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护理体会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入, 3例凝血功能异常。见 表 1 。
表1 剖宫产产后 出血的原因
析。 结果
2 1 例 患者 因宫缩乏力而出现产后 出血, 7 例子 宫切 口
撕裂 , 9例 胎 盘 早 剥 , 6例 前 置 胎 盘 , 4例 胎 盘 粘 连 及 植 入 , 3例
凝血 功能异 常 。出血量 < 1 0 0 0 mL3 1 例, 1 0 0 0 " - - 2 0 0 0 m L1 3 例,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3 年3 月第 1 7 卷第 7 期
2 . 1 剖宫产 产后 出血 的原因分析
患者 中 ,有 2 1例患者 因宫缩乏 力而 出现产后 出血 , 7例子宫 切 口撕 裂 , 9例 胎 盘早 剥 , 6例前 置 胎 盘 , 4例 胎 盘粘 连 及置
【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 出血
原 因分析
处理
2 . 2 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分布情况
5 O 例剖宫产产后出血
患者 中, 出血量最少 为 6 5 0 mL , 最多为 3 4 0 0m L , 平均 1 1 3 0 mL 。
剖宫产是妇产科 中的一种分娩方式 , 亦称剖腹产。其是通
过手术切开产妇 的腹部及子宫 , 分娩 出婴儿Ⅲ 。 其可避免 阴道生
患呼吸道疾病 。
1 . 2 剖宫产指征
所有 产妇均符合剖宫产 的指 征 ,其中
前置胎盘 6 例, 子痫及子痫前期 5例 , 胎盘早剥 9例 , 催产素催 产失败导致过期妊娠 4例 , 瘢痕子宫 5例 , 胎儿宫内窘迫 6例 , 羊水过少 2例 , 头盆 不称 4例 , 胎位异常 5例 , 双胎 2例 , 软产
出血 量 < 1 0 0 0 mL 3 1 例 ,占 6 2 %; 1 0 0 0 — 2 0O m L 1 3例 , 占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方法:抽取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43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通过专业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并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心得进行探讨。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43例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均好转,其中40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
結论:针对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及时专业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与相应的应急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情况十分有效。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心得;体会;1. 临床资料在2016 年4 月- 2017 年4 月,本院共接收10360 例分娩孕妇,抽取其中43 例产后出血患者,其中20 例初产妇,23 例经产妇。
产妇年龄范围在19 - 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 岁,全部为单胎妊娠。
孕期为36 - 40周,平均孕期为38 周。
平产22 例,剖腹产21 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9 例,胎盘因素9 例,子宫破裂7 例,软产道损伤8 例。
转归:治愈40例,好转3 例,死亡0 例。
2. 护理2. 1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产妇在面对分娩并发症时普遍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进行安慰、疏导[1]。
在产妇入院后,通常会因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等问题而出现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现象,容易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
首先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与心理感受进行询问以及评估,关心产妇的需要,并为产妇提供符合其心理要求的支持与鼓励,以便做好对产妇的情绪、心理等方面的疏导工作,稳定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 2 产前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在检查中,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妇是否存在妊高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多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以及难产史等问题。
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必须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产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内膜病变、继发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应该通过收缩来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足,导致血管口无法收缩,就会引发出血。
2.子宫内膜病变:一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脱垂等会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增殖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也是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3.继发性出血: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或产妇产生其他损伤,如阴道或阴道撕裂产生的血管破裂、宫颈撕裂、阴道盆腔积血等,都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4.子宫切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子宫肌瘤过大或其他原因,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子宫,这会导致丧失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量和性质,包括血色、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当出现大量、持续性出血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促进子宫收缩:产后护理中,通过按摩、催产素和催产素类药物等手段,刺激子宫收缩。
按摩方法是在产妇下腹部轻轻按摩子宫,以刺激其收缩。
此外,也可使用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感染:产妇在产后容易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产妇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发炎等症状。
4.配合医生处理原因:根据产妇不同情况,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以及配合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剖腹产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分析

剖腹产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分析目的研究剖腹产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32例剖腹产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明确其术后出血原因,并采取止血措施。
结果①有1例凝血功能障碍致产后出血病例,7例胎盘因素致产后出血病例,3例软产道乏力致产后出血病例,21例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病例。
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因素的患者相较,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所有患者经过采取积极控制出血措施后,在24小时内,出血量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在手术实施前,明确相关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宫缩剂,能够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确保孕产妇的安全分娩。
标签:剖腹产;术后出血;护理措施对于难产产妇,临床中主要通过剖腹产解决问题,便于产妇分娩。
不过现阶段,选择剖腹产的产妇数量逐渐增多,术后并发症率有所上升。
为了减少出血发生率,必须找出产妇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减轻产妇术后痛苦。
本文主要分析剖腹产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与预防措施,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32例剖腹产术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患者年龄在19至36岁间,平均年龄28.59±5.39岁。
利用容积法与称重法明确患者出血量,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孕周均超过39周。
1.2 一般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患者出血的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发现,患者出血原因主要如下:①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会受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胎儿大小、镇静剂使用剂量、多胎妊娠;胎盘等。
②胎盘嵌顿。
剥离、植入不全,胎膜、胎盘残留、胎盘粘连等均可能致使产妇产后出血。
③子宫破裂。
宫颈、阴道等软产道受损极易诱发术后出血,缩宫频率太强。
胎儿过大、助产不当、软产道异常均可能会诱发软产道受损。
剖宫产术后出血护理措施

剖宫产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在处理难产、胎儿异常等情况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剖宫产术后出血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对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一、严密观察出血情况1. 术后24小时内,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特别是出血量、颜色和性质。
如发现出血量较多、颜色鲜红或呈喷射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 定期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子宫收缩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二、止血治疗1. 针对产后出血,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宫缩剂、缝合子宫切口、结扎血管等。
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2. 在止血过程中,护士要保证产妇的静脉通道畅通,以便及时输液、输血。
三、心理护理1. 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血时,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应给予关心和安慰,帮助产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四、预防感染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 保持产妇会阴部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
3. 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五、饮食护理1. 产后出血的产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蛋、奶制品等。
2. 鼓励产妇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子宫收缩。
六、促进子宫收缩1.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 护士可指导产妇进行腹部按摩,促进子宫收缩。
七、预防下肢静脉血栓1. 鼓励产妇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如踝关节屈伸、足部旋转等。
2. 术后6小时,可给予产妇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八、出院指导1. 出院前,护士应向产妇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2. 告知产妇按时复查,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总之,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度过术后出血期,促进身体康复。
16例剖腹产晚期产后流血护理体会

16例剖腹产晚期产后流血的护理体会[关键词]剖腹产后流血;预防并发症;护理剖腹产后晚期产生流血是产科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患者往往出现阴道大流血,为保住生命,急需切除子宫。
现把我院2006年至2010年护理16例此类病人的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5岁~40岁之间。
多数在产后15天左右就开始发现阴道间断的、阵发性、无痛性流血,血液颜色呈鲜红色,伴有血块。
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血量大约在2500~3500毫升,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后,进行子宫切除术。
平均住院天数为20天。
16例中年龄大于30岁的有15例,小于30岁有1例,有14例治愈出院,有2例是好转出院,治愈达87.5%。
2护理体会2.1术前急救护理患者是剖腹产后晚期产后多次出血,针对此特征,我们做好病情观察记录,重点放在阴道流血情况。
在确诊是出血性休克后,立即进行中凹卧位、吸氧(给氧浓度为40℅,氧流量是2-4∟),并注意保持导管通畅。
测量生命体征和保暖等,与此同时做好术前备皮、行静脉切开术,留置导尿管,遵医嘱为患者输血、备血等相关术前准备工作,为医生抢救赢得了时间。
2.2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膀胱阴道瘘患者多数属高龄产妇,略有贫血症,营养状况较差,由于产后活动量少,食物纤维含量少等导致便秘,加重了毒素吸收;再加上盆腔组织水肿、炎症较明显,子宫下段与膀胱粘连而造成组织坏死等,有影响愈合的危险,给术后组织修复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为此我们制定了科学的护理计划,并按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观察及特别护理。
着重放在阴道及外阴的护理。
在2—3周肠线脱落期间,我们对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做了详细观察记录,进一步治疗提拱可靠的数椐。
另外做预防性护理。
一方面用1:5000呋喃西林液做膀胱冲洗,每日2次。
另一方面在大量抗菌素预防感染的同时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3次。
同时,为增加尿量而达到膀胱自身冲洗的目的,我们动员患者多喝水。
此外,术后15d左右开始,每晚在阴道内置复方甲硝唑栓剂1粒,连续两周,防止上行感染。
剖腹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

治疗 。合 理安排 输液顺 序 ,严 格执 行失血 性休 克用药 原则 : 先 盐 后糖 ,先 晶后胶 ,先 快 后 慢 ,快速 补 充血 容 量 及 时纠 正 失 血性 休 克 。在 最初 的 1 5 2 0分 钟 内快速 输 入 晶体 液 约 1 0 0 0 m l ,第- -4 ' 时至少 达到 2 0 0 0 m l 。迅速输 血 ,当休克 症 状 改 善后 ,及 时 调整 输 液 速度 ,防止 发生 肺 水肿 ,最好 行 中心 静脉 压测 定 ( c P v) ,当 c P v<6 e mi l: O提示 血 容量 不 足 ,可 进行快 速大量 的补液 ; C VP > 1 5 e m H2 0说 明心脏
助呼 吸 ,及 时清理 呼吸道 内分 泌物 ,确 保氧 和效果 。
间丢 失 大量 的血液 会 导致 失 血 性休 克 ,严 重 危机 患 者 的生
命。
2 . 2 迅速建立 2~3条静脉通道 ,均使用 留置针 ,同时 急 查 血 标 本
血常规 、凝血 四项 以及 血交错 等检查并 通知 化验室 紧急 备血 。将抽血 液放 置室 内 , 观察 血块 的凝聚 以及 收缩 的时 间 , 快速 确定凝 血机制 是否正 常 [ 2 】 。遵 医嘱迅 速 的给 予抢救 药物
。
机体 缺 氧 状态 得 到改 善 。根 据病 情 可 以采 用 双鼻 导 管 ,面 罩吸 氧 , 正确给 予氧流量 。用氧 过程 中密切观察 氧疗 的效果 , 患者 面 色 、 V I 唇 及 甲床 的紫 绀情 况 是否 减 轻 ,保持 呼吸道 通 畅 。患者 出现 低 氧 血症 时 立 即给 予气 管 插管 ,呼 吸机 辅
剖腹产术后不明原因腹腔内出血一例

【】曹 贵 松 . 见 腹 腔 出 血 原 因 【】实 用 外 科 杂 志 , 9 7 1 ( )3 8 2 少 J. 1 9 ,7 7 : 8 .
[】 J e , 3 uC Y BC , he e C , t J e a S O t n o Va g s J SO O A,t 1. P n a e u r s h mo ei n u : gn n ig n t lge[ . ipnotWi e pro em I igf dn sa dei o is ]Lp ict l t ma i o J — l msa d &W i is 2 0 , 82 ) 1 . i n a l n ,0 5 2 ( 0 : ~6 k
隆, 腹部正中见一纵形手术切 口。 宫底平脐 , 质中, 挤压宫底未见有血液 自 阴道流 出。 腹部压痛、 反跳痛不 明显。 双下肢水肿 ( ) +。 辅检 : C 0 9 WB 2 1 , X0 N .9 H 6 g L P T10 0 , O 8 , b 3 / , L 3 ×1 凝血 功能各项 指标均 正常 , 功 : 肝 总
蛋  ̄5g L 白蛋白2g L 其它正常 ,  ̄6/ , 9/ , 肾功正常。 电解质 :a. mm lL C20 9 o , /
T O 1, C ,8 余正 常 。 电 图无异 常 。 院诊 断 : 1 G P 3 “周宫 内 心 入 () 2 2 7
孕活胎 已剖宫产 ;2失血性休 克 ;3失血性 贫血 ;中度 )() () () ( ;4疤痕 子
克 , 后 自行凝 血 。 而 ③肠系膜小 动脉或 小静脉 破裂后 自 导致二 次开 凝 腹 未找 到真 正 出血原 因。
患者 3 岁 , 2 因剖宫产 术后 出血 8 伴气 紧 、 吸 困难 由外院 转入 h 呼 我院 。 患者入 院前8 前因疤痕子宫 、 h 胎膜早破 在外院行剖 宫产术 , 中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剖腹产术后;出血;护理体会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由此伴发的各种并发症也增加,特别是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剖腹产术后出血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出血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二是晚期出血指胎儿娩出24小时后至至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4周[1]。
如何正确应用剖宫产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是产科工作者工作的重心。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62例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29.31岁,其中初产妇40例占64.52%,经产妇22例占35.48%,产后24小时内出血者27例占43.55%,产后24小时后至产褥期出血者35例占58.45%,出血持续时间2~30天,平均17.31天。
由基层医院转入我院者49例占79.03%,13例为我科手术。
1.2 体征及辅助检查:本组62例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貌,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发热,活动乏力,血压降低,脉搏细速。
根据询问患者及家属结合出血持续时间和体征,估计64例患者出血量为500~1500ml。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其中轻度贫血者37例,中到重度贫血者25例。
抢救患者生命,输血输液积极抗休克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后,完善B超、凝血酶原活动度、组织病理学、腹腔镜等检查。
其中31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2例B超及病理示胎膜残留,5例凝血机制异常,腹腔镜探查有阳性表现者5例。
1.3 治疗:患者入院通过查体及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出血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尽早剖腹探查,行外科治疗。
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经正确急救及护理,均抢救成功,其中5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另8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结合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B超、病理学报告、剖腹探查以及对诊断性治疗的反应,引起出血的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14例,子宫内膜炎13例,胎盘滞留12例,软产道损伤、裂伤5例,凝血机制障碍5例,产褥热4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6例,瘢痕子宫破裂1例,其它2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少围产期母婴的并发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对医护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具备熟练准确的手术能力,更要对并发症有充分的预见性,能对围产期的并发症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且病例大多由基层医院转入,故应加强基层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难产的识别。
产后出血是剖腹产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需切除子宫。
产妇出血严重者很容易导致垂体卒中,继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综上,我们可看出导致剖腹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有:(1)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出血总数的70%~80%,如产妇年龄较大子宫收缩力较差,或合并有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贫血、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临产后应用过多镇静剂等,都可造成子宫收缩乏力;(2)感染:子宫内膜炎及产褥热[2];(3)胎盘滞留,由于部分胎盘尚未剥离,影响宫缩,剥离面血窦开放引起出血不止;(4)软产道损伤、裂伤,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按产时未保护好会阴或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软产道组织弹性差均可造成软产道损伤至失血过多;(5)凝血机制障碍,产妇患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液病、肝炎等;(6)子宫破裂:包括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及瘢痕子宫破裂。
剖宫产术后出血预防重于治疗,须防患于未然,护理人员在剖腹产后出血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极大的降低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发生,而且有助于出血者的恢复。
其具体内容为:
产前护理:①产前监测及健康教育②产前心理护理:术前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安慰并鼓励产妇,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并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③产前准备,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均应做好术前准备,术前给病人采血,确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准备,根据病情准备足够的血量。
剖腹产术中护理:①心理护理。
②手术环境: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静洁、空气新鲜和温湿度适宜等。
③密切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剖腹产术后护理:①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皮肤黏膜颜色变化、意识状态、手术切口、子宫复旧及阴道流血情况;②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避免盆部感染,注意观察恶露情况,若有异常排出物要保留并适时通知医生。
术后出血的抢救:①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抗休克与止血治疗同时进行,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②吸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血输液,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维持循环稳定;③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如果出血不易控制,出血量较大,产妇一般情况较差者,则应积极
做好术前准备。
产后出血抢救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及时发现产后出血主要依靠认真细致的观察以及对产妇的健康教育。
因此,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业务水平、严谨的科学服务态度贯穿于产妇孕期、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及早发现高危因素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才是减少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10.
[2] 杨剑秋,盖铭英,等.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