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黄土
西安市土壤概况

西安市土壤概况西安市境内土壤母质种类复杂,植被类型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位悬殊,历史上人类影响程度不一,因而土壤构成复杂多样。
经1980~1986年土壤普查,根据土壤形成条件、过程和属性,境内土壤可分为褐土塿土、潮土、水稻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紫色土、棕壤、暗棕壤、沼泽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等12个土类。
根据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层厚度、盐渍化程度及土壤耕层厚度、质地、生产性能,各土类又分若干亚类、土种,共有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由于农耕历史悠久,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发展影响深刻,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人工培育而成的农业土壤分布广泛塿土、潮土、水稻土都是在褐土或黄土基础上,经自然淋溶粘化作用和几千年耕种熟化后形成的农业土壤。
[土壤分布规律]西安市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渭河平原广泛分布多种农业土壤,多在自然土壤基础上熟化形成,呈水平地带性分布。
河流的河漫滩土壤受河流冲积物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低河漫滩距河床近,易受洪水影响,以新积土和水稻土为主;高河漫滩距河床较远,地形稍高,以潮土为主。
河流的一、二、三级阶地,在褐土基础上演化形成塿土。
由于耕种时间与水文条件的差异,渭河以北多灰塿土,渭河以南多黑塿土。
在人口密集的西安城郊周围,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频繁的用土、填土和人工搅动,土壤以黄绵土和发育较晚的塿土性土为主。
山麓洪积平原的洪积扇顶部以褐土、黑塿土为主,中、上部则为红立茬土和黑立茬土。
洪积扇前缘排水不畅的洼地,形成各种水成土壤或半水成土壤,如潮塿土、水稻土等。
黄土台塬塬面土壤多为黑塿土或立茬土。
塬坡沟谷因水土流失,土壤遭受严重面蚀与沟蚀,以黄绵土为主。
【垂直地带性】秦岭山地与骊东南丘陵区,山势峻峭,山岭与深谷交错相间,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随着植被、气候带的变化,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
骊东南丘陵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因长期受水蚀、风蚀及重力侵蚀作用,不少地方黄土母质侵蚀殆尽。
西安地区黄土基坑降水试验及地面沉降分析

测, 同时对各井 内水位进行观 测 , 试 验前应先 抽 1 d~ 2 d , 以确保
黄土是一种特殊 的区域性 土 , 其柱状 节 理发育 , 粉粒 吸水性 抽水时流量稳定 。
在基坑工程施工 中 , 经常会 遇到需要 降低地 下水 位 的情况 。
降水的设计 、 施工 以及 降水所 引起 的其他 岩土工 程 问题 , 对 基 坑 工程和周边环境 的安全 至关 重要 。以往 这一 方面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 , 且 主要针对软土地基 。 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地 区黄土场地深 基坑 降水 试验 , 估计 基坑
l 1
1
:
口 脚 卜 日 口
删
一
f
士 降水井 2
1 1
1
H 1 _
1
1
妇 掬 一 … . , ^ ^^ 6牟 叁叁
f I
… … … 奎 ● ^ — —
’
f
夸争 阳
’ 。 ’’
t
e 降水井 3 + 降水井 6 * 降水井 8 e 降水井 1 1 鲁 观测 井 1
关键词 : 基坑 , 降水试验 , 降深 , 沉降
中图分类号 : T U 4 6 3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较差 , 在竖 向具有较好 的渗透性 , 地表水能够 迅速 下渗 ; 但 水平方 向渗透系数较小 , 渗 透性差 , 且具有湿 陷性 、 水敏 性和结 构性等 特 性… 。西安地区的黄土更 有其 显著的代 表性。
西 安 地 区 黄 土 基 坑 降 水 试 验 及 地 面 沉 降 分 析
卢 靖 程 彬
7 1 0 0 5 4 ) ( 1 . 中铁二院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司,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2 . 中煤科 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西安市地质调研报告范文

西安市地质调研报告范文西安市地质调研报告一、引言西安市位于中国中部,作为陕西省省会,其地质情况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西安市的地质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其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地质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地质背景西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陕北红土丘陵相接的地带,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在地质构造上,西安市位于秦岭山脉的东缘,横跨了秦岭南北的断裂带。
这一地质构造特点使得西安市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风险较高。
此外,西安市还分布着大片的土壤和砾石层,土地沙化情况比较严重。
三、地质灾害1. 地震西安市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根据历史记录和现代观测数据,西安市地震频繁,震级多在4-5级之间。
尽管大部分地震影响不大,但在人口密集区和建筑物密集区,地震仍然会对人员和财产造成较大的危害。
2. 地质滑坡西安市的部分地区地势起伏,土质松散,加上降雨量增加,地质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质滑坡会导致土地下滑和坍塌,对山区农田和房屋造成较大破坏。
3. 土地沙化西安市的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沙化问题,这是由于水土流失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
土地沙化不仅会造成农田荒漠化,还会引发沙尘暴和空气污染等。
四、地质资源1. 煤炭资源西安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位于城市西南和东南的凤鸣山和丰禾山地区。
这些区域的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对于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矿产资源西安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铜矿、石灰石等。
其中,宝鸡、铜川等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较高,对于重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地质环境保护为了保护西安市的地质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对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其次,要推动土地沙化治理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和草地恢复,遏制沙漠化的发展。
同时,应加强对煤炭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西安某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原因分析

西安某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原因分析提要根据西安某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资料,对比了现场浸水试验与室内压缩试验两种条件下的自重湿陷量,结果表明,室内试验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差异较大。
经调查研究所在地区也出现类似的情况,该文从土样扰动、边界条件、湿陷土层的分布不连续性和层拱效应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正确认识、评价该类黄土场地湿陷类型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浸水试验自重湿陷计算值实测值1 引言黄土是一种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风力搬运沉积的第四纪产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甘、宁、山西、河南和河北等地区,分布面积约64万km2,其中湿陷性黄土约38万km2,占黄土面积的60%[1]。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湿度下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受水浸湿饱和后强度降低,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土体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引起建构筑破坏或地面变形。
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的原则和具体方式直接受湿陷性评价结果控制,黄土湿陷性评价准确与否是影响工程建设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工程实践中,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压缩试验和现场浸水试验两种,作为场地湿陷类型评价指标的自重湿陷量,可根据室内压缩试验测定的自重湿陷系数计算获得自重湿陷量(称为“计算值”),也可根据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实测获得自重湿陷量(称为“实测值”)。
但由于黄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由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为原位试验,且测定的土体范围大,能反映天然状态下地层结构的影响,代表性好,一般认为其获得的自重湿陷量(实测值)更为准确可靠[2]。
为使同一场地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或相同,现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计算场地自重湿陷量的公式为()(1)式中0为因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以反应地区土质差异,按地区不同取0.5~1.5;zs i为第i层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其中小于0.015时不参与计算;h i为第i层土的厚度。
即通过乘以修正系数0以及规定自重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土属非湿陷性黄土,不参与计算,以这两种方式对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进行调节。
西安地铁黄土隧道工程特性分析及对策

性等特殊性质。修建 于黄土介质 中的隧道 明显 区别 于
山岭 隧 道 和 南 方 土 质 隧道 , 有 典 型 的黄 土 工 程 特 性 , 具
也产生 了一系列技术 问题 和新 的工程 地质 灾害 , 以 凭
往 的 隧 道设 计 理 论 和施 工 经 验 已 无 法 完 全 解 决 所 遇 到 的问 题 , 须对 黄 土 隧道 的工 程 特 性 开 展 专 项 研 究 , 必 这 已成 为 黄 土 工程 界 和学 术 界 的共 识 。 我 国西 北 地 区 是 黄 土 地 层 最 厚 、 完 整 、 育 好 、 最 发
力。黄土中含有 相 当数量 的黏 土和盐类 , 黄土颗粒 使
有 一 定 程 度 的胶 结 , 而 具 有 相 当 的原 始 内聚 力 , 向 从 法 压 力 不 大 时抗 剪 强 度 与 法 向 压 力 成 正 比 , 过 原 始 内 超 聚力 后 抗 剪 强 度 显 著 降低 。 黄 土 浸 水 过 程 中 , 陷 处 湿 于 发展 期 , 时 土 的抗 剪 强 度 降 低 最 多 , 此 当湿 陷 压 密 过 程 已基 本 结 束 时 , 的 含 水 量 虽 高 , 时 土 的抗 剪 强 度 土 此 却 高 于湿 陷过 程 的相 应 值 。
准断 面一 般 采 用 正 台阶 法 施 工 , 留核 心 土 ; 标 准 断 预 非
面采 用 C D工 法 、 R 双侧 壁导 洞 法 、 中洞 法 施 工 。
17 6 7 ( 0 0 0 0 8 0 6 2— 0 3 2 1 ) 6— 0 1— 4
黄 土 是 第 四纪 干旱 和半 干旱 气 候 条 件 下 形 成 的一 种 特 殊 的 大 陆 松 散 沉 积 物 , 有 湿 陷 性 、 敏 性 、 构 具 水 结
西安黄土的新型旋转触探室内试验研究

poers t c ep nt t npoes r tep nt t nvlc y tepo i e t n cn o o r i a ei t e a o rcs ae h e e ai e i , h rb dm ni (o eb t m b esn nh e ri r o ot e o t
Ab t a t:T i a e n r d c s t e d v l p n nd lmiai n o h o e p n tain ts n h n— sr c h s p p ri to u e h e eo me ta i tto ft e c n e er to e ta d t e i l b e p rme tlsu y i d fXi a o s a a x i n a t d sma e o ’ n le s s mplsu i g a n v ltp fr t r e er to p a au . e e sn o e y o oa y p n tain a p r t s e
a N e A pp r t s o t y Pe t a i n w a a u fRo ar ne r to
U U n . i .L Fe g y n U0 h . i .L n S ime INi g ( .n tueo e te ne lE gn e n 1 Isi t fG oeh ia n ier g,Xia iest f e h ooy,Xi a 10 8,C ia . ’n E gn eig t i ’ n Unv ri o c n lg y T ’l 7 0 4 l hn ;2 Xi a n ier n
p n tai n C fe tv l mp o e t e p n tain ts a ct ft e e u p n n o t e h r o s ol e e rto a e c e y i r v h e er to e tc pa i o h q i me tit h a d le ss i , n i y wh rb r a n e c n i o sf rt e a p iai n o he c n e e to e tt he h r taum. e e y c e t g t o d t n o p l t ft o e p n  ̄ain ts o t a d sr t i h i h c o
西安古城墙建筑

西安古城墙建筑西安城墙完全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
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
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
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
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
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
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
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
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
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
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城砖城墙带有文字的比较完整的城砖很少见。
而在天坛公园内有一堵明坛墙,砌墙的城砖上大都带有文字。
城砖的长侧面钤有印迹,如果这一面砌于墙面的话,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
时间从嘉靖三年到嘉靖十八年秋季或更远的印迹均有,呈竖戳形,隶书、楷书、阳文、阴文皆有。
皇帝用来建造坛墙保护自己,无意之中又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城砖上的文字标明了年代、季节、钤有窑户和工匠的名字,仿佛看到了他们劳作的身影。
经历了几百年的日晒、雨淋,这些文字仍然清晰可认,实属不易。
西安城市介绍

西安是中国陕西省的省会,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以下是对 西安城市的介绍:
1. 历史文化: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是古代丝 绸之路的起点,曾是13个朝代的首都,包括秦朝的首都。著名的兵马俑、大雁塔、城墙等都 是西安的重要历史景点。
2. 经济发展:西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安的经 济以制造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 产业基地。
总的来说,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都能在西安找到自己的兴趣 和机会。
西安城市介绍
3. 教育资源:西安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吸 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生前来学习。西安还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中心之一。
4. 交通便利:西安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西安北站是中国重 要的铁路枢纽之一,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
5. 自然环境:西安地处黄土高原,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景观。周边的秦岭山脉是中国重 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
6. 文化活动:西安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
西安城市介绍
的西安曲艺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都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观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安土质为黄土(沙质),属于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为黄色为主要色调,含盐量较大,粉土颗粒含量较多,具有大孔性,在天然剖面上有垂直节理。
土质稳定性好,再没有遇到水的情况下,土质坚硬。
受水浸湿容易湿陷,使建筑物大幅度沉降、倾斜而影响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 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
这种黄土一般来说质地均匀,属大孔隙土,具有中、高压缩性,在天然含水情况下,受荷载作用即产生压缩变形,可自重或非自重湿陷。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即发生湿陷;在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需要在自重应力和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黄土产生湿陷性的原因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先从它的形状和构成来考虑。
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其形成初期,季节性的少量雨水把松散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又使水分不断蒸发。
于是土层中的水分散失。
水中所含的盐类,如碳酸钙,硫酸钙等,在土粒表面上形成一种胶结物质,它和土粒之间由分子引力形成的水膜共同构成一个胶结骨架。
胶结骨架起到了阻止土结构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压密的作用,从而使土中出现了很多肉眼可见的多孔隙结构。
这种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能保持土的原始基本单元结构而形成不被破坏的能力,由于结构强度的存在,使得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表现出与其它土类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而且黄土由于胶结物的凝聚和结晶作用被牢固地粘结着,使其结构强度在未被破坏软化时,常表现出压缩性低、强度高等特性。
但是,当这种孔隙结构被水浸湿后。
水又溶解了里面的盐类,也就破坏了胶结骨架的结构性,使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这时由于上部荷载或自重的作用,土颗粒被挤进土结构大孔中,便出现了大量湿陷现象。
由于受水浸湿这一特定条件的不确定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对建筑物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性,轻者使工程结构产生裂缝或下沉,重者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倾斜以致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对黄土湿陷性的判别用湿陷系数s δ值来判定。
0'h h h pp s -=δ式中: 0h -土样的原始高度(m );p h -土样在无侧向膨胀条件下,在规定试验压力p 的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m );'p h -对在压力p 作用下的土样进行浸水,到达湿陷稳定后的土样高度(m )。
湿陷系数s δ为单位厚度的土层,由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量,它表示了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A 按照国内各地的经验采用s δ=0.015作为湿陷性黄土的界限值,s δ≥0.015的定为湿陷性黄土,否则为非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土层的厚度也是用此界限值确定的。
一般认为s δ<0.3为弱湿陷性黄土,0.03<s δ≤0.07为中等湿陷性黄土,s δ>0.07为强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湿陷系数s δ与试验时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根据我国一般建筑物基底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发生的范围规定,在用上述室内压缩试验确定s δ时,浸水压力取值作如下规定:在基础底面下10m 以内土层用200kpa;10m 一下到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用上覆土层的饱和自重y 压力(当大于300kpa 时仍用300kpa );但当基地压力大于300kpa 时,宜按实际压力测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类型的划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用计算自重湿陷量zs ∆来划分这两种湿陷类型的地基,zs ∆(cm )按下式计算:01nzs zsi i i h βδ=∆=∑式中:0β-根据我国建筑经验,因各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zsi δ-第i 层地基土样在压力值等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应力时,试验测定的自重湿陷系数;i h -地基中第i 层土的厚度;n-计算总厚度内的土层数。
当zs ∆>7cm 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zs ∆≤7cm 时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判别《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对地基总湿陷量s ∆用下式计算:1ns si i i h βδ=∆=∑式中:si δ-第i 层土的湿陷系数;i h -第i 层土的厚度;β-考虑地基土浸水机率、侧向挤出条件等因素的修正系数。
从桩基设计的角度看,湿陷性黄土地层具有如下的工程特点:(1)大孔隙湿陷性黄土往往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其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
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受水浸湿,土体结构破坏而发生附加下沉,导致桩身受到负摩阻力。
(2)含水率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黄土地层中的天然含水率状态及其在工程竣工后可能出现的含水率状态是评价黄土特性特别是地基的抗震性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3)振陷与湿陷特性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黄土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类似液化的现象。
一种是饱和黄土在静压力较低、动荷载较大,由动荷引起黄土结构的迅速破坏导致孔压的迅速上升,或者由剩余湿陷变形的迅速发展而发生液化现象。
另一种是干燥黄土,当受较大动应力的剪揉作用而发生快速的结构破坏时,因黄土的含水率低,粉颗粒彼此散开,并向大孔隙落入。
此时,由于孔隙中的空气来不及排出,致使在份粒悬落过程的瞬间,土的强度丧失,发生液化流动。
(4)负摩阻力特性。
因为湿陷性黄土浸水后,桩侧不但正摩阻力完全消失,还会由于湿陷过大沉降产生负摩阻力,该摩阻力将有桩尖土承担。
已有的试验表明,中性点的位置在浸水过程中经历由浅变深,然后随着地层的沉降稳定而趋于稳定的过程。
从地基处理技术出发,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少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灰土垫层、重锤夯实、强夯、石灰桩、素土桩挤密法、浸水处理,可根据地基湿陷类型、等级、结构物要求等条件选用。
二、锡林郭勒以草原荒漠化沙地为主。
常年风速很大,风蚀作用很大。
对已修建的公路,风力作用于迎风面路基,经过风力的不断侵蚀,路肩松散的沙土流失,导致路基坍塌和下落。
昼夜温差大,路基路面日夜间温差的剧烈变化,加速了路面的老化,缩短了路面的寿命。
这地区夏季降水多,冬季寒冷。
冬季沙地容易发生冻胀。
发生冻胀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m 以内,冬季冻土深一般为1.4-2.0之间。
沙区公路,冬季发生冻胀,路面龟裂,次年春季因路面吸收阳光多,融化快,而路基深部未消融,引起热传导不均,中间积水无法迅速下渗而翻浆,因而每年的冻胀对公路造成极大损害。
衡量冻胀的指标为冻胀系数。
衡量冻胀的指标——冻胀系数(或冻胀率) 平均冻胀(在横断面方向,路面全宽内的平均冻胀值)值,h 与相应的冻结深度z 的比值,称为冻胀系数kf ,kf 值为综合反映冻胀性强弱的指标。
在高地下水位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冻胀系数可达0.15~0.20。
冻胀与翻浆是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地区所特有的公路病害,因而也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先谈风积沙。
风积沙的比表面很大,但无粘性( 内聚力基本为零) ,颗粒表面活性低,松散性强,级配差,保水性差,但水稳性好。
风积沙组成主要为细沙、 土质细沙或含土细沙, 主要表现为天然状态松散、无黏性、毛细现象不发达等特点。
用风积砂作为路基填料具有整体稳定性好、沉降量小、水稳定性好等优点。
风积沙中的化学成份以2SiO 、 32O Al , 和 C a O 为主,其它成份较少。
此外,沙中易溶盐含量很少,属非盐渍土类,p H 值呈微碱性。
风积沙击实规律表现为随着含水量增大,击实干密度先下降,再上升( 呈凹曲线) ,最大干密度出现在含水量接近零处或接近饱和处。
) 风积沙的沉降变形一般在 1 5 S 以内即完成 ,且不产生徐变, 总沉降量很小 ,属低压缩性土,风积沙沉降量随荷载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变化。
风积沙的空隙比随沉降率增加呈线型变化。
) 查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风积沙共振频率在2 5~ 5 5 H z 之间,其值与沙的压实度、含水量和厚度等有关;在其它条件变化不大时,共振频率随压实度提高而提高;在压实度差别不大时,不同沙层厚度的共振动频率差异不大;在较小的压实度条件下,共振频率随含水量增加而有增大的趋势,但在含水量达到 1 3 %以后,反而略有下降。
松散的风积沙,无论含水量大小,均在 3 5~ 4 5 H z的激振频率处下沉量最大但最大沉降量一般出现在干沙及含水量饱和时。
且动载大小直接影响到压实效果,动载大,则压实效果好;反之,动载小,则压实效果略差。
风积沙的压实,在有关物理指标相近的条件下,取决于风积沙的含水量和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控制,在含水量相对确定的条件下,施工工艺更是影响压实度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风积沙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对其进行击实试验以获得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此来作为考察风积沙性能的重要指标。
因此,有必要对风积沙的击实特性进行研究分析。
用干振法和饱水振动法确定风积沙最大干密度。
风积沙在西部地区路用性能很可观。
取沙时以路基沿线两侧就近取弃为原则,取沙以沙丘为主,弃沙以沙窝为主。
取沙宽度控制在路基两侧2 0 m范围内,并与平整度施工相结合,取沙量较大时,宽度不超过路基两侧 5 0 m的范围。
路线两侧取沙深度与边坡的防护相结合,当沙坑深度小于 1 m时,可将路堤边坡延伸至取沙坑底一并防护;深度大于1m时,在路堤坡脚与取沙坑之间设置宽度大于 3 m的护坡道,其外侧边坡修成缓坡。
对填方高度小于1 m的流动沙丘路段,需先将厚沙丘推平,并进行填前碾压,确保地表面以下 3 0 c m范围内沙层的压实度达到9 4 %的要求。
风积沙填筑路堤时,各分层中夹杂的黏土、树根等要及时清除。
对于同时用风积沙和土作填料时,应避免将风积沙和土在同一层中混合填筑;确需分层间隔填筑时,用土填料累计压实厚度要大于 5 0 c m。
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填料性质,采取不同的最大干密度标准以便控制工程质量.填挖方作业时,尽量以挖作填,减少弃方。
对因施工作业及取弃沙等造成原地表植被破坏的部分,路基成型且边坡整理后,采取柴草网格障蔽或黏土压盖措施,对新出露的沙面及时防护,并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此地区又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因此从秋季开始会有冻胀与翻浆现象。
冻胀与翻浆是季节性冻土特有的公路病害,因而也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当有水分供给时,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折断的现象,称为冻胀。
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冰,导致春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