 体系结构优点 1在逻辑上保持相对独立性,能提高系统和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允许更灵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平台和硬件系统,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和开放性。 3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可以选择各自最适合的开发语言。 4利用功能层有效地隔离开表示层与数据层,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体系结构复习提纲

1- 软件危机的原因?表现? 原因: 1、用户需求不明确2、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3、软件规模越来越大4、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 表现: 1、软件成本日益增加2、开发进度难以控制3、软件质量差4、软件维护困难 构件?构件库的组织方式?构件重用的四个阶段?(过程) 构件: 具有某种功能的可重用的软件模板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构件库的组织方式: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 构件重用的四个阶段:1、检索与提取构件2、理解与评价构件3、修改构件4、构件组装 软件重用是什么?一般包括哪些重用?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1-"4+1"试图模型? “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每一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 如图: 逻辑视图: 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逻辑视图设计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要保持一个单一的、内聚的对象模型贯穿整个系统。 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开发视图通过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模型图和子系统图来描述。 在开发视图中,最好采用4~6层子系统,而且每个子系统仅能与同层或更低的子系统通信,这样可以使每个层次的接口既完备又精练,避免了各个模块之间很复杂的依赖关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对于各个层次,层次越低,通用性越强,这样,可以保证应用程序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所做的改动最小。 进程视图:也称并发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进程视图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从逻辑视图中的主要抽象如何适应进程结构。 进程视图可以描述成多层抽象,每个级别分别关注不同的方面。在最高层抽象中,进程结构可以看作是构成一个执行单元的一组任务。它可看成一系列独立的,通过逻辑网络相互通信的程序。它们是分布的,通过总线或局域网、广域网等硬件资源连接起来。 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解决系统拓扑结构、系统安装、通讯等问题。当软件运行于不同的节点上时,各视图中的构

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 2011-03-16 17:47 软件架构的定义 一个程序和计算系统体系结构是指系统的一个或者多个结构。结构中包括软件的构件,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系结构并非可运行软件。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表达,使软件工程师能够: (1)分析设计在满足规定需求方面的有效性 (2)在设计变更相对容易的阶段,考虑体系结构可能的选择方案 (3)降低与软件构造相关联的风险 上面的定义强调在任意体系结构表述中“软件构件”的角色。在体系结构设计的环境中,软件构件可以简单到程序模块或者面向对象的类,也可以扩充到包含数据库和能够完成客户与服务器网络配置的“中间件”。 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通常考虑了设计金字塔中的两个层次-数据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数据设计使我们表示出传统系统中的体系结构的数据构件和面向对象系统中的类的定义(封装了属性和操作),体系结构设计则主要关注系统软件的结构、属性和交互作用。 建立体系结构层“内聚的、良好设计的表示”所需的方法,其目标是提供一种导出体系结构设计的系统化的方法,而体系结构设计是构建软件的初始蓝图。 软件架构设计与生命周期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阶段的SA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本质上,需求和SA设计面临的是不同的对象:一个是问题空间;另一个是解空间。保持二者的可追踪性和转换,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追求的目标。从软件需求模型向SA模型的转换主要关注两个问题: (1)如何根据需求模型构建SA模型 (2)如何保证模型转换的可追踪性。 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所采用的需求模型的不同而异。在采用Use Case图描述需求的方法中,从Use Case图向SA模型(包括类图等)的转换一般经过词性分析和一些经验规则来完成,而可追踪性则可通过表格或者Use Case Map等来维护。 从软件复用的角度看,SA影响需求工程也有其自然性和必然性,已有系统的SA模型对新系统的需求工程能够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在需求阶段研究SA,有助于将SA的概念贯穿整个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1、构件是核心和基础,重用是必需的手段。 2、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 3、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4、把可重用的元素称作软构件,简称为软构件。 5、可重用软件元素越大,就说重用的粒度越大。 6、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和代码实现的复合体。 7、面向对象技术达到类级重用,以类为封装的单位。 8、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三个主要流派,分别是OMG(对象管理组织)的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的EJB和Microsoft的DOM(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9、获取构件的四个途径:(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重用构件.(2)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重用价值的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重用构件。(3)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商业构件,即COTS构件。(4)开发符合要求的构件. 10、构件分类方法三大类:关键字分类、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 11、构件检索方法:基于关键字的检索、刻面检索法、超文本检索法和其他检索方法. 12、减少构件修改的工作量,要求工作人员尽量使构件的功能、行为和接口设计更为抽象画、通用化和参数化。 13、构件组装技术: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 14、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1)体系结构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2)体系结构是早期设计决策的体现—-①软件体系结构明确了对系统实现的约束条件②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开发和维护组织的组织结构③软件体系结构制约着系统的质量属性④通过研究软件体系结构可能预测软件的质量⑤软件体系结构使推理和控制更改更简单⑥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循序渐进的原型设计⑦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作为培训的基础;(3)软件体系结构是可传递和可重用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1)无体系结构设计阶段.以汇编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程序开发为特征。(2)萌芽阶段。出现了程序结构设计主题,以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构成软件结构为特征。(3)初期阶段。出现了从不同侧面描述系统的结构模型,以UML为典型代表.(4)高级阶段.以描述系统的高层抽象结构为中心,不关心具体的建模细节,划分了体系结构与传统软件结构的界限,该阶段以Kruchten提出的“4+1”模型为标志。 通用体系结构风格分类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与过滤器。 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与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事件系统。 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仓库风格:黑板系统、传统型数据库。 管道与过滤器 特点:(1)使得软构件具有良好的内聚、耦合的特点. (2)允许设计师将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行为看成是多个过滤器的行为的简单合成. (3)支持软件重用。 (4)系统维护和增强系统性能简单。 (5)允许对一些如吞吐量、死锁等属性的分析。 (6)支持并行执行. 缺点:(1)通常导致进程成为批处理的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 复习

第一章 1. 体系结构发现、演化、重用 体系结构发现解决如何从已经存在的系统中提取软件的体系结构,属于逆向工程范畴。 由于系统需求、技术、环境、分布等因素的变化而最终导致软件体系结构的变动,称之为软件体系结构演化。 体系结构重用属于设计重用,比代码重用更抽象。由于软件体系结构是系统的高层抽象,反映了系统的主要组成元素及其交互关系,因而较算法更稳定,更适合于重用。 2.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问题定义—>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软件实现 3.评价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法 权衡分析方法(ATAM方法),软件体系结构分析方法(SAAM方法),中间设计的积极评审(ARID方法) 第二章 1. 建模 结构模型:研究结构模型的核心是体系结构描述语言。以体系结构的构件,连接件和其他概念来刻画结构。并力图通过结构来反映系统的重要语义内容。 框架模型:与结构模型类似,但不太侧重细节,而侧重于整体结构。 动态模型:是对结构和框架模型的补充,研究系统大颗粒的行为性质。 过程模型:研究构造系统的步骤和过程,结构是遵循某些过程脚本的结果。 功能模型:认为体系结构是由一组功能构件按层次组成,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功能模型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框架模型。 4+1视图模型: 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抽象主要来自问题领域。这种分解不但可以用来进行功能分析,而且可用作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通过抽象、封装和继承,可以用对象模型来代表逻辑视图,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 开发视图通过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模型图和子系统图来描述。 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 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 逻辑视图和开发视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而进程视图和物理视图描述系统的动态结构。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比较侧重于从逻辑视图和开发视图来描述系统,而对于实时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