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断句练习+答案(全国通用) (2)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断句】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断句】专题练及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

至行在[注],士争从之游。

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

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

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

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

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

丁母忧。

服阕,改建宁崇安县。

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

侍从复荐,除国子正。

【注】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宋都城临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9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 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 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 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 担任廷尉。廷尉就提到贾谊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 学问。汉文帝就征召他,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 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皇帝下令让博士们 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但贾
[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 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 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11]据题精答——文化常识 ①检索文化积淀,结合文本解读; ②检索选项关键,一处鲜明误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谊却能一一应对,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博 士们从此就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汉文帝很高兴,对他破 格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升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朝兴起直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 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 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各种仪法,崇 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 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 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 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
[例一·2019年全国课标一卷·二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 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II 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题古文断句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题古文断句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试题古文断句一、2019年1.2019年全国一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个语段是说,贾宜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

断句时,要注意主语、谓语以及特殊句式。

“洛阳人也”与前面内容形成判断,“以…闻于郡中”是人物传记中固定句式,“闻其秀才”是说“听说他才华出众”,“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门下”作“召置”的宾语,“于郡中”是“闻”的后置状语。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2019年全国二卷: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这段话是说,适逢公孙步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

分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任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魏惠王”为“问病”的主语,“曰”在此处理解为“说”,“王”为后句主语,“奇才”作“有”的宾语,“不听用鞅”是完整句式,“举国”修饰“听之”。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3.2019年全国三卷: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段话意思是,有鲁国人说:“鲁国是小国,而有战胜的名声,那么诸侯们不要打鲁国的语音了。

况且鲁国、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

“有”为动词“名”是其宾语,“之”意为“的”,“战胜之名”是一个整体;“矣”为句末语气词;“鲁君”为“疑”的主语。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二、2018年4.2018年全国一卷: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节选自《晋书·鲁芝传》)本段意思是,曹爽懦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被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练习+答案(全国通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燧至行营,与诸将谋曰:“长春宫不下,则怀光不可得。

长春宫守备甚严,攻之旷日持久,我当身往谕之。

”遂径造城下,呼怀光守将徐庭光,庭光帅将士罗拜城上。

燧知其心屈,徐谓之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

”庭光等复西向拜。

燧曰:“汝曹自禄山已来,徇国立功四十馀年,何忽为灭族之计!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图也。

”众不对。

燧披襟曰:“汝不信吾言,何不射我!”将士皆伏泣。

燧曰:“此皆怀光所为,汝曹无罪。

弟坚守勿出。

”皆曰:“诺。

”壬申,燧与浑瑊、韩游瑰进军逼河中,至焦篱堡;守将尉珪以七百人降。

是夕,怀光举火,诸营不应。

骆元光在长春宫下,使人招徐庭光,庭光素轻元光,遣卒骂之,又为优胡于城上以侮之,且曰:“我降汉将耳!”元光使白燧,燧还至城下,庭光开门降。

燧以数骑入城慰抚,其众大呼曰:“吾辈复为王人矣!”浑瑊谓僚佐曰:“始吾谓马公用兵不吾远也,今乃知吾不逮多矣!”诏以.庭光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

甲戌,燧帅诸军至河西,河中军士自相惊曰:“西城擐甲矣!”又曰:“东城娖队矣!”须臾,军士皆易其号为“太平”字;怀光不知所为,乃缢而死。

及李泌赴陕,上谓之曰:“朕所以再三欲全怀光者,诚惜璀也;卿至陕,试为.朕招之。

”对曰:“陛下未幸梁、洋,怀光犹可降也。

今则不然。

岂有人臣迫逐其君而.可复立于其朝乎!纵彼颜厚无惭,陛下每视朝,何心见之!臣得入陕,借使怀光请降,臣不敢受,况招之乎!李璀固贤者,必与父俱死矣;若其不死,则.亦无足贵也。

”及怀光死,璀先刃其二弟,乃自杀。

朔方将牛名俊断怀光首出降。

河中兵犹万六千人,燧斩其将阎晏等七人,馀皆不问。

燧自辞行至河中平,凡二十七日。

燧出高郢、李鄘于狱,皆奏置幕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诏以.庭光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卿至陕,试为.朕招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岂有人臣迫逐其君而.可复立于其朝乎某所,而.母立于兹D.若其不死,则.亦无足贵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

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

道济时与魏军三十馀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③。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④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及至,上已间。

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

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馀但未任耳。

”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

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选自《南史》,有删改)【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名。

②到彦之:南朝时宋将领。

③寻阳:地名,即江州。

④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资运竭乃还以.乱易整,不武B.时人或目之.曰佯狂不知所之.者C.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D.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樊哙覆其.盾于地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曲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

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

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子且.下车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B.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D.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宫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馀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石处士序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

冬一裘,夏一葛。

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

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

劝之仕,不应。

坐一室,左右图书。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为先生别。

”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8处)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皇甫诞字玄虑,安定乌氏人也。

祖和,魏胶州刺史。

父璠,周隋州刺史。

诞少刚毅,有器局。

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

高祖受禅,为兵部侍郎。

数年,出为鲁州长史。

开皇中,复入为比部、刑部二曹侍郎,俱有能名。

迁治书侍御史,朝臣无不肃惮,上以百姓多流亡,令诞为河南道大使以检括之,及还,奏事称旨,上甚悦,令判大理少卿。

明年,迁尚书右丞。

俄以母忧去职。

未期,起令视事。

寻转尚书左丞。

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司马,皆一时名士。

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

及炀帝即位,征谅入朝,谅用谘议王支页之谋,发兵作乱。

诞数谏止,谅不纳。

诞因流涕曰:“窃料大王兵资,无敌京师者。

加以君臣位定,逆顺势殊,士马虽精,难以取胜。

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

如更迁延,陷身叛逆,一挂刑书,为布衣黔首不可得也。

愿察区区之心,思万全之计,敢以死请。

”谅怒而囚之。

及杨素将至,谅屯清源以拒之。

谅主簿豆卢毓出诞于狱,相与协谋,闭城拒谅。

谅袭击破之,并抗节而遇害。

帝以诞亡身徇国,嘉悼者久之,下诏曰:“并州总管司马皇甫诞,性理淹通,志怀审正,效官赞务,声绩克宣。

值狂悖构祸,凶威孔炽,确殉单诚,不从妖逆。

虽幽絷寇手,而雅志弥厉,遂潜与义徒据城抗拒。

众寡不敌,奄致非命。

可赠柱国,封弘义公,谥曰明。

”子无逸嗣。

(节选自《隋书·皇甫诞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就政事而言。

C.柱国,古代官名,楚国始设,为最高武官;唐以后,为勋官称号。

D.谥,指帝王死后,臣子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