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到化学在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实例,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领域的化学应用案例和实验材料。
2. 制作课件,展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图片和视频。
3. 安排实验室,准备进行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钢铁的生锈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介绍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实验演示:选择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在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应用案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
2.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化学相关的书籍和科普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和阅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内容: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分析其化学原理。
1.2 化学与健康学习内容:学习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营养素、药物等。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营养分析,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化学与材料2.1 化学与金属材料学习内容: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如铁、铜、铝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活动:进行金属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金属的氧化过程。
2.2 化学与非金属材料学习内容:了解非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如玻璃、塑料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化学特性。
教学活动:观察玻璃的化学反应,了解玻璃的制作过程。
第三章:化学与能量3.1 化学与燃烧学习内容:学习燃烧的原理与条件,了解燃烧产物的形成。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教学活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火焰的形成与燃烧产物的。
3.2 化学与电池学习内容:了解电池的原理与种类,学习电池的制作与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活动:制作简单的电池,观察电池的放电过程。
第四章:化学与实验4.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内容:学习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巧。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提高实验技能。
4.2 实验设计与分析学习内容: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实验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案例,让学生学会实验设计与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第五章:化学与环境保护5.1 化学与大气污染学习内容: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与危害,学习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绪论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化学的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难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点的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果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化学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氮气、水、金刚石、食盐等)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塑料、纳米铜、橡胶、药品等)2.从分子层认识物质: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状态不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3.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物质,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性质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二、化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古代化学:老师引导下归纳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内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分析课标解析: 知道化学学科的性质,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
教材分析: 绪言是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化学的发展历史等问题展开,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学科,明确化学的作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能够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生活进入化学世界。
学情分析: 在上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一些化学知识,但是对什么是化学没有明确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外,还要明确化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一些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化学有个更加立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了解学习化学对人类发展、社会发展进步有重大意义。
2.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了解化学的发展史,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养成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达成评价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关注生活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激发接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点: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先行组织学生生活中对化学的认识和已有的化学知识。
问题与活动活动设计:1.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你眼中的化学是什么样子的?大家纷纷讨论,进入课堂氛围。
【创设情境】分享有趣的小实验视频,视频中是生活中教学评价1.化学第一课要足够的吸引人,通过反问学生眼中的化学,让他们将自己带入到课的常见物质相互引起的化学反应,呈现有趣的化学现象。
2.初探定义。
【提出任务】任务一:化学发展简史(1)古代化学: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首先利用大家熟知的钻木取火,引出中国化学发展的开端,随后介绍古代化学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家为人类进步作出的贡献,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创新的学术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化学的魅力,我将创设一系列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例如,通过展示化学在医学、食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化学家访谈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化学实验:演示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
4.化学思维:介绍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以“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找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评价: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案例中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第一章:化学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1.4 教学资源:课件、视频资料。
1.5 教学步骤:1.5.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1.5.2 讲解化学的定义: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能量守恒的科学。
1.5.3 讲解化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化学、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三个阶段。
1.5.4 讲解化学的应用领域:介绍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1.5.5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例子。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2 教学内容: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展示法。
2.4 教学资源:课件、模型教具。
2.5 教学步骤:2.5.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微观结构,引发学生对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兴趣。
2.5.2 讲解化学键的类型:介绍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定义和特点。
2.5.3 讲解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分子、离子和原子团的概念。
2.5.4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实际物质中的例子。
第三章:化学反应类型3.1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3.2 教学内容: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
3.4 教学资源:课件、实验视频资料。
3.5 教学步骤:3.5.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兴趣。
3.5.2 讲解合成反应:介绍合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5.3 讲解分解反应:介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2. 化学原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平衡等。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用品、药品、食品、能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作用。
2. 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
4. 分析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课件和教学图片: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
2. 第3-4课时:化学反应的实验演示和分析。
3. 第5-6课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1.1 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等。
学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2 化学与健康学习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了解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食品安全、药物作用等。
第二章:化学与能源2.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不同类型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等。
了解能源的利用和转化过程,以及化学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2.2 化学与节能学习节能的重要性和方法,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等。
探索化学在节能技术中的应用,如催化剂、储能材料等。
第三章:化学与材料3.1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学习材料的分类,如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如导电性、韧性、硬度等。
3.2 化学与新材料的研发学习新材料的研发方法和过程,如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等。
探索化学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如材料合成、性能调控等。
第四章:化学与环境4.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学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如污染、资源枯竭等。
了解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如污染物治理、清洁生产等。
4.2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减少废弃物排放、回收利用等。
探索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等。
第五章:化学与科技发展5.1 化学与物质的微观结构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如原子、分子、晶体等。
了解化学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中的作用,如光谱分析、电子显微镜等。
5.2 化学与科技应用学习化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新材料研发、药物设计等。
探索化学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等。
第六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6.1 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学习化学工业的基本过程,如炼油、化工产品的制造等。
了解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如催化反应、材料加工等。
6.2 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习化肥、农药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A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行为内容意图
视频导入
学生观看录像“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
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
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多彩的物质世界,化
学无处不在。
什么是化学呢?
引出课题
图文解读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解读插图,初步形成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
科学。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性地去读,把抽
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培养自学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了解“变化”,形成认识:(学生作助手)
1、白纸显字:向用酚酞试液书写的白纸喷洒稀氨水,
白纸上出现红色的字迹“变化之学,探究中学”;
2、反复无常: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
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红色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变红,反复几次。
3、清水变奶:让学生向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中吹气“清水变成牛奶”,让另一学生继续吹气“牛奶变
互动实践
成清水”。
调查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课前收集的实物材
料、商标、说明及一些相关的高科技信息材料。
通过以资
源共享为目的的调查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什么是组成、
结构及性质,使化学的概念紧密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关
系。
资源共享
讨论交流
主题:我心目中的化学
1、讨论化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从生
活走向化学”;
2、讨论、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从化
学走向社会”。
3、学生自主交流感受
形成共识
归纳总结
深化理解:化学是什么?化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
的关系。
总结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联系实际,
积极探究。
悟法开窍
拓展研究
学生通过课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
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获得信息,
树立大课程意识。
升华提高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
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
⑥其它(自拟)
【背景资料】
1、有关“化学史、化学家”的网上资源:
://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2
2、有关“新型材料及化学工艺”的网上资源:
:// pep /441hxycl/441.htm
3、有关“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网上资源:
:// pep /411hjbh/411.htm
4、“生活中的化学”网上资源:
:///
:// cbe21/subject/chemistry/
5、“趣味化学常识”网上资源:
:///
://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1
6、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
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马店四中谭凌云
【点评】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易章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获取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慨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4、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
AgNO3溶液 HCl溶液 NaOH溶液酚酞 CuSO4溶液试管架
大试管3支小烧杯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大世界”的白纸并晾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魔术激趣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
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
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动画展示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三、讨论交流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四、探究活动
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
2、小组竞赛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3、预测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图片展示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3、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4、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5、资料“绿色化学”。
6、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一组图画)
六、探究小结
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化学的新认识。
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七、课堂整理
1、学完本课题我知道。
2、初谈学习化学的方法。
八、课后补偿
1、将课堂整理的内容完成后连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装入自己的“化学学习成长袋”中。
2、点击网站 :// chinaenvironment/chinese
【背景资料】
1、 :// pep
2、 :// syjy
3、 ://tech.sina
4、 :// newssc.vrg
执教:湖北省(私立)枝江英杰学校王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