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高铁桥梁工作总结(精选5篇)

高铁桥梁工作总结第1篇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入职以来已有一年,在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
工作一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教导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总结。
1、工作方面怀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我走入了xx路桥养护有限公司。
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桥梁的维修和加固。
现在自己为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在工作当中,感到很高兴。
有了这样好的平台,我要好好向前辈学习,不断提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一方面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制度。
另一方面,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在完成主管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学习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2、报告编写刚刚工作时,自己对于报告的编写还不是很熟悉。
但是在前辈的细心指导下,自己很快熟悉了报告的编写。
一方面是报告格式上的一些要求。
自己之前不知道怎么改。
在前辈细心的指导下,现在自己对格式的修改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报告内容的编写。
有些报告中要分析病害的成因和编写处置建议,之前自己对于这方面不是清楚,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正确。
在写了一个项目的报告后,在前辈耐心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学习下,现在自己对于一般的桥梁病害成因和处置建议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3、产生裂缝原因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设计阶段的不合理和漏算,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法不当和使用阶段的超载和外力撞击等。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缝。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第一篇: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桥梁建造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桥梁建设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为主要标志,桥梁跨径不断提高,结构形式不断创新,从勘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体现出的重要桥梁,1957年建成通车,为双层式结构,上层4线公路、下层双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m,正桥长1156m。
正桥钢梁计9孔,为3联3*128m连续钢桥梁,是国内首座采用连续桁梁的现代化桥梁;钢材为苏联进口的3号桥梁钢,铆接结构;构件采用胎具组拼,机器样板钻孔,钢梁制造精度很高。
公路面行车道为混凝土板与钢纵梁结合共同受力的结合梁,是我国采用结合梁的开端。
桥梁深水基础首次采用钢板桩围堰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直径155cm,振动打桩机振动下沉,是我国深水基础结构形式的第一次飞跃,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曾全面推广。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开端。
京沪线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
全桥铁路部分长6772m,公路部分长4588m,正桥长1576m;主跨为3联3×160m连续钢桥梁,另加1孔128m简支桥梁。
该桥应用了许多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钢桥梁在支点处加高,下弦呈曲线形,上弦平直;主桁材质为新开发的国产16锰桥梁钢,铆接结构;但公路纵梁为焊接,铁路纵横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对我国栓焊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路行车道板为陶粒轻质混凝土,铁路面首次铺设长钢轨。
正桥基础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4种类型:筑岛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入土面以下约55m)、深水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沉井加管柱基础,后2种基础是武汉长江大桥管柱基础的发展,管柱直径由155cm加大到360cm,并引进了预应力技术,由普通混凝土管柱发展成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总结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总结铁路桥梁施工技术总结关于铁路桥梁施工的技术总结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铁路桥梁施工技术总结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总结篇一施工企业对铁路桥梁桩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充分掌握,对我国铁路桥梁桩基基础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新时期的建设施工企业,要紧密跟上时代的发展保证铁路桥梁桩施工技术广泛的应用,从而保证了铁路桥梁桩基基础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铁路桥梁基基础施工的前期准备为桩基基础工程施工做出好的基奠,准备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施工的地理环境的勘察、桩基的方位坐标确定、护筒的规格要求落实等。
1、勘测清理桩基基础施工场地能否排除对施工有阻碍作用的一切事物,是一个桩基工程能否开展的先决条件。
充分进行实地考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施工场地是否属于旱地、是否处于浅水区、是否堆积杂物、等都要根据施工的详细参数来对应标的研究,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
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硬实。
2、测定基桩基础桩位在平整的场地用方木桩准确的标示各桩位的中心及高程,之后埋设护桩,桩高与地面高度保持一致,浇筑砂浆对护桩进行固定,要充分保持桩的稳定、牢固。
最后要得到监理的认可方能最终确定桩位。
3、准备桩基基础的护筒在铁路桥梁桩基基础施工中多用钢护筒,并且需要加厚处理钢护筒的顶部和底部,保持钢护筒的高度≥2m。
护筒掩埋需要特别留意,护筒周围必须用粘土夯实,粘土要触底到护筒底部,护筒中心和桩位中心必须一致,偏差越小越好。
4、充分利用桩基基础的钻孔泥浆为了避免开钻后钻机进尺空转,进行基础施工之前,根据具体的地质地层情况需要在桩孔内投入一定数量的粘土、碱及相应的水,所以需要储备一定的造浆粘土。
钻机做不进尺空转,利用钻头搅制泥浆,搅拌后抽至泥浆池,待储够泥浆后,采用正循环钻进,因而也需要建造一定量的施工池。
二、铁路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1、钻孔灌注桩的重点技术要点1.1埋设护筒泥浆需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适当的比重、良好的触变性,并能够形成薄而韧的泥皮以粘附在孔壁上。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桥梁管理工作总结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桥梁管理工作总结第一篇: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桥梁建造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桥梁建设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为主要标志,桥梁跨径不断提高,结构形式不断创新,从勘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体现出铁路桥梁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
武汉长江大桥是京广线上的重要桥梁,1957年建成通车,为双层式结构,上层4线公路、下层双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m,正桥长1156m。
正桥钢梁计9孔,为3联3*128m连续钢桥梁,是国内首座采用连续桁梁的现代化桥梁;钢材为苏联进(内容)口的3号桥梁钢,铆接结构;构件采用胎具组拼,机器样板钻孔,钢梁制造精度很高。
公路面行车道为混凝土板与钢纵梁结合共同受力的结合梁,是我国采用结合梁的开端。
桥梁深水基础首次采用钢板桩围堰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直径155cm,振动打桩机振动下沉,是我国深水基础结构形式的第一次飞跃,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曾全面推广。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开端。
京沪线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
全桥铁路部分长6772m,公路部分长4588m,正桥长1576m;主跨为3联3×160m连续钢桥梁,另加1孔128m简支桥梁。
该桥应用了许多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钢桥梁在支点处加高,下弦呈曲线形,上弦平直;主桁材质为新开发的国产16锰桥梁钢,铆接结构;但公路纵梁为焊接,铁路纵横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对我国栓焊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路行车道板为陶粒轻质混凝土,铁路面首次铺设长钢轨。
正桥基础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4种类型:筑岛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入土面以下约55m)、深水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沉井加管柱基础,后2种基础是武汉长江大桥管柱基础的发展,管柱直径由155cm加大到360cm,并引进了预应力技术,由普通混凝土管柱发展成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铁路桥梁工技术总结

铁路桥梁工技术总结篇一:桥梁技术员工作总结篇一:技术员工作总结技术员工作总结时光荏苒,自进入xxx工作到现在已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仅加深了对原专业知识的理解,且对书本中为接触或未理解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是我一生享受不尽的宝藏。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遵守公司及所在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件及会议精神。
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完成了个人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
现将这一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探索和追求。
二、学习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严以律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尽管工地上条件艰苦,但对我来讲,未尝不是一次锻炼自我,挑战自我的机遇。
从事技术工作,首先要有善于学习和钻研的态度,我所从事的桥梁施工,本单位原来从未涉及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提前对图纸进行详细的学习,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尽量贴近实际,在脑海中应该对施工的全过程及各种注意事项有全面的了解。
理论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生活,工地上有许多值得我发现并深究的学问,在工作中我时刻牢记需不断认真学习,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改变自我,适时对自己提出不同且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也在工作中逐渐成长。
三、工作中,自我到达xxx工地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被安排到施工现场,跟随测量工程师一起工作,期间一直兢兢业业配合各种测量工作,听从领导的安排指挥,完成了大部分挡墙、涵洞、边坡路槽、水沟路缘石的施工放样工作,之后被安排为本标段四座小桥和一座中桥的专职技术员,全面负责桥梁技术及施工,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桥梁施工技术员这一角色,以便在其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我仔细研读了桥梁设计图、相关施工规范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
桥梁施工技术总结_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

桥梁施工技术总结_铁路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桥梁施工技术总结作为铁路线路工技师,我参与了多个桥梁施工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施工技术经验。
在这里,我对桥梁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希望对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桥梁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工作。
勘测工作包括土质勘测、地质勘测、水文勘测等,以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土壤、水文等情况。
设计工作需要根据勘测结果确定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度、承载能力等参数,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桥梁基础施工阶段,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
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加固处理,比如灌注桩、钢板桩等。
对于坚实地基,可以直接进行基础施工。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避免出现基础沉降或破坏等问题。
桥梁的上部结构施工是整个桥梁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在上部结构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加强与其他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桥梁的设备运用也是桥梁施工的关键。
在设备运用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
要进行适当的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要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避免设备闲置或过度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要点,桥梁施工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遵循环保要求,注意保护环境,并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
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和检查,确保桥梁施工的质量。
桥梁施工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勘测设计、基础施工、上部结构施工、设备运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做好工作,才能保证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质量。
线路的维护和保养是铁路线路工技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维护和保养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要定期检查线路的几何状态和轨道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共6页)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目录第一章工作简历 (2)第二章专业工程工作总结 (2)2.1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2)2.2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4)2.3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4)第三章工作小结 (5)第一章:工作简历1.1 冉大千,现年31岁,汉族,20xx年1月分配到中铁六局**铁建工作,20xx年6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入**工业大学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学习, 20xx年1月毕业,学制三年。
自从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参加了大秦铁路重载安全标准线建设工程、北同蒲铁路隔离栅栏封闭安全防护工程、平朔铁路专用线店坪万吨改造工程、平朔铁路专用线工程,**大唐国际丰润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建投**热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工程的建设。
1.2 20xx年3月被聘任为技术员,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
,遵守公司及所在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件及会议精神。
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长年累月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意识到,岁月的磨练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睿智,通过不断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我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上都跃上新的台阶。
第二章、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现对一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2.1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在**大唐国际丰润热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中,此工程施工任务繁重,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外界干扰大等不利因素,我除了完**质检查本职工作,还经常参加和帮助技术工作,在项目部领导的合理组织安排下,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严格管理,紧密施工,在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施工任务,确保了安全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
铁路服务项目部年末工作总结与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多篇范文)汇编.doc

铁路服务项目部年末工作总结与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多篇范文)汇编铁路服务项目部年末工作总结XX年底我们作业队完成了整个太原南站35%的客服安装工程。
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我们协调土建工程、装修工程和钢构工程从各方面锻炼了整个队伍并使整个队伍产生质的飞跃。
主要工作量包括:整个西站房、高价候车区和站台雨棚图纸深化设计;西站房地下一层和进站层广播监控等预埋件挂件安装;站台雨棚导向吊挂件和西站房售票厅挂件安装;检票屏、广播、窗口对讲、监控和雨棚吊挂件样板工程;部分铝栅吊顶广播安装和安装工程50%设备库存工作等。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为确保“开工必优,全面创优”的目标,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国家现行规范及相关标准图集精心组织,用心施工,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规范质量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使得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处在可控状态,得到了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充分肯定。
..在过去10个月的工程施工中我方准备充分,在材料、机械和设备到货方面都提前完成工程计划。
由于装修滞后大部分工作量将于明年3月至7月份完成。
同时需加强与装修后期深化对接,及时应对设计变更、保证工程质量和提前完成工程计划的目标。
转战南北,历尽酷暑和严寒。
工作可以是枯燥乏味也可以是趣味盎然。
走过一年,整个队伍在严酷的生存竞技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阔步迈进新一年之际,更加严峻的考验在等待着我们,更加丰硕的果实也在等待着我们去摘取。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桥梁建造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桥梁建设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为主要标志,桥梁跨径不断提高,结构形式不断创新,从勘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体现出铁路桥梁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
武汉长江大桥是京广线上的重要桥梁,1957年建成通车,为双层式结构,上层4线公路、下层双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m,正桥长1156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第一篇: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桥梁建造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桥梁建设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为主要标志,桥梁跨径不断提高,结构形式不断创新,从勘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体现出铁路桥梁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
武汉长江大桥是京广线上的重要桥梁,1957年建成通车,为双层式结构,上层4线公路、下层双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m,正桥长1156m。
正桥钢梁计9孔,为3联3*128m连续钢桥梁,是国内首座采用连续桁梁的现代化桥梁;钢材为苏联进(内容来源好范文网)口的3号桥梁钢,铆接结构;构件采用胎具组拼,机器样板钻孔,钢梁制造精度很高。
公路面行车道为混凝土板与钢纵梁结合共同受力的结合梁,是我国采用结合梁的开端。
桥梁深水基础首次采用钢板桩围堰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直径155cm,振动打桩机振动下沉,是我国深水基础结构形式的第一次飞跃,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曾全面推广。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开端。
京沪线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
全桥铁路部分长6772m,公路部分长4588m,正桥长1576m;主跨为3联3×160m连续钢桥梁,另加1孔128m简支桥梁。
该桥应用了许多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钢桥梁在支点处加高,下弦呈曲线形,上弦平直;主桁材质为新开发的国产16锰桥梁钢,铆接结构;但公路纵梁为焊接,铁路纵横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对我国栓焊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路行车道板为陶粒轻质混凝土,铁路面首次铺设长钢轨。
正桥基础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4种类型:筑岛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入土面以下约55m)、深水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沉井加管柱基础,后2种基础是武汉长江大桥管柱基础的发展,管柱直径由155cm加大到360cm,并引进了预应力技术,由普通混凝土管柱发展成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获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是我国现代化铁路桥梁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1995年竣工的孙口黄河铁路大桥,其跨度108m的连续钢桁梁首次采用了整体节点新技术,改变了过去惯用的拼装式节点施工方法,减少高强度螺栓的用量,节约了钢材,方便架设施工,缩短了工期。
建成于1994年的九江长江大桥,是京九铁路大动脉上跨长江的关键工程,其主要技术成果为:(1)首创“双壁钢围堰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施工法”,此种新型施工技术,可在长江中全年进行基础施工,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2)首次将“触变泥浆套”和“空气幕”工艺用于下沉深度达50m的正桥和引桥沉井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铁路引桥首次采用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整体式40m无碴无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4)首次在国内采用最大跨径216m的三跨连续刚性梁柔性拱结构,首创216m大跨跨中合拢及柔性拱合拢工艺;(5)研制并成功运用屈服强度不小于412mpa的新钢种15mnvnq,最大板厚达到56mm,且很好地解决了其焊接技术问题,使国产高强度桥梁用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6)研制成功材质为35vb的m27、m30大直径高强度螺栓,并制订了相应的施拧工艺;(7)自行设计制造吊重300t的双臂走行式架桥机,在当时为我国起重量最大的架桥机;(8)首次采用双层吊索塔架全悬臂架设跨度180m钢梁,为国内全悬臂架设钢梁达到的最大跨度;(9)在国内首次采用抑制吊杆振动的新型“质量调谐阻尼器”(tmd)技术,解决了三大拱中吊杆的风激涡振问题。
九江长江大桥在设计、施工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代表着当时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持发展水平,被誉为公铁奖”。
1995年竣工的攀枝花铁路单线桥,采用主跨跨度168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为当时我国同类型铁路桥梁中最大跨度。
1998年建成的石长铁路长江湘江大桥,正桥为62m+7*96m+62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该连续梁采用特制的造桥机以预制节段拼装的方式进行施工,预制节段梁块重量150t;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大跨度造桥机进行铁路预应力连续梁架设施工。
1999年建成的长东黄河铁路二桥,全桥长13.01km,采用了国产新钢种14mnnbq 钢及整体节点新技术;该桥实际施工工期为12个月,月成桥进度超过一公里,创下新的建桥速度。
2021年建成通车的芜湖长江大桥,其技术创新的主要成就体现在:①主要跨采用180m+312m+180m板桁结合结构低塔斜拉桥新桥型,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低斜拉桥,第一次在正桥采用钢梁与公路桥面混凝土板结合的板桁组合结构,主孔312m也是国内目前公铁两用桥梁的最大跨度;②研制开发了高性能14mbq钢,该种强度适度﹑厚板效应不明显﹑可焊性好﹑韧性和抗断裂性好,为我国大跨度桥梁用钢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国产新钢种:③正桥钢梁采用厚板(50mm)组成的全焊箱型杆件和整体节点构造,推动了我国桥梁焊接技术的发展;④312m主跨采用跨中合拢新技术,实现跨中精确合拢;⑤主塔墩采用30.5m双壁钢围堰钻孔桩低承台基础,抽水水头差达42m;副跨采用吊箱围堰大直径钻孔桩高承台基础,为国内首次。
芜湖长江大桥工程建设,在桥梁结构、工程材料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桥5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3项为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纳入相关的规范和工艺;它的建成在总体上把我国桥梁建造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被誉为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后,我国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2021年竣工的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其主跨是世界上同类桥梁最大跨度的上承式推力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桥位于v形的山谷中,一岸直立并倒悬、另一岸呈71°角度,主跨236m、桥长468.2m,采取平面转体法施工,单铰半跨转体自重约为10400t。
该桥设计新颖、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极大,其单铰转体重量居全球之冠。
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2021年全线贯通。
沿线月牙河大桥桥长7840.61m,上部结构为双线简支箱型梁,箱梁现场整体预制,梁体重达540t,以jq600下导梁轮轨式架桥机运架一体化施工法进行安装,架桥机和运梁车在吊装及运输能力上从过去的160t飞跃至 500t级,较常规的架设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小凌河大桥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整孔原位施工32m双线简支箱梁(梁体重750t),该施工方案不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不需要建设大型预制场及存梁场,不需要重型运梁设备和大吨位起吊架梁机械,也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加固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工地条件和运架设备能力方面的限制,并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2021年建成通车的宣杭铁路东苕溪奉口大桥,主桥跨度112m,为国内第一座铁路尼尔森体系钢管混凝土提篮型拱桥。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是全线唯一的非标准设计特大型钢管混凝土拱桥。
该桥地处海拔3670m、桥长928m,主桥采用连续与钢拱组合型结构。
大桥于2021年5月提前胜利竣工,为在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等恶劣生态环境下建造桥梁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2021年建成的宜万铁路万洲长江大桥,正桥采用单拱连续钢桁梁桥式,其360m 钢桁拱主跨在世界同类型铁路桥梁中居领先地位。
即将竣工的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与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式结构,其主跨为130m+2×275m+130m,跨度将在国内同类型铁路桥中位居第一。
建设中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跨504m,为目前世界上主跨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实现了我国公铁两用大桥主跨从300m到500m级的飞跃;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铁路设计时速200km,为我国第一座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大跨度斜拉桥;该桥可同时承载2万吨的载荷,是世界上载荷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建设中的南京大胜关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沪汉溶铁路﹑南京地铁过江的通道,其主桥采用六跨连续钢桁拱结构;设计时速300km/h,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设计核载为六线轨道交通,是目前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梁;主桥最大跨度336m.是时速300km级别中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桥梁。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铁路桥梁建造新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第二篇:铁路技术工作总结技术工作总结我是呼和电务段集宁车间土牧儿台信号工长;自1984年参加铁路工作以来,我一直工作在集宁电务段,呼和电务段信号工区,信号设备集中修这条繁重而又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长达28年,在这一工作岗位上,我亲身经历了电务信号设备的两次大改造-----电锁器联锁改6502电气集中联锁:6502电气集中联锁改微机联锁。
刚参加工作的我,勤奋好学,热爱本职工作。
1986年被评为段先进生产工作者,这更加坚定了我钻研业务的信念,很快成为了一名骨干中修队员,1987参加了集二线乌兰哈达站电气集中改造工程,使我对电气集中设备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中修和学习,于是倡导利用中修机会整理配线合理化,美观化。
标准化。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于1993年我组织实施了集宁电务段管内“轨道电路”“信号点灯单元电路”配线工作的工艺化,水平化标准化工作,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但美化了箱盒内部,更方便了维修,线色分明。
而且这一配线模式可以节省原材料30%,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并且很快在呼局管内推广开来。
1994年我参加了集宁南大修工程的电务室外配线,导通工作。
同时,我和参加施工人员推广采用了标准化配线工艺,使集宁南大修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之后上级指派由我负责一个配线小组,实施管内设备标准化配线工作,本人达到无图配线水平。
1996年我被评为段先进生产者,这时我深感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匮乏,决定学习深造,1997我参加了“福胜庄”电气集中大修工程的室外工程部分。
同年我被抽到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工作,对集大线、集二线地区的道岔爬行、角型铁进行联合整治,这让我对道岔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还参加了宝拉格室内扩能工程,在对原有设备线路的分析和新增功能的配合使用上我的审图能力提高了很多。
2021年参加了集二线正线道岔增加安装装置强度,把原来的角钢由原来的80mm×10mm×125mm的角钢更换为80mm×12mm×125mm的角钢。
上级把现场的调查和更换角钢的打眼位置交给我完成,我经过仔细计算、认真确认复核后,把尺寸标好,并注明道岔号及前后角钢,正因为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工作思想,在更换完13个站的道岔安装装置后,没有一组道岔的角钢尺寸出现差错,质量很高的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