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齿条各项参数计算
齿轮齿条传动计算和选型

齿轮齿条传动计算和选型齿轮齿条传动是机械传动的常见形式,应用广泛。
齿轮齿条传动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转动力和扭矩,常用于齿轮箱、机床、升降机以及机器人等设备中。
本文将介绍齿轮和齿条的计算和选型。
一、齿轮的计算和选型1. 齿轮的基本参数齿轮的基本参数有模数、齿数、齿宽、齿廓等。
其中,模数是指公称齿高与齿数之比,也是测量齿轮大小的重要指标。
齿数的选择要考虑传动比、力度、传动效率等因素。
齿宽是指齿轮上齿的宽度,应根据传动功率和齿轮轴向长度决定。
齿廓是齿的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直齿、斜齿、渐开线齿等。
2. 齿轮的承载能力计算齿轮的承载能力是指齿轮能够承受的最大转矩。
计算齿轮承载能力时,需要考虑齿轮材料、模数、齿数、齿宽、齿廓等因素。
一般来说,齿轮的承载能力应该大于传动所需的扭矩,以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齿轮的选型在进行齿轮选型时,应根据传动比、功率、齿轮材料、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传动比较大时,应选用斜齿轮;传动功率较大时,应选用韧性好、强度高的材料制作齿轮;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应选用耐腐蚀的齿轮材料。
二、齿条的计算和选型1. 齿条的基本参数齿条的基本参数有模数、齿数、齿高、齿距等。
齿条的模数应与齿轮相配合,齿数应根据所传动的齿轮数确定。
齿高是指齿条齿与齿沟之间的垂直距离,齿距是指齿条两相邻齿的中心距离,齿高和齿距的大小比决定了齿条的传动精度。
2. 齿条的承载能力计算齿条的承载能力应考虑齿条材料、模数、齿数、齿高、齿距、传动功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齿条的承载能力应不小于传动所需的扭矩,以保证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齿条的选型齿条的选型应根据传动比、齿条材料、功率、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选用韧性好、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的材料制作齿条,以保证齿条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同时,应根据传动功率和齿条长度确定齿条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在选用齿条时,还应注意与传动齿轮的配合,确保传动精度。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 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齿轮齿条参数计算

4.747177275 2.237663809 6.984841084 1.116143015 1.049398846 2.165541861
6.258016213 0.939289488 2.120734657 8.342471878 11.41728343 1.817029544
1.11813398
4.55229322 2.473149777
线角比(mm/rev) 齿轮齿条交角(°)
齿轮齿数 Z 法面压力角 αn
法向模数 Mn 齿条倾角(°) 齿条倾角方向 齿轮分度圆螺旋角β(°) 齿轮螺旋旋向 齿轮分度圆直径 d(mm) 齿轮变位系数 x 齿顶高(mm) 齿根高(mm) 齿轮大径(mm)
端面压力角αt(°) tan αn cos β tan αt αt 弧度 αt1 弧度
齿条面宽度 齿条角度
基圆直径 齿顶圆压力角
53.3 13 8 20
2.113 4.894925372
\\\\\\\\
17.89492537 右旋
17.76336686 0.4
2.5356 1.2678 22.83456686
20.06737758 0.363971159 0.996352841 0.365303479 0.35024263 0.751467187 22.58809794 0.080269061 22.67078151 16.68494875 0.751466867
齿轮齿条中心距(mm) 齿条直径(mm)
齿条啮合线距离齿条中心高度(mm) 齿条齿顶高(mm) 齿条齿根高(mm) 齿条齿数
18 28 8.273116572 1.613 2.3904 25
啮合线 L1 啮合线 L2 啮合线 L ຫໍສະໝຸດ 面重合度ε1 重合度ε2 重合度ε
齿轮齿条传动力计算公式

齿轮齿条传动力计算公式
齿轮齿条传动力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传动比和转动惯量两个部分。
传动比是指齿轮和齿条之间的速比,公式为:传动比 = 齿轮有效齿数/齿条齿数。
有了传动比,我们就可以根据齿轮和齿条的不同尺寸来计算出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的速比,即:输出轴转速/输入轴转速 = 传动比。
转动惯量是指齿轮和齿条组件的惯性,公式如下:转动惯量 = 齿轮转动惯量 + 齿条转动惯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机械设计工程师或查阅机械设计类书籍。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知识讲解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13-1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 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 = 40 mm ,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 =20。
处的半径r 和曲率半径p的大小。
13-3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 da = 106.40 mm ,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 z i = 22、z 2 = 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i = 240 mm ,大 齿轮全齿高h = 22.5 mm ,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 ?名称 代号 计算公式 模数 m m=p/n =d/z=da/(z+2)(d 为分度圆直径齿距 P p= n m=t d/z 齿数 z z=d/m=n d/p 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 da da=m(z+2)=d+2m=p(z+2)/ n 齿根圆直径 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咼 ha ha=m=p/n 齿根高 hf hf=1.25m齿高 h h=2.25m 齿厚 s s=p/2= n 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 k k=z/9+0.5公法线长度ww=m[2.9521(k-0.5)+0.014z]模数齿轮计算公式 ,z 为齿数)13-5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 i = 19、Z2 = 81,模数m= 5 mm,压力角=20°若将其安装成a' = 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 = 21、Z2 = 66,模数m =3.5 mm,压力角 =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齿轮计算公式及齿轮齿条与滚珠丝杠,皮带轮的对比

标准齿轮模数齿数计算公式找对应表太不现实了!告诉你一简单的: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比如:M432齿34*3.5齿顶圆直径=(32+2)*4=136mm分度圆直径=32*4=128mm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7M12齿中心距D=(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就是(12+2)*7=98mm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齿轮外径÷(齿数-2)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CircularPitch(CP)周节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DP)或周节(CP)与齿数(z)表示径节P(D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m=25.4/DPCP1/8模=25.4/DP8=3.1753.175/3.1416(π)=1.0106模1)什么是「模数」?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mm)。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Circularpitch)与DP(径节:Diametralpitch)。
【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什么是「分度圆直径」?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齿条行程计算公式

齿条行程计算公式
设齿轮的模数为m,齿数为Z,齿条的螺距(即每个齿之间的间距)为P。
首先计算齿轮的圆周长C:
C=π*m*Z
然后计算齿条的行程距离L,即齿轮转动一个齿的距离:
L=C/Z
最后计算齿条的行程长度S,即齿轮转动n齿的距离:
S=L*n
其中,n为齿轮转动的齿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齿条的行程距离,可以用于机械传动系统、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齿轮和齿条之间的间隙、啮合角等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计算齿条机构的行程。
总结起来,齿条行程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S=(π*m*Z/Z)*n=π*m*n
其中,S为齿条的行程距离,m为齿轮的模数,Z为齿轮的齿数,n为齿轮转动的齿数。
这个公式简洁明了,并且易于理解和计算,可以满足大部分齿条行程计算的需求。
齿轮齿条计算公式

齿轮齿条计算公式
齿轮齿条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齿轮和齿条的一组公式。
齿轮齿条计算公式是由英国的科学家格林沃尔德(Greenwood)所提出的,早在1850年前后便有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根据格林沃尔德(Greenwood)提出的齿轮齿条计算公式:
1、齿轮齿形参数:。
齿宽 b =(m/z)cosα 。
齿厚 h=(m/z)sinα 。
2、齿轮齿根半径:
齿根半径r=(mη/πz)cosα。
3、压力角:
压力角α=tan-1(βm/n)。
4、发动机中切面积:
S=mπz/n;
5、齿轮应力:
F=Fc/2;
6、轴形弹性模量:
G=E/2;
7、轴和齿圈弹性模量:
Gk=Ek/(1-Ek^2/G^2);
8、转动惯量:
Jk=mπ^2/2;
9、齿圈直径:
Dk=d+(z/ln2);
10、发动机中齿圈弹性模量:
Ek=E/2;
根据上述齿轮齿条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齿轮和齿条的相关参数,从而为设计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齿轮齿条各项参数计算齿轮齿条备注预先给定的参数
线角传动比
中心距
安装角
法向压力角法向变位系数法向齿顶高系数法向顶隙系数i m n z1 / cos 2
d
f 1
a=+m n X n1 +e
n
X
n1
h an*1
c n*(0.25或0.3)
由用户给定
由用户给定
由用户给定
综合考虑后确定
综合考虑后确定
建议选 0.3
法向模数
齿数
齿条行程
螺旋角(旋向)m n
z(与 i 有关)z2(按行程确定)
1
L由用户给定
计算参数
(左旋)
22
(右旋 )(与i有关 )
1
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全齿高
工作齿高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法向齿距
端面齿距
分度圆柱上螺旋线导程
基圆直径
分度圆柱上法向弧齿厚
法向公法线长度d1
m n z1
cos 1
h m
n
(h*X
n1
)hm h*
a1n1 a 2n an 2
h m (h*h*c*)h m (h*h*c*)
1n an1an 2n2n an1an 2n
h m n (h an*1 h an*2 )
d a1 =d f 1 +2 h1
d
f 1
d
a1
2h
1
p n m n
p =p n
p
t 2=p n
t1cos1cos2
T m t z1tan(90)
d b =d1 cos t 1
s n1 =
m n
2m n X n1 tan n
2
t1 =
tan W m cos
n
(n0.5) z inv
t1
2 X m sin
n
tan
1n n1n
cos
n
1
跨测齿数
齿顶圆上端面弧齿厚
齿顶圆上法向弧齿厚
z'11+2X n122X n1inv
n=2n1tan n 1inv n1 +0.5z'=z t 1 cos z'
cos
z'inv n1n s
at1=
s
t1
d
a1da1 inv at1inv t1cos at1 =
d
b1
d d a1
1
)
s=
m
2h tan
s
an> 1mm s
an1
=s
at1
cos
1n
n
an 22 a 2认为未变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