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退火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常见的退火问题及解决技巧

应力消除退火则是在变态点以下450~650℃加热一段时间后徐徐冷却至室温,可消除钢材内部在切削、冲压、铸造、熔接过程所產生的残留应力。对碳钢而言,参考的加热温度為625±25℃;对合金钢而言,参考的加热温度為700±25℃。持温时间亦会有所差异,对碳钢而言,保持时间為每25mm厚度持温1小时;对合金钢而言,保持时间為每25mm厚度持温2小时,冷却速率為每后25mm以275℃/小时以下的冷却速率冷却之。
常体结构?
退火处理会使钢材变软,淬火处理会使钢材变硬,相比较之下,如施以『正常化』处理,则可获得层状波来铁组织,可有效改善钢材的切削性及耐磨性,同时又兼具不会產生裂痕、变形量少与操作方便等优点。然而正常化处理是比较难的一种热处理技术,因為它採用空冷的方式冷却,会受到许多因素而影响空冷效果,例如夏天和冬天之冷却效果不同、工件大小对空冷速率有别、甚至风吹也会影响冷却速率。因此正常化处理要使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均一性,可利用遮阳、围幕、坑洞、风扇等。
完全退火处理主要目的是要软化钢材、改善钢材之切削性,其热处理程序為加热至A3点以上20~30℃(亚共析钢)或A1点以上30~50℃持温一段时间,使形成完全沃斯田体组织后(或沃斯田体加雪明碳体组织),在A1点下方50℃使充分发生波来体变态,获至软化的钢材。另外应力消除退火则是在变态点以下450~650℃加热一段时间后徐徐冷却至室温,可消除钢材内部在切削、冲压、铸造、熔接过程所產生的残留应力。
如何预防加热变形?
预防加热变形的发生,最好是缓慢加热,并实施预热处理。一般钢材在选择预热温度时,可依下列準则来选定预热温度:(1)以变态点以下作為预热温度,例如普通钢约在650~700℃,高速钢则在800~850℃左右。(2)以500℃左右作為预热温度。(3)二段式预热,先在500℃左右作第一段预热,保持一段时间充分预热后,在将预热温度调高至A1变态点以下。(4)三段式预热,针对含有高含量合金之大型钢材,例如高速钢,有时需要在1000~1050℃作第三段预热。
影响不锈钢管光亮退火的因素

299%以上,如果气氛中 另一部分是惰性气体的话,纯度也可以低一点, 但是绝对不能含有过多氧气、水汽。
0c72f7e 温州不锈钢管
3、炉体密封性。光亮退火炉应是封闭的, 与外界空气隔绝;采用氢气作保护气的,只有一 个排气口是通的(用来点燃排出的氢气)。检查的 方法可以用肥皂水抹在退火炉各个接头缝隙处,
看是否跑气;其中最容易跑气的地方是退火炉进 管子的地方和出管子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密封圈 特别容易磨损,要经常检查经常换。
4、保护气压力。为了防止出现微漏,炉内
0c72f7e 温州不锈钢管
保护气应保持一定的正压,如果是氢气保护气, 一般要求 20kBar 以上。
5、炉内水汽。一方面检查炉体材料是否干 燥,初次装炉,炉体材料必须要烘干;二是进炉
的不锈钢管是否残留过多水渍,特别管子上面如 果有孔的话,千万别漏水进去了,要不然就把炉 子气氛全破坏了。
要注意基本上就是这些,正常的话,开炉后
0c72f7e 温州不锈钢管
应该退 20 米左右的不锈钢管就会开始发亮,亮 得反光的那种。
不锈钢管退火后的光亮度决定着产品的质 量。影响因素也较多,列举 5 个重要的因素,供 参考。
1、退火温度是否达到规定温度。不锈钢热
处理一般是采取固溶热处理,也就是人们平常所 谓的“退火”,温度范围为 1040~1120℃(日本标 准)。你也可以通过退火炉观察孔观察,退火区 的不锈钢管应为白炽状态,但没出现软化下垂。
退火工艺基础知识大全,都总结到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
如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钢的退火工艺

钢的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1。
3.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4.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
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5.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炉空冷。
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见表C。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表C 去应力退火工艺及低温时效工艺返回顶部一. 目的及应用正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基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二. 工艺规范(1)常用钢号的正火加热温度及硬度值。
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连续退火炉安全操作规程

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连续退火炉安全操作规程1.升温合上电源开关,按工艺需要设定各区温度,先启动辊棒慢速传动电机。
开始升温时先开保温Ⅰ、Ⅱ区、快冷区,等温Ⅰ、Ⅱ、Ⅲ区,当上述六区接近设定温度时(约650℃左右),再把燃烧器推进炉内,合上电源,按风机按钮,油泵点火。
当燃油区、保温区、快冷区、等温区匀炉半小时后,方能让工件进入炉开始进行退火。
按工件走速计算,当工件进入快冷区时,快冷区开关要进行切换,拨向左侧,关空气开关,控制电磁铁工作关、开风门(或风机)。
快冷区的仪表应预先设定好上、下限控制温度,一般主控温度高于等温区温度10℃,上限温度(AH,即开风门温度)高于主控温2℃,下限温度(AH,即关风门温度)低于主控温度1℃。
按设定走时,缓冷区应提前2.5小时开始升温。
2.装料管料一般应用隔料栅装料,下布一层,视管径大小,上二层至四层摆放,隔料栅按2米左右一只为适,直径小于φ40的不能使用隔料栅,用8号铁丝捆扎牢固,捆扎铁丝头不能靠近炉体护板,防止钩着护板,造成护板损坏。
小园捆扎的直径要与加热时间相适应,防止钩着护板,造成护板损坏。
小园捆扎的直径要与加热时间相适应,捆料直径大会造成加热不足,影响退火质量。
球化退火时,捆料直径以燃油区走时(分)加保温区走时(分)总和的0.6~0.7为宜。
捆料摆放时两捆之间隔开30mm左右,保证火焰顺利窜过。
棒料捆扎退火以一层摆放。
3.停炉需停炉时,要根据各区长度,依照走时走速,从进料端到出料端逐一关停各区,但必须确保工件加热时间,并留有余地。
当料全部出炉后,应及时关闭各区电源,进行冷炉。
此时为避免辊棒弯曲,其传动电机要继续转动,直至温降至400℃以下时,方可关闭。
钢材技术秘籍之七 - 钢管的热处理

钢管的热处理,退火与正火最常用的无缝钢管,精密网管的热处理工艺分为两大类:预备热处理目的:消除坯料、半成品中的某些缺陷,为后续冷加工,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目的:使工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消除钢材经热加工所引起的某些缺陷,或为以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退火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 (Ac 1 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2、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3)消除内应力(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3、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0.6%)加热到AC3+(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过冷奥氏体在Ar1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
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
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
注意事项: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
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文章来自网络由"常州精密钢管博客"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2)球化退火1)概念: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钢

钢-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预防补救措施缺陷情况产生原因预防补救措施硬度不够弹性低1.淬火温度过高,残余奥氏体过多2.淬火加热表面脱碳3.回火或时效温度过高或者波动大1.严格执行工艺,控制好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2.盐炉要及时脱氧,或采取保护气氛、真空热处理3.适当降低回火温度提高回火或时效的控温精度和控制炉温均匀性脆性大1.产生回火脆性2.过热1.用快速冷却消除回火脆性2.严格控制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3.过热可以通过重新正火以达到细化晶粒来挽救变形1.内应力过大,回火后变形2.残余奥氏体过多1.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定形回火处理2.采用延长回火时间或多次回火的方法进行回火处理3.采用冰冷处理或时效处理减少残余奥氏体淬火开裂1.淬火加热温度过快,没有预热或预热不充分2.冷却速度过快,淬火冷却介质不当3.加热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1.充分预热或分段加热2.严格执行工艺,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护时间,使用合格的淬火介表面脱碳或元素贫化1.原材料脱碳或者超标2.淬火加热的盐浴脱氧不充分3.真空热处理真空度过高或过低,漏气率太大;保护气氛控制不当1.严格原材料的复检2.盐浴炉要充分及时脱氧3.选择合适的真空热处理和保护气氛工艺参数表面腐蚀1.盐浴炉脱氧不良,或带硝盐2.没有及时清理残盐3.零件表面不清洁1.应该对盐浴炉及时充分脱氧2.及时清理零件的残盐3.零件热处理前表面清洗干净,热处理后及时烘干并作防锈处理1热成型弹簧的热处理直径或板厚大于10-15mm的大型弹簧件,多用热轧盘条拉拔的钢丝或钢板制成。
加工及热处理为:先把弹簧钢丝加热到高于正常淬火温度50-80℃的条件下热卷成型,然后淬火+中温回火,获得弹性极限和疲劳强度极佳的回火索氏体。
弹簧钢淬火加热应选用少氧或无氧化的设备如盐浴炉、保护气氛炉等,防止氧化脱碳。
弹簧钢热处理后还要进行喷丸处理,强化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
热轧弹簧钢采用的工艺流程为:扁钢剪断——>加热压弯成形后余热淬火+中温回火+喷丸——>包装。
钢管钢材的球化退火工艺简介

钢管钢材的球化退火工艺简介球化退火又叫Spheroidiz ing annealing,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球化退火(Spheroidiz ing annealing):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略低于Ac1的温度,并停留一段时间,使组织转变完成,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
这些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
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
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加热温度为Ac1+(20~40)℃或Acm-(20~30)℃,保温后等温冷却或直接缓慢冷却。
在球化退火时奥氏化是"不完全"的,只是片状珠光体转变成奥氏体,及少量过剩碳化物溶解。
因此,它不可能消除网状碳化物,如过共析钢有网状碳化物存在,则在球化退火前须先进行正火,将其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
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
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
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
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等温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管退火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退火处理会使钢材变软,淬火处理会使钢材变硬,相比较之下,如施以『正常化』处理,则可获得层状波来铁组织,可有效改善钢材的切削性及耐磨性,同时又兼具不会產生裂痕、变形量少与操作方便等优点。
然而正常化处理是比较难的一种热处理技术,因為它採用空冷的方式冷却,会受到许多因素而影响空冷效果,例如夏天和冬天之冷却效果不同、工件大小对空冷速率有别、甚至风吹也会影响冷却速率。
因此正常化处理要使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均一性,可利用遮阳、围幕、坑洞、风扇等。
正常化处理与退火处理之差异
正常化处理维加热至A3点或Acm点以上40~60℃保持一段时间,使钢材组织变成均匀的沃斯田体结构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程序。
对亚共析钢而言,可获得晶粒细化的目的而拥有好的强度与韧性;对过共析钢而言,则可防止雪明碳铁在沃斯田铁晶粒边界上形成网状析出,以降低材料的韧性。
完全退火处理主要目的是要软化钢材、改善钢材之切削性,其热处理程序為加热至A3点以上20~30℃(亚共析钢)或A1点以上30~50℃持温一段时间,使形成完全沃斯田体组织后(或沃斯田体加雪明碳体组织),在A1点下方50℃使充分发生波来体变态,获至软化的钢材。
另外应力消除退火则是在变态点以下450~650℃加热一段时间后徐徐冷却至室温,可消除钢材内部在切削、冲压、铸造、熔接过程所產生的残留应力。
如何消除工件之残留应力?
应力消除退火则是在变态点以下450~650℃加热一段时间后徐徐冷却至室温,可消除钢材内部在切削、冲压、铸造、熔接过程所產生的残留应力。
对碳钢而言,参考的加热温度為625±25℃;对合金钢而言,参考的加热温度為700±25℃。
持温时间亦会有所差异,对碳钢而言,保持时间為每25mm厚度持温1小时;对合金钢而言,保持时间為每25mm厚度持温2小时,冷却速率為每后25mm 以275℃小时以下的冷却速率冷却之。
如何预防加热变形?
预防加热变形的发生,最好是缓慢加热,并实施预热处理。
一般钢材在选择预热温度时,可依下列準则来选定预热温度:(1)以变态点以下作為预热温度,例如普通钢约在650~700℃,高速钢则在800~850℃左右。
(2)以100℃左右作為预热温度。
(3)二段式预热,先在500℃左右作第一段预热,保持一段时间充分预热后,在将预热温度调高至A1变态点以下。
(4)三段式预热,针对含有高含量合金之大型钢材,例如高速钢,有时需要在1000~1050℃作第三段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