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方案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方案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方案1、导管进水导致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产生:(1)首批混凝土储备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备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有发现导管进水,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

然后重新放下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备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探测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针对(2)、(3)两中原因引起的事故,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导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

如系重新下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

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200cm。

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

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4)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为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

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5)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作者:李振坤当地基的弱土层较厚(一般指4米以上),建筑物的荷载较大,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限制要求,做人工地基又没有条件或不经济时,常常采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因其造价低、节省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我们建的某市中级法院审判大楼,由于其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量大,设计采用了水下灌注混凝土方法。

现结合我们在此桩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一般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安放钢筋骨架二、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问题1、导管接送严重漏水,造成断桩。

发生这种故障的后果非常严重,进水,使混凝土形成松散层次或囊体,出现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废桩重做。

2、导管轻微漏水、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混凝土含砂率偏小、和易性欠佳等因素,可能造成导管的堵塞,导致浇注中断,若重新灌注浇注时,则混凝土内存在浮浆夹层,造成断桩。

3、护筒外壁冒水,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使桩孔偏斜,无法施工。

4、孔壁坍塌。

施工中发生孔壁坍塌,往往都有前兆。

有时是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隆,这都是塌孔的迹象。

如果上述问题出现,势必增加工程投资,又拖延工期,工程质量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

1、为防止导管接头与导管漏水,施工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证导管制作及具备以下条件:(1)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

(2)各节的安装接头所用的胶热及法兰的对接位置,预先试拼并作好标记,按插导管时须按试拼时的状态对号拦装,所有的法兰盘接头均须垫入5-7毫米厚的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

(3)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编号:AQ-JS-07540(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Common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nder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bored pilefoundation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当地基的弱土层较厚(一般指4米以上),建筑物的荷载较大,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限制要求,做人工地基又没有条件或不经济时,常常采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因其造价低、节省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我们建的大连快轨一号桥,总长1102延长米,总计51根桩基础,桩径为3.2米、2.0米两种,尝试在13-28米之间,桩基混凝土6812立方米,由于其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量大,设计采用了水下灌注混凝土方法。

现结合我们在此桩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一般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安放钢筋骨架二、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问题1、导管接送严重漏水,造成断桩。

发生这种故障的后果非常严重,进水,使混凝土形成松散层次或囊体,出现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废桩重做。

2、导管轻微漏水、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混凝土含砂率偏小、和易性欠佳等因素,可能造成导管的堵塞,导致浇注中断,若重新灌注浇注时,则混凝土内存在浮浆夹层,造成断桩。

浅谈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浅谈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浅谈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摘要: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施工方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施工材料、施工工序和施工环境等方面,对水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帮助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胶凝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在水下混凝土施工中,胶凝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问题包括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不满足要求、胶凝材料与水混合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合理选择胶凝材料,选择具有良好早期强度与耐水性的材料;2.严格控制胶凝材料的配比,确保胶凝材料与水的充分混合;3.采取加热水的方法,提高胶凝材料与水的混合效果,提高早期强度。

二、施工工序的控制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的控制对最终施工质量影响很大。

常见的问题包括孔内悬浮物较多、混凝土流动性差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钻孔进行充分的冲洗,清除孔内悬浮物,确保孔底清洁;2.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在水下能够均匀地填充孔洞;3.采取震动或冲击的方法,促使混凝土在水下排除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三、施工环境的控制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的控制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的问题包括水流速度过快、水压较大等。

解决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采取临时拦水措施,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压,以利于施工;2.在明确了水流速度和水压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3.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论: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但只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控制施工工序和施工环境,解决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方法,即可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水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水平,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瞧塑嫠凰~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翟延彬李小辉张晓亮(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14)脯要]钻孔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震『生能良好、施工无噪音、无振动、钻孔时对土无挤密作用等特点,目前在路桥基础施工和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

但由于其桩径较大,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遗行的,其施工过程存在很大隐蔽}生,施工难度大,施工中易出现问题。

瞵臻鸯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处理措施1前言钻孔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震性能良好、施工无噪音、无振动、钻孔时对土无挤密作用等特点,目前在路桥基础施工和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

但由于其桩径较大,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存在很大隐蔽I生,施工难度大,施工中易出现问题,成桩后大部分采用超声波检查,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锥打出虹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和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2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21塌孔塌孔的预兆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J L o冒细密的水泡等。

产生塌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严密而漏水或护筒埋置太浅;2)未及时向孔内加泥浆,造成孔内水位低于孔外水位或泥浆密度不够等。

3)在松散砂层、流砂、破碎地层、软淤泥中钻进时,进尺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处理措施:1)在护筒周围采用粘土分层夯实填密或增加护筒埋置深度;2)及时向孔内添加泥浆,使其水位高于孔外;在松散粉砂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钻进速度,选用高质量泥浆;或投入粘土造浆,加大泥浆比重,从而起到护壁的作用:如已发生孔内坍塌,首先判断出坍塌位置,然后回填砂砾、粘质土混合物至坍孔处以上1m~2m,若坍孔严重时应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成孔。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电大理工2009年12月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第4期总第241期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崔丽君苏露陆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110034)沈阳市浑河管理中心(沈阳110100)摘要介绍了水下钻孔灌注桩成孔及成桩过程中常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逐一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下钻孔灌注桩孔壁坍塌桩孔缩颈桩孔偏移桩孔倾斜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到桥基工程、水利工程等建设领域,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1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问题(1)导管轻微漏水。

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

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2)孔壁坍塌。

引起孔壁坍塌的原因很多,如供水管直接冲刷孔壁,或在松散砂土中快速钻进,或停在一处空钻的时间过长;冲击锥或捣渣筒倾斜撞击孔壁,或用爆破方法处理孔内孤石,以及成孔后混凝土浇注不及时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孔壁坍塌。

但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土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成孔工艺和相应的泥浆质量,尤其在砂性土中选用优质的护壁泥浆更为重要。

(3)灌短桩头。

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于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以致拔出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短桩头事故。

还有些是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孔壁坍方,未被发觉,测深锤或测深仪探头达不到混凝土表面,这种情况最危险,有时会灌短数米。

(4)埋管。

导管无法拔出成为埋管,其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擦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于是在基础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浮现一些质量问题,甚至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

以下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分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孔壁坍塌、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

1)砂层钻进泥浆性能差(如粘度太小、含砂量大等),不能起到护壁作用;2)孔斜、地层软硬不均等原因造成扩孔;3)在某一孔段进尺速度极不均衡或者重复钻进;4)在非稳定层段(如砂层)钻进过程中反复抽吸造成孔壁局部失稳;5)钻进速度太快引起塌孔。

1)保证泥浆的性能及水头压力以满足护壁要求;2)采取合理的钻进工艺,反对片面追求进尺而盲目钻进;3)在粘性土层中钻进,每钻进一个钻杆重复进行扫孔。

1)小扩孔、轻微塌孔可不做处理;2)大扩孔、塌孔严重采用黏土回填;3)保证钻头直径重新下钻扫孔,缓慢提起钻头,处理后重新下钻。

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 1%。

1)地质原因:相邻两种地层的硬度相差较大,钻头在软层一边进尺速度较快,在硬岩层一边进尺速度较慢,从而在钻头底部形成进尺速度差,导致钻头趋向软地层方向;2)设备因素:如提吊中心、转盘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钻杆刚性差,钻进过程中钻机发生平面位移或者不均匀沉降;3)操作不当,钻进参数不合理。

1)必须使钻进设备安装符合质量要求;2)根据准确的地质柱状图选择钻进工艺参数;3)通过软硬不均地层时采用轻压慢转;4)钻进砂层时要特殊注意控制泥浆性能及钻头转数。

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孔斜现象,住手继续下钻,将扫孔纠斜钻头下到偏斜值超过规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转钻具,并上下反复串动钻具。

下放钻具时,要严格控制钻头下放速度,借钻头重锤作用纠正孔斜。

钻孔桩钻孔灌注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桩钻孔灌注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钻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1. 概述钻孔灌注桩由于成桩工序多, 易发生钻孔, 灌注混凝土质量, 钻机等方面旳事故。

钻孔事故可分为地层压力失衡导致塌孔、弯曲, 剪切应力过大导致钻杆折断, 工具脱掉, 焊接质量, 材料强度差导致钻头构件折脱;塌孔, 泥浆过稠, 掉物导致埋钻, 吸钻, 卡钻等。

灌注混凝土质量事故会导致断桩, 夹泥, 桩身下沉(孔底沉渣超标);混凝土离析, 塌落度小, 石料不规格, 灌注时间长等因素会导致堵管, 钢筋笼上浮, 变形等, 故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浮现旳各类事故应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避免措施。

2. 钻孔过程中易浮现旳问题及解决措施2. 1护筒脱落由于护筒背后回填不好或受地面水流旳侵泡等因素引起旳护筒失去稳定、脱落。

浮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 将钻机移开, 采用相应措施解决。

由于地面水引起旳可先切断水流来源(在合适位置疏通水流), 排除原有地面积水, 在原地面上填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入, 而后, 重新安装护筒(做好护筒背后填筑)恢复钻孔施工。

2. 2偏斜孔安装就位时, 由于支撑不好、桩孔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引起钻机整体或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斜, 导致浮现偏孔。

因钻机倾斜导致偏孔, 应先移开钻机, 检查钻孔壁状况, 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 则应加固施工范畴内旳地基或加大钻机旳支撑面积, 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

钻孔壁是随时有塌孔也许旳, 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 待地层静置稳定后重新安装钻机开始钻孔。

因地质构造引起旳偏孔, 应先分析岩层旳走向, 尔后采用合适旳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一般为片石加黏土构成旳混合材料)将钻孔回填至计算拟定旳高程处, 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

孔中心偏差小于20cm旳, 静置1-2小时后可以继续钻孔。

孔中心偏差大于20cm旳, 应根据状况静置2h以上旳时间待地层沉淀稳定后恢复钻孔施工。

穿过倾斜岩层过程中,应采用自重较大旳冲击钻,以慢速度钻孔。

2.3卡钻钻孔通过岩层分界面时相邻岩层强度差别较大、操作中未及时根据地质状况调节钻头旳行程等因素易引起“卡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及
处理方法
当地基的弱土层较厚(一般指4米以上),建筑物的荷载较大,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限制要求,做人工地基又没有条件或不经济时,常常采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因其造价低、节省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我们建的大连快轨一号桥,总长1102延长米,总计51根桩基础,桩径为3.2米、2.0米两种,尝试在13-28米之间,桩基混凝土6812立方米,由于其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量大,设计采用了水下灌注混凝土方法。

现结合我们在此桩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一般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安放钢筋骨架
二、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问题
1、导管接送严重漏水,造成断桩。

发生这种故障的后果非常严重,进水,使混凝土形成松散层次或囊体,出现浮浆夹层造成
断桩,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废桩重做。

2、导管轻微漏水、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混凝土含砂率偏小、和易性欠佳等因素,可能造成导管的堵塞,导致浇注中断,若重新灌注浇注时,则混凝土内存在浮浆夹层,造成断桩。

3、护筒外壁冒水,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位移,使桩孔偏斜,无法施工。

4、孔壁坍塌。

施工中发生孔壁坍塌,往往都有前兆。

有时是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有时护筒内的水位突然下隆,这都是塌孔的迹象。

如果上述问题出现,势必增加工程投资,又拖延工期,工程质量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在快轨一号桥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
1、为防止导管接头与导管漏水,施工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证导管制作及具备以下条件:
(1)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

(2)各节的安装接头所用的胶热及法兰的对接位置,预先试拼并作好标记,按插导管时须按试拼时的状态对号拦装,所有的法兰盘接头均须垫入5-7毫米厚的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

(3)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

(4)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以便在混凝土内。

每节导管的长度要整齐统一,便于丈量长度,并作出标记和记录。

(5)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

导管不要埋入混凝土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

2、为预防孔壁坍塌,我们采用了维持护筒水位简外水位高出
1.3-1.4米,操作中避免碰撞孔壁,并随时注意控制泥浆的和比重。

3、为保证施工质量,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选用要比设计强度高20%左右,坍塌度宜采用18-22厘米。

4、混凝土自拦合机出料至砍球开寒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施工中间每间断30分钟后,要上下串一上导管,防止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提升导管困难,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在施工过程中,中途中断浇注时间不宜走过30分钟,整个桩的浇注霎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8小时内完毕。

5、注意灌注所需混凝土数量,一般较成孔桩径计算的大,约为设计桩径体积的1.2倍左右。

为避免混凝土超灌量,要掌握好各土导的钻孔速度,在正常钻孔作业时,中途不要随便停钻,以避免扩孔导致混凝土超灌量。

浇注标高就高出桩顶设计标高
0.5-1.0米,以便清除浮将和消除测量误差。

务必注意,不要因误测而造成短桩。

志管埋入混凝土的尝试取决于浇注速度和混凝土的性质,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米,一般控制在2-4米内。

施工中,我们注意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事前、
事中、事后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地效果,未发生导管接头漏水形成浮浆夹层造成断桩,也没有出现孔壁坍塌等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