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大学课文解析
我的四个假想敌

知识创造未来
我的四个假想敌
1. 自我怀疑:这是一个人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质疑的假想敌。
即使在取得一些成就或者获得别人的认可之后,这个假想敌会告诉你这只是巧合或者你的运气好,导致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
2. 惰性:这个假想敌常常使人陷入舒适区,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或者迎接新的挑战。
它使人停滞不前,失去进步的动力。
3. 恐惧: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假想敌,它常常阻止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或者尝试新的事物。
恐惧可能来自于过去的失败经验或者对未知的恐惧。
4. 拖延症:这个假想敌让人们不愿意立即行动,而是总是拖延任务或者计划,导致时间的浪费和任务的累积。
拖延症会使人失去时间管理的能力,导致工作或者学习效率的下降。
1。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精讲课件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一、焦点问题
1. 一种人生景况,一种情感抒发, 一种心理波动 2. 智性散文的特质——具书卷气, 充满情趣,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 智幽默
二、其人其文
余光中:学者型散文家 主要散文集: 《左手的缪思》 《逍遥游》 《听听那冷雨》 《记忆象铁轨一样长》 《青青边愁》等
二、其人其文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 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 的诗情 :
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左手写散文。 其散文被称为“诗化了的散文”。 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交织在 一起,构成了它独特的散文路径。 常常思想驰骋千里和句式变化多 端 ,注重散文的容量和弹性,追 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
我一直有一个说法:一个中国人,如果他 一直墨守传统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孝子; 如果说他一直向西方取经而不回来,那他 就变成了一个浪子。孝子当然不会发扬光 大,而浪子则一去不回头。往往是回头的 浪子才能成气候,因为他能够融贯中外, 吸收外来的营养,又能保留传统文化中的 精华。 ——余光中
诙谐风趣_情味具足_余光中散文_我的四个假想敌_赏析

・海天片羽・ 3诙谐风趣,情味具足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赏析 □古远清余光中散文不少写到“战争”:《牛蛙记》写的是人蛙之战,《我的四个假想敌》写的是作为未来岳父的“我”与作为四个未来女婿“假想敌”的“博斗”。
为什么会有这场“博斗”呢?因为“我”太爱自己四个女儿了。
生怕女儿出嫁后,晚餐桌上不再热气腾腾,大家共享灿烂的灯光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可见,作者“四”面树“敌”,一是怕老来寂寞,二是对女儿的爱使其舍不得一个个“珊瑚”之宝被人“掠走”。
将一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寻常题材用一个特殊的喜剧形式来处理,是余光中的独特创造。
全文以“战斗”为基喻,将愿意离家“出走”的女儿比作“内奸”,把和女儿秘密联络的男友比成“鬼鬼祟祟的地下工作者”,把谈恋爱的照片比作不轻易给人看的“机密文件”,将寻求情感的发展比为“攻城的军事”,把追女儿的香港小伙子比作“广东部队”,把未过门的女婿来访说成是“入侵余宅”,无不以装满笑料的语言,以谐寄意,以趣诱人。
然而更能显出作者诙谐风格的,是下面一段文字: ……只知道敌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笔迹,久了也能猜个七分;继而是集中在我家的电话,“落弹点”就在我书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们的沙场,一夜之间,总有十几次脑震荡。
……信箱被袭,只如战争的默片,还不打紧。
……可怕的 4 ・名作欣赏1997年第4期・ 还是电话中弹,那一串串警告的铃声,把战场从门外的信箱扩至书房的腹地,默片变成了身历声,假想敌在实弹射击了。
更可怕的,却是假想敌真的闯进了城来,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敌人,不再是假想了好玩的了,就像军事演习到中途,忽然真的打起来了一样。
真敌人是看得出来的。
在某一女儿的接应之下,他占领了沙发的一角,从此两人呢喃细语,嗫嚅密谈,即使脉脉相对的时候,那气氛也浓得化不开,窒得全家人都透不过气来。
这时几个姐妹早已回避得远远的了,任谁都看得出情况有异。
万一敌人留下来吃饭,那空气就更为紧张,好像摆好姿势,面对照相机一般。
大学语文第四讲(余光中) 2

• 可以俚语、方言:
• 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 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 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 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 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 吟也减了唧唧。(《听听那冷雨》)
• 问题一: • 余光中癿教育及仸职经历有何特点?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 是外遇。”(《从母亲到外遇》) 影响他癿三大文化传统依次是:中国古典文学, 西洋文学、“五四新文学”。
作品创作情况——
• 余光中共出版诗集十八册,近千余首; • 散文集十册,文学评论集五册,四百余篇; 译文讲评集一册。
• (事)关二现代散文癿弹性、密度和质料 • 所谓"弹性",指散文对二各种文体、各种语 气能够兼容幵包融吅无间癿高度适应能力。 • 可以欧化:
• 如“因为雨是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 的彼端敲起。瓦是最低沉的乐器,灰蒙 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 雨伞撑起。”(《听听那冷雨》)
• 可以文言:
大学语文第十四讲
——余光中:《我癿四个假想敌》
罗海燕 2013.10.23 uoaian@
• 一、关二余光中 • 事、余氏散文理念不散文创作 • 三、《我癿四个假想敌》解读
• • • •
课前测试1—— 能否分别列丼出大陆不台湾五个散文大家? 大陆之: 台湾之:
• 课前测试2—— • 能否认出他们是谁?
• 2、人生况味癿细致体察。
(1)小女儿癿天真未凿。 (2)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癿“供奉”。 (3)“假想敌”来访时不女儿癿亲密状。 (4)吃饭时癿哑剧。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读后感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读后感•相关推荐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及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原文及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读后感1比起余光中,爸爸的敌人少了两个,算是幸运的吧!爸爸不用像余光中一样一次要操心四个敌人呢!余光中的俏皮又幽默的文章—我的四个假想敌,用非常轻松愉快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的不安与排拒感,对於女儿们的男友,不论是把他们形容成摘水果的人或是敌军,在在都表达了一种审慎及戒备的的心态;相对的,我的爸爸可从不像余先生一样把此种心态表露於外,让我们这两个女儿知道,或许可以说,我们从来也不清楚爸爸对於我们交男友是怎样的心态、怎样的心情,根本也就不清楚爸爸是不是也把男朋友当成了假想敌?不过,哪来的假想敌可想啊!根本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著,爸爸也就无须操心了。
「作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是亲密战友。
」妈妈通常比爸爸来的早知道消息。
纵使不是正式的男女朋友关系,女儿跟妈妈之间也会相互讨论,纵使只有一点小小的暧昧,母女俩也可以聊的非常的愉快,甚至妈妈会比女儿更加高兴,甚至还会问:「你们到底在一起了没?」然而爸爸总是最后知道消息的人。
不论爸爸是否知道最新消息,在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之时,他总是无时无刻地提醒著我们:「要认真读书。
不要随便和男生出去!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安全!千万不要忘了读书才是自己的本分啊!」每一次的提醒总让人觉得是多余的,因为我们都自认为非常的聪明,自己会注意到的,不需要爸爸的提醒。
然而,在这些提醒的话语中,是否就暗示著如同余光中对於女儿男友的排拒感,我不知道,只是觉得爸爸很可爱,爸爸的可爱是在对於交男朋友的事竟想用朴拙的技巧就想阻止女儿对恋爱的憧憬,一切显得有点天真。
余光中用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我父亲用右手操作重物,用左手支撑家屋,余光中用幽默有趣的文章,娓娓道出内心对女儿的心系;我父亲用简单的几句提醒,守护著女儿的幸福。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写作背景《我的四个假想敌》是余光中在女儿长大了,踏入谈恋爱阶段时,所写的一篇文章。
内容大致围绕女儿男朋友带来的问题。
从文中可看出余先生对女儿难舍难离之情,及对女儿男友的要求。
余光中散文,收录在其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
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靓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
不过,女儿要嫁谁,说得洒脱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因缘,做父亲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友,作战的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
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
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
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
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
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
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
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了。
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精讲课件

三、文本分析
第三部分(从 “不过一切都太 迟了”至“慢一 点出现吧”):
写“城池”被攻 陷、假想敌由占 领滩头阵地到真 的闯进城来的全 过程。
第四部分(从 “袁枚写诗”至 全文结束):
借答客问形式, 论及不得已而择 婿时在人种、省 籍、学识、相貌 等方面的考虑。
内容方面看:“父亲”心态的精妙自剖,人生 况味的细致体察。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一、焦点问题
一种人生景况, 一种情感抒发, 一种心理波动
智性散文的特 质——具书卷 气,充满情趣, 巧用比喻,善用 典故,机智幽默
二、其人其文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余光中:学者型散文家 主要散文集: 《左手的缪思》 《逍遥游》 《听听那冷雨》 《记忆象铁轨一样长》 《青青边愁》等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左手写散文。
其散文被称为“诗化了的 散文”。感性与知性,幽 默与庄重交织在一起,构 成了它独特的散文路径。
常常思想驰骋千里和句式 变化多端 ,注重散文的 容量和弹性,追求汉语自 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
三、文本分析
三.文章内容
○ 重点: a. “父亲”心态的精妙
自剖,人生况味的细 致体察。
三、文本分析
• (2).集中记述、剖析一种人生现象:
•
父亲喜爱女儿,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
• (3).为父者的微妙心态:
•
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不忍割舍,却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
作“假想敌”。
其诗常常洋溢着对祖 国的呼唤和对中国传 统历史文化的追缅怀 念之情,“乡愁”式 的中国情结是余诗的 一大主题 。
我的四个假想敌中对中文的认识

我的四个假想敌中对中文的认识【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作者的四个假想敌以及他们对中文的认识2.第一个假想敌:认为中文是古老且复杂的语言3.第二个假想敌:认为中文是难以学习的语言4.第三个假想敌:认为中文没有英文普及5.第四个假想敌:认为中文没有足够的科技应用6.结论:作者对四个假想敌的反驳以及中文的真正特点正文在我看来,有四个主要的假想敌对于中文的认识存在误解。
他们分别是:认为中文是古老且复杂的语言、认为中文是难以学习的语言、认为中文没有英文普及以及认为中文没有足够的科技应用。
首先,第一个假想敌的观点是中文是古老且复杂的语言。
他们认为,中文有着众多的汉字和繁琐的语法规则,这让中文变得难以理解和掌握。
然而,实际上,中文的汉字虽然多,但是其语法结构却相对简单。
中文的句子结构主要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这与英文的句子结构相似。
而且,中文的汉字虽然多,但是其形声字、形近字等特点,让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变得相对容易。
其次,第二个假想敌的观点是中文是难以学习的语言。
他们认为,中文的语音、语法、汉字等都难以掌握,尤其是对于非母语者来说。
然而,实际上,中文的语音相对简单,只有四个声调,而且汉字虽然多,但是其组织规律明显,易于理解和记忆。
至于语法,中文的语法结构简单,不像英文有那么多的时态和语法规则,因此,中文并不难以学习。
再者,第三个假想敌的观点是中文没有英文普及。
他们认为,英文是世界语言,而中文只是在中国使用,其影响力无法与英文相比。
然而,事实上,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在全球的普及度正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和使用。
最后,第四个假想敌的观点是中文没有足够的科技应用。
他们认为,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难以与英文相比。
然而,实际上,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正在日益增多。
许多国际知名的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都开始提供中文版的服务和产品,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教学目标:通过本文,涵泳一种人生景况及其引发的情感心理波动;了解台湾作家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成绩;把握学者智性散文的特质。
教学重点:本文对人生境况的精妙剖析;本文“学者散文”的典范风格。
教学难点:学者散文的特质。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 年生于南京。
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来在金陵大学与厦门大学就学,1952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 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 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5 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 教授及讲座教授。
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21 种,散文集11 种,评论集5 种,翻译集13 种,共40 余种。
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大陆各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 种。
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其他如《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
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余光中的翻译以诗歌为主,也包括小说与传记;所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均曾在台、港上演。
余氏所得奖项包括,各种诗歌奖、“金鼎奖”的“歌词奖”与“主编奖”、“时报新诗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年度最佳书奖” (1994 、1996、1998、2000);内地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余光中诗选);香港的年度十大好书、霍英东成就奖,2003 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在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 家出版社先后出版。
余光中同时又曾主编过《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多种重要诗文刊物。
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 》共15 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
除各种文学大奖外,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大陆讲学。
如1992 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 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 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
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二、文本详析本文是一篇亲情题材的散文。
余光中是较早论及所谓“学者散文”的批评家,认为这一类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四大类型之一,“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
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
余光中即是实践这一类型散文创作的知名作家。
像本文这样的亲情题材,也被他写得书卷气十足,当然还有情趣和智慧。
(一)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三个自然段):写“我”不愿四个女儿全都嫁给广东男孩,但又明白为父者于此事实在是无能为力,父亲与男友,先天就有矛盾。
第二部分(从“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至“早已有了前例”):写女儿一个个长成少女,却“开门揖盗”,“少男”们伸手摘桃,做父亲的徒然心有不甘;又写女儿心有别属,里应外合,势有不保,于是引美国诗人为同调,竟迁怒于襁褓中的男婴一一未来的女婿。
第三部分(从“不过一切都太迟了”至“慢一点出现吧”):写“城池”被攻陷、假想敌由占领滩头阵地到真的闯进城来的全过程。
第四部分(从“袁枚写诗”至全文结束):借答客问形式,论及不得已而择婿时在人帥、省籍、学识、相貌等方面的考虑。
(二)内容从内容方面看,本文遗点是表达的是:“父亲"心态的精妙门剖,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本文集中记述、剖析一种人牛.现象:父亲壽爱女儿.會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
这本是一种人之常帖,难得作者•现身说法,以白己的个人经历为题材,淋漓尽致地叙写了为女父者-的微妙心态:LI睹爱女长到婚婢年龄,不忍割舍,却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做“假想敌"o文川始终贯穿着“我摄的叩盾复杂的心境:明知女大沙嫁乃必然之势,却乂无端割舍不下;心里无法轻松,只好故示明达*自为宽解;已经将女儿的男友们定为假想敌,却又郑重其事地提出种种择婿的条件……文章写的是“我” Z心态「但其所依据的’不会只是一己的经验,也包含着他所观察到的许多父亲的共同心理.而除r白己的心理波动,作考也关注和叙写r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龍供奉‘‘,"假想敌打來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吋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心态的生动再现,笔调幽默轻松,却是克实写照°如果只有“敌意”而没有对女儿笈白内心的关爱,没有对人生况味的细致入微的邺察.是难以如此真切而有惜味地写出这些的G虽然“我”曾说自己是故示慷慨,伪作轻松,以图博一个开明父亲的美名.但正因为作肴对生活屮种种复杂微妙的情状、心态的了解,也即所谓“世爭洞明” > 所以文章呈现出来的,仍不失一位豔默r有同情心、善于自嘲而豁达平和的“开明父亲”的形象"(三}艺术特点K巧用比喻,机智幽默a从题日开始,作者便妙喻连篇,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假想ST .木文“假想敌持一语是其“文眼” “乍一读,似觉不奚:不是只有“情敌”才可称“敌”吗?父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自然会爱屋及乌,连带女婿一同受惠,何“敌” 2有呢?但仔细想来,方知作者此 -义之拈曲,实杲…大妙喻"父亲含辛茹苦,遮风档雨”而今果实累累’行将落入人手:与女儿十几、二十年的朝夕相处,共游共行,一旦瓜熟蒂落而去,做父亲的想到日后的寂寞, 无法不患得患失;更何况还有种族、文化的感情隐忧。
追寻罪魁祸首,为父者无法不將毛脚女婿视対仇“敌” ’虽然究其实,仍不过屆-“假想”敌罢了口此一喻既可成立,全文遂胜义迭出口作者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如“位居要冲”,“腹背受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军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的了”;又如说自家“信箱被袭”、“电话中弹”等等,直到结尾的“假想敌来掠余宅”。
这一个个个别的比喻组成了一个整体比喻,成为全文的中心意旨。
它也使文章机趣盎然,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为女父者对那些女儿的“掳掠”者颇有“敌意”却又甘为败将的微妙心理。
此外,“毕业班的学生”、“把她吻醒”、“机密要件”、“昏君”、“台湾健儿”、“鹅塘”等其他比喻,“来掠余宅”的一语双关,“有教无婿”、“祸延吾孙”、“混血孙”的改用成语,“心存不轨”、“开门揖盗”、“杀机陡萌”、“臂毛如猿”等夸张语,均使文章妙趣横生。
2、文笔圆熟,雅致明快。
本篇文章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文势起伏迂回,富于节奏,又转接自然,一气呵成,显出作者文笔的老到圆熟。
同时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将一种普通的亲缘情感写得丰富雅致,有了一种书卷气,是将一种世俗的人之常情雅化了;而这种书卷气,不是靠“掉书袋”、靠引经据典来实现的,它表现于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的理性思考,表现于对个人心态和人情世态的明快的剖析和表达。
例如“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 一段。
一个普通的意思,作者一连用了“摘果子”、“攻堡垒”、“开汽车”三个比喻,而每个喻指又都从正反两个方面申说、辩证。
寓意丰富而不晦涩,同时又表达了“我” 明知“理亏”而莫可奈何的心态。
全文连连暗用典故,如白马王子吻醒灰姑娘、魔杖点化长成少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浓得化不开、结成秦晋等,三次引用中外诗人的诗句,均恰到好处,作者深厚的学养可见一斑。
行文中,自然形成了一些警句,如:“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
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
”“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
”“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写情书,那样至少可以练习作文,不致在视听教育的时代荒废了中文。
”“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
”“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终身大事,神秘莫测,事先无法推理,事后不能悔棋,就算交给21 世纪的电脑,恐怕也算不出什么或然率来。
”真是世理通达,雅洁明快。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不但写出了自己面临人生难题之时矛盾的心境及其微妙变化,同时也通过文章,塑造了“我”一一一个态度亲切而随和、开明通达、议论风生、幽默机智而又文雅明智的学者兼作家父亲的形象。
三、思考题思路提示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
提示: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做“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提示: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提示: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四、资料:《南方都市报》“ 2003 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奖”授奖词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
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
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
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