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
汉中天汉楼简介

汉中天汉楼简介汉中天汉楼是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被誉为西北地区的摩天大楼。
它建于明朝时期,是一座宏伟壮观的木结构建筑,既是城市的标志,也是文化遗产。
2000字的篇幅可以充分介绍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价值以及旅游意义等多个方面。
一、历史渊源汉中天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是明朝皇室设立的汉中府治所。
汉中作为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明朝修建了汉中城。
而天汉楼作为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充分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二、建筑特色1. 巨大规模:天汉楼富有雄伟气势,高达五层,总高度超过二百米。
这在明代的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
2. 独特结构:天汉楼采用一种称为“斗拱结构”的木质梁柱体系,使得整座楼更加稳固耐用。
斗拱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也为楼内悬挂重物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3. 精美雕刻:天汉楼的墙壁上布满了各种精美的雕刻,包括龙、凤、山水等图案。
这些雕刻栩栩如生,无不展示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4. 舒适宜人:天汉楼内部设施齐全,楼层之间有舒适的楼梯和宽敞的走廊连接。
楼顶设有观景台,游客可以俯瞰城市的美景。
三、文化价值1. 历史见证:天汉楼见证了明朝至今的历史变迁,是汉中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数百年来汉中人民的工作和生活。
2. 建筑艺术:天汉楼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的斗拱结构和精美雕刻都是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的典范。
3. 文化传承:天汉楼是汉中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了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天汉楼的文化,可以促进汉中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保持。
四、旅游意义1. 丰富旅游资源:汉中天汉楼作为汉中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可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天汉楼了解历史、欣赏艺术,同时还可以体验汉中的独特风情。
2. 提升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汉中天汉楼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西北第一高楼

西北第一高楼西北第一高楼是成都绿地中心,位于成都东村(东三环航天立交外侧)的成都绿地中心,高度是468m ,建成后就是西部第一,世界排名第七,中国第四,西部第一高度。
西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基本概况:成都绿地中心是绿地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集甲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品牌商业、星级酒店、文化娱乐街区、创意产业园区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业综合项目。
成都绿地中心主塔的高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468米,这是目前开工建设中世界第七、中国第四,更是成都乃至西部的第一高度,预计2020年完工。
西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项目介绍:绿地中心主塔高468米,为世界第七高单体建筑,预计2020年完工。
项目位于成都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44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38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达120亿元。
其中,超高层建筑及裙楼等商业用地230亩,[1] 绿地中心的建成将不仅对成都东村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将对成都城市价值的提升和西南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更是对几千年川蜀文化沉淀的一次现代化聚焦,势必将博大精深的天府文明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配套住宅用地219亩,规划建设成为高品质居住社区。
绿地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经验优势,力争把项目打造成为成都市最具标志性和辐射力的大型超高层城市综合体,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发挥积极的作用。
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开发的大型超高层综合体项目”成都绿地中心”,于2012年7月31日上午在项目现场举行盛大的奠基典礼,川沪两地省市领导悉数参加,绿地集团高层及社会各界嘉宾、主流媒体出席典礼,共同见证了成都城市发展史上崭新里程碑时刻的来临。
成都绿地中心是绿地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一个集甲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品牌商业、星级酒店、文化娱乐街区、创意产业园区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业综合项目,成都绿地中心的高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468米,这是目前开工建设中世界第七、中国第四,更是成都乃至西部的第一高度。
中国第一高楼演变史

提要: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总高度比有天线的台北101低16米,主体高度492米超过台北金融大楼。
1934年,上海国际饭店有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
1968年,广州宾馆,曾一度以楼高冠全国而蜚声四方,亦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
1976年,广州白云宾馆,楼高120米,共34层(包括地下室一层),拥有客房718间,为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
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的摩天大楼,我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素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称。
1990年,香港中银大厦,由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367.4米,至今仍显现代,堪称世界经典之作。
是除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建筑,毫无疑问的中华最高楼。
1991年,广东国际大厦,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环市东路339号,大楼建筑雄伟挺拔,主楼63层高200.18米。
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亚洲第一高楼”,创造了中华历史上的摩天纪录,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被誉为深港之窗。
1997年,广州中信广场,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厦。
1999年,上海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2003年,台北101,世界第一高楼,高508米,101层,创造4项世界记录。
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总高度比有天线的台北101低16米,主体高度492米超过台北金融大楼。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作者:杨恒张会玲来源:《兰台世界》2019年第06期摘要;;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大楼(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3号教学楼)在民国时期享有“西北第一高楼”的美誉。
它的奠基标志着西北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科技事业从此开篇。
大楼是由名家设计,经过规范、严格的建筑招标程序,采用质量优先、严格监理、规范施工、精选建材、注重细节、量化过程控制的建设理念而建造的世纪精品工程,曾入选《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的见证。
关键词; 大楼奠基设计招标建设中图分类号 K2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09-08Abstract The National Northwest Junior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ilding (the No.3 teaching building in north campus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today) was known as the top high building in the northwes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rnerstone laying ceremony of the building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use in the northwest. Designed by a famous architect, the building went through strict and standard bidding procedures, and became a century quality engineering with the ideas of quality first, strict supervision,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careful sele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fine detail and quantitative process control. The building was once listed in the book of Outstan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hina. It was a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 and provincial conservation unit of cultural relics in Shaanxi, and the witness of the history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Keyword building; cornerstone laying ceremony; design; bidding; build國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大楼(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3号教学楼)在民国时期享有“西北第一高楼”[1]6[2]151[3]77的美誉,抗战时期,被设为陕西防空哨[3]77。
“中国第一高楼”变迁史

THE WECHAT WORLD“中国第一高楼乃变迁史上海国际饭店高度:83.8米时间:4934年上海国际饭店于1934年落成,大楼24层,其中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83.8米,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它是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保持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
上海国际饭店是一家闻名遐迩的老饭店,曾享誉“远东第一高楼”、上海最高建筑五十年之久。
饭店自建的文史馆内陈列着许多弥足珍贵历史资料,徜徉其间,能够领略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上海的风情。
广州宾馆高度:86.54米时间:4968年广州宾馆坐落于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广场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会议、商务、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涉外酒店。
南临珠江,北依越秀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商旅交通极其便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以楼高冠全国而蜚声四方,是广州城的地标性建筑,198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三星级涉外饭店。
宾馆用地面积0.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拥有27层高的主楼,各类客房共351间(套),风格各异的中餐厅2个,多功能宴会中心、大小会议室5个及商务中心、时装精品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广州白云宾馆高度:420米时间:4976年1972年,为扩大对外贸易,适应交易会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广州兴建白云宾馆。
1976年年初,投资2000万元的白云宾馆基本完工。
楼高120米,共34层(包括地下室一层),拥有客房718间,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
1976年6月1日,白云宾馆正式开业。
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白云宾馆是岭南派风格融入现代建筑的_个典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在看来,它仍然显得很新潮、很现代化。
深圳国贸大厦高度:460米时间:4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位于嘉宾路与人民南路交汇处。
从1982年10月至1985年12月29日共37个月即竣工。
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新记录。
邓小平说:“她是诞生'神话'的地方,她的'矗立,本身就是神话。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作者:于航来源:《求学·理科版》2014年第06期莽莽周原耕耘地,巍巍高岗出此楼。
踏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北校区,不经意间,就和他扑面而遇……他就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三号教学楼,也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没有动听的名字,不像博雅塔那么温文,不像清华园那么灵秀,不像岳麓、东华那么敦厚,仅以数字代称,仿佛一不小心就湮没在其他楼宇里。
殊不知,对于每个西农人来说,他始终长久地占据心间,不愿离去……他是有显赫出身的。
民国元老于右任亲勘校址,爱国将领杨虎城手书奠基,民国委员戴季陶亲题“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1934年,在众人的见证下,他荣耀奠基。
建楼是艰辛的,当时建楼的门窗材料从上海用火车只能运达兴平,是师生们用马车从兴平再运至学校。
一年后,一栋主体三层,塔楼四层,整体七层的建筑拔地而起,在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上雄伟峻拔,卓然超群。
据说当时整个西安城内尚无七层高的建筑,可谓“西北第一高楼”。
乘火车至数十里外仍可见其雄姿,可谓“佳气接终南,百代宏图奠胜基;晴光临渭水,千间广厦育英贤”。
三号教学楼的第六层为钟室,每到整点,庄严的钟声传遍校园,夜深人静时可达数里之遥。
彼时的三号教学楼是那么英姿勃发、踌躇志满。
他也曾血泪浸染。
1940年,日军的轰炸机曾在他的头顶盘旋,流弹、炸药也曾散落在他的肩头,西北角楼在蹂躏中损毁严重,弹痕斑斑。
光阴似水,他衰败得苔痕满地,墙壁斑驳。
然而西农人没有任其老去,几经翻修,他又在人们的期许里重焕光辉,再现新颜,古朴的外表下跳动着崭新的脉搏。
历经八十年的风雨沧桑,三号教学楼俨然在时间长河中修炼成了一个宁静安详的智者,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在教室里孜孜求学的学子们。
清晨,他与校园里啁啾的鸟儿们一同醒来,从气定神闲的教师到急三火四的学子,人们都在往一个方向走去,楼道内木地板的“吱吱”声像是三号教学楼的欣慰回应,又像是他在问候“来了啊,来了”。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是指西安市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原为明代建筑,后于明朝末年烧毁,清朝初年重建。
统一后的民国时期,钟楼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改建,成为西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
钟楼的档案记忆是书写在历史的篇章中的。
这些建筑档案记录着钟楼的建筑样式、修复历程、历史事件等重要信息,为了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进行了整理、收集、保管和研究。
钟楼的建筑样式是明清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文化特色。
钟楼高约33米,由砖木结构构成,屋顶呈重檐歇山式。
钟楼的主体为八角形,底层为墩台,上层为叠影式的三层楼阁。
楼阁上部有观景台,可以远眺周围的城市景色。
钟楼修复历程的档案记载了闯王起义、黄河泛滥、土黄窑大火等重要事件对钟楼的影响和修复情况。
在1841年,闯王起义造成严重的破坏,钟楼遭到火焚。
清朝末年,当地政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将钟楼的外墙重新砖砌,内部空间重新布置。
而在1931年,黄河泛滥的洪水,严重侵蚀了钟楼的基础。
当地政府迅速开展了抢修工作,修复了钟楼的基础,并增加了一层汉白玉石台阶,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此后,钟楼逐渐恢复了它的威仪。
档案中还记载了钟楼的正殿曾被一次大火所毁。
1939年,一场大火造成了钟楼主殿的完全烧毁。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迅速展开了修复工作,将钟楼恢复到了原有的风貌。
钟楼的档案还保存了一些历史事件对钟楼的影响,如土黄窑大火。
土黄窑是西安著名的窑址,窑址位于钟楼附近。
1911年,土黄窑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难以控制,将经营了数百年的窑址烧成了废墟。
火势还蔓延到了钟楼,对钟楼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当即进行了修复工作。
钟楼的档案记录了这些建筑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种种变迁,展示了这座历史古迹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通过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钟楼的历史,传承和发扬这座建筑的文化意义。
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和了解的重要依据。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民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西北地区的第一高楼更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这座高楼见证了西北地区的变迁,也是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
这座高楼位于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建成于民国初期。
当时,这座高楼在当地被誉为“西北第一高楼”,其高度和建筑风格在当时可谓是独一无二。
据档案记载,这座高楼共有20层,高达200米,是当时西北地区最高的建筑,也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高楼的设计和建造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西北地区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也是当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明证。
这座高楼的建成标志着当地的现代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当时,西北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扩大,需求日益增长。
这座高楼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和商业空间,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座高楼的建成也成为了当时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典范,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和游客,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景点。
这座高楼的建成也并非一帆风顺。
据档案记载,建造过程中曾遇到过重重困难,包括工程技术、材料供应、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
在当地政府和各方力量的鼎力支持下,这些问题得以逐一解决,最终使得这座高楼得以顺利建成。
这也充分展现了当时西北地区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迫切渴望。
除了建筑本身的意义外,这座高楼还承载了许多历史的记忆。
在民国时期,这座高楼成为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在这座高楼的大厅里,曾举办过各种盛大的庆典、宴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这座高楼也经历了许多起伏。
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年代,这座高楼曾经遭受过一定的破坏,但是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座高楼得以重建,并延续了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的档案记忆
民国时期,“西北第一高楼”是指陕西省西安市的钟楼。
钟楼建于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占地面积约2,495平方米,高36米,每层面积约800平方米。
钟楼得名于内置的传统大钟,被视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楼始建于明代,历经朝代的更替和多次修复。
原始的钟楼是一座木结构建筑,后来
在清朝时重建为石制建筑。
民国时期,钟楼有了现代建筑的改造,新楼房采用了砖石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坚固性和美观度,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高、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钟楼内部分为七层,每层都设有窗户,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楼梯位于东北角,宽敞而
坚固,方便人们上下楼。
钟楼上部设有雕刻精美的武士,他们拿着刀枪,站在楼顶,形象
逼真,给人带来庄严肃穆的感觉。
钟楼的主要用途是计时报时。
钟楼每层设有大钟,可以清晰地传达时间信号。
每天夜
晚8点,钟楼内的工作人员会敲打钟鼓,传达给整个城市准确的时间。
在民国时期,人们
常常利用钟楼的大钟来定时工作和生活,因此钟楼被称为“西北第一高楼”。
除了计时报时的功能,钟楼还有其他多种用途。
钟楼的一层被用作商店,出售各种物品,成为西安市中心的商业繁华地带。
在楼顶设有观景台,游客可以登上钟楼,俯瞰西安
市的美景。
钟楼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音乐会等,成为民众娱乐休闲的场
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钟楼逐渐失去了其“西北第一高楼”的地位。
随着高
楼大厦的兴建,钟楼被邻近的建筑物遮挡,导致它的高度不再具备相对性。
尽管如此,钟
楼仍然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钟楼已经成为西安市的重要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游客可以在钟楼内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丽风景,感受到钟楼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
底蕴。
钟楼的档案记忆和历史意义将永远被记录下来,成为人们回忆民国时期的重要依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