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方法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经营活动而购置、制造或建造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以及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预期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有形资产。
在企业会计中,对固定资产的计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是指在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完成时,将固定资产计量并记录在账簿中的方法。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和资产组合法。
1. 成本法成本法是计量固定资产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它是根据实际支付或发生的相关成本来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初始计量的依据。
成本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来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1.购置成本: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包括购买价款、关税、运输费用、安装费用等与将资产置于预期使用状态的相关直接支出。
这些费用需要在购置资产时进行核算,并在初始计量时计入资产的成本中。
2.自制成本:如果企业通过自行制造固定资产,其初始计量需要包括与制造过程直接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相应的间接费用。
3.捐赠资产:如果企业获得的固定资产是捐赠的,它的初始计量应按照捐赠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对应的捐赠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4.重估价值: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其公允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动,企业可以选择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值,并按照重估后的金额计量资产。
成本法的优点是计量简单、成本明确。
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无法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变动等。
2. 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是指根据市场上相似资产的价格或其他权威市场报价来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有交易市场或可参考市场报价的情况。
公允价值法的计量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市场参考价格:在市场上寻找与所要计量的固定资产具有相似特性的其他资产,并确定其市场参考价格。
2.资产估值:根据相似资产的市场参考价格来估计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3.公允价值调整:如果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原始成本存在差异,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调整,并将调整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 房屋 建筑物初始计量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初始计量标准企业会计准则是规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
其中涉及到了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包括房屋和建筑物的初始计量标准。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持有并用于生产或供出租使用的资产,具备以下特征: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使用过程中不会消耗,价值超过一定金额。
固定资产的计量是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了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持续计量和终止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在固定资产购入或自建完成后,按照规定的方法将其计入企业账簿的过程。
房屋和建筑物作为固定资产之一,其初始计量标准是按照购买成本或者自建成本计量。
购买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直接与购买相关的费用。
购买房屋和建筑物时,企业应将上述费用计入购买成本,作为房屋和建筑物的初始计量标准。
自建成本是指企业自行生产或者建设固定资产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房屋和建筑物的自建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管理费等。
企业应根据自建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出自建成本,并将其作为房屋和建筑物的初始计量标准。
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时,企业应同时记录相关的资产和负债。
即在录入房屋和建筑物的初始计量金额时,应同时在负债中记录相应的贷款或者应付款项。
这样可以确保资产和负债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准确的反映,并保持资产负债平衡。
除了初始计量标准外,固定资产的持续计量也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在后续会计期间,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经济价值变动,对其进行折旧、减值或者调整计量等处理。
这些处理旨在体现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固定资产的终止计量是指在固定资产退役、报废、出售或者被捐赠等情况下,对其进行最后一次计量。
在终止计量时,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残值和处置金额,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清理出去,并对损益表进行相关处理。
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

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本文不再举过多的例子,做一下简单的归纳,便于大家理清思路。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1.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等【注】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例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7年4月1日,甲公司为降低采购成本,向乙公司一次购进了3套不同型号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设备A、B和C。
甲公司为该批设备共支付货款7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26000元,包装费42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假定设备A、B和C均满足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2926000元、3594800元、1839200元。
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1)确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包括买价、包装费及增值税税额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7800000+1326000+42000=9168000(元)(2)确定设备A、B和C的价值分配A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35%B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3594800÷(2926000+3594800+1839200)=43%C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1839200÷(2926000+3594800+1839200)=22%(3)确定设备A、B和C各自的入账价值A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35%=3208800(元)B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43%=3942240(元)C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22%=2016960(元)(4)编制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A3208800贷:银行存款91680003.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现值,即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利息)贷:长期应付款(本金+利息)具体的例题请参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和弃置费用的处理。
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知识

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知识一、固定资产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通常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具体来说,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归属于固定资产的支出。
此外,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由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
四、固定资产的改良与修理固定资产的改良是指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进或调整,以提高其性能或价值。
改良后的固定资产应当重新估计其价值,并按新的价值进行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是为了维护和保持其原有性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活动。
修理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五、固定资产的减值与报废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其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是指因物理损坏、技术更新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将其处置。
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应进行清理,并从账面上转出。
六、固定资产的盘存与清查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存和清查,以核实其存在性和完整性。
盘存和清查的结果应当记录在册,对于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七、固定资产的报表列示在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应当按照类别和所在地进行分类列示,包括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和净值等信息。
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报表了解企业的固定资产状况和折旧政策。
八、固定资产的税法规定对于企业所持有的固定资产,应遵守国家的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特别是对于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规定,应符合税法的要求,以保证合法合规地降低税负。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特别提示】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补充例题·判断题】企业为建造厂房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应当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并在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
()【答案】×【解析】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自己买料、自己盖房)(1)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工程物资”)(2)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存货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借:原材料等贷:工程物资(3)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原材料)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其他应收款)后的差额:(★★3种情形)(盘盈:原理类似)①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工程项目的成本;②工程项目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③非常原因造成的工程物资的盘亏、报废、毁损,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4)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追溯调整),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会计估计变更:未来适用法)【补充例题•判断题】(2014年)按暂估价值入账的固定资产在办理竣工结算后,企业应当根据暂估价值与竣工结算价值的差额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金额。
()【答案】×【解析】按暂估价值入账的固定资产在办理竣工决算后,应当按照暂估价值与竣工决算价值的差额调整入账价值,但是不需要调整已经计提的折旧金额。
中级会计实务 第09讲_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1)

接受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在办理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之后,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五)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1.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
借:固定资产贷:预计负债【补充例题•判断题】(2018年)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的,企业应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
()【答案】√2.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贷:预计负债3.由于技术进步、法律要求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特定固定资产的履行弃置义务可能发生支出金额、预计弃置时点、折现率等变动,从而引起的预计负债变动,应按照以下原则调整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1)对于预计负债的减少,以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限扣减固定资产成本。
如果预计负债的减少额超过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出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2)对于预计负债的增加,增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按照上述原则调整的固定资产,在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
一旦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后续变动应在发生时确认为损益。
4.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贷:银行存款【补充例题•单选题】某核电站以10 000万元购建一项核设施,现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在使用寿命届满时,为恢复环境将发生弃置费用1 000万元,该弃置费用按实际利率折现后的金额为620万元。
该核设施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9 000B.10 000C.10 620D.11 000【答案】C【解析】该核设施的入账价值=10 000+620=10 620(万元)。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一、固定资产折旧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的管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 固定资产的确认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时点通常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成本进行,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直接费用。
如果固定资产是自建的,则其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
3.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并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区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应当增加固定资产的成本,而费用化支出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通常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固定资产的减值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在利润表中确认减值损失。
6. 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等形式。
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的价款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7. 固定资产的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固定资产信息时,应当包括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以及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使用寿命等信息。
此外,还应当披露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残值以及使用寿命的确定依据等。
通过以上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旨在确保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固定资产的计量模式

固定资产的计量模式
固定资产的计量模式主要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
1. 成本模式:按照成本模式计量的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时确定其成本,并按照成本减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成本时,包括购买价格、直接与购置有关的支出、可直接对资产形成使用状况的费用以及升级、重大修理等费用。
后续计量时,如果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将按照减值的金额进行调整。
2. 公允价值模式: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时确定其公允价值,并按照公允价值变动进行后续计量。
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定期评估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并对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调整。
公允价值是指在买方和卖方之间进行交易时能够达成的价格。
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计量模式,但一旦选择了某种计量模式,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连续使用,除非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计量时,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并进行充分的披露,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方法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持有的、价值较高的物质资产、不动产和无形
资产,其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企业需要
进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方法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购买成本法
购买成本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方法,它指的是企业以购买价格为基础,将
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购买成本包括购买价格、安装、组装、调试和直接与
资产购置有关的其他支出,如运费、保险费、关税等。
在购买成本法中,企业需要将资产
购买价值与其他支出分开,以便准确确认其成本。
2.自建成本法
自建成本法是指企业在自己的厂房、场地等地方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这时需要将其自
建成本计入固定资产账户中。
自建成本包括建筑材料、工资、设备、机器等成本,还包括
土地费用和设计、工程测量等费用。
在自建成本法中,企业需要准确确定自建成本,以便
将其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3.估价法
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固定资产可能无法按照购买成本或自建成本的方法计量。
这时,
企业可以使用估价法进行计量,即以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根据市场价格上下浮动
的幅度,来确定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艺术品、文物等特殊资产。
4.折旧摊销法
折旧摊销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按照其使用期限分摊到固定资产账户中的方法。
该方法根
据纳税法规定,为企业按照公式进行税前折旧,从而减少企业的应税利润。
企业应按照国
家财政部颁布的固定资产折旧标准,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方法进
行折旧。
在折旧摊销法中,企业需要了解国家财税规定,以便进行准确计算。
总之,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
企
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并遵循财务规定,以便准确记录固定资产的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