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记忆建构: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

合集下载

论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

论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

论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作者:丁华东倪代川来源:《档案管理》2010年第04期摘要:文章借助徽州历史档案,运用社会记忆理论,从社会记忆的触发功能、传承功能、证实与补正功能、形象展示功能和选择张扬功能等五个方面对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进行了阐发,旨在为档案记忆理论研究提供一点经验参照。

关键词:社会记忆;档案记忆;微州历史档案;徽州文书;徽州社会社会记忆研究的创始人莫里斯·哈布瓦赫说:“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是一群人对于过去的记忆。

”“过去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建构,如果不是全部,那么也是主要由现在的关注所形塑的。

”对此,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在评论时指出:“尽管现在的一代人可以重写历史,但不可能是在一张白纸上来写的,尤其是在那些较之于这里所提及的事件具有更齐备的文献记录的历史时期,则更是如此”。

…科塞的思想为我们进行档案学科对社会记忆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本文试图借助徽州历史档案对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作一阐发。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陆续发现和收藏的“徽州历史档案”(又称徽州文书、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契约文书等)不仅年代跨度最长、种类最多,而且数量最多。

据掌握的资料估算,现存总数至少达30万卷、件以上。

这一发现震动了学术界,被视为我国继甲骨档案、秦汉简帛、敦煌经卷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四大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

它也使人们把目光再次凝聚徽州、解读徽州、重构徽州、寻梦徽州,在建立一门国际性地方学——徽学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理想中的徽州社会。

徽州历史档案作为徽州的民间记忆,已经被多位学者所肯定(如在刘伯山编的《徽州文书》序言中、在网站上都有相关的表达),那么这一民间记忆在徽州历史的追寻或者说徽州社会记忆的建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寻。

1社会记忆的触发功能俗话说:“睹物思人”、“见物生情”,记忆的恢复需要借助外来原始资料,特别是在记忆被激发的时候。

浅析档案编研在社会记忆功能建构中的作用

浅析档案编研在社会记忆功能建构中的作用

莫里斯 ・ 哈布瓦赫指出 : 过去是由现在 的关注所形塑的。 也就是说 ,人们对过 去的记忆取决于当时的愿望、利益、 信
仰、 兴趣等, 并由此重构记忆。 阿莱达・ 阿斯曼在 《 回忆有多真 实》 一文中对 回忆 的真实性进行 了批判性的反思[ 曹喜琛在 6 1 。

社会记忆理论的提出
记 忆( moy 一词最 早起源于 古希 腊神话 记忆 女神 m建构》 一书中指 出 :所谓记 “
忆 , 先指 的是 信 息 存 储 过程 。 … …还 有 一 点 应该 强调 指 出 首
的是 :提取过程不是存储器 中信 息的单纯恢复或再现 的过
程, 而是 一个 重 建 或 建 构 的过 程 。1由此 可 见 , 忆 不仅 是一 1 2 ” 记
个信息存储过程 , 而且是一个选择和建构的过程。
三、 档案编研的社会记忆建构 功能
1档案编研具 有传递、 . 整合社会记忆的功 能
“ 会 记 忆 ”是 由法 国社 会 学 家 莫 里 斯 ・ 社 哈布 瓦赫
( ui H l c s 提出的“ Ma r e ab h ) c wa 集体记忆 ” 变而 来的。哈 演 布瓦赫提 出“ 集体记 忆” 的概念 , 用于研究在 家庭 、 宗教群体
《 六经 》传 承并整合 了当时社会 的思 想 , , 建立 了完 整的儒 家
学说体 系, 奠定 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先秦孔子 , 汉代 刘向、 刘 歆 父子 , 西汉的司马迁 , 东汉的班固 , 唐代的刘知几 , 宋代的 司马光, 清代章学诚等的文献编纂成 果, 为后人研究历史 、 记
VU附NAN ARCH{ VES


随着忘却。怎样使人们真 实地记忆过去并传承未来 , 案编 档 研是很好的解决措施 。 档案编研可以广泛收集社会上留存的 资料 , 通过深度挖掘 , 使尘封的人物和事件鲜活起来 , 填补 记 忆 的空 白和缺失。例 如, 人们 以前对清朝的记忆主要来 自影

高校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

高校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

高校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摘要】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的珍贵记录,在社会记忆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档案在社会记忆中的作用,并建立其社会记忆框架。

通过对高校档案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探讨其对社会历史认知的影响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高校档案对社会记忆构建至关重要,可以促进人们对历史的重新认知和教育教学的发展。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高校档案对社会记忆构建的其他影响,以及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高校档案的方法。

高校档案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档案、社会记忆构建、研究、作用、框架、保护、传承、历史认知、教育教学、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档案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信息资源,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发展轨迹、办学理念、师生风采等珍贵信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发展历程的不断延伸,高校档案的保存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历史原因、技术条件、经费支持等方面的限制,一些高校档案的保存工作并不到位,导致部分珍贵信息面临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人们对高校档案的价值认识逐渐提升。

人们希望通过研究高校档案,了解高校的历史变迁、人文精神、学术传统等信息,为社会记忆的构建提供重要依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挖掘高校历史的深层内涵、传承学术精神、提升高校声誉,进而促进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探讨高校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校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深入分析高校档案如何影响社会群体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

通过对高校档案的构建、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高校档案对社会历史认知的影响机制,并探讨高校档案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强调高校档案对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性,为推动高校档案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档案记忆理论研究体系的全面构建——评《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

档案记忆理论研究体系的全面构建——评《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

档案记忆理论研究体系的全面构建——评《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文 / 王芳摘要:丁华东教授的《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一书,从社会和档案两个层面深度揭示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运行机制,全面构建起档案记忆理论的研究体系,选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中糅合了众多学科的思想资源,观点富有创新性,学术视野开阔,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关键词:档案记忆;社会记忆;档案记忆理论新范式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8)06-0008-03在当代中国,“社会记忆”已成为各级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开展档案宣传以及推动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时尚主题。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档案局、档案馆不断推出新的档案珍品,为公众了解和认识档案、领略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打开了记忆之窗。

档案记忆在互联网和影视传媒上也异彩纷呈,不少城市甚至通过有线电视推出“纪实”、“记忆”、“档案”等专题栏目。

这强化了公众对档案的认识,体现出人们以“社会记忆”的新视角理解档案的时代意识。

与此同时,“记忆”作为档案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国内外众多重大档案学学术活动中的影响和普及程度日渐彰显。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者不但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去研究档案现象、发掘档案的深层社会意义,而且试图循着社会记忆的想象力和理论思路,把档案与档案管理作为被建构的对象去探究其更深刻的内涵,进而拓展档案学研究。

丁华东教授的《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本书学术视野开阔,通过对档案记忆质性,档案与社会记忆建构、控制、传承,档案记忆能量,档案工作与社会记忆构筑,档案记忆与现代传媒展演等问题的逐层探讨和阐释,从社会和档案两个层面深度揭示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运行机制,全面构建起档案记忆理论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一、选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书力图把社会重大活动的档案管理作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契机。

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社会在特定时期出现的核心活动,通常是由政府部门成立的专门机构承办,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卫生、体育、外事等活动。

档案工作的新发展——谈社会记忆观

档案工作的新发展——谈社会记忆观

匿巫虱习愚2013.6档案工作的新发展杨安莲(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事信息管理系,上海,200433)谈社会记忆观[摘要]文章从重塑档案记忆观入手,提出广义的档案记忆观应包含两层含义,即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社会记忆的建构要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社会记忆观影响下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当确立以构筑与守护社会记忆为根本任务的档案工作理念,构建能够延续社会记忆的、全面的、立体的档案资源体系,完善再现记忆、分享记忆的档案的管理与服务观。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社会记忆档案工作[分类号]G270D evel opm ent of A rchi vaI W or k B asedon t he C once pt of Soci al M e m or yY ang A nl i an(M i l i t ar y I n f or m at i on M anagem ent ofD e pa rt m ent of P L A N am i ng Pol it i cal I ns ti t ut eShanghai C am pus,Shanghai,200433)A bst r a ct:B egi nn i ng w i t h r e shapi ng t he c once pt of ar ch i ves m em o r y,t hi s paper pr op ose s t hatar chi ves m e m or y c once pt co nt ai n s t w o m ea ni ng s f r omt he br oad s e n s e.N am e l y ar chi ves i s an i m port a n t car r i er of s oci al m em or y,an d al s o t he cons t r uct i on el em e nt s of soci a l m e m or y.B a s e d o n t hi s,thispaper an al yze s t he ne wdi r ect i o n of ar chi val w ork f r om t he c once pt of ar ch i ves m em ory.I t pr op ose st ha t,t he ar chi val w or k c once pt t o bu i l d and gua r d s oci al m e m or y as a f unda m e nt al va l ue sh oul d bees t abl i s hed,a com pr ehensi ve,t hr e e—di m ensi ona l ar chi val r es our c es s yst e m t o co nt i nu e s oci al m em o r ysh oul d be bui l t,t he ar chi val m anagem ent and ser vi c e c once pt t o r epr oduce and sh ar e m e m or y sh oul dbe i m pr ov ed.K eyw or ds:The C on c e pt of A r c hi ves M em or y;S oci al M em or y;A r chi val W o r k《国蓥竽鬈篡磊记忆,形成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是信息社会的基础。

浅谈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

浅谈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

76853 档案管理论文浅谈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档案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的物质性功能已被大众了解接受,但档案的文化功能尤其是社会记忆功能却常常被忽略。

正确认识档案的社会记忆特性,对重新评估档案的文化价值及指导今后档案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档案的社会记忆观档案记忆观兴起于上世纪末,其核心内容是对档案基本属性――社会记忆属性的本质性认识,把档案与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或历史、集体)记忆。

档案的社会记忆观的提出使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透视档案和档案管理现象,激发了我们对档案社会功能、档案保护的一些新认识。

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是档案记忆观研究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当今学术界对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的主流研究和论述。

1.1 载体论这是档案学界普遍认同的主流观点,其代表性的论述形成于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会上提出:“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建和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是知识的存储器,是保护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

”11.2 客化论客化论是指档案是社会记忆的客观对象,是社会记忆的物化形态。

客化论的提出,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原始社会,人类依靠语言和动作表达思想,靠记忆储存信息。

由于受到时空局限,记忆信息无法准确完整地进行贮存,不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

文字的发明,为储存社会记忆创造了稳定的载体,把记忆从大脑中抽取出来,记忆成为客观对象,附着在书籍、文件、报纸等纸质载体,也体现在电影、光盘等电子音响资料上。

1.3 构建观构建观强调了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社会记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

这种解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档案所储存和保留的信息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人对过去历史的解读。

浅析档案管理与社会记忆的构建

浅析档案管理与社会记忆的构建

浅析档案管理与社会记忆的构建摘要社会记忆涵盖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一切记忆,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1]。

档案是社会记忆构建的载体,利用档案构建社会记忆,不仅能够保存完整真实的社会记忆,还以构建社会记忆为契机,正确的唤起公众共鸣,为人类打造真实完整的共同记忆,提供真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档案管理;社会记忆;构建1 社会记忆的构建框架所谓社会记忆,通常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加工、储存和重新提取的过程[2]。

社会记忆包含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全部记忆。

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社会记忆的完整性都会遭到主观或客观的损坏,从而造成社会记忆的流失或者不健全。

因此,全力构建社会记忆,维护与展现社会记忆的真实与完整性,是我们档案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3]。

通常情况下,社会记忆的构建是对过去的构建,更是对历史的重现。

它是以存储、提取、加工、整合、创造人类共同记忆为目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积极协调、完美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构建完整和真实的共同记忆。

2 档案管理与社会记忆构建相辅相成在正常的工作运营中,社会记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

而档案的原始记录,管理,就成了文化传承的至关重要载体。

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紧密配合,缺一不可。

首先,档案是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载体。

档案的职责就是原始记录,完全具备了构建社会记忆的主体功能。

在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就明确指出:“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建构和恢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社会功能,档案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记忆事实真相的主要载体。

”其次,正是由于社会记忆的构建,提升了档案的社会价值。

在构建社会记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对档案的有效开发利用,使得档案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全面提升,档案的载体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构建社会记忆过程中,档案已从“资料库”转变为社会的“记忆库”,“聚宝盆”。

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

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

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摘要:档案作为文化的传承体,是重要且独特的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向档案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同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档案文化事业为基础发展档案文化产业将大有可为。

文章对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记忆;档案文化;文化属性;档案文化功能1前言档案作为社会主体有意识的“记录行为”,与生俱来带有一种记忆属性,其真实、原生的内容刻画有效维系了不同时间维度之间记忆的相互关联。

与此同时,档案从纵向延续了历史记忆的脉络,从横向留存了人类社会意识的实践凭证,这与文化的内涵特征不谋而合,鉴于此,档案天然具有文化属性。

2我国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1我国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特征(1)政府引导,行业探索。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档案在社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对档案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档案产品及服务的要求也越迫切。

整个文化市场呈现出对档案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迫切需求。

针对市场对档案档案文化的需求,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积极介入,通过开发、利用、编研等手段,开拓服务市场,打造多种多样丰富的档案文化产品。

如提供档案咨询、档案代加工、档案保管等服务,通过这些措施,取得了市场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提高了档案工作对全社会的影响力,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市场的检验。

(2)规模较小,形式多样。

经过多年不断的摸索和努力,中国的档案文化产业化在市场中已经开始小露锋芒,但相较于欧美其他国家,我国的档案文化产业的力量还很薄弱。

档案产业形式均属于小规模的尝试与转变,都未大规模开展推广应用,在一线大城市尚可,其他二三城市发展就不均衡了。

虽然规模较小,但他们的发展模式展现都多种多样,不同的的发展渠道和路径适用与不同地域,为档案文化产业化的提供了经验和做法。

档案文化产品的从开发利用到服务,实行市场产业化,可以取得的市场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更通过大众的视角,合理整合市场配置资源,选对投资项目,扩大经营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记忆建构: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
摘要
社会记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社会记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中,档案文献编纂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对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新的阐释,探讨了档案文献编纂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方法。

引言
社会记忆是指个体、群体或社会对过去事件、经验和价值观的认知和保存。

它包括了以个体为单位的个人记忆和以群体为单位的集体记忆。

社会记忆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文献、档案等记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档案文献编纂作为一种记录和保存历史与文化的手段,在社会记忆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功能
1.记录真实历史:档案文献编纂通过记录和保存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
信息,为后世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证据。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的过去,从中吸取教训,推动社会进步。

2.传承文化传统:档案文献编纂记录了社会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习
俗、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弘扬传统价值观,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3.促进社会认同与凝聚力:档案文献编纂记录了社会的重要事件、英雄
人物等,引发人们对社会的认同和凝聚力。

通过共同的记忆和文化符号,人们感受着自己与社会的联系,形成了共同体意识和团结力量。

4.服务社会发展:档案文献编纂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通过对
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整理,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档案文献编纂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
档案文献编纂在社会记忆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收集和整理:档案文献编纂通过搜集、整理、分类等手段,收集和整理社会的历史文献和档案。

这些信息可以反映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为社会记忆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依据。

2. 历史研究与解释:档案文献编纂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档案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为社会记忆的理解提供深入的解释。

同时,档案文献编纂也可以补充和修正社会记忆中的一些错误和偏见。

3. 文化传承和教育:档案文献编纂通过对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保存,帮助社会
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

它不仅可以为后代传授文化知识,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4. 社会参与和互动:档案文献编纂可以促进社会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社区档案的建立和利用,人们可以参与到社会记忆建构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和维护社会的记忆。

政策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文献编纂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作用,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政
策和方法: 1. 加强档案保护和管理:政府需要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
关的法律和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好。

2. 促进档案资
源的利用: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推动档案资源的利用,开展档案展览、研究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和了解。

3. 增加档案编纂人才培养:政府和高
校应加大对档案编纂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档案工作者,提高档案编纂的质量和水平。

4. 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政府和档案管理机构应积
极推动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高档案的可访问性和利用效率。

结论
档案文献编纂在社会记忆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记录和保存历史、文
化等信息,档案文献编纂促进了社会认同和凝聚力,服务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加强档案保护与管理,促进档案资源的利用,培养档案编纂人才,并推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以更好地发挥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