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役鄂籍将领名录谈楚人尚武精神传承
湖北历史英雄人物事迹

湖北历史英雄人物事迹
湖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英雄人物。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湖北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1. 抗战英雄:
湖北在抗日战争期间涌现了许多英勇的抗战英雄。
例如,黄继光是一位湖北籍的英雄,他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代表。
还有杨靖宇将军,他是湖北黄冈人,勇敢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保卫祖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文化名人:
湖北也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
比如,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的爱国志士,他的《离骚》等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曹雪芹是湖北人,他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科学家:
湖北也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郭沫若是一位湖北籍的杰出文化名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湖北还出产了多位著名的科学家,如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们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4. 革命先驱:
湖北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革命先驱在这里诞生。
例如,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在湖北武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还有朱德将军,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湖北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涵盖了抗战、文化、科学和革命等领域。
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和贡献不仅对湖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当代文武奇才晏西征

当代文武奇才晏西征蚩尤故里梅山, 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革命先驱谭人凤、陈天华就出生在这里。
当今,一位被文坛泰斗文怀沙老赞为:“文人没有他的气魄,武者没有他的文采,并世所鲜见之人材”、启功先生见其人其诗而连称:“惟楚有材!惟楚有材”、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先生称其为“武品高深、诗品高雅、人品高尚”的当代文武奇才晏西征也出生在这里。
西征先生幼年丧父,未冠罹劫,赖慈母将养成人,乃母出身大家,知文谙礼,雅好吟咏,先生幼聆堂教,居逆境气不消沉,处底层身怀鸿志,习文修武,经年不辍,至成大器。
正所谓近朱者也。
先生文武并重,德艺双修,观经史,览群书,励英雄志,炼金刚体。
采众山之薪,燃冲天之焰。
兴教育才,立德立言,所营事业,如日中天。
其所著《晏西征诗文集》、《传统诗词快速入门》可称文苑精品;所传梅山拳、八卦掌实乃武坛一绝。
先生之诗多感时忧事,借景(物)抒情者,下录先生不同时期诗作数首于后;汩罗吊屈秋风落木正飘黄,独立江滨欲断肠。
世道难行身在梦,人生易老鬓飞霜。
心忧黎庶朝天问,目极河山叹国殇。
自古忠良多惨戚,昏庸岂止楚怀王。
雾封江锁谷乱人眸,天地苍茫影欲浮。
启牖唯嗟霜凛凛,凭栏哪得鸟啾啾。
墙根好伏偷营旅,水面难行借箭舟。
纵是暂将真象隐,百川依旧向东流。
祭陈天华天华出吾邑,近世几人攀。
节本常山烈,悲超易水寒。
敢为家国死,便作圣贤看。
洒酒江天祭,英雄泪未干。
雷久默凝成一震威,电光石火看惊雷。
行空惯助神龙舞,扑地何容盗鼠肥。
莫笑英雄曾失箸,敢期湖海共倾杯。
回眸欲唤推车女,裂壁穿空正可为。
登南岳祝融峰南来寻胜境,爱此一峰青。
天地怀中纳,风云足下生。
涧松闲照影,山鸟自呼名。
最喜烟岚外,彤阳冉冉升。
春日山行略避一时忙,寻幽上远岗。
青藤依老木,紫壳抱新篁。
越壑禽携影,穿花蝶度香。
去年冬日雪,犹见小堆藏。
当代诗雄东遨先生曾评曰:西征以武学饮誉当代,其梅山拳、八卦掌出神入化,曾于全国大赛中数度夺金,声威喧赫,诗名几为所掩。
……先生之诗,各体兼备,注重“厚味、真情、高格”,其雄浑之象,磊落情怀,足与武学交相辉映。
楚人源自何方

楚人源自何方楚庄王称霸中原威震天下,屈原以其感人的作品享誉海内,西楚霸王项羽诛暴秦勇冠三军,他们都是楚国人。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在中国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涌现了无数杰出人物。
然而,楚人源自何方,自古以来却说法不一,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一种观点认为楚民族来自东方。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著作中提出,淮夷即楚人,楚人的先祖居淮水下游,其后为周人所迫,开始南下至长江地区,又为江水所阻,故而再西上至今湖北地区。
胡厚宣在其《楚民族源于东方考》一文中也指出,楚是来自东方鲁地的民族。
后来,随着周民族的向东扩展以及黄河流域气候的逐渐改变,东方民族大多南迁,其中以楚民族势力最强,以后便发展到南方的江汉流域。
一种观点认为楚民族来源于西方。
翦伯赞、吕振羽认为楚民族与夏、周同族,属于戎夏集团。
岑仲勉则指出,楚人的先祖颛顼、重黎、祝融等都是西方之人。
楚王名“熊”,与古代流传于中亚细亚的火教经文中的君主、首领读音相同;楚官“莫敖”是古伊朗文、古波斯文中的火教士。
这样,楚国的先民又成为来自西亚拜火教的米地亚人了。
一种观点认为楚民族来源于北方。
范文澜等人根据先秦文献典籍如《史记·楚世家》、《楚辞》等的记载,认为楚之先祖祝融氏是我国古代高阳颛顼部落的后裔。
祝融八姓的封国皆在中原一带,他们原是夏王朝的同盟部落,夏亡后,祝融部落中的一支南迁到江汉流域,与当地土著民族结合,形成楚民族。
这一说法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
考古发现表明,江汉流域的北部存在着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有联系而又不同系统的文化,内有仰韶文化的因素,彩陶风格也近似半坡阶段。
这说明南北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一直进行着。
夏商之际,长江流域的这个原始的文化系统序列中断,发生了极大的动荡。
而江汉流域文化序列中断的年代与夏商之际部落南迁的时间相合.因此,这支来自黄河流域的力量,似与文献记载的楚人先祖移徙的足迹,颇为符合,可以理解为南迁的季连部落,这个氏族来到这个地区后,以其带来的北方的先进的文化知识技术,与当地居民结合起来,在继续开发这个地区的过程中逐步融合,从而形成了荆楚部落和富有地方色彩的楚文化。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

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及事例摘要:一、荆楚文化的概述二、荆楚文化的五大精神1.开放包容的精神2.创新求变的精神3.忠诚爱国的精神4.尚武进取的精神5.崇文尚礼的精神三、荆楚文化的事例1.屈原的爱国情操2.楚国的创新求变3.荆楚地区的开放包容4.楚人的尚武进取5.荆楚文化的尚文尚礼正文:荆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
荆楚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其五大精神为开放包容、创新求变、忠诚爱国、尚武进取和崇文尚礼。
首先,荆楚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
在楚国时期,荆楚地区位于长江中游,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各地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形成了荆楚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屈原的《离骚》就是这一精神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同时也吸收了各地的文化精华为己所用。
其次,荆楚文化具有创新求变的精神。
楚国在战国时期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老子、庄子、屈原等,他们的思想和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
例如,屈原的《天问》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荆楚文化具有忠诚爱国的精神。
屈原是荆楚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诚,以身殉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忠诚爱国的典范。
第四,荆楚文化具有尚武进取的精神。
楚国在战国时期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武将,如项燕、春申君等,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精神对楚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荆楚文化具有崇文尚礼的精神。
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极高,如楚辞、楚歌等文学作品的流传,都表现了荆楚文化崇文尚礼的特点。
武汉精神代言人霍计武专访

武汉精神代言人霍计武专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文化造就了荆楚之人的精神与品格;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塑造了当地人的性情与气质。
武汉——一处海纳百川,桃李天下的城市。
而武汉精神以其特有的魅力,于众多贤人雅士心中独树一帜,“融通天下自强不息”也鲜明地诉说着武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
在这样一座通达内外的城市中,有那么一群人以其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意志毫不懈怠地建设着大武汉。
为了寻找武汉精神代言人,江汉大学商学院青春遍访暑期实践团队的同学于7月22日来到武汉市江夏区金水办事处武当村,找到了当地的大学生村官霍计武。
今年30岁的霍计武是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生,2012年8月,他通过考试来到江夏区金水村办事处,出任由南水北调移民组建的武当村村官。
“和土地相连,感受到自我价值”的80后青年,名校硕士,外企职员,毅然决然地放弃优渥的待遇,到一个移民村当村官。
我们于7月22日下午来到金水村办事处,希望通过此次采访,使更多人了解武汉精神,践行武汉精神,发扬武汉精神。
记者:您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的硕士生,本可以获得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更有前途的工作,但您现在却坚持在村官的岗位上,您是怎么想到要去报考村官呢?霍计武:我做村官是偶然的。
我看了去年还是前年的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讲话时说道现在大学生下基层做村官的大概有五六十人,清华也有。
其实在北京那边大学生做村官的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我做村官并不是我原来计划好的,其实很偶然。
我来武汉时间有点晚,大概四五月份吧,我当时报考了村官,也报考了公务员和教师,都考得不错,后来我考虑到我要考博士,而且听人说当村官比较清闲,上半天班就可以,下午可以不用上班,这样既能把工作做好又能复习。
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本身也是农村出来的,我父母有五个孩子,从小我也是吃了很多苦,一直到高中我放假了也还要到地里干活,但是我看现在的农村发展很慢,城市里的一些问题也在向农村倾斜,比如说污染,城市的一些垃圾都在往农村倒,工厂里的废水污水也往农村的河里排,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有些居民还因为吃了污水里的鱼得了白血病。
辛亥革命鄂州籍志士标

姓 名略 历周德胜1881年生,战死于汉口刘家庙。
余品龙1883年生,战死于汉口跑马场。
陈洪启1887年生,战死于汉阳东门外。
李志国鄂军第四标第二营队长,在汉口刘家庙中炮身亡。
胡瑞林曾任江西马队军械长,8月回鄂参加起义。
陈占奎起义后招募新兵,参加阳夏战争。
秦洪发鄂军第七标三营兵士,起义后参与阳夏之战。
徐少云陆军第三中学副目,起义后参加敢死队,升排长。
吴德标原为新军正目,起义后任排长。
熊腾蛟同盟会员,炮队兵士,参与起义,任清丈总局经理。
罗为启葛店姚湖人,首义后应募入伍,驻守孝感花园及樊城。
罗子青1905年参加日知会,在军中倡导革命,后参加武昌首义。
徐升渊1905年参加日知会,后参与辛亥革命。
程贤礼湖北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共进会员,作为学生军参加起义。
诸义平共进会员,历经武昌起义和阳夏之战,后以执教为业。
纪雪昉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从医。
佘式谷陆军三中学生,参与起义后担任学生军三营管带。
孟继旦参加武昌首义,后被湖北军政府委为麻城县知事。
尹 忠投身辛亥革命,后奉湖北军政府令任郧西县长。
张肇勋沼山杨井人,炮八标正目,起义后参与阳夏战争,充炮手。
贺子戊太和莲花贺人,陆军中学毕业,投入学生军参加起义。
胡廷伟城关谢家巷人,三十二标兵士,起义时攻打督署。
程茂震城关新民街人,工程八营兵士,在武昌紫阳桥参加起义。
舒百川字正黄,鄂州人。
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武昌首义,任汉口联络参谋,战时总司令部副部长、都督府参议等职。
抗战时,曾任某师师长。
范尚武字鸿江,鄂州人,共进会员,任保定入伍生队教官,武昌起义率生员南下参战。
王佐臣鄂州人。
清军工八营正目,共进会员,武昌起义,入敢死队,伤左臂。
后任鄂军工四营队官。
蒋楚杰字海山,鄂州人。
共进会员,武昌起义时,任敢死队副队长,参加阳夏之战,奋勇直前,九死一生,后裁军去职。
先秦时期楚人的武术文化探究

u p rn b e n t e sae o u wa e p y i f e c d b h tk e i g i e l g fT o ss t e c m b n t n o p e o ls i h tt fCh sd e l n u n e y t e f e p n d o o y o a it; h o i a i f l i o
so f s o twe p n ”s o d t e i tl g n e a d in v t e s i to h u s ,a s d h o t n s a d i n o h r a o s h we h e l e c n n o a i p r ft e Ch e e lo ma e t e c n e t n n i v i me h d f ril rsmo e d v r i e n o l td Th n q eh si e g a h c l n i n n sa d s e i c t o so ma t t r i e sf d a d c mp ee . e u i u o t e g o r p i a v r me t n p cf aa i l e o i
耀着楚人 尚武的精神光芒 。楚人 尚武 ,乐战轻死 的民族性格 ,具有 深厚 的文化底 蕴和浓郁的荆楚
民族体育风格 ,正如 《 史记 》中云 :“ 楚人 剽疾 ,勿与争锋是也” 。
关 键 词:武术文化 ;楚人 ;先秦时期
文章编号:10 .1 62 0 )20 8 .4 0 67 1(0 91—0 70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 :A 5
s r r i g t c i u s f m e sae fW u a d Yu . e sa eo u n t n y h d e c l n r h r t x wo d f g n e h q e r o n o t t ts o n e Th t t fCh o l a x e l t c e s wi e — h o e a h q ii r h r , u lo d v lp d ar lt e y c mp e ea c e e r . T es r ka e o n a o s t e e tn u st a c e y b t s e e o e ai l o lt r h r t o e a e v y h y “ h h n g fl g we p n , h x e — i o
楚人尚武习俗刍议

序》 说
,
武 王 戎 车三 百 辆
虎 贵三百人
“
与受 战
疏云
:
“
若 虎 之 奔走逐 兽
。
” 言其 猛 也
,
王 引 之 也 认 为虎 贵
,
有为 士 卒武勇 之 称
。
者
的
,
“
(见 《 经 义 述 闻》 卷 2 9
《 虎 贡》 )
知
虎方
“
虎
”
字 是作为 一 个具 有特性 形容 词 功用 来用
正 取 该 民 族 英勇 尚武 之 特征 而 言
表示 威 武 勇 猛 的 意 思 楚 人 尚武 的 习 俗
,
可证楚 人 以
。
“
妙
自名
上下 皆 然
,
姚 战国 策
,
卷 五 》 记蔡 泽 被逐 于 赵 来到秦 国和秦 相 应 侯说 但楚 人 喜 欢 习武
, ,
过
“
楚 地 持戟 百 万
: “
,
”
自 勺 话
虽然 有点 夸 张
确 属 事实
,
。
《 管子
轻重 戊 》
曰
:
,
国必 败
`
,
辱君 亏 地
。
,
忠 臣 不 忍 为也 大 夫之 遁 也 者
, ,
’
不 复于 君
,
,
至 于国郊
使 人 复于 君 子
臣 请死
,
,
君
曰
:
子
以 为 利也
,
而 今诚 利
。
子 大 夫毋 死 !
,
’
囊曰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现役鄂籍将领名录谈楚人尚武精神传承
2007年05月07日星期一上午 09:47
从现役鄂籍将领名录谈楚人尚武精神传承
文/青芝山神
从新华军坛上偶然见到湖北网友“在沪工作其实压力很大”发表的一份鄂籍现役将领名录,弥足珍贵。
于是珍藏起来。
并一时兴起,借此开篇,谈谈楚人尚武精神的传承。
以下是鄂籍现役将领名录:
上将(4人)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赵可铭上将(1942.10-,湖北武汉人)
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刘冬冬上将(1945.10-,湖北武汉人)
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杨德清上将(1942.09-,湖北应城人)
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上将,(1944.12月--,湖北襄樊人)
中将(10人)
新疆军区司令员邱衍汉中将(1944.02-,湖北天门人)
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张孝忠中将(1946.04-,湖北应城人)
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诗明中将(湖北荆州人)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叶爱群中将(1945-,湖北大悟人)
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熊自仁中将(1943.12-,湖北监利人)
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朱永清空军中将(兼)(1943.03-,湖北随州人)
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喻林祥中将(1945.01-,湖北应城人)
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孔瑛中将(1945.04-,湖北武穴人)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中将(1945.07-,湖北阳新人)
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朱曙光武警中将(1944.12-,湖北江陵人)
少将(17人)
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刘纪林海军少将(1949.08-,湖北天门人)
海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李清说是湖北宜昌人;
军事经济学院(武汉)院长万东铖少将(1951.11-,湖北天门人)
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张训才少将(1947-,湖北汉川人)
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司令员简仕龙少将(1952-,湖北荆州人)
海军指挥学院(南京)院长刘卓明海军少将(湖北大悟人)
防空兵指挥学院(郑州)政治委员张训彩少将(1947-,湖北汉川人);
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秦卫江少将(1955.12-,湖北红安人)
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江建曾空军少将(兼)(湖北红安人)
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守成少将(1950.02-,湖北京山人
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刘展志空军少将(1952.06-,湖北英山人)
广州军区联勤部政治委员刘长银少将(1952-,湖北大悟人)
广州军区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刘勋发少将(1947.07-,湖北宜都人)
广州军区广西军区司令员刘晓琨少将(1952-,湖北仙桃人)
广州军区陆军第42集团军政治委员岳世鑫少将(1952-,湖北宜昌人)
成都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龚德宏空军少将(1952.07-,湖北鄂州人)
武警山西省总队总队长叶景亮武警少将(1951.02-,湖北广水人)
武警安徽省总队总队长夏鹤武警少将(1953.07-,湖北武汉人)
以上名录,应该是现役鄂籍将军在重要领导岗位的。
其他有将军军衔但不在重要领导岗位的鄂籍将军,我估计未收录进来。
从名录总的看,湖北将星灿烂,湖北将星在中国军坛上举足轻重。
楚人尚武精神得以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
从将军籍贯的地域分布来看,武脉的传承,依然呈地域性分布。
先来让我们感受一下新中国1614位开国将军为湖北带来的荣光:
1955年9月,当中国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众多的将帅授衔之际,全军上下,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之后,又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补授、晋升少将562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
从此,1600多将星便以其璀璨的光辉诞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中了,令世人瞩目,令世人敬仰,令中国人民自豪,令中华民族骄傲。
在这其中:出元帅最多的省份为四川,4人,占40。
出大将最多的省份为湖南,6人,占60。
出上将以上高级将领(元帅、大将、上将)最多的省份为湖南,28人,占总数的36;其次是湖北,17人,占总数的22。
若按将军所在的原籍县份统计,前10位的“将军县”依次为:湖北黄安、江西兴国、安徽金寨、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水新、湖北大悟、河南新县、安徽六安、湖南浏阳。
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县还有:福建上杭、湖南茶陵、湖北麻城、江西吉水、江西泰和、江西于都、湖北黄陂、湖北天门、江西莲花、福建永定、福建长汀、四川达县、江西瑞金、河南商城、四川巴中。
湖北五大将军县:黄安、大悟、麻城、黄陂、天门
黄安: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排序第一。
大悟: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排序第七。
麻城:全国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县中排序第3;黄陂:全国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县中排序第7;天门:全国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县中排序第8
再来看看现役鄂籍将领籍贯:武汉、天门、应城、大悟,表现突出,各有将领三人,汉川、荆州、红安也不错,各有将领两人,总体讲,江汉平原将星璀璨。
比较一下开国将军造就的湖北五大将军县,除麻城外,将军县均传承了这种楚人尚武精神。
黄陂,现在是武汉的区县,所以,将军籍贯再不
会出现黄陂的,只会以武汉出现了。
黄陂的武脉,在武汉传承。
天门、大悟、红安,武脉传承,自不待言。
麻城有些例外,原因不得而知。
敬军礼!
青芝山神。
于2007五一黄金周。
英雄辈出竟陵城
文/青芝山神
英雄辈出竟陵城,给网友们展示的是竟陵城在军事政治方面的一种力量之美。
古往今来,竟陵古城,雄关漫道,英雄辈出,豪气冲天。
竟陵城:文风开天下之先,豪情存万世景仰。
竟陵城,无疑又是一个英雄之城。
================
历代湖北籍状元
1、杜陟:唐朝状元,襄阳(今襄樊)人。
2、宋郊:宋朝状元,安陆人。
宋郊即宋痒,本来考第三,按中国传统,顶替其弟宋祁而名列榜首,成为状元。
3、冯京:宋朝状元,咸宁人,官至宰相。
4、郑獬:宋朝状元,安陆人。
5、毕渐:宋朝状元,潜江人。
6、任亨泰:明朝状元,襄阳(今襄樊)人。
7、张懋修:明朝状元,荆州人,宰相张居正之子。
8、刘子壮:清代开科状元,黄冈人。
9、蒋立镛:清代状元,天门人。
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0、陈沆:清代状元,浠水人。
=======================
湖北五大将军县:黄安、大悟、麻城、黄陂、天门
黄安:开国将军61人。
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排序第一。
大悟:开国将军37人。
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排序第七。
麻城:开国将军26人。
全国还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15个县中排序第3;
黄陂:开国将军14人。
全国还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15个县中排序第7;
天门:开国将军14人。
全国还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15个县中排序第8.
向湖北五大将军县致敬!
==============
中国十四位古代圣人:
河南,四个(画圣吴道子-禹县、医圣张仲景-邓县、诗圣杜甫-巩县、科圣张衡-南阳)
山东,三个(文圣孔子-曲阜、书圣王羲之-临沂、兵圣孙武-惠民)
陕西,三个(酒圣杜康-白水、史圣司马迁-韩城、药圣孙思邈-耀县)
湖北,一个(茶圣陆羽-天门)
山西,一个(武圣关羽-解州)
江苏,一个(草圣张旭-苏州)
安徽,一个(谋圣张良-毫县)
向圣贤学习!
==============
中国二十五个将军县:
湖北黄安、江西兴国、安徽金寨、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水新、湖北大悟、河南新县、安徽六安、湖南浏阳、福建上杭、湖南茶陵、湖北麻城、江西吉水、江西泰和、江西于都、湖北黄陂、湖北天门、江西莲花、福建永定、福建长汀、四川达县、江西瑞金、河南商城、四川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