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档案记忆观视角探索档案工作新路径

合集下载

浅谈从档案记忆视角看档案文化建设

浅谈从档案记忆视角看档案文化建设

浅谈从档案记忆视角看档案文化建设作者:蒋琼芳来源:《兰台内外》2019年第19期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学科研究的逐渐深入,档案记忆视角成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使用,也为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

关键词:档案记忆视角;档案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作用下,档案记忆已经成为档案研究的重要课题,各个地区开始使用档案记忆的方式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在这种状况下,档案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影响力也逐渐提升,使人们对精神以及物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也使社会凝聚力逐渐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效果。

一、档案记忆的内涵和作用1.档案记忆的内涵。

档案记忆是在1990年被提出,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对于档案记忆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是对于档案记忆蕴含的意义却相对一致。

档案记忆的主要含义是,档案是在记忆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档案工作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具体的活动,积极参与到记忆构建的过程中,实现对记忆的维护与传承。

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纽带的作用,能够将国家、民族、历史以及群众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从全新的视角发现档案的社会作用、建设价值以及时代责任等。

2.档案记忆的作用。

档案记忆是进行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以档案记忆为视角进行档案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

进行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醒人们在勿忘国耻的同时,展望未来。

首先,从勿忘国耻方面来讲,在对档案记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向人们展示真实的国家发展历史,且历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能被篡改或者是伪造,历史会以真实的状态向世人展示。

而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做到以史为鉴,吸取好的一方面,摒弃不好的一方面,进而实现个人素养的提升,实现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

其次,发挥档案记忆的系统化以及信息化的特点,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整体进程。

档案工作的新发展——谈社会记忆观

档案工作的新发展——谈社会记忆观

匿巫虱习愚2013.6档案工作的新发展杨安莲(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事信息管理系,上海,200433)谈社会记忆观[摘要]文章从重塑档案记忆观入手,提出广义的档案记忆观应包含两层含义,即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社会记忆的建构要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社会记忆观影响下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当确立以构筑与守护社会记忆为根本任务的档案工作理念,构建能够延续社会记忆的、全面的、立体的档案资源体系,完善再现记忆、分享记忆的档案的管理与服务观。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社会记忆档案工作[分类号]G270D evel opm ent of A rchi vaI W or k B asedon t he C once pt of Soci al M e m or yY ang A nl i an(M i l i t ar y I n f or m at i on M anagem ent ofD e pa rt m ent of P L A N am i ng Pol it i cal I ns ti t ut eShanghai C am pus,Shanghai,200433)A bst r a ct:B egi nn i ng w i t h r e shapi ng t he c once pt of ar ch i ves m em o r y,t hi s paper pr op ose s t hatar chi ves m e m or y c once pt co nt ai n s t w o m ea ni ng s f r omt he br oad s e n s e.N am e l y ar chi ves i s an i m port a n t car r i er of s oci al m em or y,an d al s o t he cons t r uct i on el em e nt s of soci a l m e m or y.B a s e d o n t hi s,thispaper an al yze s t he ne wdi r ect i o n of ar chi val w ork f r om t he c once pt of ar ch i ves m em ory.I t pr op ose st ha t,t he ar chi val w or k c once pt t o bu i l d and gua r d s oci al m e m or y as a f unda m e nt al va l ue sh oul d bees t abl i s hed,a com pr ehensi ve,t hr e e—di m ensi ona l ar chi val r es our c es s yst e m t o co nt i nu e s oci al m em o r ysh oul d be bui l t,t he ar chi val m anagem ent and ser vi c e c once pt t o r epr oduce and sh ar e m e m or y sh oul dbe i m pr ov ed.K eyw or ds:The C on c e pt of A r c hi ves M em or y;S oci al M em or y;A r chi val W o r k《国蓥竽鬈篡磊记忆,形成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是信息社会的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刘东斌《档案馆利用五定律》

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刘东斌《档案馆利用五定律》

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刘东斌《档案馆利用五定律》赵彦昌,刘芮岑摘 要:《档案馆利用五定律》一书是刘东斌先生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对该书的写作思路进行评析,认为该书脉络清楚、观点明确,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是一部研究档案利用理论的难得佳作,对于指导新时代档案利用工作和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馆;利用率;档案利用;档案服务;档案价值Abstract: the five laws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is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Mr. Liu Dongbin on the issue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ideas of the book,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ook has clear context, clear view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It is a rare and excellent work to study the theory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work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carry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rchival science.Keywords: Archives; Utilization rate; Archives utilization; Archives service; Archival value刘东斌先生曾在河南省濮阳市档案馆工作30余年,其间发表有关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文章100余篇。

档案记忆_精品文档

档案记忆_精品文档

档案记忆档案是一种记录人类活动和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文明发展的见证和重要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逐渐被电子档案所取代,这些档案不仅具有更高的存储和检索效率,还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然而,档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存储和检索,更重要的是档案所蕴含的记忆。

档案记忆是指通过档案所保存的信息和文献,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记忆。

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通过档案,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历和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档案记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档案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档案中保存着大量关于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后代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继承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

例如,通过档案中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等。

这些信息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启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档案记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档案中的信息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和推测,而这些数据和案例正是通过档案所保存和提供的。

通过分析和研究档案中的信息,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档案记忆是个体认同和集体记忆的依据。

档案中不仅保存着大量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信息,还有许多个人的和团体的档案资料。

这些资料帮助个体和团体建构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例如,一个人通过研究家族档案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先、家族的历史渊源等,从而加深对自身身份和归属感的认识。

同样,一个团体通过研究自己的档案可以加深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激发团队凝聚力和成就感。

第四,档案记忆对于历史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中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这些资料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提升档案工作 保存城市记忆

提升档案工作 保存城市记忆
-i ., J ̄ 《 城市与人摄影作品集》。在广州市 亲笔题 辞 ,成 为宣传广 州城市规 划 商务 区 、城 中村改造 、; f 整治 工 艺术博物院举办获奖作 品专题展览, 建设 、传 承广 州历史文化 的城建档 程 、垃圾处理厂等重点工程提供照片
人们对这些历史记录以信息的方式加 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 展现城市建设成 是在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形
就 ,留住城市永恒记忆 ”的历史使命 成的文字、图纸、图像 、声像等各种 作为城市的档案部 门,有责任保护好 和 “ 更高社会贡献率 ,更大社会影响 载体 的文字材料 ,是传承人类文明的
名城保护档案资源相结合 ,服务政府 括全市 的建设工程 档案 :市政基 础
广 外 ,是 国务 院第 一批 公布 的 决策机构 ,为城市发展研究 、规划建 设 施 、公 用 设 施 、交 通 运 输 、工 业 I
2 个 国家 级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之 一 ,建 设管理提供参考 ,提供重要凭证和信 建筑 、民用建筑 、名胜古迹 、园林 4
提 升档 案工作 保存城 市记忆
口 陈庆 芳
【 摘
要】 档案是记 录历史、服务社会 、保存记 忆的载体 。城 市记 忆传承城 市文化 ,在城 市发 展 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 。 本 文 探 讨 城 市记 忆 与 档 案 工 作 的 关 系 ,并 结 合 广 州 市城 市建 设 档 案 馆 的 工作 实 践 ,对 保 存 城 市 记 忆 视 角 下如 何 开展 档 案 工作 提 出 了一 些认 识 。

代十 国时为南汉都城。在封建时期 ,

馆 藏 丰 富 ,见 证城 市 发 序 、维护城市 安全 、应 对城市 突发 的港 口城 市 ,是 我 国古 代海 上 丝绸 之 展 最 有 力 的 注 解 事 件具 有十 分 重要 的意义 。

档案记忆观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述评

档案记忆观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述评

档案记忆观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述评作者:陈明来源:《档案天地》2019年第11期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档案学领域的深入渗透,学界关于檔案记忆观的理论研究日渐兴起,其基本观点主要包括: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记忆的建构、维护与传承;档案工作者的观念、工作原则与方法对于集体记忆的真实、完整与鲜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档案记忆观”的提出为我国档案事业构建提供了崭新的思维路径,并被视作21世纪档案学学科领域的前沿范式。

笔者运用知识图谱作为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近年来学界关于“档案记忆观”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求正确审视档案工作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对档案记忆未来建构图景的认知。

一、数据获取与研究工具1.数据获取渠道档案记忆观涵盖“档案”与“社会记忆”“城市记忆”“乡村记忆”“文化记忆”等诸多方面,故笔者选择以“档案”+“记忆”作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篇名检索(不设文献发表时间段,检索时间为2019年1月3日),共检索出680篇文献。

通过对所得文献展开阅读、分析,排除简讯、文摘等内容,筛选出与档案记忆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共362篇。

为进可能全面的了解档案记忆领域学科研究现状,笔者又以“档案”+“记忆”作为检索词在“超星读秀”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到与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学术著作共2部,分别为丁华东所著的《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及徐拥军所编著的《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以此作为研究的数据集合。

2.分析工具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及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来对档案记忆观的研究内容进行定量统计及聚类分析,以求对该领域学科研究热点及前沿变化进行透视,准确绘制出反映该问题研究演进历程的知识图谱。

二、研究进展动态分析1.文献检索结果数据统计根据检索出的学术研究成果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档案记忆观研究情况进行分析。

从档案记忆视角看档案文化建设

从档案记忆视角看档案文化建设

性 。档 案 的核 心价 值 认 知 不 清 ,对 历 史发 展规 律 研 究 让 更 多 的人 参 与 到 文 化 建 设 中来 。还 要 利 用 互 联 网 的
不深 入 、缺 乏对 全 局 的把 握 ,文 化 传播 手 段 单 一繁 复 , 快速传播性 ,在 网上开展档案文化教育活动 ,加强与

档案 记 忆 的构 建
二 档 案 文 化 的概 念 及 发展 现 状
(一 )档 案 记 忆 的发 展 历 程 档案记忆最早是在 20世纪 90年代 初在国际档案 大会上被提 出的新观 点。随着社会 的发展,档 案界对 档案记忆 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虽然没有形成 统一的 概括,但 是在档案记忆 的旨意上是趋 于一致的。人 民 大学冯惠玲教授对档案学有 极深 的造诣,她 阐述 了档 案 记 忆 的基 本 含 义 :档 案 是 建 构 集 体 记 忆 重要 且 不 可 替代 的要素 ,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 自身的业 务活动 积 极主动地参与集 体记忆的建构、维护和传承 】。档 案 是把 国家、历史、 民族、 民众联系起来 的纽带,档 案记忆观使我们 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档案 的社会作用 、 时代 责 任及 建 设 意 义 。 (二 )档案记忆对档案文化建设的作用 档案 记 忆 是档 案 文化 建 设 工 作 的 重 要 途径 , 以档 案记 忆的视角来进行档案文化建 设,能够起到积 极推
峨照档圣 2018 01/9
Work Discussion工 作 探 讨
给文化建设工作带来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j: 流 活 动 , 提 供 文 化 服 务 , 实现 资源 共 享 ,拓 展档 案 文
档案 受历史各 阶段统治者的权利 限制,具有文化专制 化 影 响力 】。例如 以社 区 为单 位 ,开 展档 案 文化 宣 传 ,

基于档案记忆观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路径

基于档案记忆观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路径

基于档案记忆观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路径文/滨州市长山镇人民政府计生办 尉京明【摘要】档案作为文字信息被记录和保存,其记忆功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属性。

当今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还原组织机构或者个人的真实历史情况。

那么在档案记忆观的视阈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务是拓展管理信息收集范围与完善档案管理保障工作,本文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路径。

【关键词】档案记忆;档案管理;革新途径一、档案记忆观的内涵阐述档案记忆观是一种在档案管理中的全新概念,其观念的形成在于重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既是对人类记忆的价值认可,也是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国家机构或社会组织中,档案既保存了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经历,也记录了所有历史转折,简而言之,是组织活动中的各类原始数据档案记忆。

档案记忆观是重新树立档案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历史责任。

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中提出,档案是记录历史变迁连接记忆的文化诉求,将档案管理工作置于以文字为载体的系统记录,才能将档案的服务功能有效发挥。

而在个体与群体之间档案也将传承相应的经验,进而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前行。

雅克·勒高夫在记忆秩序中也曾提到,强化记忆的过程是国家制度完善的根本,档案在其中标志着记忆作为法令化的社会功能,并以集体记忆形式而存在,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皆为政府目标与职能的社会体现。

由此可见,在档案记忆观视阈下,档案既是对记忆传承的载体,也是对事件客观发展的总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记忆功能,充分调动档案管理的记忆属性,才能让档案管理支持社会服务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二、档案记忆观视阈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一)拓展管理信息收集范围。

档案记忆观认为丰富档案管理的内容,才能全面记录组织发展的全过程。

因此,在档案记忆观视阈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拓展现有的档案资料收集渠道和范围。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极快,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资料收集也可以逐步拓展网络渠道,进而丰富档案管理的信息含量,全面记录组织机构或个人档案的历史性与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档案记忆观视角探索档案工作新路径
摘要: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档案界永恒的话题。

本文拟从档案记忆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集体记忆所面临的危险、档案记忆观的思想内涵、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档案记忆观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的新思路等内容进行探讨,并为当前我国各类记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档案工作;新路径
档案记忆观主要是指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视角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的系统认知,同时还包括从档案学视角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及其建构的独特认知。

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及我国不断推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着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档案工作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的关注与回应,造就了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随着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开阔与多学科化,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化,研究方法的娴熟与多样化,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气氛日益活跃,一代学人正在成长。

如果把档案学比作学术之林中的一棵大树的话,令人欣喜的是,它不仅在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变革和完善之外新花绽放,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等新领域中也是枝繁叶茂,硕果满枝头。

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看,目前档案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新的路径。

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所面临的危险
集体记忆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但是,在当下中国,我们却不得不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正在面临的被淡忘、模糊化,被歪曲、妖魔化,甚至被掠夺、“去中国化”的危险而深感忧虑。

这种反面的事例有以下四种:一是我们即将失去荣誉感、责任感、道德感。

国足队员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竟然嬉笑而过;岳飞、文天祥被某些“雷人”的专家摘掉了民族英雄称号,书店里、电视上充斥着黑白颠倒、是非不辩的“戏说”“演义”历史作品。

二是我们将要迷失自已的文化身份、精神归属。

年轻男女嫌中国传统节日太土气,以过“洋节”为时尚,莘莘学子争相报考雅思、托福,却不会吟诵经典的唐诗宋词。

三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财富面临被他人窃取。

韩国大肆鼓吹是韩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造纸术,“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还准备将“风水”申遗,甚至将老子、孔子说成是韩国人,要改“中医”为“韩医”。

四是我们的同胞将要成为“他们”。

中国台湾地区个别教科书将中国史从“本国史”改成“外国史”,海外第二、三代华人不会说汉语了,他们为所在国的球队击败中国队而喝彩。

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收藏的4500余万册古籍,其中约1500万册遭到损毁或自然老化严重,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43%的电子文件没有以任何方式备份,我们就会因为记录失存、历史失传而成为口头传说。

二、档案记忆观的思想内涵
档案记忆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不可替代要素。

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一种重要形态,社会记忆的载体形式和传承方式主要通过社会文化实践和物质文化载体。

二是档案工作者是建构社会记忆的能动主体。

档案工作者应成为积极的社会记忆建构者,档案工作者要从保护全面的社会记忆的角度来参与到文件的生成和塑造过程中。

这其实是要求档案工作者以社会记忆的积极建构者为定位,将保存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记忆作为其历
史使命与社会职责。

三是档案记忆促进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人的一种本性,作
为社会的一员,人很自然地关心自已在社会中的身份,因此人们需要身份认同。

同时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也是天然相连。

档案、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的内在关系
包括:第一,档案具有记忆属性,是集体记忆的重要承载形式。

第二,集体记忆
是身份认同的力量源泉,它使身份具有意义并且可以让公众从中获得归属感和安
全感。

第三,档案并不直接产生认同,而是通过建构、重构、强化集体记忆来实
现其认同价值。

第四,档案作为原始记录,经过固化沉淀,以合规方式保存下来,可以为人们寻求身份和获得认同提供合法性凭证,深化身份认同。

三、档案记忆观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档案学者逐渐将有关档案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研究发展为档案
记忆观,即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视角认识档案的性质与价值,设计档案工作的
内容与机制,定位档案工作者的功能与角色。

1995年,我国由国家档案局牵头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加入世界记忆工程,并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工程。

2002年,青岛市档案馆率先提出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拍摄、记录青岛市的著名历史遗存和重大活动,同时收集历史档案,进行网上展示。

截至2017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02个地市级以上城市或城区开始实施城市记忆工程。

2011年,浙江省档案局在城市记忆工程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乡村记忆工程。

档案记忆观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在技术、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化急剧变迁的
当下中国,如何长久、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而国内外各种记忆工程的开展,又为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经
验借鉴。

因此系统梳理、深入构建档案记忆观理论,全面掌握、深刻总结各种记
忆工程的实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结语
总之,档案记忆观为我们认识档案、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新的
思维路径,它不仅在理论上对档案、档案工作与社会情境的关系给予了新的解释
和揭示,而且在实践上促使我们去重新审视档案政策和档案工作者的角色,同时,档案记忆观也提供了从档案学视角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及其建构的独特认知,
可以丰富和深化社会记忆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