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成分(精选4篇)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知识考点归纳——种子

中考生物知识考点归纳——种子

中考生物知识考点归纳——种子一、种子的结构1.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菜豆等双子叶植物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2片,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子叶1片,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二、种子的成分1.种子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

2.各种植物种子的基本成分都一样,但不同植物的种子中,各成分的含量比例是不同的。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的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经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和利用。

(2)萌发的初期,各部分生命活动旺盛,种子不停地进行呼吸,需要较多的氧气,复杂的有机物要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以供利用。

(3)温度要适宜,若温度过低,种子吸水、种子的呼吸、有机物的转化、胚的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都会降低。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的胚要完整:干瘪的种子和被害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2)没有活性的种子不能萌发。

(3)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种皮坚硬,胚未发育成熟,果实中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种子的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3.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大,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

(2)种子的胚吸收营养物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发育,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逐渐消失;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讲解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讲解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讲解
种子的结构
1.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等双子叶植物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2片,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
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子叶1片,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二)种子的成分
1.种子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

2.各种植物种子的基本成分都一样,但不同植物的种子中,各成分的含量比例是不同的。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的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
水的情况下,才能经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和利用。

(2)萌发的初期,各部分生命活动旺盛,种子不停地进行呼吸,需要较多的氧气,复杂的有机物要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以供利用。

(3)温度要适宜,若温度过低,种子吸水、种子的呼吸、有机物的转化、胚的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都会降低。

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初二生物知识点栏目页!。

种子化学成分

种子化学成分

束缚水(结合水): 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 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1)与亲水物质紧密结合; (2)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不结冰; (3)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 (4)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种子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 只存在束缚水时,新陈代谢极微弱,易贮藏。 • 自由水出现,呼吸强度迅速升高,代谢旺盛,病 虫滋生; 达一定限度,出现萌发。
我国南方:潮湿、高温 —— 安全水分应该低; 北方:干燥、低温 —— 安全水分可以高一些。 安全水分确定应因时、因地、因种子量、种子用途而定。 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三)种子的吸湿性和平衡水分
1. 吸附和解析: 种子是具多孔性毛细管结构的胶体,种子的表 面和毛细管内壁具有吸附外界水蒸汽或其它气体的能力(吸 附)。同样,种子吸附的气体分子也具有从种子的表面和毛细 管内部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解吸) 。 2. 种子的水分随着吸附与解吸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种子吸附与 解吸则随种子所处的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3. 平衡水分:当种子在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 间后,种子对水汽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 此时的种子含 水量就称为该条件 下的平衡水分。
链淀粉两种,为白色粉状物,比重较大(干1.6,湿1.3)。
(20-25%)
(75-80%)
籼米
粳米
糯米
稻米: 籼稻米 —— 含直链淀粉>25%; 粳稻米 —— 含直链淀粉 < 20 %; 糯稻米 —— 几乎100%支链淀粉。
胚乳+碘
紫红 —— 糯性 兰黑 —— 非糯性
几种植物淀粉粒的显微照片
不同作物种子的淀粉特征(王景升,1994)
禾 本 科 胚 乳 中 的 蛋 白 体

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碳水化合物:
o淀粉:是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水稻种子中的淀粉含量很高,为植物和人体提供能量。

o糖类:包括可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和不可溶性糖(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2.蛋白质:
o种子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如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达
25%~36%。

o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酶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体内多种生理功能运作的物质基础。

3.脂肪:
o大多数种子都含有一定比例的脂肪,尤其是一些油料作物种子(如油菜籽)中脂肪含量极高,是膳食中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的重要来源。

4.矿物质和无机盐:
o包括钙、镁、钾、磷、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5.维生素:
o种子中含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E 等,这些维生素对于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和抗氧化防御等具有重要作
用。

6.水分:
o种子含水量对其生命力和存储有直接影响,适量的水分对于种子萌发和生长亦必不可少。

7.其他营养物质:
o种子还含有一定的酶、色素、植物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

不同种类的种子,其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总量会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讲,种子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营养宝库。

种子学第3章种子的化学成份

种子学第3章种子的化学成份
支链——75~80%, 分子量大, 胀性小,粘性大 糯 ~ 100%
2.淀粉的糊化
3.淀粉育种
淀粉混于冷水,搅 拌形成乳状悬浮液,加 热到一定温度,淀粉
颗粒开始膨胀。
温度继续上升, 膨胀至原体积的几倍 到数十倍,变成稠状 液体,停止搅拌,淀
粉不会再沉淀。
玉米高淀粉育种
淀粉 ●玉米主要成分,进一步转化成变性淀粉、高糖糖浆、燃 料、酒精等产品的原料。 ●全世界淀粉年产量为3600万吨,其中80%以上是玉米淀 粉;我国淀粉行业90%以玉米为原料。
20左右 5左右
100 25
55
0
100 5以下
15
75
100 80
18.5左右
0
营养价 值不高、 耐贮藏
≈胚
麸皮

0 10以下
20 5左右 1.5左右
营养价值 高,生虫发 霉、酸败, 不耐贮藏
(一)淀粉
1.稻米淀粉的组成
直链——约占20~25%,分子量小, 胀性大,粘度小 籼 25%以上; 粳 < 20%
葡萄籽油 亚油酸与原花青素,亚油酸 70%以上
高油玉米育种
*含油量高达8.8%,超过普通玉米(4-5% )1倍左右。 *蛋白质11.3%,赖氨酸0.33%,都超过普通玉米10%~ 30%。 *维A、维E都高于普通玉米。 *采收后秸秆粗蛋白含量达8.5%,比普通玉米秸秆高30%, 超过美国带穗收获的整株青饲玉米。
种子学第3章种子的化学成份
第一节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份 及其分布
成分 性质 分布
长叶榧
种子生命活动 幼苗生长
种子生理、贮藏、加工
种子中含可 溶性糖、粗 脂肪、蛋白 质、黄酮、 绿原酸、鞣 质。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不同类型的种子,其种被、种胚、胚 乳三部分所占比例差异很大,各部分 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以小麦为例(有胚乳的禾谷类种子), 介绍各部分所占化学成分的差异。
<10
2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胚
• 无或极少淀粉,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 量, 矿物质、 维生素也高 • 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 酸败,不耐贮藏
• 胚乳 = 种被 + 糊粉层 + 胚 麸皮
• 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低脂肪、低可溶性糖、 营养上浪费;面粉耐贮、合理 低灰分、低维生素 • 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 科学加工利用 • 糊粉层—— 与胚相似
• 种被
• 主要为纤维素 , 多矿物质 • 无营养价值 •
其它禾谷类种子的情况与小麦类似,
其中玉米胚大、胚中脂肪高,不耐贮,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依化学组成分:
糖类、脂类、含氮物质、水、矿物质
• 依功能分:
• 结构物质: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
• 贮藏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等
• 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
• 水、矿物质、有毒物质等
不同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 相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根据不同 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可对 种子进行分类。
但可榨油。
无胚乳种子

种皮:维生素、矿物质
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子叶(贮藏器官) :蛋白质,油份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内因
遗传特性、成熟度、饱满度 外因 气候:温度、光照、湿度、水分 土壤:土壤含水量、土壤营养状况(氮、磷、 钾、微量元素等)
种子的分类(化学成分)

粉质种子
60%-70%的淀粉,脂肪极少(1-4%),蛋白质(812%),主要是禾谷类。

种子的化学成分

种子的化学成分
使种子置于每一湿度下,进行长期保湿吸水,达到水分平衡 状态时测定每一湿度下的种子含水量,绘出如下的曲线。种 子的吸水过程分三个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中点时的种子含水 量便是临界水分(两个转折点的1/2处为束缚水与自由水的界限, 即为临界水分)。
第一个转折点的出现是因为种子非常干燥,种子胶体中的亲水基 团处于裸露状态,对水分子有极强的亲和力,因此强烈地吸收水 分,平衡水分很快上升。当种子的所有亲水基团都吸附水分就形 成第一层水膜。
表 大田作物种子与空气不同相对湿度平衡时的近似水分(%)
相对湿度
作物
15
30
45
60
75
90
100
水稻
6.8
9
10.7
12.6
14.4
18.1
23.6
硬粒小麦 6.6
8.5
10
11.5
14.1
19.3
26.6
普通小麦 6.3
8.6
10.6
11.9
14.6
19.7
25.6
大麦
6
8.4
10
12.1
14.4
19.5
26.8
燕麦
5.7
8
9.6
11.8
13.8
18.5
24.1
黑麦
7
8.7
10.5
12.2
14.8
20.6
26.7
高粱
6.4
8.6
10.5
12
15.2
18.8
21.9
玉米
6.4
8.4
10.5
12.9
14.8
19.1
23.8
荞麦
6.7

八年级下册生物种子的结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种子的结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种子的结构知识点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种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种子的结构对于种子成活的过程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中的种子的结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

1. 种子的主要结构种子主要由胚珠、种皮、胚乳和营养组织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胚珠和种皮。

胚珠是种子里面的核心部分,它包含有胚珠轴、胚珠被膜、卵细胞和种皮的下部。

种皮则是种子的保护层,它可以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防止种子受到损坏和腐烂。

2. 胚珠的结构胚珠是种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的结构也非常复杂。

胚珠内部主要包含了胚珠轴、胚珠被膜、卵细胞、双体核和珠孔等几个部分。

其中,胚珠轴是跨越整个胚珠的支架结构,胚珠被膜在胚珠轴和珠孔之间,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卵细胞,使其不受到外界的影响。

卵细胞则是胚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子的雌性生殖细胞,通过与精子结合来完成种子的繁殖。

3. 种皮的结构种皮是种子的外壳,它主要由两层组成,这两层分别是外种皮和内种皮。

外种皮通常比较粗糙,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的影响。

内种皮则比较光滑,可以起到降低水分的作用。

除此之外,种皮还包含有种子的营养物质,保证了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4. 胚乳和营养组织的结构胚乳和营养组织是种子中存储养分的部分,通常占据了种子的大部分体积。

胚乳通常由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等物质组成,它可以提供给初生的植物营养和能量。

营养组织则通常由吸收在根部的养料,通过茎和叶子等部位输送过来。

总之,种子的结构对于种子的成长发育和繁殖至关重要。

了解种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植物繁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同时多加实践锻炼,相信你们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的成分(精选4篇)种子的成分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

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

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八"探究,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

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

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

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的比例特点。

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方案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二)总结: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3、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总是比无机物多。

板书设计:第二节一、实验:探究二、探究活动探究种子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装片观察1、淀粉:取加碘后呈蓝色的淀粉浆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视野中充满了蓝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胚乳中的淀粉粒,再转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到淀粉粒表面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

2、蛋白质:将小麦种子做横切(与纵轴垂直的方向),在横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中央的胚乳呈现蓝色,在蓝色区域的边缘有一圈很细的黄色区域,用放大镜即可看到,这就是以糊粉粒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蛋白质。

3、脂肪:将蓖麻种子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胚乳(蓖麻是双子叶植物中种子内具有胚乳的种类)中或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若加滴苏丹Ⅲ试剂,油珠会呈现桔红色,这就是脂肪。

种子的成分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

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

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八"探究,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

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

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

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的比例特点。

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