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现状和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种子中的各种成分

种子中的各种成分

---------------------------------------------------------------最新资料推荐------------------------------------------------------种子中的各种成分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了解种子的化学成分使我们了解种子生命活动的规律。

确定种子在各方面的利用价值,为贮藏、加工、检验、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

第一节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分布(一)主要化学成分的生理作用 1、生命活动的基质--蛋白质 2、生命活动的能源--淀粉、脂肪,蛋白质有时也可以作为能源 3、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生长素 4、生命活动的介质和生化变化的参与者--水(二)主要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按其主要化学成分状况及用途,分为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和油质种子三大类。

粉质种子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胚乳内;而蛋白质种子(豆类) 及油质种子绝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子叶内。

1、禾谷类主要贮藏物质的含量:淀粉 70%左右蛋白质 10%左右,脂肪 1-3%比较水稻、小麦、玉米:淀粉--差异不大;蛋白质--小麦玉米水稻脂肪--玉米小麦水稻玉米胚大,含油高 2、豆类(1)分二种类型蛋白质高,糖类也高--豌豆、菜豆、蚕豆、绿豆蛋白质高,脂肪也高--大豆、花生(2)比较大豆、花生大豆蛋白质高,花生脂肪高3、油质种子总的看,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芝麻、向1 / 23日葵、油菜(三)种子化学成分的分布 1、禾谷类种子各部分的比率(重量)稃壳 20-25% 皮部(果种皮) 1 0-1 5% 水稻米粒(糙米)75-80% 糊粉层胚乳淀粉层 60-70% 胚 2.5-4% 2、种子各部分的化学成分胚--无淀粉;多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维生素。

特点:营养好,难贮藏胚乳--包括全部淀粉;蛋白质绝对量大,但相对量低;脂肪少糊粉层--类似胚果种皮--只有纤维素含量高第二节种子水分 (一) 种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游离水(自由水) 结合水(束缚水) 可作为溶剂0℃可以结冰自然条件下容易从种子中蒸发不能作为溶剂0℃不结冰自然条件下不易蒸发,强烈日光或人工加温才蒸发不能引起强烈的生命活动引起强烈的生命活动含水量低种子可能无游离水(二)种子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 1、临界水分----当种子中游离水刚去尽,留下全部结合水时的水分,其含量因作物种类而不同。

种子的化学成分

种子的化学成分
使种子置于每一湿度下,进行长期保湿吸水,达到水分平衡 状态时测定每一湿度下的种子含水量,绘出如下的曲线。种 子的吸水过程分三个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中点时的种子含水 量便是临界水分(两个转折点的1/2处为束缚水与自由水的界限, 即为临界水分)。
第一个转折点的出现是因为种子非常干燥,种子胶体中的亲水基 团处于裸露状态,对水分子有极强的亲和力,因此强烈地吸收水 分,平衡水分很快上升。当种子的所有亲水基团都吸附水分就形 成第一层水膜。
表 大田作物种子与空气不同相对湿度平衡时的近似水分(%)
相对湿度
作物
15
30
45
60
75
90
100
水稻
6.8
9
10.7
12.6
14.4
18.1
23.6
硬粒小麦 6.6
8.5
10
11.5
14.1
19.3
26.6
普通小麦 6.3
8.6
10.6
11.9
14.6
19.7
25.6
大麦
6
8.4
10
12.1
14.4
19.5
26.8
燕麦
5.7
8
9.6
11.8
13.8
18.5
24.1
黑麦
7
8.7
10.5
12.2
14.8
20.6
26.7
高粱
6.4
8.6
10.5
12
15.2
18.8
21.9
玉米
6.4
8.4
10.5
12.9
14.8
19.1
23.8
荞麦
6.7

红松无性系和优树种子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红松无性系和优树种子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红松无性系和优树种子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红松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常绿针叶树种,其种子是红松无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松无性系是指红松种子的一组固定性状,包括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等,这些性状对于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红松种子的形态特征为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种子大小为0.7-1.2厘米,具有较大的种子体积。

种子外观为深褐色或红褐色,有明显的光泽。

种子表面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是种子的气孔,用于气体交换和水分吸收。

红松种子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灰分等。

在种子中,蛋白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大约为20-25%。

脂肪是另一个重要成分,含量约为30-35%。

纤维素是红松种子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成分,含量大约为25-30%。

种子中的灰分含量一般较低,约为2-4%。

红松种子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矿物质和多种必需氨基酸。

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和保护细胞功能的作用。

红松种子中的维生素E 含量较高,可达到30-40毫克/100克。

矿物质包括钙、磷、铁、锌、铜等,这些矿物质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红松种子中的钙和磷含量较高,分别为200-300毫克/100克和400-500毫克/100克。

红松种子中还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异亮氨酸等,这些氨基酸对于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红松无性系的种子具有一系列固定性状,包括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等,这些性状对于种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红松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也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矿物质和多种必需氨基酸,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红松种子在食品工业、药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可开发为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和保健品。

红松无性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进一步了解红松种子的形态和营养成分提供了基础数据。

《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种子的化学成分》
植物种子是大自然的奇迹,通过深入研究种子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好地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种子结构以及种子中 重要的化学成分。
植物种子的结构
种皮
种子外层的保护膜,起到保 护内部胚胎的作用。
胚乳
富含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为胚胎的生长提供支持。
胚珠
种子的产生部分,包含着胚 胎和胚囊。
种子的化学成分的应用
1
食用价值
种子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物,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2
药用价值
许多种子具有药用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疗法。
3
工业价值
部分种子提取的油脂和化学物质可用于生产肥皂、润滑剂等。
种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新发现。
应用前景
这些新发现为农业、食品科学和医药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结语
种子的化学成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种子的化学成 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资源,发展农业和改善人类生活。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种子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以及利用种子中的活 性成分开发新的应用方法。
种子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
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
为种子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 支持胚胎的发育。
脂质
构成种子细胞膜的基本组分, 保护胚胎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维生素和矿物质
1 维生素
种子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等矿物质,支持人体 正常的生理功能。

种子的化学成分(1)

种子的化学成分(1)
因此,了解种子的化学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第一节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
一、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1、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 依化学组成分,主要有:糖类、脂类、蛋 白质、其他含氮物质、维生素、酶、色素、水 和矿物质等。
结构物质, 如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
依 功
贮藏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等
种类少,含量少。
不溶性糖——很多,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果胶等 1、淀粉
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于胚乳、子叶中,具晶 体结构。
淀粉粒的形状、结构、大小因作物、部位而不同。
淀粉的分布与含量 淀粉是植物种子中分布最广泛的化学成分,
是禾谷类作物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主要分 布于种子的胚乳细胞中或无胚乳种子的子叶中, 胚和种皮中一般不含淀粉。
磷脂具一定亲水性,具有限制种子透水性、 阻氧化作用,有利于种子生活力保持。
三 蛋白质——是种子中的主要含N物质,另有 极少量非蛋白质态N(游离氨基酸、酰胺类), 分布于胚和糊粉层中。
1. 种子蛋白质的种类
种子蛋白质
简单(贮藏)蛋白——仅由氨基酸组成 复合(结构)蛋白—简单蛋白+非蛋白部分 酶蛋白——生理活性物质
异构酶类
合成(连接)酶类
种子中均有。
生理状态不同,种 子中酶活性不同
发育成熟过程中,各种酶尤其合成酶 成熟后安全贮藏中,酶活性极度降低
但氧还酶仍具一定活性 不良条件下贮藏,氧还酶、水解酶活
性增强 萌发过程中,各种酶尤其水 解酶、合
不充分成熟和发过芽的种子 酶活性特别水解酶活性高
种子不耐贮 加工品质变劣, 馒头小且粘
一般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种子的临界水分是种子安全水分确定的

种子中的各种成分

种子中的各种成分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了解种子的化学成分使我们了解种子生命活动的规律。

确定种子在各方面的利用价值,为贮藏、加工、检验、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

第一节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分布(一)主要化学成分的生理作用1、生命活动的基质--蛋白质2、生命活动的能源--淀粉、脂肪,蛋白质有时也可以作为能源3、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生长素4、生命活动的介质和生化变化的参与者--水(二)主要作物种子的化学成分按其主要化学成分状况及用途,分为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和油质种子三大类。

粉质种子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胚乳内;而蛋白质种子(豆类)及油质种子绝大部分化学成分贮存在子叶内。

1、禾谷类主要贮藏物质的含量:淀粉70%左右蛋白质10%左右,脂肪1-3%比较水稻、小麦、玉米:淀粉--差异不大;蛋白质--小麦>玉米>水稻脂肪--玉米>小麦>水稻玉米胚大,含油高2、豆类(1)分二种类型蛋白质高,糖类也高--豌豆、菜豆、蚕豆、绿豆蛋白质高,脂肪也高--大豆、花生(2)比较大豆、花生大豆蛋白质高,花生脂肪高3、油质种子总的看,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芝麻、向日葵、油菜(三)种子化学成分的分布1、禾谷类种子各部分的比率(重量)水稻稃壳20-25%皮部(果种皮)10-15% 米粒(糙米)75-80%糊粉层胚乳淀粉层60-70%胚 2.5-4%2、种子各部分的化学成分胚--无淀粉;多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维生素。

特点:营养好,难贮藏胚乳--包括全部淀粉;蛋白质绝对量大,但相对量低;脂肪少糊粉层--类似胚果种皮--只有纤维素含量高第二节种子水分(一)种子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游离水(自由水) 结合水(束缚水)可作为溶剂不能作为溶剂0℃可以结冰0℃不结冰自然条件下容易从种子中蒸发自然条件下不易蒸发,强烈日光或人工加温才蒸发引起强烈的生命活动不能引起强烈的生命活动含水量低种子可能无游离水(二)种子临界水分和安全水分1、临界水分----当种子中游离水刚去尽,留下全部结合水时的水分,其含量因作物种类而不同。

种子的特征

种子的特征

种子的特征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也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手段。

种子的特征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以及繁殖后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种子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营养和保护机制等多个方面探讨种子的特征。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是由种皮、胚乳和胚芽三部分组成的。

种皮是种子外层,由外种皮和内种皮组成,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乳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营养物质组成,提供胚芽发育所需的养分。

胚芽是种子的生命之源,包括胚轴和种子叶等结构,发育成为新的植物个体。

种子的形态结构对于种子的营养和保护机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种子的化学成分种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提供胚芽发育所需的氮源。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种子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种子的保护机制之一。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种子的发育和保护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种子的营养种子的营养主要来自于胚乳,胚乳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

这些营养成分为胚芽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同时,种子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为胚芽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微量元素和辅酶。

四、种子的保护机制种子的保护机制主要包括种皮和胚乳两个方面。

种皮可以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防止种子受到机械伤害和真菌的侵袭。

胚乳则可以保护种子不受营养物质的流失和腐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防止种子受到害虫和鸟类的侵袭。

种子的保护机制对于种子的存活和繁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种子的适应环境种子的适应环境主要体现在种子的形态结构和保护机制上。

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结构和保护机制都有所不同,这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具有硬壳和耐干性,可以在干旱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则具有柔软的种皮和高度营养的胚乳,可以在富含营养的土壤中生长和繁殖。

总之,种子的特征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以及繁殖后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不同类型的种子,其种被、种胚、胚 乳三部分所占比例差异很大,各部分 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以小麦为例(有胚乳的禾谷类种子), 介绍各部分所占化学成分的差异。
<10
20 0
• 胚
• 无或极少淀粉,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 量, 矿物质、 维生素也高 • 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 酸败,不耐贮藏
但可榨油。
无胚乳种子

种皮:维生素、矿物质
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子叶(贮藏器官) :蛋白质,油份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内因
遗传特性、成熟度、饱满度 外因 气候:温度、光照、湿度、水分 土壤:土壤含水量、土壤营养状况(氮、磷、 钾、微量元素等)
种子的分类(化学成分)

粉质种子
60%-70%的淀粉,脂肪极少(1-4%),蛋白质(812%),主要是禾谷类。

蛋白质种子 25%-35%蛋白质,子叶 油质种子30%-50%含油量,子叶
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间,化学成分含量的差 异也很明显。(油用型品种,蛋白质用型品种)
主要化学成分在种子中的分布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依化学组成分:
糖类、脂类、含氮物质、水、矿物质
• 依功能分:
• 结构物质: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
• 贮藏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等
• 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
• 水、矿物质、有毒物质等
不同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 相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根据不同 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对 种子进行分类。
• 胚乳 = 种被 + 糊粉层 + 胚 麸皮
• 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低脂肪、低可溶性糖、 营养上浪费;面粉耐贮、合理 低灰分、低维生素 • 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 科学加工利用 • 糊粉层—— 与胚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的现状和化学成分
1.种子条件对干燥的影响
新收获的种子含水量高,新陈代谢旺盛,应推迟干燥,或先低温干燥,再高温干燥两次。

如果种子直接高温干燥,很容易失去发芽能力。

2.化学成分对种子干燥的影响
(1)小麦和玉米属于淀粉种子。

这种种子组织结构疏松,毛细管粗大,水分传递力强,较高温度下更容易干燥。

(2)蚕豆属于蛋白种子。

这种种子组织结构致密,毛细血管细,水分传递弱,但种皮疏松,容易失水。

干燥时,如果温度较高,采用和谐流动的速度,种子中的水分蒸发较慢,种皮中的水分蒸发较快,使种皮容易破出水分,不易保存,影响种子的生活力。

因此,在干燥这种种子时,尽量在低温下缓慢干燥。

(3)含油种子如油菜籽含有大量脂肪,是非亲水性物质。

这种种子的水分容易散发,在高温下可以快速干燥。

但油菜籽种皮疏松易破,热容量低,高温下易失油,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考虑。

在种子的干燥条件下,温度、湿度、相对湿度和协调流速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

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风速越高,干燥效果越好。

相反,干燥效果差。

需要指出的是,种子干燥时,要保证种子的生存能
力,否则即使种子可以干燥,种子干燥的意义也会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