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
名人绰号轶事

名人绰号轶事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45期“半部先生”胡适、“影子校长”林语堂、“歪鼻将军”段祺瑞……虽然绰号多有调侃意味,寥寥几字却能道出一个人物公认的形象特征。
仔细琢磨,也颇有趣味。
因此,绰号也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一面镜子。
绰号,又叫外号、诨号,既非父母所赐,又非个人所愿,而是外人所取。
绰号的形成,或用事功,或用事件,或用秉性,或用爱称,五花八门,取法不一。
虽然,绰号多有调侃意味,寥寥几字却能道出一个人物公认的形象特征。
仔细琢磨,也颇有趣味。
因此,绰号也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一面镜子。
“半部先生”胡适作为20世纪的大师翘楚,胡适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虽说胡适博闻强识,著作等身,却落了个不雅之号——“半部先生”。
黄侃就曾在课堂上放言:“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
”学生们不解,黄侃道:“监者,太监也。
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
”原来,胡适的学术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及《中国白话文学史》都在早年完成,影响甚大,却都只有上部。
那部倾心写就的自传《四十自述》也只作了一半就停笔了。
在台湾时,胡适曾想在有生之年还清“债务”,可惜又把晚年有限的宝贵时间花在了《水经注》的考据上,几本著作的下部最终没能补上。
这恐怕是胡适一生的遗憾。
“傅大炮”傅斯年傅斯年生性豪爽直率,疾恶如仇。
在北大读书时,是学生领袖、五四游行总指挥。
后来,当了学者,依然敢鸣敢放,大胆臧否,人称“傅大炮”。
的确,傅斯年在恶势力面前决不畏首畏脚,而是勇敢地冲锋陷阵。
接连两任行政院长宋子文和孔祥熙就是在他的“炮轰”中倒下的,这算是民国史上绝无仅有的奇例。
傅斯年的反抗精神过人远甚,文人节操,书生意气,是一般儒生不可比的。
“鸡冠花”梁实秋抗战时期,梁实秋住在重庆北碚“雅舍”。
一日,冰心来访。
饭后,冰心在梁实秋的纪念册上题字:“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这时,围在一旁的客人有意见了:“实秋最像一朵花,那我们都不够朋友了!”冰心说:“少安毋躁,我还没有写完呢。
张宗昌的诗《笑刘邦》赏析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夸张大,他大小豆不分。
赏析:这首诗直接表达了张宗昌对于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他认为刘邦没有项羽那么强大,但却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害怕。
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到有些粗俗,缺乏文学性。
张宗昌写的诗如下:
1、《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2、《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3、《俺也写个大风的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4、《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5、《天上闪电》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张宗昌(1881年2月13日-1932年9月3日),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山
东莱州)人。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长期盘踞山东。
人物评价
张宗昌可算是北洋军阀当中声名最劣的一个,主政山东时土匪作风不改,无建树可言。
被当作是祸国殃民的军阀范样。
人称他为“三不知”将军,即“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
除此之外还有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可谓是彻头彻尾的反派人物。
林白水

在邵飘萍死后不过百日,1926年8月6日,又 一位报界名流死于奉系军阀的枪口之下,这个人 就是林白水。 林白水的本名并不是白水,白水是他的笔 名。他原本的名字叫林獬,又名万里,号宣樊、 退室学者。 “獬”是传说中能辨曲直的独角异兽,在中 国古代社会是象征法律的神兽。1874年1月17日 出生于福建闽县。他既是民国初年活跃在政坛的 政治家,又是纵横天下舆论界二十多年的独立报 人,他不畏强权的事迹为世人所称道。
指着鼻子骂老佛爷
真正使他名动天下的,却是1904年慈禧大寿的 时候。当时正值慈禧太后70寿辰“普天同庆”, 林白水却在《警钟日报》发布了一幅对联,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 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 五万里版图弥戚,每逢万寿必无疆”。
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说起,只好听之! 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 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所有难决 之事,请莪孙、淮生、律阁、秋岳诸友帮忙。我 生平不作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丙寅八月七日夜四时万里绝笔
余波
林白水的尸首是由他的徒弟建书到场收殓的,最后葬于于南下洼龙泉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陆起, 时年19岁,正在美国留学。女儿林慰君当时只有14岁,随侍在京,闻讯痛极,吞毒药自杀,遇救得不死 家奠那天,张宗昌派员送去祭金I万元,被慰君严词拒绝。林慰君[13]后来留学美国,成为知名的 女作家,为亡父撰就一部《林白水传》,也算是告慰了一代报人林白水的在天之灵。她在《林白水传》 中谈及父亲的惨死,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人家都说先父是慷概就义,丝毫不在乎。但他内心的痛苦不知多么厉害 !又有谁知道?”
而张宗昌与林白水也早有宿怨,早年林白水也经常在报纸上大骂 张宗昌,张宗昌名声最响的绰号之一——“狗肉将军”就是出自林白 水之手。潘复在张宗昌面前大倒苦水,极尽污蔑之能事,正好张宗昌 早就看林白水不顺眼,立即下令逮捕并处决林白水。 8月6日凌晨一点,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奉张宗昌之命,乘车来到报 馆,略谈数语,便将林白水强行拥入汽车押到宪兵司令部。报馆编辑 见势不妙,赶紧打电话四处求援,林白水的好友薛大可、杨度、叶恭 绰等人急匆匆赶往潘复的住宅,找到正在打牌的张宗昌及潘复,薛大 可当即跪下,恳求张宗昌能够放林白水一条生路。 张宗昌见这么多以前尾巴翘到天上的文化人如此折腰,可谓是 给足了面子,于是自称与林并无深仇,只是因为林白水是共产党,故 不能不杀之。求情的说,林白水办的《社会日报》并非宣传社会主义, 而是取为社会服务之意。张宗昌想了想,答应死刑暂缓。
语文课本,一戳一蹦哒

语文课本,一戳一蹦哒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出自张宗昌的《游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最后一句提到的蛤蟆“一戳一蹦跶”更是满含深意,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怒不敢言的水深火热的情形。
这首诗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奉系军阀头目之一的张宗昌的歪诗。
诗的名字叫《大明湖》,全诗如下: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张宗昌粗通文墨,喜欢写诗,还喜欢吃狗肉,人称“狗肉将军”。
他还有一首搞笑的诗叫《游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不要笑我,我可爱极了这首“一戳一蹦跶”,写实极了。
当时的大明湖可是由一番大好景色的,他竟然熟视无睹,像一个玩童一般,对湖里的蛤蟆提起了兴趣。
你想象一下,一个大帅、地方要员,在游园时蹲在池塘边,看荷花上蹲坐的小蛤蟆,乐得跟个孩子似的,旁边人那想笑不敢笑的样子吧。
本诗以白描叙景开篇,张大帅用粗豪质朴的语言描写出了大明湖的景色给人的直观视觉印象。
这种景物铺排的手法类似于白朴的“枯藤老树昏鸦”,虽无一动词,却带有移轴镜头般的流动感。
因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固毫不死板。
前两句客观写景,后两句便从“无我”转入“有我”,大帅开始叙写自身对景物的主观感受。
最绝的是,当他看到大明湖的荷花,并没有像庸俗登徒子那样想起夏雨荷,而是由大转小,注意到了荷花上的蛤蟆,并极力与它互动。
“一戳一蹦跶”不但生动刻画了蛤蟆的形态,更显示了大帅戎马生涯之下的一颗童心。
烟台历史名人

张弼士聂凤智杨子荣 烟台历史名人:
◇无畏战士--刘奎基
◇任常伦——作战勇猛的战斗英雄
◇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丘处机
◇军阀人物--“狗肉将军”张宗昌
◇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吕海寰
◇参加国史编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训
◇清末爱国将领--宋庆
◇烟台“三环”锁创始人——刘集臣
◇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费直
◇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教授
◇王懿荣与甲午战争
◇牟二黑子家族与牟氏庄园
◇丁肇中与烟台二中
◇革命军事家、外交家仲曦东
◇著名作家杨朔
◇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
◇战斗英雄任常伦
◇中国钟表制造工业创始人、民族实业家李东山
◇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创始人、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张弼士
◇王懿荣和甲骨文
◇清初著名诗人宋琬
◇民族英雄戚继光
◇魏碑体鼻祖郑道昭
◇世界领先水平的“左伯纸”发明者左伯
◇世界最早的游珠算盘创造者徐岳。
民国人物之潘复

民国人物之潘复潘复(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东门大街人,清末举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
崭露头角潘复幼时,倜傥不羁,然机弩颖悟颇有才华。
早年为江苏布政使幕僚。
辛亥革命后,潘复跻身政坛,加入进步党,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但无所成就。
后到关外供职于张作霖幕府中,得与奉系发生渊源。
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
清光绪末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
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
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
1913年,被委任为山东实业司司长。
潘复在山东期间,举办了一次物业博览会,当时玉堂酱园产品曾参展获11项奖牌。
同年11月又改任山东运河疏浚局筹备主任。
1914年6月,靳云鹏被加封“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潘复利用实业司司长(后又改实业厅厅长)之便,为靳筹办济宁鲁丰纱厂。
1916年5月潘复出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署理总裁。
1920年8月改任运河疏浚局副总裁、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兼盐务署署长、山东省筹账会会长。
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达1万元,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
仕途高峰1921年,潘复利用靳任总理之机,妄图操纵山东议会选举,攫取省长之职,因舞弊丑行被戳穿而罢手。
同年底靳云鹏内阁倒台,潘随之去职,移居天津。
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时,委其为督署总参议。
1926年,张作霖入京主政,9月潘复任财政总长。
次年,张作霖在北京成立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任命潘复为国务总理,并兼任交通总长。
至此,潘复终于爬上了他仕途的最高峰,当上了北洋政府第32任总理,即末任总理。
1928年初夏,北伐军节节胜利直趋北平。
北洋军阀政府日暮途穷,张作霖下总退却令。
6月2日通电全国,潘复内阁也随之土崩瓦解。
潘复当总理屈指算来只有350天,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
后居津门,从此过起寓公生活。
“狗肉将军”张宗昌为何要枪杀名记林白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狗肉将军”张宗昌为何要枪杀名记林白水?
导语:192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及“狗肉将军”张宗昌以“通赤”罪名枪杀知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两人之死相距不过百日,某报遂以“萍水相逢百日间
192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及“狗肉将军”张宗昌以“通赤”罪名枪杀知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两人之死相距不过百日,某报遂以“萍水相逢百日间”相吊唁,一时反响激烈。
林白水原名林獬,因发表文章均署“白水”,人忘其名而直呼“林白水”。
林为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少时才气纵横,曾相继创办《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社会日报》等,均风行一时。
林白水有句名言,曰:“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这也是他一生事业的座右铭。
1904年11月,此时正值日俄战争期间,但清廷仍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而大肆庆贺。
愤然之下,林白水写下一副对联,一时广为传诵: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可谓字字辛辣、句句见血,时人为之拍案叫绝。
直奉战争期间,有职无权的大总统徐世昌游离于直奉之间,林白水作诗讽刺:“兵锋已及长辛店,祸水终弥水竹村(徐世昌诗文署名“水竹村人”)”。
未几,徐世昌果然被逼去职,林白水一诗被传为妖谶。
林白水的文章一向以犀利与讽刺闻名,读者看了固然痛快,但被讥讽的人就未必了。
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终于有次得罪了张宗昌,误了卿家性命。
张宗昌极厌恶新闻记者,但他对舆论颇为注意。
生活常识分享。
军阀大学趣事记

军阀大学趣事记一说到军阀,大家印象中恐怕只有那些吹胡子瞪眼舞枪弄棒,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的赳赳武夫。
事实上,很多军阀还是喜欢附庸风雅,捣鼓捣鼓大学的。
譬如,李鸿章、袁世凯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新式军事教育;张作霖、张学良为兴办东北大学投入了大量私产;冯玉祥把河南全省的契税指定为教育专款,由教育界人士组成“教育款产经理处”,至今地处开封的河南大学仍把冯将军视为自己的创办人。
布贩子出身,做到直系军阀首领的曹锟,乃一粗人,外号曹三傻子。
可就这么一个跟文化没多少关系的角色,却办了一所赫赫有名的河北大学。
那是1919年,当时,曹锟在做直隶督军,以原保定农业专门学校为基础创办了河北大学。
据说,他对学校教授是格外垂青,他的名言是:“俺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大学得靠教授。
”所以,只要他在学校,就经常在教授休息室候着,对下课的教授嘘寒问暖。
大暑天,在教室外面看见教授讲课讲得满面流汗,就命令校工送毛巾到课堂上,后来干脆往教室里装了铁柜,放冰块降温。
每逢发工资的时候,曹锟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举案齐眉式地送给教授——而且,分量还不低,足足有二三百大洋。
想想当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每月才八块大洋,你就知道这曹大帅是多么尊重人才了!还有的军阀办大学,就是为了自涨身价——你们不是嫌老子没文化,是老粗么?老子办所大学,做做大学校长给你瞧瞧!典型的例子就是山东那个“三不知”的狗肉将军张宗昌。
据说,这家伙办大学的起因是一次军务会议,当时到场的军官互相炫耀自己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张宗昌不甘示弱,急中生智,说:“老子是绿林大学毕业的!”1925年,任山东军务督办的张宗昌有了实权,令教育厅长王寿彭筹办山东大学,一开始,学校由王寿彭任校长,到1928年,张宗昌索性自兼山东大学校长。
做了校长就要训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斗大的字不识一车的张校长是怎么训话的——“俺张宗昌识不了几个大字,今天轮到咱当校长了,没有多说的话,人家欺负咱的子弟,咱要他妈,还不答应他!”大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豪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
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今山东莱州)。
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宗昌生平简介
张宗昌出生在1881年的山东,当时正值清末时期,由于生活拮据,只上了一年的学,小时候过得很辛苦,打过不少零工,吃不饱就偷供品吃。
家乡闹饥荒,张昌宗外逃成了筑路工,不仅学会了俄语,还练就了不错的枪法。
张宗昌原本就是个土匪,辛亥革命后带着他的土匪兄弟投入到了胡瑛门下,担任了团长、师长等职务。
讨袁之役时,张昌宗转而投靠了直系的冯国璋,步步晋升,后因派系内部的分歧由投奔了张作霖,从此一直隶属奉系。
到奉系后,张宗昌一切从头开始,在与高士傧的交战中,凭借着与胡匪的同乡关系,很快就赢得了胜利,还趁势吸收了白俄士兵。
张宗昌后来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立下战功,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
张宗昌想拥有地盘,就南下进攻江浙地区,击败了江苏的齐燮元。
因为孙传芳的投诚和贿赂,张宗昌没有夺取浙江。
但是江苏军务督办归了卢永祥,张宗昌生气之下就撤兵了,张作霖不得已让他管辖山东。
在任山东的军务督办期间,张昌宗对当地人极为苛刻,采用严酷的刑罚,搜刮钱财,人称“狗肉将军”。
他还导致了“青岛惨案”。
张宗昌怎么死的
张宗昌进驻山东后,还没稳定就遇到了岳维峻的进攻,正准备反击时,负责镇守徐州的孙钵传跑了,这样济南就告急了。
张宗昌集中兵力抵抗,虽然击退了岳维峻,但是兵力损失很大。
奉系在奉浙战争和北伐军的进攻中接连败退,势力大减。
张宗昌也在之后的几次战争中战败,招来了张作霖的不满,后虽然在与冯玉祥军队的第二次战争中俘虏并杀掉郑金声,但也为埋下了隐患。
张作霖死后,张宗昌被白崇禧进攻,逃亡到了日本,后被张学良请回了国。
在张学良组织的会议上,张宗昌结识了韩复榘等人,结为同盟,但是韩复榘对张宗昌有所忌惮,想要杀了他。
张宗昌在韩复榘回山东后收到了他的邀请和礼物,满心以为可以东山再起,不顾旧部和张学良等人的反对,赶到了济南。
张宗昌到了济南,却不见韩复榘提及大事。
另一方面,张学良恐有不测,就以张宗昌太太的名义谎称老母病危打电报给张宗昌。
张宗昌立马订了火车票,并向韩复榘辞行,在火车站,快要上车时,遇到刺客突袭,身亡。
早在张昌宗来济南时,韩复榘就派郑金声的继子郑继成枪杀他,为父报仇。
之后,张继成自首,得到了国人的拥戴,国民政府把他放了。
张宗昌是身处军阀混战的社会,出身微寒的他从一个土匪成长为奉系的主要头目,也在争抢地盘的斗争中犯下了很多罪行,最终死于派系的斗争。
张宗昌的死是他自作自受,因果报应,让很多人觉得大快人心,从此不用再受其压迫。
张宗昌和白俄妇女的关系
张宗昌没有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所以他对自己的士兵也不怎么管束,军纪松懈。
然而就是这样的军队,却能在军阀派系的争夺中取得多次的胜利,为奉系立下战功。
张宗昌之所以能够取得战功,是他深知国内的将士对洋人有种畏惧感,随便一个高个蓝眼的洋兵就能吓唬到一些军阀,毕竟当时列强在国内横行霸道。
就在俄国内战期间,有不少白俄兵逃亡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张宗昌就顺势把他们收编了,为自己所用。
白俄兵原来就是流亡的人,但是张宗昌把这支白俄军队当做神兵一样对待,让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打仗时,张宗昌派这些白俄兵做前锋,他们打起仗来特别勇猛,作战积极性远高于敌军。
那些对手的士兵知道看见白俄兵,就吓得退却。
张宗昌不仅会用白俄的士兵,还喜欢逃到中国的白俄妇女。
在一批流落到国内的白俄女人中,张宗昌精心挑选五位美丽的白俄妇女带
回家,吃穿待遇跟他这么多房的姨太太一样,还会带着这几位白俄妇女走在街上显摆,说是给多人长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